请问这是什么植物…? 请问这是什么植物?
绿豆
绿豆,一年生直立草本,高20-60厘米。茎被褐色长硬毛。羽状复叶具3小叶;托叶盾状着生,卵形;小叶卵形,侧生的多少偏斜,全缘,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或浑圆,两面多少被疏长毛,基部三脉明显;叶柄长5-21厘米;叶轴长1.5-4厘米;小叶柄长3-6毫米。总状花序腋生;总花梗长2.5-9.5厘米;花梗长2-3毫米;小苞片线状披针形或长圆形;萼管无毛;旗瓣近方形,外面黄绿色,里面有时粉红,顶端微凹,内弯,无毛;翼瓣卵形,黄色;龙骨瓣镰刀状,绿色而染粉红,右侧有显著的囊。荚果线状圆柱形,平展,种子间多少收缩;种子8-14颗,淡绿色或黄褐色,短圆柱形,种脐白色而不凹陷。花期初夏,果期6-8月。
栽培技术
选地
绿豆适应性特强,一般砂土、山坡薄地、黑土、粘土均可生长。绿豆常与玉米、高粱、棉花、甘薯、芝麻、谷子等作物间作,也可种于田埂及间隙地等。绿豆忌连作。因连作病虫害多,品质差,更因有害微生物繁衍而抑制根瘤菌的发育。同时,绿豆也是重要的肥地作物,是禾谷类的优良前茬。所以,种绿豆要合理安排土地,实行轮作倒茬,最好与禾谷类作物如玉米、高梁、小麦倒茬,不宜以大白菜为前茬,一般相隔2-3年为好。
整地
由于绿豆是双子叶作物,子叶出土,幼苗顶土能力弱,如果土壤板结或土坷垃太多,易造成缺苗断垄或出苗不齐的现象。因此,播种前,要求深耕细耙,精细整地,耙平土坷垃,使土壤疏松,蓄水保墒,防止土壤板结,上虚下实,以利于出苗实行轮作倒茬。
密植
绿豆的种植密度应随着品种特性、土壤肥力而定。一般应掌握早熟品种密,晚熟品种稀;直立型密,半蔓生型稀,蔓生型更稀;肥地宜稀,瘦地宜密;早种稀,晚种密的原则。绿豆一般早熟品种,低水肥地块的适宜密度为18-20万株,米间保苗11-15株;中熟品种,中等水肥条件的适宜密度为15-17万株,米间保苗8-10株;晚熟品种,高水肥条件的适宜密度应为12-14万株,米间保苗7-8株。
除草
不仅能消灭杂草,还可破除土壤板结、疏松土壤,减少蒸发,提高地温,促进根瘤活动,是绿豆增产的一项措施。一般是在绿豆第一片复叶展开后,结合间苗第一次浅锄;在第二片复叶展开后,开始定苗并进行第二次中耕;到分枝期进行第三次深中耕,并进行封根培土,中耕应进行到封垄为止。中耕深度应掌握浅-深-浅的原则。及时灌水、排水防涝。绿豆是需水较多、又不耐涝、怕水淹的作物。绿豆幼苗期抗旱性较强,需水较少;花荚期是需水高峰期。此时,如遇干旱应及时灌水。但绿豆又怕涝怕淹。如苗期水分过多,会使根部病害加重,引起烂根死苗。后期遇涝,植株生长不良,出现早衰,花荚脱落,产量下降。
施肥
绿豆的施肥原则,应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有机肥和有机肥混合使用;施足基肥,适当追肥的方针。施肥技术:绿豆的生育期短、耐瘠性强,其根系又有共生固氮能力,生产上往往不施肥,但为了提高中、低产地块的绿豆产量,应该增施肥料。一般亩施种肥磷酸二铵或“翠姆”氮、磷、钾复合肥。绿豆追肥最好是在开花期结合封垄一起进行。每公顷可追施硝铵、尿素等氮肥40-60千克,硫酸钾100-120千克。
较瘠薄的地块,在结荚期可进行根外追肥,叶面喷施“翠姆”磷酸二氢钾,增产效果较明显。在肥力较高的地块,苗期应以控为主,不宜再追肥,氮肥过多,会导致营养生长过旺,茎叶徒张,田间荫蔽,植株倒伏,落花落荚严重,降低绿豆的产量。绿豆根瘤菌虽有固氮能力,但增施农家肥和磷、钾肥,有明显增产效果。施农家肥可在播种前一次施人,施后耕翻人土。如来不及施底肥,在生长前期即分枝、始花期,要施人一定数量的氮、磷肥,以增强根瘤菌固氮能力和增加花芽分化。增施有机肥,接种根瘤菌,改进施肥方法,提高化肥的利用率,据有关报道绿豆根瘤菌能供给的氮可达绿豆所需要总氮量的50%-70%。所以接种根瘤菌是非常经济有效的增产措施之一。
采收
绿豆成熟参差不齐,应根据情况随熟随采。大面积种植情况下常需一次收获,则应以绿豆全部荚果的2/3变成褐黑色为适时收获标志。在高温条件下,成熟荚果易开裂,应在早晨露水未干或傍晚时收获。采收的豆荚经晒干、脱粒、清选后即可入仓贮藏或出售。
小蓟
【别名】
野红花、小刺盖、刺菜。猫蓟、青刺蓟、千针草、刺蓟菜、刺儿菜、青青菜、萋萋菜、枪刀菜、野红花、刺角菜、木刺艾、刺杆菜、刺刺芽、刺杀草、荠荠毛、小恶鸡婆、刺萝卜、小蓟姆、刺儿草、牛戳刺、刺尖头草、小刺盖、 七七牙(安徽亳州地方叫法)
简介
八角莲
物的名气往往是让它受到破坏的原因。八角莲特殊的解毒功效,使得野外的植株遭受到大量的摘取,至今要看到它的倩影还真要靠一些运气了。围绕镇西堡巨木群的山区,常常是阴暗幽湿的环境,八角莲就是喜欢生长在这里。八角连(《纲目拾遗》),金魁莲(《分类草药性》),旱八角、叶下花(《贵阳民间药草》),一把伞、马眼莲、独叶一枝花(《广西中药志》),八角盘、六角莲(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独脚莲、独角莲、八角金盘(《江西草药》),山荷叶(《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小檗科植物八角莲的根茎及根。
物种现状
【现状】分布虽广,但零星散生,常被采挖作药用,分布范围逐渐缩小,植株数量日益减少。
【濒危类别】 渐危
【保护级别】 3级
植物形态
八角莲
1、八角莲,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20-30cm。不分枝,无毛,淡绿色。根茎粗壮,横生,具明显的碗状节。茎生叶1片,有时2片,盾状着生;叶柄长10-15cm;叶片圆形,直径约30cm,常状深裂几达叶中部,边缘4-9浅裂或深裂,裂片楔状长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5-9cm,宽5-7cm,先端锐尖,边缘具针刺状锯齿,上面无毛,下面密被或疏生柔毛。花5-8朵排成伞形花序,着生于近叶柄基处的上方近叶片处;花梗细,长约5cm,花下垂,花冠深结色;萼片6,外面被疏毛;花瓣6,勺状倒卵形,长约2.5cm;雄蕊6,蕴含隔突出;子房上位,1室,柱头大,盾状。浆果椭圆形或卵形。种子多数。花期4-6月,果期8-10月。
多年生草本,植株高40-150厘米。根状茎粗状,横生,多须根;茎直立,不分枝,无毛,淡绿色。茎生叶2枚,薄纸质,互生,盾状,近圆形,直径达30厘米,4-9掌状浅裂,裂片阔三角形,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2.5-4厘米,基部宽5-7厘米,先端锐尖,不分裂,上面无毛,背面被柔毛,叶脉明显隆起,边缘具细齿;下部叶的柄长12-25厘米,上部叶柄长1-3厘米。花梗纤细、下弯、被柔毛;花深红色,5-8朵簇生于离叶基部不远处,下垂;萼片6,长圆状椭圆形,长0.6-1.8厘米,宽6-8毫米,先端急尖,外面被短柔毛,内面无毛;花瓣6,勺状倒卵形,长约2.5厘米,宽约8毫米,无毛;雄蕊6,长约1.8厘米,花丝短于花药,药隔先端急尖,无毛;子房椭圆形,无毛,花柱短,柱头盾状。浆果椭圆形,长约4厘米,直径约3.5厘米。种子多数。花期3-6月,果期5-9月。[2]2、六角莲,多年生草本,茎直立,无毛,高10-20cm。根茎粗壮,节明显。茎生叶通常2,对生,盾状着生;叶柄长10-15cm,无毛;叶片长圆形或近圆形,长16-22cm,宽9-18cm,无毛6-9浅裂,裂片宽三角状卵形,边缘有针状细齿。花5-10朵排成伞形花序,生于两茎叶柄的交叉处,花梗长2-3(-6)cm,花下垂;萼片6,卵状或椭圆状长圆形,花瓣6,紫红色,长圆形,长2.5-3.5cm,宽1-1.5cm;雄蕊6,长1.2-2.3cm,花药长圆形,先端钝;子房上位,1室,花柱短,柱头盾状。浆果近球形。花期5-6月,果期8-9月。
3、川八角莲,多年生草本,茎多汁,高10-20cm。基部密被棕色大鳞片。叶互生,纸质,2片,盾状着生;叶片圆形,直径约20cm,通常6-8掌状深裂几达中部,裂片楔状矩圆形,先端常3裂,小裂片三角形,上面无毛,叶中部红棕色,下面叶脉有疏柔毛,后变无毛。伞形花序有2-6朵花,丛生于茎顶叶柄分叉处的腋间(稀有腋外生),花梗长1.5-2cm,有柔毛;萼片6,膜质,长圆状披针形,长4-5cm,有时可达6cm;雄蕊6,花药先端具细尖;子房1室,胚珠多数,花柱短粗,柱头大而呈流苏状。浆果卵形,红色,长约3cm。花期4-6月,果期8-10月。
生长分布
八角莲
生于海拔300-2200m的山坡林下阴湿处。分布虽广,但零星散生,常被采挖作药用,分布范围逐渐缩小,植株数量日益减少。
产于湖南、湖北、浙江、江西、安徽、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河南、陕西。[2]生于山坡林下、灌丛中、溪旁阴湿处、竹林下或石灰山常绿林下。海拔300-2400米。模式标本采自广东罗浮山。[2]夏季休眠的八角莲地下根茎于10-11月开始出芽展叶,常一个月展一片叶子,当长至3-4叶时于1-2月开始抽薹,花蕾发育50-60天后于3-4月开放。花后一般不再长新叶,而进行根茎地充实生长和芽的分化,这时最初生长的叶子也开始衰老死亡,而生长于地上茎的2枚叶片则可以生长到7-8月,供果实与根茎充实生长,果熟期6-7月。7月末地上部分枯萎死亡,准备休眠越夏。如果生长的小环境好(气温不高)的话,可以在7月萌发新叶,直到冬季7月才衰老。8-11月的休眠期进行花和芽的分化。新根常在萌芽前生长,每条根的寿命为3-4年。八角莲在自然状态下靠分株繁殖,不过数量很少,种子不易萌发,但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方式(几率很小)。由于八角莲不易繁殖、生长条件要求苛刻且过度采挖,所以野生数量急剧下降。
分布省县:安徽金寨,黟县;浙江龙泉;福建崇安,建宁;江西婺源;湖北利川;湖南宜章;广西龙州;云南富宁;贵州雷山;四川巫山;陕西镇坪;河南商城分布描述:河南南部;陕西南部;福建北部和西北部;安徽西部和南部;浙江南部。
植物栽培
八角莲
【生物学特性】喜阴凉潮湿,忌强光、干旱。适宜选择富含腐殖质、肥沃的砂质壤土栽种。
【栽培技术】用种子繁殖或分株繁殖。种子繁殖:8-9月采集成熟果实,搓去外皮,收集种子。穴作业,覆草保温。分株繁殖:2-3月挖取老根茎,截成12-15cm长小段,按行株距各30-35cm穴栽,每穴1段,覆土,浇水定根。4-11月均可移栽。
【田间管理】可利用林下空地阴凉处栽培,如无良好自然荫蔽条件,则需搭矮棚遮荫。生长期注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春季多施氮肥,夏季多施腐熟有机肥。秋、冬季以厩肥、草原灰湿合培土越冬。
【病虫害防治】红蜘啤酒用20%双甲眯乳油1000倍液喷杀。
园林用途
园林种植可作为观叶植物或盆植于室内。
你好,这个是小檗科植物八角莲,学名Dysosma versipellis
多年生草本,植株高40-150厘米。根状茎粗状,横生,多须根;茎直立,不分枝,无毛,淡绿色。茎生叶2枚,薄纸质,互生,盾状,近圆形,直径达30厘米,4-9掌状浅裂,裂片阔三角形,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2.5-4厘米,基部宽5-7厘米,先端锐尖,不分裂,上面无毛,背面被柔毛,叶脉明显隆起,边缘具细齿;下部叶的柄长12-25厘米,上部叶柄长1-3厘米。花梗纤细、下弯、被柔毛;花深红色,5-8朵簇生于离叶基部不远处,下垂;萼片6,长圆状椭圆形,长0.6-1.8厘米,宽6-8毫米,先端急尖,外面被短柔毛,内面无毛;花瓣6,勺状倒卵形,长约2.5厘米,宽约8毫米,无毛;雄蕊6,长约1.8厘米,花丝短于花药,药隔先端急尖,无毛;子房椭圆形,无毛,花柱短,柱头盾状。浆果椭圆形~~
两面针 。。
你是否需要了解?
请问这是什么植物?
假叶树 别称 百劳金雀花、瓜子松 纲 单子叶植物纲 门 被子植物门 界 植物界 属 假叶树属 目 百合目 分布区域原产南欧和北非,西欧和地中海沿岸地区。中国有引种 拉丁学名Ruscus aculeatus 种假叶树 中文学名假叶树 科百合科 1.假叶树 种中文名:假叶树、瓜子松、百劳金雀花 种拉丁名:Ruscus acul...
请问这是什么植物…?
八角莲又叫做金魁莲、旱八角,属于小蘗科植物,花期为春末,花苞由两个叶柄交叉处生出,常常是数朵簇生,花苞下垂开出紫红色花朵,其特殊盾形掌状的叶片是认识它的标记,观察是否有花苞开出,可以观察是否有两片叶子!八角莲生育环境分布于海拔1000公尺至2500公尺,常见于阴湿的阔叶林间,是民间常用的...
请问图片上这是什么植物?
这是羊胡子草,别名:卵穗苔草,莎草科,生于岩壁上。华南地区、西南地区。产地在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西藏、广西、湖北、甘肃等省区;印度、越南、缅甸、印度尼西亚也有。一、羊胡子草形态特征:羊胡子草为多年生草本,高14至80cm。根状茎粗短。杆密丛生,基部具黑褐色叶鞘。叶基生,无杆生叶;...
请问这是什么植物
这是石竹属的一个园艺品种,通常叫做石竹球,也叫绿毛球、绿石竹,可以用 石竹 Green Trick 关键字组合搜索验证。石竹科 Caryophyllaceae >> 石竹属 Dianthus绿毛球 Dianthus 'Green Trick'
请问这是什么植物?
是光荚含羞草。光荚含羞草 光荚含羞草豆科含羞草属植物光荚含羞草(学名:Mimosa sepiariaBenth.)是豆科,含羞草属落叶灌木,高可达6米;小枝无刺,二回羽状复叶,叶轴无刺,被短柔毛,小叶片线形,革质,先端具小尖头,中脉略偏上缘。头状花序球形;花白色;花萼极小;花瓣长圆形,荚果带状,劲直...
请问这是什么植物?
从图中可看出是蔓马缨丹植物,蔓马缨丹是一种灌木;枝下垂,被柔毛,长0.7~1米。叶卵形,长约2.5厘米,基部突然变狭,边缘有粗牙齿。蔓马缨丹的养殖方法 一、土壤 栽种的时候最好选择有一定保水性、土质比较肥沃的土壤。一般的种植土就可以满足种植它的需要。二、温度 它属于热带、亚热带植物...
请问这是什么植物?
这是黄栌。时期属可的落叶小乔木。著名的香山红叶上其中一种很重要的红叶树种就是黄栌,是很好的观赏植物。秋天的时候叶子就会变红了。你看到的毛茸茸的,就是在初夏之后开花的样子,开花之后,会有淡紫色或者淡粉色的羽毛样的花梗,还会在树上留存很久的。
请问这是什么植物?
1. 这是鸢尾花。鸢尾属(拉丁学名:Iris L.),属于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目,鸢尾科,是多年生草本植物。2. 鸢尾花的茎有块状根茎或匍匐状根茎;叶片剑形,呈嵌叠状排列。3. 鸢尾花美丽,花序通常为状花序或圆锥花序。花被花瓣状,具有一长或短的管,外弯,花柱分枝扩大,花瓣状且有颜色,外展以...
请问这是什么植物?
球花石楠,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6-10米;幼枝密生黄色绒毛,老枝无毛,紫褐色,有多数散生皮孔;冬芽卵形,长3-4毫米,鳞片先端圆钝,外面有短柔毛。
请问这是什么植物?如图……
羽叶茑萝是一种原产于热带地区的植物,它喜欢温暖的环境,害怕寒冷和霜冻。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它的生长会变得非常缓慢。这种植物对种子发芽的温度有一定的要求,适宜的温度范围是20℃至25℃。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中,羽叶茑萝能够茁壮成长。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多数种类的羽叶茑萝对日照时数的要求并不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