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京剧老生“余派”创始人余叔岩简介,余叔岩是如何死的
余叔岩,原名余第棋,又名余叔言,早年艺名小小余三胜,湖北罗田人,生于1890年11月28日,逝世于1943年5月19日。他是京剧老生,余三胜之孙,余紫云之子。余叔岩全面继承了谭派艺术,以丰富的演唱技巧进行了较大的发展与创造,成为“新谭派”的代表人物,世称“余派”。
2. 学艺
余叔岩幼从吴联奎学京剧老生戏,辛亥革命后拜谭鑫培为师,学习《太平桥》中史敬思、《失街亭》中王平的演技。他认真钻研京剧老生艺术,多方虚心求教,与姚增禄、李顺亭、钱金福、王长林、田桐秋、陈德霖、鲍吉祥等人交流,向他们学习。
3. 演出概况
余叔岩幼时用“小小余三胜”艺名出演于天津下天仙戏院,后因变声回北京休养。1918年后,嗓音恢复,以叔岩之名重返舞台。他充分发挥其学谭心得和本身特长,上演大量老生剧目,文武昆乱不挡,一举成名。1923年,在紫禁城内漱芳斋,京剧名流汇聚一堂,演出16个剧目,其中《定军山》由余叔岩主演。1928年后,由于身体多病,除义务、堂会戏外,不再演营业戏。
4. 艺术活动
余叔岩重视京剧的理论研究、社会活动和授徒工作。1931年与梅兰芳作为发起人,在北平成立了国剧学会。他发表了多篇关于京剧老生演唱法则的文章,对京剧老生演唱法则进行了多方面的概括。
5. 代表剧目
余派剧目基本同于谭派,代表作有《搜孤救孤》、《王佐断臂》、《战太平》等。余派艺术以字正腔圆、声情并茂、韵味清醇而著称于世。
6. 余派艺术
余叔岩全面继承了祖父余三胜和老师谭鑫培的丰厚传统,特别深入地钻研了集前辈技艺精华之大成的谭派艺术。他向许多文人学者学习诗词书画,还比较系统地学习了四声、音韵方面的知识。凭借他的文化素养,在全方位掌握了谭派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又从博雅精深处寻求发展,达到了“出蓝胜蓝”的再创造境界,创立了自己新的艺术流派,世称余派。
7. 唱法特点
京剧界常用“云遮月”的说法来赞赏余叔岩的声音美,就是说,他的嗓音主要不靠亮度取胜,而是有厚度、挂“味儿”。他行腔曲折自如,顿挫有致,抑扬动听,还很善于运用“擞音”等装饰因素来点染唱腔的色彩。在艺术处理上审慎精到,字斟句酌,于简洁、精炼中蕴藏着深厚的功力。
8. 作品特色
余派名唱如《搜孤救孤》中"白虎大堂领了命"的二黄导板接回龙腔,完全提起来唱且唱腔斩截简净,无刻意装点之处,而程婴紧张焦急及愤恨、痛惜的复杂感情自然流露。《王佐断臂》中的回龙腔也用提着唱的方法,却没有急迫的成分而显得含蓄从容。《战太平》"头戴着紫金盔齐眉盖顶"等唱段则英气勃勃,表达了为广大将者义无反顾的决心。
9. 合作名家
余叔岩演戏之所以成功,除其本人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外,另一重要因素是他有许多出色的合作者为辅弼。李顺亭、钱金福、程继先、陈德霖、王长林、裘桂仙、鲍吉祥等对他的演出都起着很大的支持作用。
10. 唱片作品
余叔岩成名后,先后在百代(1920)、高亭(1924)、长城(1932)、国乐(1940)等唱片公司灌过37面唱片。这些唱片包括除[反二簧]之外的各种板式的唱段,在《断臂说书》和《一捧雪》中有念白,这些唱、念格调清雅、韵味纯厚,可以用以研究余叔岩在四声、尖团、辙口、上口、三级韵、用嗓、发音、擞音、气口等方面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你是否需要了解?
清末京剧老生“余派”创始人余叔岩简介,余叔岩是如何死的
余叔岩 (1890年11月28日-1943年5月19日),原名 余第棋 ,又名 余叔言 ,早年艺名 小小 余三胜,京剧老生。名第祺,湖北罗田人。余三胜之孙,余紫云之子。余叔岩在全面继承谭派(鑫培)艺术的基础上,以丰富的演唱技巧进行了较大的发展与创造,成为“新谭派”的代表人物,世称“余派”。诞辰:1890年11月28日,光绪...
京剧老生余派的创始人是()。
【答案】:答案:余叔岩 解析:“余派”创始人余叔岩。余叔岩,余三胜之孙,余紫云之三子,名第祺,又名余小云。光绪十六年(1890)生于北京,1943年病逝于北京,原葬于北京永定门外,后迁福田公墓。
清末京剧老生“余派”创始人余叔岩简介,余叔岩是如何死的
余叔岩,原名余第棋,又名余叔言,早年艺名小小余三胜,湖北罗田人,生于1890年11月28日,逝世于1943年5月19日。他是京剧老生,余三胜之孙,余紫云之子。余叔岩全面继承了谭派艺术,以丰富的演唱技巧进行了较大的发展与创造,成为“新谭派”的代表人物,世称“余派”。2. 学艺 余叔岩幼从吴联奎学...
余派创始人余叔岩
余叔岩,本名第棋,1890年出生于湖北罗田,是一位杰出的京剧艺术家,他与京剧大师余三胜和余紫云有着血缘关系。年轻时,他以“小小余三胜”之名在天津崭露头角,首演《捉放曹》等剧目。不幸的是,他因病和倒仓回到北京,得到岳父陈德霖的悉心指导,向钱金福、王长林学习把子和武功,还从姚增禄那里习得...
余叔岩人物概述
余叔岩,原名余第棋,又名余叔言,是中国京剧艺术的一位杰出人物。他出生于1890年11月28日,农历光绪十六年庚寅十月十七日,湖北罗田人,是京剧名伶余三胜的孙子,余紫云的儿子。在他的艺术生涯中,余叔岩以其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演唱技巧,将谭派(谭鑫培)的艺术推向新的高度。余叔岩在继承谭派精髓的...
京剧老生余派和杨派有什么区别?
余派创始人余叔岩在全面继承谭(鑫培)派艺术的基础上,以丰富的演唱技巧进行了较大的发展与创造,成为"新谭派"。余派嗓音醇甜峭劲,清冽爽脆而无一毫凝滞,结合气息运用技巧,特别是提气的方法,做到高音清越,低音苍劲,立音峭拔,脑后音雄浑,擞音圆润,颤音摇曳多姿。杨宝森是杨派创始人,杨派避开余...
余叔岩的余派艺术
因为体弱多病,余叔岩自成一家后,活跃在舞台上的时间并不长久,只有1917年到1928年十多年,但他的艺术影响却是十分深远的。他曾分别和杨小楼、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等同台合作,加工演出了大量优秀的传统剧目,将京剧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他是一位唱念做打全面发展的艺术大师,而他的...
余叔岩余派艺术
余叔岩,被誉为京剧老生艺术的瑰宝,与马连良、高庆奎并称为“老生三杰”。他将第一代“老生三杰”之一的祖父余三胜和第二代“老生三杰”谭鑫培的精湛技艺发扬光大,尤其深入钻研了谭派艺术,同时广泛涉猎诗词书画和四声、音韵知识,提升了文化素养。他的艺术造诣深厚,从谭派中汲取精华,又在博雅精深处创新...
余叔岩是哪里人
余叔岩余叔岩(1890年11月28日—1943年5月19日),湖北省罗田县人,生于北京。谱名第祺,字小云,官名叔_,_与岩通,_字笔画太多,所以常用“岩”代替。京剧演员,工老生。余叔岩9岁以“小小余三胜”艺名出演于天津下天仙戏院。1908年,因倒仓辞班。1913年,任李直绳宅堂会提调,并演唱了京剧剧目...
余叔岩艺术活动
更引人注目的是,他在1932年国剧学会的公开演讲中,深入剖析了京剧老生演唱的法则,这部分内容被《国剧画报》28、29期部分刊载。他的演讲全面概括了他对于老生演唱艺术的独特理论,为研究他的演唱艺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这些活动,余叔岩不仅在理论上丰富了京剧,也通过实践和教学,为京剧艺术的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