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姓来源于哪个朝代 中国的历史起源

作者&投稿:褚采 2025-05-16
什么叫历史?

香港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先后在南方建立了南海、桂林、象郡三个郡,香港隶属南海郡番禺县。
由此开始,香港便置于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汉朝香港隶属南海郡博罗县。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香港隶属东莞郡宝安县。
隋朝时香港隶属广州府南海郡宝安县。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宝安县为东莞县,香港仍然隶属东莞县。
宋元时期,内地人口大量南迁香港,促使香港的经济、文化得到很大发展。明朝万历元年(1573年),香港隶属新安县。
1941年12月25日(香港人称为“黑色圣诞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
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1945年9月15日,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香港被英国重新管治。
1982年至1984年,中英两国就落实香港前途问题进行谈判,1984年12月19日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决定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方承诺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基本法开始实施。香港进入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历史新纪元。

扩展资料: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42-1997年间,香港曾为英国殖民地。二战以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不仅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更成为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香港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之地,把华人智慧与西方社会制度优势合二为一。
以廉洁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经济体系及完善的法制闻名于世,有“东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购物天堂”等美誉。
英国武力侵占香港三步曲:
侵吞香港岛。1840年4月,中英鸦片战争首先在香港揭开序幕。战后,英国代表义律提出割让香港,赔偿鸦片烟价等无理要求。
清政府负责对英交涉的琦善在谈判中虽力求妥协,但由于道光皇帝态度强硬,琦善未敢接受义律的割地要求和与义律订立任何条约。
但1841年1月20日,义律却擅自宣称与琦善达成了“把香港岛及其海港割让给英国”(即《穿鼻草约》)。这纯属义律所捏造。
公告颁布5天后,英国侵略者便用武力强占了香港岛,并于26日举行了隆重的升旗仪式。1841年5月,英军攻打广州,逼迫皇侄奕山订立《广州和约》,要求清政府赔款和清军从广州城撤出。
并提出协商割让香港岛。1842年6月,英国攻入长江,并于8月进入南京江面。面对城下耀武扬威的炮口,清政府彻底屈服了,遂于8月29日,派全权代表耆英、伊里布与英军谈判。
被迫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同意把香港岛永久割让给英国。割占九龙半岛。英国殖民者侵占香港岛后,便以港岛为基地谋取九龙。
1860年,英法侵略者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3月,侵华陆军司令克灵顿遵循英国在华全权代表卜鲁斯的指令,派遣军队强行占领了九龙半岛岬角至尖沙咀一带。
在军事占领后不久,英国驻广州总领事巴夏礼强迫广东地方政府签订租约,将“九龙司地方一区”“永租”英国。
是年9月,英法联军6000余人进逼北京,10月24日,强迫清政府与其签订了《北京条约》,从而九龙半岛南端的九龙司又被英国割占。
谋取“新界”。1898年4月,中英双方就香港扩界问题开始谈判。英国驻华公使窦纳乐根据英国外交部的指示,向总理衙门大臣李鸿章等出示展拓界址范围的地图。
李鸿章等屈从于压力,遂于1898年6月9日,与英国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沙头角海至深圳湾最短距离直线以南、界限街以北广大地区。
附近大小岛屿235个以及大鹏湾、深圳湾水域租予英国,租期99年。至此,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地区)这颗“东方明珠”完全落入了英国殖民者的魔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香港

柯姓来源于春秋时期,黄帝后裔仲雍的五代孙吴国国王名叫相,因与诸侯会盟柯山,故号柯相。吴国柯卢是柯相的曾孙,其后代遂以“柯”字承接作为自己的姓氏,遂成柯姓。后世尊柯相为得姓始祖,史称柯氏正宗。

另外,春秋时期齐襄公将柯邑封给自己的一个儿子,其后便以封邑名称为姓氏,称柯氏,世代相传。也有柯姓源于职业,出自春秋时期职业工匠柯工,属于以职业称谓为氏。在柯工的后裔子孙中,有以职业称谓为姓氏者,称柯氏,世代相传。

还有部分柯姓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以及蒙古族、羌族、满族等少数民族改姓。

扩展资料

柯姓人口遍布中国十六省份,以湖北、湖南、安徽、江西为主,是柯姓策源地,占全国柯姓人口的半数,还有晋山西、山东、河南、江苏、福建、台湾、浙江、广东、四川、云南、贵州、甘肃均有分布。

根据公安部2009年身份证数据库数据,柯姓排名第165位,人口80万,占中国人口总数的0.062%左右。2010年11月1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明,中国最新姓氏人口数目的排名,柯姓人口总数为中国188名。

截至2012年,浙江、广东、福建、安徽、台湾5省的柯姓人口最多,占柯姓总人口的77%。其中,浙江省为柯姓人口第一大省,占柯姓总人口的20%。



柯氏入潮略考 柯姓在全国不算是大姓,但在南方以及东南亚地区人数却不少,而且历史上出了不少名人。特别在近现代,柯氏名人更多。正宗的柯氏来源有三个:第一来源于黄帝族。黄帝的二十五世孙古公亶父生有三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至二十八世孙姬发,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武王伐纣”的周武王,最近考证出时间为公元前1046—1043年。仲雍的五世孙姬相,食采柯地,指地为姓,因与诸侯会盟柯山,故号柯相。这个柯山就是今天绍兴的柯岩,是个著名的风景区。至八世孙柯卢率王室诸亲属避乱,居于济阳郡(今河南兰考一带)柯泽,遂以“济阳”为总堂号。柯卢为柯氏始祖。历经数十世繁衍生息,柯氏宗族繁荣昌盛,分布中原各地。
至62世柯成,字德修,号乐源,于唐末从安徽旌德县梅里村,避黄巢之乱,转徙大江南北,于唐光启二年(公元886)迁江西瑞昌大泥坑,繁衍本支大族。同年,有柯亮,字裔庵,随王审知兄弟由河南光州固始入闽平定地方骚乱,始居泉州南元妙观西水沟巷,又名担水巷,后称柯厝巷,柯亮为福建柯氏一世祖。
柯亮入闽历经三世开发,后裔分布泉州的晋江、永春、南安、安溪、长乐、福州、莆田等地。尤以晋江的南塘、塘市、上郭、林口等地繁衍最为繁荣昌盛。
柯亮的第九世孙柯知刚,字子飞。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始从南安徙居晋江南塘,被尊为南塘始祖,堂号为“南塘衍派”。传至五世孙,有兄弟三人,柯栋、柯植、柯椿。长子柯栋,开塘市;次子柯植开上郭,堂号为“瑞鹊堂”,郡望“济阳”(今河南省兰考县一带)。自柯植传上郭新舍派,迄今已逾700余年。柯姓上郭本乡包括大乡、塘边、中乡、虎项、占头五个自然村,总人口5000余人;而外传支派分布全国各省、市及东南亚各国,尤以菲律宾最多。十八世柯长豆从上郭旅居菲律宾,为黎刹家族一世祖。十九世公柯仪南于清康熙年间入菲藉,从此世代相传。第二是出自姜姓,是炎帝神农氏的後裔。为姜子牙的嫡系子孙,源出齐国。第三是北魏鲜卑族,为了归化中华主体文化,皇帝倡导改汉姓,服汉衣。拓跋氏改姓元,史称北魏为“元魏”;柯拔氏改姓柯,其後世子孙称柯氏。《魏书》记叙:柯拔氏改为柯姓。第四是古代羌族中有柯姓,其後代子孙亦称柯氏。《姓氏考略》有谓。地望有三:河南省兰考县、浙江省杭州市、山东省临淄。门楣为“瑞鹊传芳”。来源:柯述在赈饥漳州之日,德政仁心,受到饥民的爱戴与赞扬,双鹊筑巢其家堂上。及柯述离任他调之日,有父老长亭送别,双鹊亦随轿飞翔数十里。宋代大文豪苏轼以“瑞鹊章”为题赋诗,赞颂柯述政绩。柯氏后人因此以“瑞鹊传芳”和“南塘衍派”为堂号。潮汕柯氏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前面所说的柯亮随王审知(后称闽王)南下的一支。据福建漳州《金浦蔡氏族谱洪岱谱·序》记载:唐高宗二十八年仪凤二年(丁丑,公元677年),河南(蔡)德轩公骥生,受指挥使,其弟(蔡德明公)为右卫将军,以海氛不靖随征入闽,因扰攘逃散,入柯树内暂住逃生,嗣后内主姓蔡,主外以柯为姓。
第二个来源,潮汕的柯氏却是与辛氏一起,是由入潮蔡氏易改而来的。蔡氏之先,出于姬姓。周文王的第五子蔡叔度,受封于蔡(今河南上蔡县一带)而居卫,蔡为卫之辖地,也为姞姓之蔡故地,所以姬姓之蔡取代了姞姓之蔡。周成王时,发生了“三监之乱”,蔡叔度被周公放逐。蔡叔度死后,改封蔡叔度的儿子胡于蔡,称蔡仲。传到蔡平侯的时候,其地被楚国所夺,就随平王东迁,被改封于今河南省新蔡县。到昭侯之时,楚国“阴魂不散”,脑筋又动到蔡国头上。蔡人不得已,只得徙居下蔡(今安徽凤台县一带)。最终蔡国被楚灭亡,而其后裔却世代繁衍,仍成为一个族大人众的姓氏。蔡姓始郡望主要有济阳。因而,以“济阳”为堂号。
南宋时,蔡氏先祖自河南济阳南迁入闽。据《泉州宗祠谱志》《闽济阳谱》《龙山蔡氏族谱》《柯氏桃山公族谱》以及福建洛阳《蔡氏族谱》等谍谱,以及“马来西亚济阳堂辛柯蔡宗祠1988年纪念特刊”的记载。河南省济阳府固始县蔡氏,生于唐光启元年(885),官封吴国大夫,人称蔡大夫,娶妻辛氏,生三子:名忠悦,忠使,忠惠;妾柯氏,育两女。公元937年,吴国灭亡,南唐立新国。蔡大夫为亡国之臣,不得不举家逃亡。三子分别易名辛文悦、柯八使、蔡忠烈,分三路逃亡,并最后会合于京东西路,后因朝代变迁,战乱频频,遂辗转逃亡至福州下大路风陈乡,并定居于此。公元950年,农历12月12日,蔡大夫逝世,享年66岁,葬于下大路风陈乡,立无字碑。公元960年,宋朝建立,因辛文悦曾于洛阳当过宋太祖赵匡胤的老师,遂受封为员外郎,两位弟弟柯八使和蔡忠烈皆受封为官,因受册封,无法更改姓氏,三兄弟遂成了这三分支之祖,而其父蔡大夫,则尊为太祖。这三分支子孙后代在福州落地生根,繁衍生息,后因人数众多,便往外移民,辟地开族,起盖宗祠。辛氏往泉州、漳州、莆田、潮州发展,后代为纪念宋朝名臣辛炳,逝世于青阳,取青阳为辛氏灯号。次弟改为柯姓,分住泉州东门外晋江县,后再支分永春、诗山一带,灯号瑞鹊堂;三弟仍姓蔡,支分泉州东门外、洛阳桥南及莆田、仙游、漳浦等地。辛柯蔡皆可通用“济阳”灯号。潮汕柯氏先祖的入潮时间是在元朝末期,由福建莆田南迁至广东省潮州府揭阳县登岗浦口村(今属揭东县登岗镇)。明朝中后期(嘉靖、隆庆间),浦口柯氏迁创揭阳县蓝田都洋心乡(即今揭东县锡场镇大寮村),创寨始祖为柯素翁。柯素翁生四子:长子迁往揭西棉湖(今大呈解放路东关桥);三子迁创揭东县玉湖镇山湖岗;二子柯元桃、四子柯桃山仍留居洋心乡。柯元桃后裔部分迁创锡场下寮村,部分迁往汕头蓬州。潮汕柯氏自柯素翁衍传至今“良”字辈已历二十三代。所以,闽南及潮汕地区的辛、柯、蔡三姓同出一源,同属宗亲,每年的二月十五日和中秋节,三姓联合祭诅,设席会晏。

史书记载柯姓源自春秋时期,原姬姓,也有的是出自姜姓,是炎帝神农氏的后裔。为姜子牙的嫡系子孙,源出齐国。北魏柯拔氏改姓柯,其后世子孙称柯氏。古代羌族、鲜卑族中都有柯姓,其后代子孙亦称柯氏。   在当代的中国:姓氏柯主要在福建泉州一代,台湾一代。

柯姓,出自姬姓,始成于春秋。黄帝后裔仲雍的五代孙吴国国王名叫相,因与诸侯会盟柯山,故号柯相。吴国柯卢是柯相的曾孙。他的后代遂以"柯"字承接作为自己的姓氏,遂成柯姓


你是否需要了解?

柯姓来源于哪个朝代
柯姓来源于春秋时期,黄帝后裔仲雍的五代孙吴国国王名叫相,因与诸侯会盟柯山,故号柯相。吴国柯卢是柯相的曾孙,其后代遂以“柯”字承接作为自己的姓氏,遂成柯姓。后世尊柯相为得姓始祖,史称柯氏正宗。另外,春秋时期齐襄公将柯邑封给自己的一个儿子,其后便以封邑名称为姓氏,称柯氏,世代相传。

柯姓的来源
柯姓来源于哪个朝代 史书记载柯姓源自春秋时期,原姬姓,也有的是出自姜姓,是炎帝神农氏的后裔。为姜子牙的嫡系子孙,源出齐国。北魏柯拔氏改姓柯,其后世子孙称柯氏。古代羌族、鲜卑族中都有柯姓,其后代子孙亦称柯氏。 在当代的中国:姓氏柯主要在福建泉州鸡代,台湾一代。请解释柯姓的来源如那里 3...

海南省的柯氏是皇家后裔吗?
1. 柯姓并非皇家姓氏,没有朝代的皇室成员姓柯。2. 柯姓的入琼始祖柯则公,来自福建兴化府安乐里,并非皇室后裔。3. 柯则公大约在明朝弘治年间由高州府高罗渡海至海南任职,具体时间为公元1497至1503年之间。4. 柯则公并非以侍卫身份来琼,而是受朝廷委派担任职务。5. 请问对方是否已经理解,柯姓...

海南省的柯氏是皇家后裔吗?
没有哪个朝代的皇家是姓柯的哟。其同代宗亲、叔侄准确推算年代,入琼肇基始祖柯则公,祖籍闽兴化府安乐里(今莆田市灵川镇柯朱村),约在明朝弘治十年至十五年,即公元1497至1503年间受朝廷委派由高州府高罗(今吴川市浅水镇龙首山村)渡琼任职。所以你明白了吗?

秦楚玉:山阳姓氏文化探源
——以祖先名字为姓。如柯姓,春秋时吴国国王有个儿子叫柯卢,后来柯卢的后代为纪念他,便以他的名字为姓。同类还有颜、孙、董、卓、石、佘、安等姓。 ——以官职为姓。如李姓,皋陶曾任尧、舜时理官。其子孙世袭理官之职,历虞、夏、商三朝代,到了商朝其后裔便以官职为姓。同类还有王、吕、史、凌等姓。

牛年出生的柯姓女孩取什么名字好?
更多牛年出生的柯姓女孩取什么名字好好听的名字 [绢圣] [朵宸] [菀靖] [瑾飘] [木娇] [澎娟] [杏庚] [筠宛] [顾恩] [方莎] [翠鹏] [来妍] [馨露] [绒莉] [晴跃] [潇斓] [悠炀] [润葶] [莹霄] [怡焉] [茜于] [章薇] [箐苓] [蕊锦] [莉柠] [柏瑄] [蕊苛]...

我国代表城市的别名有多少我国有很多城市都有那相当于昵称的别名,如
镍都”。衢州(浙江)则因柯姓人口众多而称为“柯城”。潍坊(山东)则因风筝制作而称为“风筝城”。新加坡则因其城市形象如狮而得名“狮城”。悉尼则因其港湾而称为“港湾之城”。纽约则因其苹果闻名而称为“大苹果”,芝加哥则因其多风而称为“风城”,上海则因其国际形象而称为“申城”。

姜子牙的后代,那几个姓氏分别是什么?
《战国策·秦五》说,“太公望,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尉缭子》说:“太公望年七十,屠牛朝歌,卖食棘津”;《韩诗外传》说:“吕望行年五十,卖食棘津,年七十,居于朝歌。”姜子牙的后代在各个朝代都有被分封,例如高姓是分封在高邑,崔姓分封在崔邑等等。

皮姓可以塑源于什么朝代?姓皮的是不是少数民族的后代?
①、出自姬姓,始成于春秋。黄帝后裔仲雍的五代孙吴国国王名叫相,因与诸侯会盟柯山,故号柯相。吴国柯卢是柯相的曾孙。他的后代遂以"柯"字承接作为自己的姓氏,遂成柯姓。 ②、出自姜姓,是炎帝神农氏的后裔。为姜子牙的嫡系子孙,源出齐国。 ③、北魏柯拔氏改姓柯,其后世子孙称柯氏。 ④、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