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周瑜跟《三国演义》里的周瑜有什么区别??? 周瑜在《三国演义》中和真实历史中有什么不同有什么

作者&投稿:裘萧 2025-05-21
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和《三国演义》里的有哪些不同?

周瑜,我们懂音律、晓军事、长得帅的风流帅哥,也中过流矢。演义中说他在赤壁之战后攻打南郡,结果被曹仁埋伏中了毒箭,但他将计就计,通过诈死打败了曹仁。真实的情况与演义不同,地点发生在夷陵,流矢射中了他的右肋,而且伤得很重,一天都不敢下床。我们的帅哥周瑜在紧要关头学习汉高祖刘邦的做法,装作一点事没有的样子继续激励士卒,曹仁看他没有受伤也就主动撤兵了。

1、气度。史书记载,周瑜是气量恢宏,心胸非常宽阔;《三国演义》把周瑜说成气量狭小、嫉贤妒能的小人。
2、对赤壁之战的贡献。史书记载,周瑜是赤壁之战的前敌总指挥,对战争的胜利贡献最大;《三国演义》中把周瑜描述成“配角”,主要贡献者说成了诸葛亮。
3、死因。史书记载,周瑜是攻打曹仁时中毒箭而病逝;《三国演义》说成周瑜是被诸葛亮气死的。

正史中真实的周瑜“雄烈,胆略过人”,“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在陈寿所写 的《三国志》中,评价周瑜是“性度恢廓,大率得人,惟与程普不睦”。周瑜还有良好的艺术素养和文人气质。周瑜不但足智多谋,善于作战,而且精于音律,有很高的音乐欣赏能力。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为了衬托诸葛亮智慧非凡,才德卓越,对东吴名士周瑜做了大量的修改和贬低,使这样一位风度翩翩、心胸开阔、气宇轩昂的名士变为了一个心胸狭隘、嫉妒心极强的人。
在历史上周瑜较诸葛亮年长寿薄,成名也更早,两人实际根本没什么关系,更谈不上什么三气周瑜了。其实历史演义小说和历史有所出入乃是常事,但像《三国演 义》这样千古流传,人人开卷有益,以致完全取代了正史而被当成确凿可信的历史记载,从而改变了整个民族对那一段历史的认识。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庐江舒(今合肥庐江舒县)人。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
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区别:历史上的周瑜心胸开阔,待人诚恳,《三国演义》里的周瑜心胸狭隘,刚愎自负。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庐江舒(今合肥庐江舒县)人 。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
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根据《易中天品三国》 三国演义为了美化诸葛亮,对周瑜做了大量的扭曲和贬低,在此将演义与正史不同之处进行对比,以正视听。 1 诸葛三气周瑜:周瑜气量宽宏,诸葛亮也没那个本事气到周瑜,周瑜当时并未注意过诸葛亮...极少碰面…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地位不高,也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至于周瑜病逝后,蜀国吊唁的代表是庞统,而不是诸葛亮。 2 草船借箭:草船借箭的人正史上是孙权,演义描写周瑜嫉妒诸葛亮是彻头彻尾的捏造,三国演义之祖【三国志平话】中借箭的是周瑜。 3 赔了夫人又折兵:孙权自己要把妹妹嫁给刘备,单纯的政治婚姻 4 借东风:虚构,诸葛亮并未参与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乃周瑜一人之功 5智激周瑜:纯粹捏造,周瑜是东吴最有力的主战派人士,孙权听了他的劝说才有了赤壁之战。 6气量狭小的周瑜:三气周瑜纯属罗贯中为抬高诸葛亮而虚构,刘备评价周瑜“器量广大”,程普评价周瑜说:“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陈寿评价周瑜“性度恢郭”,另外洪迈、苏东坡等古人,在周瑜的人品方面,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楼主问得好啊,不像有些人,不知道就乱说 三国演义的都督小气,所以被诸葛气死了 不过正史里面的都督,那才叫完美呢 英俊的不说,人也聪明,三国里面聪明的人不少,但是要像周都督这样既聪明,又英俊,还通音律的人还真没有,而且都督为人大度,性格很好哦

有区别。
历史上的周瑜是一生正义的。而三国演义中的周瑜被罗贯中整歪了。


你是否需要了解?

周瑜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与真实历史有什么不同
大大的不同,【周瑜】(公元175年~210年)三国时期吴国将领,杰出的军事家。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美姿容,精音律,多谋善断,胸襟广阔,人称周郎。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奠定三分天下基础。后图进中原,不幸早逝。( 商务印书馆《新华词典》) 简明传记 周瑜自幼与孙策交好,...

历史上的周瑜跟《三国演义》里的周瑜有什么区别???
在历史上周瑜较诸葛亮年长寿薄,成名也更早,两人实际根本没什么关系,更谈不上什么三气周瑜了。其实历史演义小说和历史有所出入乃是常事,但像《三国演 义》这样千古流传,人人开卷有益,以致完全取代了正史而被当成确凿可信的历史记载,从而改变了整个民族对那一段历史的认识。周瑜(175年—210年),...

为什么《三国演义》的扭曲了历史中周瑜真正的形象?
三国演义是小说,很多假的,正史上的周瑜比演义上的周瑜出色多了,而且人品非常高洁,什么心胸狭窄完全是罗贯中为了抬高诸葛亮故意给周瑜泼污水。历史上的周瑜胸襟广阔,气度宽宏。老将程普因周瑜年轻地位却比自己高,对他不服,多次当面侮辱他,周瑜都不跟他计较,程普最后被周瑜的才华和品德所折服,感动得...

三国演义中的周瑜,与历史中的周瑜有何区别
1、气度。史书记载,周瑜是气量恢宏,心胸非常宽阔;《三国演义》把周瑜说成气量狭小、嫉贤妒能的小人。2、对赤壁之战的贡献。史书记载,周瑜是赤壁之战的前敌总指挥,对战争的胜利贡献最大;《三国演义》中把周瑜描述成“配角”,主要贡献者说成了诸葛亮。3、死因。史书记载,周瑜是攻打曹仁时中毒箭...

三国演义中的周瑜与真实历史有何不同
历史上真实的周瑜与《三国演义》中的形象有着显著的不同。首先,《三国演义》中的周瑜被描绘为一个心胸狭窄、嫉妒诸葛亮才华的人物。然而,史实中的周瑜却是一个政治和军事上的杰出人才,以宽宏大量和卓越的军事才能著称。他在东吴的崛起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并与诸葛亮保持着相互尊重的关系。其次,小说中...

周瑜小说【三国演义】中、在真实的历史中有什么不同
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说明他是综合能力距离周瑜最近的人,而且火烧夷陵,功绩显赫。但是晚年他受到孙权猜忌,抑郁而死,所以地位上不如因年早逝但在孙权心中留下美好形象的周瑜。综上所述:《三国演义》作小说尚可一读,作史料害人不浅。周瑜绝对是三国乃至中国千年历史上难得的英才!

三国演义中的周瑜,与历史中的周瑜有什么区别
三.关于俗的演义和雅的历史 周瑜在演义里被丑化贬低其实也没什么,只要大家明白那不是历史上真实的人物就行。可惜演义的影响太大了,不要说那些箪浆贩食的粗人,就是所谓的文化人也逃不过。但是那些分不清演义和历史的所谓文化人都是付出代价的。袁枚《随园诗话》就说到某个文人因在诗文中说了一句...

历史上的周瑜和演义比起来有哪些不同?
但在三国时也就是真正的历史上,周瑜并不是这样的一个人。二、真实的周瑜《三国演义》的确是由三国的真实历史进行改编的。但是《三国演义》的情节,人物特点等等并不是完全和史实相同,而是经过一些手法的改造的。周瑜便是这样的一个人物。在《三国演义》中,心胸狭隘,被诸葛亮三次气死的周瑜,在真实...

周瑜在《三国》与真实历史中有和不同
,周瑜年少却不轻狂,程普说道:“与周公瑾交,如饮醇缪,不觉自醉。”到宋代时,世人还是很喜欢周瑜,这一点从苏轼的《念奴娇》一词中就可以看出 坦率的讲出师未捷身先死用在周瑜身上更为贴切!!!。但到了元代以后,,至到《三国演义》成书时人们就逐渐对周瑜进行丑化,周瑜就完全成了另一个人...

周瑜在《三国演义》中和真实历史中有什么不同有什么
而历史上对周瑜的表述是:年少时有才学,高挑大英俊。为人心胸开阔,以谦服人,吴军中众人皆与他为友。唯程普因为较其年长却位居其下,心中不服,于是数次侮辱周瑜,然而周瑜每次容忍,程普自始对周瑜改观,道:“与周公瑾交,如饮醇醪,不觉自醉。”(与周公瑾交往,就如同饮醇厚的美酒一样,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