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发生的哪件事,能证明元春在宫中其实不受宠?
元妃省亲以读者想象不出的奢华和荣耀,历来被红学爱好者视为是贾元春宠冠后宫的证明,而且元春的判词里也有“榴花开处照宫闱”,说明元春怀孕了,更是她受宠的铁证。可是,《红楼梦》里更是有多处,同样证明贾元春不受宠,甚至皇帝从未真正宠爱过她。元妃省亲的细节读者们都很熟悉了,元春的六次不能自已的哽咽流泪已经很能说明问题,这不是感受到爱的女人应该有的状态,如果说这个还不能算有说服力的话,有一件事,其实就是侧面证明了元春根本就是皇宫里一个无足轻重的存在,就是忠顺府索要琪官一事。
《红楼梦》三十三回,忽然有人报告贾政说忠顺亲王府有人来了,贾政听了心里反应是“心下疑惑,暗暗思忖:素日并不和忠顺府来往,为什么今日打发人来?”行动上是命“快请”,急走出来看。见是忠顺府长史官,忙接进厅上坐了献茶。作者这里写的极为细腻,表达出了三层意思:一是贾府与忠顺府属于老死不相往来的关系,透露出其分属不同的政治阵营,也可以叫政治对手;二是忠顺府地位远高于贾府,亲自登门,不可能是什么好事;三是久在官场的贾政嗅出了一丝麻烦的气味,举止有些惶恐。
长史官一见面,无一句寒暄,先发夺人道:“下官此来,并非擅造潭府,皆因奉王命而来,有一件事相求。看王爷面上,敢烦老大人做主,不但王爷知情,且连下官辈亦感谢不尽。”贾政完全就摸不着头脑,这到底出了什么事啊,我小小的一个从五品官,王爷有什么事竟然求到我头上来了。所以他起身赔笑说请大人指示,学生无不尊办。这时长史官是“冷笑”道:“也不必承办,只用大人一句话就完了。我们府里有一个做小旦的琪官……故此求老大人转谕令郎,请将琪官放回,一则可慰王爷谆谆奉恳,二则下官辈也可免操劳求觅之苦。”
这一听是非同小可,贾政连忙令人将宝玉拿来,宝玉一来,本想抵赖,说自己不知道啥是琪官,长史官就说了:“既云不知此人,那红汗巾子怎么到了公子腰里?”宝玉一听就懵了,和蒋玉菡互换汗巾子的事是很隐秘的,当时在场并没有旁人,后来薛蟠尾随,这件事就算他知道了,小说里已经交代这个小报告也和薛蟠无关,这就细思极恐了,难道怡红院里或是跟宝玉出门的小厮仆人有问题?宝玉就明白,如此私密的事,人家都知道,就别嘴硬了,来了个竹筒倒豆子,坦白从宽,交代出了蒋玉菡的藏身之所。长史官就说了:“……我且去找一回,若有了便罢,若没有,还要来请教。”这明着就是威胁呀!要是找不到琪官,荣国府肯定有麻烦的呀!
令人疑惑的是这位忠顺王府长史官的态度,尽管王府政治地位比荣国府高,可长史官盛气凌人的强硬态度还是不太正常的,贾府虽说已经到了第三代,政治权力已经边缘化了,可是这种开国之臣老牌贵族的体面朝野上下是要给的,此其一;其二,琪官不过一个小戏子,宝玉也才十三岁的少年,宝玉和琪官两个少年关系交好,就算有点不守规矩,也不至于搞得这么煞有其事吧!就说宝玉这么一个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少爷羔子,他哪有那些个心机呢?其三,这个事距离元春省亲只过去了三个半月的时间,你忠顺王府再高贵,也是皇帝的臣子,为这点子小事,你就跑到贵妃的娘家,对贵妃的父亲和弟弟威胁,就不怕贵妃娘娘给皇帝吹枕头风,对你王府不利吗?
显然这些因素,忠顺王府丝毫也不考虑,或者压根就嗤之以鼻,这说明了什么呢?就是所谓功臣之后、宝玉之幼、元妃之位,在忠顺王爷眼里,不过都是浮云!尤其是贾元春,她一定不得宠,如果她是皇帝放在心上的女人,别说是贵妃,就算是一个普通妃嫔,给他忠顺王爷八个胆,他的人也不敢对贾政如此放肆!
贾元春为了家族利益,进宫永不得见天日,没有了人伦之乐,更奢谈爱情,皇宫里能有什么像样的友谊呢!家族里并没有一人可以借贵妃之势振兴家族,贾元春的自我牺牲除了换来一世悲凉,毫无积极意义!
其实书中对她描写笔墨不多,着重省亲那一章,在这章中她到了贾家便一直哭泣,虽说是亲人见面格多欢喜,但也有可能是在深宫中不爱宠爱,心中凄苦。另外她封为妃子之后,家中其他人也没有得到晋升,由此可见,她并未受到皇帝的独宠,在宫中也就是众多妃子中一个。
元春抱怨的那句“当日送我去那不得见人的地方”,可见元春在宫中的日子实在不开心,元春并非是小肚鸡肠之人,断然不会因为琐碎小事发如此抱怨之语,可见宫中生活黑暗,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成了生活常态,更关键的是,元春并无皇上撑腰,否则此次省亲岂非应该是春风得意之姿态
忠顺王府到贾家去要琪官这件事可以说明元春在宫里并不受欢迎。因为如果元春受宠,王府的人不会那么肆无忌惮。
你是否需要了解?
书中发生的哪件事,能证明元春在宫中其实不受宠?
元妃省亲以读者想象不出的奢华和荣耀,历来被红学爱好者视为是贾元春宠冠后宫的证明,而且元春的判词里也有“榴花开处照宫闱”,说明元春怀孕了,更是她受宠的铁证。可是,《红楼梦》里更是有多处,同样证明贾元春不受宠,甚至皇帝从未真正宠爱过她。元妃省亲的细节读者们都很熟悉了,元春的六次不能自...
红楼梦:为什么说从一处细节就可看出贾元春在宫中失宠,贾府因此大祸临头...
恰恰在这前一回,就是贾母的寿诞,也就是说,从这开始曹雪芹就想让读者感受到贾府衰败的前奏。先是绣春囊事件,再是抄检大观园,接着甄家抄家引发贾母的不自在,王夫人又在驱赶四儿、晴雯等人。曹公用宫中太监敲诈勒索的行为来暗示贾元春已经失宠,如果贾元春还在得宠阶段,又有哪个太监敢吃了熊心豹...
红楼梦中是因为哪一道圣旨,才导致元春会在宫中突然失宠?
众所周知,红楼梦的主线是围绕宝玉和黛玉、宝钗三人的感情纠葛来进行描述的,而暗线则是描述元春晋升贤德妃,回府省亲后突然失宠,导致了贾府的得势与衰败,这条暗线颇为隐晦,但仔细分析还是能找到线索,比较关键的点,便是来自于贾府的两场葬礼。在黛玉刚进贾府时,曹雪芹便描述了荣国府和宁国府的富贵与...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何解?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出自:[清] 曹雪芹的《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意思是:元春在宫中生活了二十多年,对人世间的荣辱甘苦有了新的认识。从女史到凤藻宫尚书,直至贤德贵妃,荣耀一时,像石榴花盛开时一般火红。原文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译...
王夫人的二两人参,是如何暗示元春后宫生活如何的?
太监要钱,明摆着为难王熙凤贾琏二人,可她们又怕不给这笔钱,元春在宫里更难过,这可正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二人尽自己所能满足太监无理要求,只求元春日子好过点,孰不知元春生活的艰难,已经不是他们这点小钱能改善的。在抄检大观园一事过后,书中描写王夫人四处寻求二两人参却不得。
红楼梦一书中,是如何暗写元春失宠一事的?
老太妃是元春在后宫的靠山,她的去世使得元春在宫中的地位更加岌岌可危。王夫人在老太妃薨逝后解散戏班的决定,实际上是对元春失宠的确认和应对,因为元春已经不可能再回来省亲了。综上所述,通过元春晋升背后的政治意图、行为与身份不符、贾家未获官职晋升、元春省亲大观园的费用以及老太妃薨逝后的影响等...
红楼梦中元春真的怀过龙胎吗?书中是如何描写的
《红楼梦》中的贾元春可能真的怀过龙胎,但孩子并未能成功降生。书中对此的描写虽未直接言明,但通过诸多细节可以推测出这一情节:石榴多子的象征:元春的判词中有“榴花开处照宫闱”一句,石榴多子,因此历来被作为推测元春曾怀孕的有力证据。林黛玉裁剪衣服:在书中第二十八回,林黛玉亲自裁剪衣服,而...
《红楼梦》中贾元春为什么是贵妃?
贾元春一开端是选入宫中做“女史”。“女史”是一种女官名谓,在《周礼》天官、春官所属都有女史,由知书识字的妇女充当。天官担任佐助内宰掌管王后礼节;春官担任掌管文书。比方《汉书.外戚传.班婕妤》中有这么的纪录:“(班婕妤)退处东宫,作赋自伤掉,其辞曰:‘...陈女图以镜监兮,顾女史...
红楼梦中贾元春是怎么死的?
元春是皇贵妃,书中描述她因急症不治,死在宫中。刘先生认为,她是政治斗争中的牺牲品,悲惨离世。元春的判词与之对应,"虎兕相逢大梦归",暗示了她不幸的命运。元春作为贾政的长女,生于正月初一,后选入宫,成为凤藻宫尚书,封贤德妃。书中描述了“元妃省亲”,贾府因此盛况空前,但元春却称皇宫为“...
红楼死结贾元春判词之谜;贾元春《好事终》曲之谜
第二句“榴花开处照宫闱”,榴花象征着繁荣与吉祥,可能暗指元春在宫中的地位显赫。然而,"照宫闱"也暗示了她可能卷入了宫廷斗争的复杂环境。第三句“三春争及初春景”,“三春”代表三个春天,可能指的是三个姐妹的境遇,而“初春景”则可能象征着元春早年的美好时光。最后,“虎兕相逢大梦归”,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