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帅之才的汉初三杰后来的下场都怎么样呢?
汉五年,汉高祖置酒洛阳南宫,席间,高祖与群臣探讨刘邦击败项羽的原因,高起、王陵等人讲了一些原因,受到汉高祖的肯定,随后,汉高祖又从人才的角度补充了一下,这段补充中,刘邦特意点名张良、萧何、韩信,说,正是因为他刘邦得到了以张、萧、韩为代表的各式各样的人才辅佐,才最终击败了项羽,刘邦称张、萧、韩三人为人杰,后人也因此称张良、萧何、韩信三人为“汉初三杰”。虽然“汉初三杰”中韩信的结局很不好,但把“下场”二字用在总结三人的结局上,是戴有色眼镜来看待刘邦与三人的君臣关系。
其一,韩信被刘邦正后吕氏所诛杀,三族被夷。
汉六年,也就是刘邦高度评价了时为楚王的韩信一年之后,有人举报韩信意图谋反,刘邦召集群臣商量,大家一致认为,迅速发兵攻打韩信即可,刘邦用沉默来表达自己对这一建议的否定,其后,问计陈平,采纳了陈平的伪游云梦之计,擒韩信至洛阳,刘邦便放了韩信,封韩信为淮阴侯,此后,直到汉十一年,韩信都以淮阴侯的身份继续追随刘邦,韩与刘的关系自然也不似昔日那般亲密,但因二人都极有见识,还是很谈得来的,“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典故,便发生在这期间。
汉十一年,曾受刘邦重用亦曾被韩信调教过的陈豨在边境谋反,自立为代王,刘邦率军亲征。临行前,刘邦邀韩信一同剿贼,韩信称病不从。刘邦前脚刚走,韩信后脚就布置开了,意欲矫诏释放京城中的奴隶、罪犯并武装起来,用以攻击汉朝的权力中枢中坐镇的吕后和太子,部署完毕,尚未和陈豨完成接洽时,韩信一舍人之弟为救被韩信囚禁起来的兄长,将韩信的部署告到吕后那里,吕后和萧何商量一番,骗韩信入宫,随后将韩信斩于长乐宫钟室,其后,又夷韩信三族。
韩信的结局当然可以用“下场”二字来总结,但这一“下场”也是他自找的,他若不反,也不故意招惹刘邦或吕后,将来未必能像曹参、周勃、陈平、灌婴那样位极人臣,但至少可以平平安安地将侯位传个四五代。
其二,萧何晚年曾有牢狱之灾,但也是有惊无险,最终老死在相国之位,哀荣备至。
有句成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既是韩信,也是萧何。萧何为了汉的江山,会推荐毫无领兵经验也无军事威信的韩信出任汉之大将,使韩信由一无名小卒到地位在曹参、郦商、周勃、樊哙等汉将之上的大将,也会为了汉的江山,把成名已久的韩信骗到长乐宫领死,于汉家江山来说,萧何是第一忠臣。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忠臣,却在老了老了的时候,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用强买强卖民田的方式来自污,纵览《史记》《汉书》中关于刘邦的记载,可以发现,做君王,刘邦是绝对优秀的,刘邦始终把百姓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上,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刘邦为了边境之民少受匈奴侵扰,甚至同意了刘敬的建议,要把已经嫁给赵王张敖的鲁元公主改嫁到匈奴去和亲,这样一个为百姓而不顾亲情的君王,岂能容忍萧何来作践百姓?所以,在百姓拦刘邦车架状告萧何时,刘邦毫不犹豫地将萧何扔进了监狱。
虽将萧何扔进了监狱,但刘邦也深知,萧何之所以如此,一定是另有原因,因此,在有人为到刘邦面前为萧何鸣不平时,刘邦也是就坡下驴,将萧何官复原职,而萧何则表现出一如既往的谦逊,继续谨受臣道。刘邦驾崩后两年,萧何也老死在相国之位,萧何的后人也一直为汉代君王所厚待。
其三,张良晚年因病而淡出汉之决策圈,但他对汉高祖的影响力一直未减。
张良多病,楚汉相争初期,已经因为身体原因,不能领兵打仗了,所以就留在刘邦身边,不时地为刘邦出谋划策,待到项羽兵败垓下,项羽杀韩王成灭韩王成之国的大仇,已经算是报了,少年时便立志复韩的张良,可以说是心事已了,没必要再像以前那样劳心劳力了,这之后,若非刘邦主动去找张良,张良便不再主动为刘邦出谋划策。
当然了,也许在张良的眼中,起于贫贱的汉高祖和越王勾践一样,是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的君王,所以张良借着身体多病,主动淡出汉之决策圈来自保来保护子孙后代,但这只能作为一种揣测,不能当作事实来讲,按照《史记》《汉书》的记载,刘邦晚年,仍旧十分信任张良,张良也仍旧为刘邦着想,刘邦、张良之间的君臣关系也一直被后世视作君臣相遇的典范,李世民等杰出帝王也会用“吾之子房”来夸赞最重要的那位臣子。
汉高后二年,张良病逝,谥号文成侯,其子张不疑代侯,汉文帝五年,张不疑因大不敬而失去侯爵,留侯国除。张良的结局介于韩信和萧何之间,比起韩信,张良的结局很不错,但比起萧何,待遇又差了很多,萧何的后人也因罪而失侯,但汉的君王又找了萧何的其他后人来继承酂侯爵位,而张良之子张不印因罪失侯以后,张家就不再有侯爵了。
汉初三杰指的是张良、萧何、韩信这三个人,最惨的是韩信被处死了,张良的下场比较好,最终告老还乡,萧何的结局是辅佐汉惠帝时老死了。
张良最后功成身退,千古流芳,萧何之后也是相当不错的,生活质量很好。韩信最后被刘邦处死了。
他们的下场都特别不好,尤其是韩信他不服各种管教有各种不满,所以他最后也是被杀死了。
下场都不是很好,三个人都非常的有才华,并且也是对手,只可惜太过聪明了,遭受到了主人的忌惮。
你是否需要了解?
将帅之才的汉初三杰后来的下场都怎么样呢?
王陵等人讲了一些原因,受到汉高祖的肯定,随后,汉高祖又从人才的角度补充了一下,这段补充中,刘邦特意点名张良、萧何、韩信,说,正是因为他刘邦得到了以张、萧、韩为代表的各式各样的人才辅佐,才最终击败了项羽,刘邦称张、萧、韩三人为人杰,...
汉初三杰对西汉有着很大的功劳,但为何会有不同的命运?
张良、萧何和韩信被成为“汉初三杰”,可以说他们三人的功劳是最大的,但是三人却是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张良弃官归隐,老死山林;萧何自毁名誉,散去威望,安刘邦的心;韩信被诱杀长乐宫,死前大喊“我不服!”那么他们三人同样有着很大的功劳,为何会有不同的命运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
汉初三杰的结局分别是怎样?
直接原因很多:其一是帝王们对手握重兵的将帅一向最为忌惮,而且还是像韩信这样用兵如神的军事统帅,任何一个有作为的帝王都不会对其掉以轻心;其二是韩信中途投奔刘邦,不像樊哙、周勃、曹参等是刘邦的子弟兵,本来刘邦就不相信他;其三是他在打下齐鲁之地后向刘邦伸手要官,以功要挟封他为齐王,犯了...
他击败战神项羽,却被宫女乱棍打死,他是谁,为何会有这么惨的结局?
这位击败了战神项羽,最终却被宫女乱棍打死的人是号称“汉初三杰”、“国士无双”的韩信,他落得这样惨的结局,原因至少有四:1、性格原因;2、功高震主;3、自恃功高,行事不当;4、太年轻。下面我们分别说一下:(做帐前亲兵的韩信)1、韩信是个性格耿直,有啥说啥的人,我们都知道一个成语叫...
萧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高祖刘邦建国时,文臣武将如云,而萧何、韩信、张良居功至伟,史家称为汉初三杰。尽管人杰均功劳盖世,但是功成名就之后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结局。一个处变不惊、虚怀若谷、从善如流,终化险为夷免于难;一个是心高气傲、好大喜功、贪图富贵,随被诛灭三族,演绎出一场极其惨烈的悲剧;另一个是心怀...
张良是怎么死的
张良在帮助刘邦夺得了天下以后,显示出了高智商和高情商,没有被刘邦所害,退隐江湖,带着徒弟们云游四方,最后得以善终。
韩信是怎么死的
韩信(?-前196年),淮阴(今江苏淮安)人,军事家,是西汉开国名将,汉初三杰之一,留下许多著名战例和策略。
韩信之死究竟冤不冤?他本可以获得更好的下场
只是韩信还不太懂统一后的汉朝,对于刘邦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可能他之前立下的功劳越多,反而越危险。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是汉朝最杰出的战将。但两千多年来,对韩信的真正成就一直有人非议。持批评态度的人,往往揪住韩信窝囊地死于吕后之手,指责韩信徒有虚名,说他只不过恰好碰上天下大乱,侥幸...
历史上萧何为何会贪污?真的是被逼的吗?
这里提到的萧何、张良、韩信三人,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正是被称为“汉初三杰”的这三人,辅佐刘邦在秦末的乱战中笑到了最后。萧何同样也是刘邦的同乡好友,陪伴刘邦时间最长,也对他最为忠诚。但在汉朝建立后,萧何还是没能避免刘邦的猜疑。于是,萧何为了保命,一向爱民的他不惜犯下贪污、压榨百姓的罪过...
“汉初三杰”中谁的功劳最大,都说是萧何、韩信,为何却是张良?_百度知 ...
因为张良多次帮助刘邦成功脱险,就拿鸿门宴来说,要是没有张良出计谋,估计就没有后来的刘邦了,还有在帝王的继承人上面,也是多亏了张良的帮忙,才没有引起国家的动摇了,所以说他的功劳最大了。鸿门宴 刘邦跟项羽吃饭的时候,项羽就有想法要杀刘邦的,但是刘邦有张良的应对之策,硬生生把杀机重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