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隐山林的陶渊明究竟是不是“愤青”? 谈陶渊明是否该归隐山林400字以上

作者&投稿:栋柿 2025-05-14
陶渊明归隐山林是作秀吗?

历史上归隐山林以致湮没无闻者数不胜数,缘何陶渊明名垂青史收万众敬仰。我感觉这主要与他的成就分不开的,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绝对是东晋历史上的一朵奇葩,自成风格,清新脱俗,如潺潺流水,又如馥郁芬芳,沁人心脾,渗入骨髓。不过陶渊明的卓越成就和他横溢的才华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广大人们认可,等他死后才被人们所接受,推崇,直到现在万古流芳。所以,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金子总会放光的。这并非作秀,这是一种人格操守,这是心灵的抉择。

公元365年,陶渊明出生在江西的一个没落官僚地主家庭。先祖侃曾任大司马,后因家道中落,才生活困顿。年轻的陶渊明深受儒家思想的浸染,立下大济苍生的抱负。而在封建社会,想要实现抱负,唯一的一条路就是入仕为官,治国平天下。由此可以看出,为官,曾是陶渊明追求的梦想。但是,当时的士族门阀制度阻碍了非士族出身的陶渊明的进身的机会,做一个能治国平天下的大官成了他毕生无缘的梦想,所以他一直不愿为官。直到29岁,他开始做一些小官,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官职,直到41岁,任彭泽令的80天后,因为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而辞去官职从此过着躬耕归隐的生活,成为中国隐逸诗人之祖。
陶渊明的为官生涯一直持续了十三年,这对一个古人来说是不算短的年份,笔者如果陶渊明真的那么讨厌为官,他不可能持续那么长的时间,他之所以坚持,几次为官,是因为他没有放弃自己的抱负,试图为百姓谋福利,然而,官小权微,官场黑暗,再加上自己刚烈的性格,使他与那个黑暗的官场格格不入。在不容于官场和想要实现愿望而这个愿望在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的矛盾冲突中,他作了痛苦的抉择,归隐田园。他的归隐,是一种悲哀的淡出,看似平淡的语句中包含的是对现实深沉的愤慨。因此,他在离开后也问自己:“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他的归隐带着解脱的快乐,但更多的是苦难的加剧。在陶渊明归隐后,依然为“世与吾相违”而悲哀,还会问自己“胡为忽惶惶欲何之?”
诗人的归隐是对“本我”“真我”的追求,也是放纵心灵(对于社会政治理想和人格价值的保存)与山水的安慰。



一 陶渊明的归隐,不为五斗米折腰是表层原因。更深层的原因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天人合一”观,所谓“一天人,合内外”。中国古人把人看作天地万物之一,与宇宙是一体的。不象今天人们把人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异化于天地万物之外。在哲学上有主体和客体之分,有自我,社会,自然几个不同的概念。陶渊明在官场,在社会中,他感到与天地万物的疏离,于是他要回归故里,融于天地万物之中。
二 陶渊明的归隐,是道家哲学对儒家哲学的反叛。那就是脱离社会人伦,放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回归自然。在自然之中,他找到了真,他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对陶渊明而言,回到故乡务农,就是回归自然,务农就是直接和自然打交道。
三 陶渊明的归隐,是个体对群体的逃离。 关于群体,存在主义大师萨特作过很好的分析:我这个主体的眼里,他人是客体;而再他人的眼里,我又成了客体。与他人相处,就必须把自己置于客体的地位,这就是矛盾与共在。他更说了一句名言:“他人就是地狱”。陶渊明无法忍受这种矛盾,他选择了逃离。农村居民散落为户,他的自我主体保持了独立,完整,自由。

在学习《归去来兮辞》时,分析的为:
陶渊明自幼家贫,为生活所迫才出来做官,正当“程氏妹丧于武昌”(客观),再加上自己“性刚才拙,与物多杵”与腐败的社会风气格格不入,而自己又爱好自然(主观)等主客观原因,使得陶渊明归隐。

陶渊明的归隐并非“愤青”,在信息闭塞,交通欠发达的古代,也许抨击他的人有,但应该不多。谁在人后不会有几种版本存在呢?何况他毕竟当了那么多年的“小官”。

至于抨击的原因:儒家思想认为天下有道的时候,就应该兼济天下,为官为民,扶助苍生。哪怕社会黑暗,也要积极的入仕力挽狂澜,而不是归隐。

但对于陶渊明来说,离开朝堂,抨击他的人也就消失了,平民百姓又有多少敢对曾经当“官”的人抨击呢?实在是不足为舆。他的归隐生活受不了多少影响。

陶渊明选择归隐也非“愤青”行为。我们从陶渊明的成长历程及其人格可以看出来。

陶渊明幼年丧父,家道中落,生活长期挣扎在贫困之中,因为社会动荡不安,近三十才出仕,任了很多职,都是些小官,因为家境贫穷,没有势力也没有靠山,为人坦荡、清流,在污浊的、尔虞我诈的官场混得非常吃力,非常不顺、非常坎坷。一心报效国家,施展抱负的陶渊明在官场沉浮十多年,无数坎坷的经历,随着年岁的增长,让他心灰意冷,绝望无奈,凭他的力量,根本做不到力挽狂澜。一个人的力量有多大呢!何况一个这么清流的人?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能达,那么就独善其身了!能获得心灵的宁静,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古人的寿命本就比现在短,过了不惑之年,还未能找到报效之法,活在污泥之中,真不如安守门前雪。还一个平民老百姓的正常生活。这是对生命的透悟。



陶渊明不是愤青,他只不过看不惯当时的官场而选择归隐山林,他并没用攻击任何人,别人又哪有理由抨击他呢。

这要和当时东晋的做官制度说起,东晋做官要靠人举荐,讲求的是“门阀制”。世家门阀牢牢抓着做官的途径,一般人想要官运亨通还要看你的出生是不是世袭的门阀大族。陶渊明的曾祖陶侃封长沙郡公,死后追赠大司马;祖父陶茂官至太守,父亲也做过官,即使有这样的成绩,当时陶渊明家族还是被世人认定为“寒族”。

仕途上看不到希望,这种不公平的晋升官制让陶渊明对做官失望,不愿溜须拍马、汲汲营营,而是寄情于山水,抒发自己旷然悠达的情感。
陶渊明的思想并不偏激,对当时的政府并没有做出什么过激行为,不算愤青。归隐实数无奈,是对这个世道的失望和无力救赎。

愤青是现代人的说法,当时官场黑暗,归隐更多的是心灵的平静,应该不会被抨击

不是“愤青”,他其实当官做不好,而且不喜欢阿谀奉承,而且以当时文化背景,不会被抨击。


你是否需要了解?

归隐山林的陶渊明究竟是不是“愤青”?
陶渊明的归隐并非“愤青”,在信息闭塞,交通欠发达的古代,也许抨击他的人有,但应该不多。谁在人后不会有几种版本存在呢?何况他毕竟当了那么多年的“小官”。至于抨击的原因:儒家思想认为天下有道的时候,就应该兼济天下,为官为民,扶助苍生。哪怕社会黑暗,也要积极的入仕力挽狂澜,而不是归隐。

唐诗基本可以总结为:田园有宅男 ,边塞多愤青 ,咏古伤不起, 送别满基情...
当然这里头愤青当属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咏古伤不起:咏古的人很多,基本上都是很感伤的感觉,古代都如何如何,可是现代要比古代要差很多,所以直呼伤不起 要说典型,课本上应该有学过的,是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

田园有宅男,边塞多愤青。咏古伤不起,送别满基情。这首诗什么意思?_百 ...
田园有宅男:陶渊明,过着隐居田园,种田耕地的安宁生活。边塞多愤青:王安石等边塞诗人,一腔热血,慷慨激昂守边疆。咏古伤不起:咏古诗人陈子昂,涕泗横流。送别满基情:李白:“不及汪伦送我情”。指那些送别兄弟,好友的诗人。就是夸张和搞笑啦,有一定道理,不过也有助于你理解中国诗歌。

唐诗宋词就是边塞多愤青,剩女宅家里,小资喝花酒这么不堪吗?
“田园有宅男”,陶渊明的《饮酒》组诗,描绘了归隐田园的宁静与自适,而非仅是宅居的无奈。他的“心远地自偏”,表达了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与现实环境的超脱。“边塞多愤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抒发了对世事无常、英雄末路的感慨,是个人壮志未酬的悲愤,而非单纯指责边塞的不公。“咏古伤不起...

陶渊明在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这首诗中告诫我们...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一》魏晋:陶渊明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释义:人生没有根蒂,飘泊犹如路上的灰尘。分散开追着风旋转,这已经不是原来的自身。降落世上便应成为...

为什么说苏轼与陶渊明最为相衬?
这更符合不同时代许多知识分子的思想和生活状况,其内心的纠结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受陶渊明、苏东坡们的影响,之后遭遇社会矛盾、仕途坎坷、生活困顿的文人士大夫不再完全服从于传统的儒家教化,反映到他们的文学作品中就是不再以官场为雅、仕进为雅,而是以山野为雅、归隐为雅。

请问“ 南亩耕 东山卧 世态人情经历多 闲将往事思量过 贤的是他 愚...
”这样的措辞手法还是泾渭分明的,毕竟他还是“愤青”的性格,有几许锋芒毕露。自古以来文人处世态度就有两种,“入世”和“出世”,而“出世之道,即在涉世之中。人情冷暖,知而不为其缚。又似了心之功, 尽在本心之内。” 不必绝人以逃世,何来绝念而灰心?这正是遁世之作的通病,一个人面对的...

什么是愤青?
只要对你好 那么你看不惯的方面 也会因为你的存在而有所收敛 他在外面怎么愤 那就别在乎这么多了吧 田园有宅男,边塞多愤青。咏古伤不起,送别满基情。这首诗什么意思?田园有宅男:陶渊明,过著隐居田园,种田耕地的安宁生活。边塞多愤青:王安石等边塞诗人,一腔热血,慷慨激昂守边疆。咏古伤不起:咏...

作文 以如何看待陶渊明辞官归去为话题的作文 文体不限(除诗歌外)800...
(最好连接一下时势,说明一下志向,如果有困难就纯古吧。。。)但是一定要注意,文章别变成愤青乱喷了,我们可以理解陶渊明的志趣之所在,然而南山之下,东篱之中,容不下我男儿心胸;凌云壮志,十年寒窗,所图绝非几朵残菊;待我金戈铁马,成文治武功,收拾了河山,再来与五柳先生把酒话桑麻!

写高考的作文
不要做愤青一族;不要不敬师长;不要消极低沉,格调低下。不要写故作深沉,与文题不沾边的题记、后记。文章的层次结构不要混乱,要清晰。 写作语言不要“玩深沉”“玩哲理”“玩唯美”,叙述或论述不要天马行空、虚无缥缈、事件模糊、人影晃动、情感飘忽、玄而又玄。不要使用网络语言、不要文白相杂、不要洋文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