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舟人的人物简介 什么是文学?

作者&投稿:微辰 2025-05-13
文字和文学有什么区别

  文字和文学的区别,教课书上应该有更明确的界定和划分,但仅从字词表面上看,它们之间应该有所差异。
  有人说,广义的文学可以包容所有文字的东西。粗听起来这话有些虚无、胡闹,但细想一下,倒也有些道理在里面。
  从考古学角度看,眼下如能找到四五千年前实物上的几个文字,人们就会从字形、字义上,去挖掘和想象其可能包含的生活背景信息以及文化传承上的意义,而像这样富有社会价值而且虽然局限却会有一定读者群与研究者倍加关注的字词,也足堪称文学作品了吧。如果这样讲,文字即文学确乎有理,但单凭感觉,我自己也会说:“不是那么一回事吧!”
  文学是什么?文学应该是什么哪?过去对这样的问题,我会用“文以载道”、“文学是社会的家庭教师、心理医生。”、“文学是文字倾诉,是人类中个性自我生活情感、意志的传达和倾诉。”等类似这样的话,去解说或争辩。然而,今天看这问题,特别是面对眼下充斥于街头和文坛上的各色标榜“文学”的书刊、栏目后,我目眩而哑然了!
  人生中会有一段时间最想弄清楚“什么是真理?”的问题,而如今,我自己除了明确了如同“真理是相对”的这样一类像是说了也白说的真理话语外,对一切事物的概念和性质都变得模棱两可、含混不清了!这是为什么哪?
  有时,看过影视大片、时尚刊物、流行文学或当代名家名作后,心中不免会嘀咕:“文学是否就是能够出版、能够吸引大众参与、能够在作者、出版者及读者身上实现货币流通并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呢?”
  其实,回过头去看一看国内外已经流传弥久而且家喻户晓的著作,毋庸讳言,那些活着的文学作品,虽也有我所嘀咕的社会内涵,但他们的创作、出世和流传,在根本上不是为了盈利和流通而来的,而是作者对人生、社会乃至虚幻世界倾注了激情和热血的写照。
  当今经济化、市场化的社会下,始终和现实生活密切相连的文学作品,尤其是作品后的那个执笔者,无疑将受其影响,也必将从影响写作生活到佐佑其创作内容,但社会的广大读者对文学的期待和所要求的作品质量是否也完全不同、今非昔比了哪?尽管答案中“不同”的基调是一定的,但公众对文学伴随时代的前行可起到解惑、释怀、启迪、引路的种种渴求和企盼却依然如故。

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施舟人(KristoferSchipper),1934年出生于瑞典,祖籍荷兰。妻子袁冰凌是福建宁德人,女儿施心韵。施舟人通晓8种语言,是欧洲三大汉学家之一,先后获得法国高等研究院博士学位、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历任法国远东研究院研究员、法国高等研究院特级教授、荷兰国立莱顿大学中国历史学讲座教授、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等职。目前,施舟人担任世界文明研究中心暨西观藏书楼主任。
他是一名道教正一派受箓的道士。
施舟人的名言是:Chinese culture is too serious to be left to the Chinese alone. (中国文化的传承是世界大事,不能让中国人独立承担——施舟人)。
1979年中法两国恢复友好邦交后,他马上动身来到北京进行研究工作。此后20余年,施舟人的足迹遍布中国大江南北,从西藏牧民到福建客家人,他都做了深入探访。2001年,在神州大地游历了22年的施舟人终于将脚步停留在福州,受聘于福州大学,成为当地引进的最高层次人才之一。

为了帮助中国人更多地了解西方文化,2003年施舟人在福州大学建立了福州大学世界文明研究中心,这个中心还有一个别致的名字——西观藏书楼。施舟人希望在10年时间里,将西观藏书楼建成10万册重要西方经典收藏量的西方典籍中心。施舟人与妻子向西观藏书楼捐赠了两万多册图书。这两万余册英、法、德、荷兰、瑞典、意大利、西班牙、希腊、拉丁等西语文化典籍涵盖面异常广阔,多半是施舟人的个人珍藏,其中一些是16世纪以来的珍本图书,更是施舟人的心爱之物。

2004年,施舟人数十载潜心道教文化研究的成果集成皇皇巨著《道藏通考》出版,堪称世界道教研究的最新力作,并荣获在华外国专家最高荣誉——友谊奖。2005年,法国总统授予施舟人荣誉骑士勋位。
2005年11月23日,施舟人获得了在中国的永久居留权。这对于一个热爱中国文化的“外国人”而言,无疑是一种最高的认可。
2009年7月26日至29日,“《五经》研究与翻译国际学术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 。




你是否需要了解?

施舟人人物简介
施舟人是一位博学多才的语言大师,精通八种语言,被誉为欧洲三大汉学家之一。他在学术上成绩斐然,曾获得法国高等研究院博士学位和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担任过法国远东研究院研究员、特级教授,荷兰国立莱顿大学中国历史学讲座教授,以及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等重要职务。1979年中法关系改善后,施舟人立即投身...

欧洲三大汉学家施舟人
施舟人(Kristofer Schipper),1934年出生于瑞典,荷兰后裔,2005年选择在中国定居,成为中国永久居民。他以“舟人”之名,寓含了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他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桥梁角色。他对道教研究的深厚造诣,使他在国际汉学界享有盛誉,著作如《道体论》、《道藏通考》和《中国文化基因库》等,都体现...

施舟人的人物简介
施舟人(KristoferSchipper),1934年出生于瑞典,祖籍荷兰。妻子袁冰凌是福建宁德人,女儿施心韵。施舟人通晓8种语言,是欧洲三大汉学家之一,先后获得法国高等研究院博士学位、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历任法国远东研究院研究员、法国高等研究院特级教授、荷兰国立莱顿大学中国历史学讲座教授、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等...

施舟人学术观点
施舟人,作为学术界的领军人物,正倾力主持一项由国家汉办主导的宏大项目——《五经》的多语种翻译工作。他以对中华文化深深的热爱,投身于汉学研究的探索之中,体验着其中的甘苦。他曾经深情地表达:“研究汉学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对中国的理解与解读是一项挑战。作为外国人深入其中,其困难程度更是超乎想...

远近丛书:童年作者简介
另一作者施舟人,原名Kristofer Schipper,出生于1934年,是一位备受尊敬的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他的学术专长在于道教史与中国礼仪研究,是首批获得中国永久居留权的外籍学者。施舟人对汉学领域贡献显著,他发起了多语种《五经》翻译项目,并创立了"欧洲汉学协会",该协会在西方汉学界具有重要影响力。他的代表...

关于人类学的通俗易懂的专著有那些?谁给我介绍几本吧,谢了。
George Stocking 《甜蜜的悲哀》(1996) 马歇尔萨林斯 著 498 The Sadness of Sweetness by Marshall Sahlins 人类学经典导读目录 人类学经典导读第一篇 第一部分 人物与理论 摩尔根和他的《古代社会》\/L.A怀特(Leslie A.White) 著 高延等欧洲人类学家对汉人社会的研究\/施舟人(Kristofer Schipper) 著 涂尔干及其...

陈国符的人物成就
会议后,又应法国学者K.M.施舟人(Schipper)的邀请赴巴黎从事三周的指导研究。回国后,一方面联系出版这些论文,一方面又接着做了许多增订及补充的工作。由于当时国内出版专著很困难,而且《道藏》研究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陈国符四处奔走联系出版事宜,均未成功。最后在香港里仁书局出版了他从1973年至1979年有关中国外丹黄...

程抱一的生平履历
随后,香港学者饶宗颐从七十年代末起,开始受邀担任客座教授在EPHE PARIS执教,直到九十年代获得EPHE荣誉博士与法国骑士勋章为止,原汁原味的中华文化被更多地介绍给西欧学者与思想家。 1962-1969年,经过八年“孤独的勤勉”,程抱一在法国高等研究实验学院(EPHE) 取得硕士学位Diploma of EPHE (法文:Diplome de l'EPHE,...

泉州道教的泉州道教的历史
民国14年(1925年),泉州岳庙道士陈高迨旅居新加坡,设立混元道堂,传播道教文化。陈高迨的第三子陈国显、四子陈国铭父职。故今日新加坡的道士,均为陈氏的嗣传。法国汉学家施舟人教授,研究道教法事仪式,赴新加坡拜陈氏为师,成为陈氏道家第24代嫡传弟子。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

人类学经典导读的目录
第一篇第一部分 人物与理论摩尔根和他的《古代社会》\/L.A怀特(LeslieA.White)著高延等欧洲人类学家对汉人社会的研究\/施舟人(KristoferSchipper)著涂尔干及其学术遗产\/张海洋陈韦帆著马林诺夫斯基及其文化功能论\/黄剑波著博厄斯的文化相对观\/林开世著米德与心理人类学的成长\/潘守永雷亮中著列维一斯特劳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