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满门抄斩或者诛九族的例子? 满门抄斩和诛九族是一个意思吗

作者&投稿:寇怨 2025-05-15
在中国历史上,诛九族还有满门抄斩这两者到底有着怎样的区别?

关于九族,说法一:

是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1、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

2、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

3、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

说法二:

以自己开始起计上数四代为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下数四代为子、孙、曾孙、玄孙,再加上自己,一共九代的全部家人。

满门抄斩中的“满门”:

说的是现在家庭中的所有人,除了自家人以外,其中还包括全部用人:丫环,老妈子,烧火的,做饭的,看门的,管家,花匠,师爷,教书先生,养马的,看家护院的等等,只要在府中干活的,住宿的统统斩首。

诛九族:
九代的直系亲属,包括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尚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幼学琼林˙卷二˙祖孙父子类:「何谓九族?高、曾、祖、考、己身、子、孙、曾、玄。」 关于九族说法不一: 一种认为是从本人算起向上五代,向下五代,共是九代为九族;另一种认为是父族四(代),母族三(代),妻族二(代),为九族。n说法一是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1、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2、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3、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选自国文参考书第九课)n说法二中国古代「抄家」和「灭族」经常是伴随使用的,目的在斩草除根--完全除去复仇的实力和人脉。少康中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就是除之不尽的后果,吴子胥与吴伐楚是灭族不彻底的结果。因此,秦始皇开始有「族诛」的酷法,先是「夷三族」,后代越来越酷,由三族、五族到九族--父三族、母三族、妻三族。株连最广的是明成祖杀方孝孺,诛其「十族」。n相关故事:安徽凤阳朱元璋,以一孤苦无依、魁梧戽斗的流浪儿,做过牧童、小和尚、行乞缘,最后投效郭子兴军,身经百战,历时十六载,终于驱逐元虏,建元洪武,定都南京,国号大明,是为明太祖。太祖自小父母双亡,兄姊五人或死或离。人单丁薄,无奥无援,即位后却大大地发挥了「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的本能,总计生下二十六个儿子。太祖又鉴于隋、唐君主大权旁落藩镇,导致衰亡,又以宋代内重外轻,以致外侮纷至沓来,亦导致亡国。乃分封诸子,虽「分封不锡土,列爵不临民,食禄不治事」以资预防。太祖在位三十年,病殁,享年七十一。由于太子早逝,遗诏传位于太孙允炆。所谓九族,从己身往上数:父、祖、曾祖、高祖;再自己身往下数:子、孙、曾孙、玄孙,总共九族。所谓十族,外加门下学生,连坐被杀者达八百七十三人,其它外亲之发配充军者高达千余人,时称「瓜蔓抄」是也。中国古代「抄家」和「灭族」经常是伴随使用的,目的在斩草除根--完全除去复仇的实力和人脉。少康中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就是除之不尽的后果,吴子胥与吴伐楚是灭族不彻底的结果。因此,秦始皇开始有「族诛」的酷法,先是「夷三族」,后代越来越酷,由三族、五族到九族--父三族、母三族、妻三族。株连最广的是明成祖杀方孝孺,诛其「十族」。方孝孺被称为明初第一大儒,且是辅佐朱元璋孙子建文帝的重臣,桃李满朝廷(其实是一大派系)。燕王朱棣打下金陵后,第一个要收服的就是方孝孺,偏偏这位老夫子一身傲骨,两次见新皇帝都是披麻带孝、嚎啕痛哭,朱棣低声下气请他代拟诏书(逼他表态),他只写了「燕贼篡位」四个大字。朱棣问他:「难道你不怕死吗?」方孝孺答:「要杀便杀,诏不可草。」朱棣:「难道不顾及你的九族吗?」方孝孺:「不要说九族,诛十族也不怕。」这一下皇帝火了,在方孝孺九族之外,加上「门生」凑成十族,统统杀掉。以今日观点,方孝孺一派在「金陵政权」中势力极大,若方孝孺肯表态,文官系统就可收编,方孝孺死忠前帝,他的门生,派系就不可信任。很可能这代表了当时江南民气,导致朱棣不得不迁都燕京(今北京)。


满门抄斩~是指在府里的人都要死。

说起满门抄斩这种刑法,基本上大家看到最多的应该就是清宫剧里面演的。而历史上其实在千年之前就有这种听上去就不人道的刑罚了,主要就是君王为了稳固自己的王位,用来震慑臣子用的。就拿清朝来说,乾隆时期的文字狱,就有不少的文人墨客因为不小心在书里写上了"明“字,而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上报了朝廷,引得全家都被满门抄斩,甚至于大学士纪云的好友,都没能幸免。

满门抄斩的很多,历朝历代都不少。至于诛九族,中华正史中好像只有一例吧,隋炀帝征高句丽期间,司徒杨素的长子杨玄感起兵造反,这场造反最后失败了,杨玄感怕在生时受到残酷的刑罚,就让自己的弟弟杀了自己。之后,隋朝没有放过造反分子的尸体,杨玄感死后被分尸,不仅如此,其亲族也受到了牵连,“罪及九族”。

历史上就有一个宰相叫做张居正,他在明朝的时候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宰相,但是由于他扶持小皇帝的时候没有注意态度,难道小皇帝长大之后就憎恨他,结果就把他满门抄斩,而且诛九族,这是一个很悲伤的结果

霍光、方孝孺,方孝孺是唯一一个被诛杀九族的人。霍光是汉武帝任命的顾命大臣,冠军侯霍去病之弟,掌权之后私自废立皇帝,汉宣帝时病亡,随后全家以谋逆罪抄斩;方孝孺因痛骂朱棣靖难之役的不合法性,拒不配合登基诏书的拟定,随后被朱棣诛杀九族。

最出名的莫过于方孝儒被诛九族,方孝儒是明朝的大忠臣。朱棣夺了自己侄子朱允文的江山,朱棣就要方孝儒写一份草诏,没想到他是一块硬骨头,誓死不从。还说“诛十族又有何惧”,结果可想而知了!


你是否需要了解?

历史上有哪些满门抄斩或者诛九族的例子?
说起满门抄斩这种刑法,基本上大家看到最多的应该就是清宫剧里面演的。而历史上其实在千年之前就有这种听上去就不人道的刑罚了,主要就是君王为了稳固自己的王位,用来震慑臣子用的。就拿清朝来说,乾隆时期的文字狱,就有不少的文人墨客因为不小心在书里写上了"明“字,而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上报了...

历史上什么人被满门抄斩
在封建专制横行的古代,伴君如伴虎,今天就来看看常在皇帝身边走最后丢了脑袋还连累满门抄斩的几大名人。李斯(约公元前284年一公元前208年) , 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人。秦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秦始皇时期的丞相,在秦始皇时期做出巨大贡献。秦始皇死后,被赵高谋害, 被腰斩于咸...

在中国历史上,诛九族还有满门抄斩这两者到底有着怎样的区别?
在中国历史上,"诛九族"和"满门抄斩"都是极端的惩罚措施,但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1. "诛九族"的定义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根据《周礼》的记载,九族包括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具体而言,父族四指的是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

历史上的诛九族指的是哪九族?和满门抄斩有什么区别?
历史上的诛九族是指的父族、母族和妻族,具体包括父族的父母、兄弟姐妹及其子女,母族的外祖父、姨母及其子女,妻族的岳父、岳母及其子女。而满门抄斩则是指除了主家之外,连同家中的仆人、丫鬟等所有在满门之内的成员都被处死。这两种刑罚都极为残酷,但在古代,皇帝们通常是出于无奈才会使用,以达到...

古代满门抄斩和诛九族有什么区别
1、古代满门抄斩和诛九族有什么区别 关于这个满门抄斩,可能大家应该都知道,意思就是财产全都没收,而且全家都要死!当然了,这里的满门指的是家族亲人,仆人,丫鬟,厨师等等只要是家族里的人,都算在满门之内。至于灭九族的话,就是诛杀犯人的九族亲人,九族一定是直系亲属,包括了高祖,曾祖,祖父,...

古代满门抄斩和诛九族有什么区别
满门抄斩是指抄没财产,杀戮全家。这里的“满门”指的是除了自己家族亲人,甚至包括仆人、丫鬟、厨师、马夫等都在满门之内。灭九族是指诛杀罪犯九族亲人。这里对“九族”的解释存在不同版本,版本一是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版本二是指向上五代,向下五代,共是九代为九族,九代的直系亲属,包括...

诛九族指的是哪九族 满门抄斩与诛九族有什么区别
1. 诛九族源自秦朝的夷三族法,涉及的范围是上至高祖、下至玄孙,即从自身算起的第八世孙,包括父母、兄弟姐妹、儿女等亲属。2. 另一种说法认为“九族”包括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指的是姑姑的子女、外甥、外孙以及与自己同族的亲属;母族三包括外祖父、外祖母和姨姨的子女;妻族二是...

诛九族和满门抄斩有什么不同
满门抄斩指的是将一个家族的所有成员,包括仆人、丫鬟、厨师等,全部处决。这里的“满门”涵盖了家族内的所有人。而诛九族则是指将犯罪者的九族直系亲属处死。九族包括高祖、曾祖、祖父、父亲、犯罪者本人、儿子、孙子、曾孙和玄孙。2. 残忍程度不同:满门抄斩仅涉及当前家族成员的处决,而诛九族则更为...

历史上的“诛九族”包括哪些人?
“九族”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即玄孙、曾孙、仍孙(古时称从本身下数第八世孙为仍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包括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1、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一家、出嫁的姐妹及外甥一家、出嫁的女儿及外孙一家。2、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

历史上的诛九族指的是哪九族?和满门抄斩有什么区别?
丫鬟等只要是在满门之内的都算。其实在当时不管是诛九族还是满门抄斩都是很残酷的一种罪行,这样的惩治的手段在当时的影响还是很深远的。不过古代的统治者们其实都不愿意用这样的手段,毕竟确实太残酷了。都只是想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就好了。但是,很多时候,皇帝们都出于无奈,所以还有这样的酷刑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