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任命四大顾命大臣,为何索尼死后会产生鳌拜一家独大的境况? 同为康熙的顾命大臣,鳌拜为什么能杀掉苏克萨哈
康熙早期共有四位顾命大臣是索尼、遏必隆、苏克沙哈、鳌拜,最后只有索尼是寿终正寝,其他三个都死于非命。索尼之所以能够善终是因为他懂得收敛,而且和康熙站在同一战线。顺治退位之后康熙八岁登基,如此小的年纪根本无法处理国家大事,所以只能选取辅政大臣来帮助康熙处理国家大事,孝庄皇太后吸取多尔衮专政的教训,不再使用皇亲贵族来辅佐朝政,而是从异姓皇族当中选取能力突出的人作为辅政大臣。
索尼四大辅政大臣之首。鳌拜和索尼都是战功标注的大清功臣,他们为大清王朝的建立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多尔衮专政时期同样是王朝的能臣,无论是个人资历还是个人能力他们都有资格成为辅政大臣。孝庄太后对于四大辅政大臣的人选也进行了深刻的思考,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权力制衡,索尼和鳌拜素来不和,他们在成为辅政大臣之后同样势同水火,这就达到了孝庄太后想看到的局面,绝对不能把所有的权力放在一个人手中,会威胁到康熙的皇位。
索尼虽然是四大辅臣辅政大臣之首,但是她懂得激流勇退的道理。自己始终夹着尾巴做人,自己的权力越大地位越高,越懂得收敛。不得不说,索尼是一位政治高手,鳌拜一向心高气傲,把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表现在外面。两个人为人处事的态度,产生了鲜明的对比。
鳌拜后期已经有了一家独大的趋势。康熙为了拉拢索尼,把他的孙女娶到宫中作为大清王朝的皇后,从而拉近了和索尼之间的距离。索尼现在已经是皇亲国戚,他没有背叛康熙的理由,而且在消灭鳌拜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从哪方面来说,索尼都是能人。他从努尔哈赤时代开始,历皇太极、顺治时期直到康熙,为四朝元老。
努尔哈赤时期,索尼和父亲硕色、叔叔希福一起,因为熟悉满、蒙、汉多种语言,而备受重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后,主要精力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大明朝,另一方面则是蒙古。所以索尼在后金的外交领域拥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但索尼也绝不仅仅是个文臣,他也是战功赫赫之人。而且不但统兵,也能亲自陷阵。天聪三年,皇太极统兵突入内地进逼北京。明军将豪格重重围困,索尼骑马直冲阵中,斩杀多人后救出豪格。
崇德八年,皇太极暴毙。多尔衮、豪格争位,索尼带领鳌拜等人誓死要立皇太极子孙(多尔衮是皇太极弟弟)。最终多尔衮屈服,提出拥立顺治自己辅政的折中方案。
《清史稿》中称索尼“忠于事主,始终一节”。多尔衮等人憎恶索尼,多次加罪,但始终没有太过确切的把柄。
康熙时,索尼为四大辅臣之首。一度尽心竭力,但后期鳌拜与苏克萨哈争斗,索尼明哲保身,称病不出。康熙六年,索尼去世,谥“文忠”,其子索额图也是一代著名权相。
苏克萨哈是额驸苏纳(努尔哈赤的女婿)的儿子。原是多尔衮的近侍,多尔衮死后,他是首告多尔衮有“不臣之心”的人之一。苏克萨哈能够上台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上三旗中镶黄正黄两旗都是皇太极的部下,可用之人非常多,但正白旗一直是多尔衮统领,他死后顺治才将正白旗主归于自己,所以正白旗中可用之人也着实不多。
遏必隆家世极其显赫,他是后金开国五大臣额亦都之子,与鳌拜同属镶黄旗。皇太极死时,他也是坚决拥立豪格之人。
顺治时期,遏必隆因军功及家世被封一等公、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等职。康熙时,因依附鳌拜被议死罪,后被赦免。
将门虎子,武艺精熟。跟着皇太极打察哈尔、朝鲜等地,屡立战功。进攻皮岛时,鳌拜身先士卒,以首功荣获“巴图鲁”称号。
其后在锦州之战等战役中仍不断立功,入关后,跟随阿济格先后扫平大顺、大西等农民起义政权,多次荣立首功。
在我看来,之所以会形成鳌拜一家独大的情况是因为鳌拜太过于出色,以及其他三位大臣没有心思和鳌拜争夺。下面我就这个问题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1、鳌拜虽然被看作大奸臣,但是他的能力真的很强。
首先鳌拜坚定的选择了皇太极,是清朝的三朝老臣。在皇太极还不是清朝皇帝的时候,鳌拜这个时候就坚决拥护皇太极。很多时候雪中送炭是要比锦上添花好很多的。因为鳌拜的帮助,皇太极能够成为清朝的皇帝,因此,在顺治帝的眼中,鳌拜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
不管是多尔衮事件,还是说其他什么事件,鳌拜的表现都相当良好。他没有只顾自己的利益,始终把清朝的利益放在自己的前面。这让顺治帝对鳌拜愈加信任。因为顺治帝的信任,鳌拜开始担任越来越多的角色,最后最终成为了四大辅政大臣。鳌拜能够取得这个成就,完全是依靠他的忠心和能力,这样一个人能够成为顺治帝的心腹完全不奇怪。
2、其他三位辅政大臣对权势并不是那么热衷。
康熙时期,四大辅政大臣之首的索尼已经年迈了,他对权势并没有那么热衷,也就没有参与到权力的争夺中来,而苏克萨哈是一个没什么本事的人,他能够走到这一步完全是依靠有人带路。最后一个大臣遏必隆性格就比较懦弱,当然没有办法和鳌拜去争夺,因此出现了鳌拜一家独大的现象。
鳌拜性格强势!又是黄太吉时期就跟随的,根红苗正!
苏克萨哈和遏必隆更多是为了平衡八旗内部势力而拉进来的。根子软,说话不硬气!
鳌拜出头当恶人,好人留给皇帝做。
只不过鳌拜最后入戏太深,遇到一个青春期的少年皇帝,就杯具了!
开始鳌拜是尽心尽力的,后来索尼死后,没有制约他的人了,胆子也越来越大了,权利高高在握的感觉也越来越好。最后发展到没人敢管的地步,一人独揽大权。
苏克萨哈和遏必隆更多是为了平衡八旗内部势力而拉进来的。根子软,说话不硬气!
毛泽东说枪子出政权,鳌拜手握40万满清棋兵。所以一家独大啦
你是否需要了解?
康熙早期共有四位顾命大臣,为何唯独只有他能得到善终?
索尼之所以能够安享晚年,原因在于他懂得适时收敛自己的权力,并与康熙帝保持一致。在顺治帝退位后,康熙帝年仅八岁便登上了皇位,由于年纪太小,无法处理国家大事,因此,孝庄皇太后选择了索尼等四位大臣作为辅政大臣,以协助康熙帝处理国政。为了避免重蹈多尔衮专权的覆辙,孝庄皇太后没有选择皇亲国戚,而...
康熙四大顾命大臣,为何只有索尼能善终?
首先,索尼和鳌拜在政治上是宿敌,已经争斗多年。这一点上孝庄是知悉的。当初选择索尼和鳌拜同时成为辅政大臣,就是想用此来制衡彼此。索尼能善终,或许有下面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索尼懂得收敛 索尼虽然和鳌拜争斗,但他不会太过火。他不像鳌拜那么肆无忌惮、嚣张跋扈。他处处都很小心,他明白这天下...
康熙早期的四大顾命大臣中,为何之后索尼能善终?
首先第1点原因就是索尼这个人非常的低调,他知道当时的形势是非常危险的,鳌拜非常的猖狂,如果自己直接和鳌拜发生斗争的话,自己可能会损失非常惨重,而且当时局面也不太清楚,他也不知道康熙和孝庄太后是什么态度,所以前期他一直都是装病,保持低调对鳌拜也是一忍再忍。第2点就是索尼他知道该和谁站在...
顺治任命四大顾命大臣,为何索尼死后会产生鳌拜一家独大的境况?_百度知 ...
因为顺治帝的信任,鳌拜开始担任越来越多的角色,最后最终成为了四大辅政大臣。鳌拜能够取得这个成就,完全是依靠他的忠心和能力,这样一个人能够成为顺治帝的心腹完全不奇怪。2、其他三位辅政大臣对权势并不是那么热衷。康熙时期,四大辅政大臣之首的索尼已经年迈了,他对权势并没有那么热衷,也就没有参与...
康熙早期共有四位顾命大臣,为何唯独只有他能得到善终?
康熙早期共有四位顾命大臣是索尼、遏必隆、苏克沙哈、鳌拜,最后只有索尼是寿终正寝,其他三个都死于非命。索尼之所以能够善终是因为他懂得收敛,而且和康熙站在同一战线。顺治退位之后康熙八岁登基,如此小的年纪根本无法处理国家大事,所以只能选取辅政大臣来帮助康熙处理国家大事,孝庄皇太后吸取多尔衮专政的...
清朝名相索尼是怎么死的?
清朝名相索尼是病死的。索尼生于公元1601年,,父亲为赫舍里硕色,早在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索尼就已经随自己的父亲自哈达携家眷来投靠。在清朝顺治皇帝将逝之时,立皇子玄烨为继承人,索尼与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同辅政。玄烨继承皇位之时,年龄尚幼,为保证国家的安全与稳固,顺治帝想到了四大臣共同...
历史上索额图怎么死的?
索尼作为康熙的辅助大臣,四大顾命大臣之一,在政治场中享有很高的地位,能与索尼攀上关系的大臣们,或多或少都是有着自己的如意算盘,并且在某一方面有一定特长之人,而索额图从小便成长在那样的环境中,不可不说,对他的影响巨大,导致了他少年老成,看待问题时比一般人更能抓住重点,也更能看出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
精彩发现:康熙时期四大顾命大臣的下场都怎么样
四大臣辅政 康熙初年,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受顾命奉幼帝玄烨嗣承大统,为辅政大臣,史称“四辅政时期”。至康熙八年(1669)五月,玄烨正式亲政,凡八年零五个月。清世祖福临死时,清圣祖玄烨年方六岁。清廷汲取顺治初年多尔衮摄政时给统治阶级带来混乱的教训,不复以亲贵辅政,而以索尼等...
纳喇·苏克萨哈:清朝最惨的顾命大臣,他是怎么死的?
顺治帝遗命由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即位,是为康熙帝。由于玄烨时年仅有六岁,顺治遗诏以索尼、鳌拜、苏克萨哈、遏必隆四位大臣辅政,在对权力的争夺中,这四个顾命大臣也走向了各自不同的人生拐点。四大辅臣之中,索尼已经老迈,为了保全自己的势力,时常以病痛为名缺席朝会,对朝中大事也不多发一言,遏...
什么才是权衡之术
顺治去世之前,曾经挑选了四位顾命大臣,他们分别是索尼、鳌拜、遏必隆、苏哈萨克四人,目的就是平衡,问题是索尼年迈,没有精力和鳌拜斗争,晚年时借生病为名,退出政坛,但索尼有生一天,鳌拜也不敢放肆,当索尼去世之后,鳌拜便来个大挑战,威胁康熙,结果失败。究其原因,就是索尼一死,打破了平衡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