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司马懿死后要埋在葬有曹丕的首阳山?
黄初七年四月二十六日,曹丕对东吴的连年征战最终仍以无功而返结束,在返回许都的途中还遭到东吴方面的追击,一支敢死队突袭了曹丕的御驾车队,让他损失了青盖车、银伞辇等仪驾八辆,羽林侍卫伤亡达六百余名。幸得征东参军蒋济事先建议曹丕改乘御驾副车潜行,他才避免了被吴兵暗算而伤之患。但是这一场偷袭,仍然令他受到了强烈的惊吓,并且牵发了他先前旧有的心绞痛之痼疾,弄得他慌慌忙忙逃回京都洛阳后便卧床不起。
回到许都后,曹丕一病不起,健康状况日渐不支,所有人都看出来曹丕就快要不行了。丁巳之日,凌晨三鼓,寒星满天,晓月如钩。皇宫里那条长长回廊的檐角到处都燃起了一盏盏松枝状琉璃宫灯,照得柏木地板上到处都荡漾着一汪汪清澈见底的银亮。两排廊柱边的羽林军武士们一个个挺胸凹腹、佩刀悬剑,像钉子似的一直站到了视野的尽头。
所有重要臣子在这一天的夜里突然被到访的天使官宣召入宫,这预示着今夜有大事发生,司马懿、陈群、曹真都是被钦差谒者从睡床上召唤而起的。他们破天荒第一次乘着坐辇在宦官们的拥领下慌不迭地赶到嘉福殿前堂,只见太尉钟繇、司空王朗、御史大夫董昭等寥寥几个元老公卿已经坐在里边的红绫专席坐垫上等候着了。
大家着急地坐着等待曹丕的召见,过了很久很久,司马懿早就安排好的内线——宦官近侍孙资从后堂的门口边慢慢移步过来,孙资用眼光悄悄向司马懿示意,嘴里的话却似乎是冲着他们三个人一起低声而说的:“三位大人且请在此稍候一下,陛下此刻正在后堂密室召见华司徒议事。”
司马懿看到孙资出来,迎着孙资的眼神暗暗一点头表示会意,若无其事地随着陈群、曹真一齐在钟繇他们身边坐下。他双目直盯着后堂密室两扇黑洞洞的大门,袖中的拳头却禁不住暗暗捏紧了起来:曹丕在这病危弥留之际,第一个宣召进去密谈的居然是华歆?难道他要以华歆这“老怪物”为顾命首辅大臣?可这华歆已是年过七旬、精力不济了呀!他怎么会让华歆来当顾命首辅大臣呢?
在密室中,曹丕在卧床上看着跪在旁边的华司徒,华歆哭得跟一个泪人似的,曹丕缓声道:“华爱卿,朕今天召您最先进入密室听旨,其实是准备向您托付一件特别重大的事情——那就是朕希望您今后能一如既往地继续于朝堂中监控司马懿啊!”曹丕转过了头直视着他,紧咬着嘴唇,一字一句凝重有力地说道,“朕这一次迫不得已,只有任命他为辅政大臣兼镇南大都督了!”
曹操临终前曾留下遗言,认为司马懿是一个既要用,又必须防的能人,不用不行,但不防更加不行。“陛下!您忘了先帝的遗嘱吗?司马懿掌不得兵权啊!他此番若是兵权在手,只要假以时日,恐怕威势之盛更在曹休之上,谁能制衡得了他呀!”
“唉!话虽如此,但谁让我们曹家没有可用的人才呢?现在前线战事紧急,依你华司徒之高见,谁又能接得了这一镇南大都督之重任呢?昨日午时朕刚接到兵部呈来的紧急军情讯报,孙权将调派诸葛瑾从夏口城,陆逊从长沙郡两路齐发、东西夹击,直取襄阳而来!”曹丕说到此处,猛地倒抽了一口长气,双目精光灼灼地盯着华歆,“谁……谁……能替朕敌得过这一大劫?您给朕举荐这样一个人才出来!”
华歆毕竟是一个文人,打仗的事情他不在行,东吴前线战事紧急,他也是一筹莫展。“这……这……”华歆低下了眉头,嗫嚅着再也答不上来。
曹丕就知道华歆根本没办法,其实不要说华歆没办法,连他自己都没办法,这也真叫无奈啊。他静了片刻,双眼低垂,慢慢说道:“荆州乃是中原腹地的藩屏,北有洛阳京畿禁军俯临于后,西有曹真屯兵于右,东有曹休驻军于左,三面相钳——司马懿在那里左右受制,纵是真的心怀异志、行有异动,应该也闹不出什么气候的!华爱卿,您以为如何?”
华歆听出曹丕是在给自己重用司马懿寻找理由,但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不这么干还能怎样?于是他顿首于席,黯然半晌,终于开口答道:“陛下既有这等钳制平衡之策,老臣自是再无异议。”
曹操对司马懿有戒心,曾想杀掉司马懿,但因为曹丕和司马懿关系很好,为司马懿说情,曹操才没杀他,但是一直防备司马懿。最终,司马懿篡夺了曹魏大权,曹操防备司马懿,为什么曹丕不防备司马懿呢?曹丕不怀疑司马懿吗?
先看曹操对司马懿的态度,曹操作为一代雄主,曾觉察到司马懿这个人很有城府,很阴险,看他有狼顾之相,就是说,狼回头,身体不动,可以把头转到后背。于是,曹操就把司马懿叫来,当场让他转头,果然,司马懿面向后背,而身体不动。
因为曹丕跟司马懿关系比较好,多次从中帮忙,加上司马懿善于伪装,所以,司马懿才活命。
曹操死后,曹丕废了汉献帝,自己当了皇帝,对司马懿非常好,重用司马懿,但是,曹丕很短命,四十岁就死了。临死前,曹丕托孤曹真、陈群、曹休和司马懿,让他们几个人一起辅佐曹叡。
曹丕死于公元226年,临死前,曹丕的安排非常巧妙,当时托孤的四个人,都是他非常信任的,军事权力方面,曹真和曹休,这是宗室,而陈群也是曹魏重臣,有政治才能,是辅导新皇帝治国理政的好助手,司马懿被委以重任,一是拉拢外姓势力,也是为了平衡权力,虽然司马懿也有军权,但是,主要权力还是在曹真和曹休手里,这可以说是曹丕安排了双保险。
但是,曹丕怎么也没想到,曹真和曹休都是短命鬼,很快全死了,双保险一个都没用上。
陈群一死,曹丕托孤的几位重臣都死了,就此埋下了隐患。后来,魏明帝曹叡即位,虽然曹叡能镇住司马懿,但是,曹叡比他老爹曹丕还短命,三十六岁就死了。
曹叡临死前托孤曹爽和司马懿,但是,曹爽太无能,毫无政治能力,简直是把曹魏大权拱手让给了司马懿,曹叡这样做,直接断送了曹魏江山。
司马懿乘机发动政变,篡夺了曹魏大权。并诛杀了曹爽及其所有党羽,诛灭三族。
而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两年之后,在公元251年死了,活了七十三岁,这简直是天意,如果司马懿早死几年,也许曹魏政权还不至于大权旁落。
司马懿的祖上司马卬(仰)本是赵国名将,跟随项羽灭秦之后被封为殷王,后投降刘邦,封地河内。尽管司马卬最后被项羽干掉,河内司马家在汉朝仍是士族大家。
公元208年,曹操使用强制手段应召司马懿,29岁的司马懿畏惧,只得就职。同年,刘玄德去南阳卧龙岗拜访27岁的诸葛亮,最终请他出山。
司马懿和诸葛亮这两个一生的宿敌,竟然是同一年出山。尽管家世背景远在诸葛亮之上,从前期的职业发展来看,司马懿还是要差上很多。诸葛亮选择小公司入职,还是有他的道理的。当然从天花板来看,司马懿选择的大公司明显更高。
司马懿早期并不出彩,除了加入较晚外,曹操帐下人才济济,而且北方也基本统一,留给他发挥的空间并不大。从此来看,诸葛亮不加盟曹魏还是很明智的选择。不过,司马懿毕竟不是一般人,他成为了魏王太子曹丕的四友之一,在曹操死后得到了重用。
曹丕仅仅40岁就病逝,司马懿成为了三个辅政大臣之一。孙权得知魏文帝去世后,命诸葛瑾、张霸兵分两路进攻襄阳,亲自率军进攻江夏郡。司马懿击退了孙权,随后又击败诸葛瑾,并斩杀张霸。
曹操靠宗族起家,但是曹丕和他的儿子曹睿为了防宗亲作乱,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打压,想提拔年轻宗亲重掌军权时,已经出现了人才断层。提上来的曹爽斗不过司马懿,导致大权旁落。
诸葛亮和司马懿首次正面交锋,是在231年的第四次北伐,由于曹真病倒临时督军,被诸葛亮吊打,不过虽败不乱,最后还是挺住了。诸葛亮的蜀兵更加精锐,却是步兵为主,难获大胜。司马懿前期只有指挥权,对部队的控制还不能如臂使指。
晋明帝曾向丞相王导询问祖先是如何得的天下,王导不加掩饰的叙述了司马懿创业时的种种手段,又说起司马昭杀害魏帝曹髦的所作所为。晋明帝听后大惭,把脸埋覆在床上大哭。
不管司马懿是大军师,还是大元帅,想要洗白恐怕是不可能了。也许早期司马懿还是个忠臣,如果曹丕不死,甚至是曹睿不死,司马懿都会是曹魏的忠臣。但是后来的发展,司马懿恐怕是想做忠臣,也做不到。最后想问一句,大军师司马懿好看吗?
司马懿,三国时期魏国的名将,谋臣。绰号“冢虎”即坟地里的老虎,出身士族,父亲司马防官至京兆尹,司马懿军事能力非凡,谋略超群,政治抱负远大,为曹魏政权的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为人外宽而内忌,能忍常人所不能忍,但是也有阴险、残忍的一面。
司马懿年轻的时候,饱读诗书,博学洽文,信守儒教。南阳太守杨俊素有看人的本事,它曾在见到司马懿时说,此人绝非寻常之人。而尚书崔琰也曾对司马懿的大哥司马朗说,您的弟弟刚毅果敢,思维聪慧,您是绝对比不上的。建安六年,曹操得知司马懿绝非常人,于是便招入府中任职。
此后司马懿为曹操多次献计,让曹操觉得此人确实厉害。曹操封为魏王后,司马懿担任太子中庶子,此后他更是参与国事的谋断,它曾劝谏曹操让戍边部队屯垦,大大减缓了当时军粮不足的困难。当然司马懿最突出的表现则为破坏孙刘联军,致使关羽被杀。
关羽水淹七军,魏国大将于禁大败,曹操本想迁都,以避锋芒。但是司马懿却冒死进谏,劝说曹操万万不可迁都。并且可以趁机破坏孙刘联军,从而解当下之围。于是司马懿受曹操所托前往吴国,与孙权挑明利害关系,最终孙权选择了帮助曹操牵制关羽,最终关羽大败,被孙权斩杀。
曹操死后,曹丕继位。曹丕十分信任司马懿,自己亲征的时候,总是留司马懿在后方守家。司马懿的职务也是一升再升,黄初七年,曹丕病重,召司马懿、曹真、陈群为辅政大臣,共同辅佐太子。并且曹丕对太子说:此后如果有人说这三位的坏话,千万不要听。
正是因为这种信任,才使司马懿一步步达到权力巅峰。为司马家取代曹家打下了基础。
司马懿辅助的人是曹丕呀!曹丕是司马懿的学生咯,几十年的相处,几十年的君臣关系,曹丕死了,司马懿内心思念曹丕呀!司马懿的荣华,司马懿功名利禄都是曹丕给的,现在曹丕不在了,司马懿回想曾经一起走过的日子,有个争吵,也有欢笑,几十年的风风雨雨,都是曹丕替他遮风挡雨,不然司马懿早就死了,现在曹丕不在了,司马懿独自享受这荣华富贵,食之无味,司马懿孤单呀!寂寞呀!所以临死别叮嘱后人一定要葬在曹否的首阳山,来生还做曹丕的臣子,继续辅助曹丕呀。
你是否需要了解?
为什么司马懿死后要埋在葬有曹丕的首阳山?
综上所述,司马懿选择葬在首阳山与曹丕有关联的地点,可能是出于对曹丕的深切怀念、对“合葬”传统理念的认同,以及对两人之间深厚关系的延续。这一选择不仅反映了古代丧葬文化的独特之处,也展现了司马懿与曹丕之间复杂而深远的关系。
为什么司马懿死后要埋在葬有曹丕的首阳山?
曹操临终前曾留下遗言,认为司马懿是一个既要用,又必须防的能人,不用不行,但不防更加不行。“陛下!您忘了先帝的遗嘱吗?司马懿掌不得兵权啊!他此番若是兵权在手,只要假以时日,恐怕威势之盛更在曹休之上,谁能制衡得了他呀!”“唉!话虽如此,但谁让我们曹家没有可用的人才呢?现在前...
为什么司马懿死后要埋在葬有曹丕的首阳山
再说司马懿,他和曹丕的君臣关系还是很好的,虽然曹丕处处堤防他。再说了,司马懿本人怎么想的,谁知道。至于永世不见这样的鬼话。。。不可信。要知道,清东陵和清西陵可都是建在一起的,乾隆皇帝和自己的爷爷康熙皇帝关系好,才葬在东陵的。雍正帝有篡权的嫌疑,所以自己开辟了西陵。这么说来,“葬在...
司马懿为什么要曹丕合葬.他们关系这么好.司马懿为什么又要篡权那.
1、魏明帝托孤司马懿辅政。 司马懿,出身于士族之家,在魏文帝曹丕当政时受到了重用,地位逐渐显赫起来.魏明帝曹睿在位时,他多次带兵出征,立下了赫赫战功,曾以坚守的战法,使诸葛亮率领的蜀军无功而返;此后又率兵成功地平定了公孙渊的叛乱,使他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威望迅速提高,威镇魏国.魏明帝临终...
曹操早就怀疑司马懿,为何不除掉他反而让他留在曹丕身边?
而由于司马懿一向小心,在此期间没有什么过错,所以曹操认为司马懿可以用来辅佐曹丕。我觉得总体来说还是因为司马懿太能隐忍,将自己的抱负留到了最后,甚至有些时候他的想法,连他家人都不知道,这也是他的恐怖之处,恐怕历史上能做到司马懿这样隐忍一生 、蓄力而发的只有他自己吧。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历史上司马懿和曹丕是葬在同一个地方?话说司马懿和曹丕的关系怎么样...
1葬在一起 2君臣关系
曹操临死前留下四人制衡司马懿 他们最后为何会死在曹丕手里
不知道是不是出于愧疚,曹洪死后,曹叡追谥叔祖曹洪为恭侯。从恭侯的谥号来看,被曹丕打压过的曹洪,性格大变,他开始对曹丕父子变得恭顺有礼。曹彰:最能制衡司马懿的人,应该就是曹彰。因为他是曹操的嫡子,曹丕的兄弟。曹彰也是曹氏家族最勇猛的战将。曹操死后,曹丕先一步继位,不想在外统率十万大军...
司马懿的陵墓能够保存千年之久 他的陵墓到底埋在什么地方
其实司马懿是病死的,虽然中途有无数人想要杀司马懿,但都被他一一化解。在曹丕死后,司马懿就大权在握了,没有人可以左右他或者威胁他的生死,所以他是病死的。话又说回来,司马懿死后到底埋在了哪里?史书记载司马懿死后被儿子追封宣王,司马炎篡魏建立晋朝时又追封他为宣帝,他的高原陵就在今河南...
曹操明知司马懿有狼顾之相,但曹操并没有杀他陪葬,是何缘故?
曹丕是曹操的儿子,而司马懿则比较低调地隐藏着自己的内心,而且立下了汗马功劳,为人圆滑,没有柄要杀司马懿;与杨修不同,司马懿酷似曹操时代的贾诩。在曹操、曹丕、曹桧三代人的时代,司马懿做事认真,不敢轻举妄动。这一时期,曹魏真正的核心权力仍然掌握在王族手中;曹桧死后,曹芳继位,曹芳当时...
葬不立碑后人不扫墓,司马懿临终的计谋有什么用?
东汉末年分三国,最后司马懿成为了三国最后的霸主,在公元251年,司马懿去世了,在司马懿临时之前告诉了自己的子孙,他已经在首阳山上为自己选了一个位置,死后就埋葬在哪里,不要立碑,也不能建立墓葬群,只要穿平时的衣服就可以了,妻妾死后也不用和自己合葬在一起,不准子孙拜祭他。在古代人们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