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仓藏族的历史渊源
生活在青海省海东地区乐都、平安、湟中等县的藏族自称“卓仓娃”,其生活范围大约方圆一百多公里,有所谓“卓仓隆哇顿”(“卓仓七沟”之意)。有些村庄是多民族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与包括汉族、回族、蒙古族等多民族共居一村;有的是纯藏族村紧靠着纯汉族村,这里的藏族生活基本属于以农业为主的半农半牧区。
据说卓仓藏族最早也是来自西藏。公元9世纪末,吐蕃王朝的最后一个统治者朗达玛被杀后,吐蕃陷入混战,朗达玛的两个儿子在各自母系贵族势力的支持下,分别自立为王,割据一方。二儿子沃松来到阿里地区,建立了阿里王系,著名的古格王朝就是他的后代建立起来的。
他的第四世孙赤德从后藏来到青海湖一喧,成为当地的首领,并逐渐建立起了势力强大的角厮罗政权,掌控着青海东部和甘肃醅,即古丝绸之路,与宋王朝有着密切的关系,角厮罗政权的中心就位于今天的乐都县,“卓仓”这一称谓来自于祖先居住地,即今天后藏地区卓沃降地方名,“卓”是卓沃隆、“仓”为祖系,“卓仓”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卓仓地处湟水流域,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先后有羌戎、鲜卑、氐、吐谷浑、吐蕃、蒙古等少数民族活动或建立政权,因此,政区通名随着历代政区制度的演变而变化,专名也因人文环境变迁而代有不同。但不容忽略的是,在卓仓地区林林总总的地名中,羌藏文化底色依然清晰可辨。比如:乐都、碾伯、老鸦等地名都与卓仓藏语相关联。卓仓这一名称虽然并未纳入现行行政区划的专名中,但早已约定俗成,在湟水流域影响深远,被广泛认同。
“卓仓”这一地区称谓形成于明代,此前,卓仓地区在藏族传统地理中被归入多麦宗曲喀(湟水)地区,包括卓仓藏族在内的西宁、海东地区的藏族被称为“宗喀十三族”,汉文史籍称为“西宁番族”或“湟中番族”。笔者在乐都调查时得知,明代以前,现乐都南、北山地区藏语统称为“宗宁石尼亚”,称卓仓地区为“宗石隆”。明初,“卓仓”逐渐取代“宗石隆”而成为地域专用名。
从藏文词意来分析,“卓仓”这一名称是由海喇嘛桑杰扎西的原籍旧称而来。清代藏族史书《安多政教史》中也认为卓仓地名缘海喇嘛桑杰扎西而来,“因为他是卓窝垅玛域地方的人,故称为卓仓”。卓窝垅玛域即今西藏山南洛扎县普曲地方。“仓”在藏语中有“人家、种姓或者动物窝”等意思,如“青仓”(住户)、“达仓”(虎穴)。因此,藏语“卓仓”这一名称,顾名思义,其意为“来自卓窝垅地方人的家”。
我国藏学界对卓仓地名的来历的看法比较一致,都沿用了《安多政教史》上的说法,如藏学家谢佐认为:“因为三罗喇嘛是西藏山南卓垅地方的人,后世称他为卓垅巴,并将他的后世亲枝徒弟及家族‘卓仓’”。卓仓籍学者杭秀东主和尚玛杰也认为:“卓仓这个名词的头一个字‘卓’就是沿用了自己(三罗喇嘛)故乡卓窝垅的‘卓’字”。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卓仓”这一地名是与海喇嘛桑杰扎西的故乡卓窝垅相关联。但仅仅揭示出这种关联还远远不够,卓仓从最初的家族名称演变为一个族群及其区域的名称,是与特定的历史条件紧密联系的。因此,为了说清楚“卓仓”这一名称的来历,首先要交待清楚青海省乐都南山瞿昙寺的出现和它的建成过程。
你是否需要了解?
卓仓藏族的历史渊源
卓仓藏族是藏族的一支,据说也来自西藏。卓仓藏族居住在青海省海东地区,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卓仓藏族的婚俗、丧葬、射箭等都体现了卓仓娃的独特风貌。生活在青海省海东地区乐都、平安、湟中等县的藏族自称“卓仓娃”,其生活范围大约方圆一百多公里,有所谓“卓仓隆哇顿”(“卓仓七沟”之意)。有些村庄是...
卓仓藏族的婚俗有什么特点
卓仓藏族作为安多藏族的一部分,其族源构成与安多其他藏区大致相同,既有土著西羌人、吐蕃戍边军民和后期东迁的部分卫藏人,又有鲜卑人、汉族和蒙古族的成分,说明卓仓藏族具有族源上的混融性特征。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卓仓藏族身上更多的是延续着卫藏人的血脉,较之安多其他藏区,其卫藏特色更加显著。唐、...
藏族体系分支简述
卓仓藏族,源自西藏,公元9世纪后发展出角厮罗政权,以农业为主,与古丝绸之路紧密相连。夏尔巴人,生活在喜马拉雅山脉,他们是无文字的神秘民族,以藏传佛教萨迦派和噶举派为主,作为世界顶级登山向导,他们的服务与珠峰攀登的传奇历史息息相关。
藏族七大家族
嘉绒成为藏族一个独具特色分支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地理环境、历史渊源以及特定农耕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宗教、语言、建筑、习俗等方面。唐代吐蕃东进,驻军于大渡河、岷江一带,据险而守,军队与当地嘉良、东女、附国等各土著部落相互融合,形成了今天独特的嘉绒藏族。石碉建筑是嘉绒藏族的标志性建筑,古碉文化也是...
藏族体系分支简述
华锐藏族主要分布在青海乐都、平安、湟中等县,形成于吐蕃军队的定居,有独特的方言和文化。卓仓藏族分布在青海乐都、平安、湟中等县,有独特的地理和文化特征,与周边多民族共同生活。夏尔巴人主要散居在喜马拉雅山脉两侧,语言为夏尔巴语,无文字,信仰藏传佛教,以登山向导为生,为人类登山做出了巨大贡献。
卓仓藏族的土葬有什么特点
大家族都有新旧两处墓地,祭祀祖先时大部分人到新墓地进行祭拜,派几位代表到旧墓地祭拜。也有的人家在迁坟时将旧墓地所有亡者的名字及部分遗骨迁移到新墓地,迁移墓地时要进行祭祀祖先的宗教活动,取得亡灵的原谅后方可选吉日迁往新墓地。非正常死亡的人,另选地埋葬,不能入家族的大墓地。卓仓地区的藏...
卓仓藏族的土葬有什么特点
卓仓藏族人在亡者未断气前就会进行超度仪式,以助灵魂顺利离开肉体。此外,他们还会清洗遗体,将其摆成跏趺坐式,并请僧人念颂各种密宗仪轨,祈求消除亡灵转生路上的障碍。在葬礼后的49天内,亡者的家人会定期请僧人诵经超度,避免亡灵因留恋生前事物而无法转生。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还会向寺庙捐赠,点酥油...
汉族的佳节,藏族人过端午节吗?
藏医学巨着《四部医典》中说,藏医学是在西方极乐净土药王城里由全身散发着蓝色琉璃光的药师佛直接传授的,因此药师佛在图博特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但是据笔者所知,藏区没有专门纪念药师佛的节日。惟独身处藏区东北边缘和汉族杂居地带的卓仓藏族在部分接受汉族文化的同时,巧妙地将其转化纪念为人类...
汉族的佳节,藏族人过端午节吗?
藏医学是由药师佛传授的。在卓仓地区,藏族人民将这一文化现象传承下来,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节日。尽管藏区没有专门纪念药师佛的节日,但卓仓藏族却在接受汉族文化的同时,巧妙地将其转化为纪念药师佛的节日,并坚持至今。这在一个人口仅一万余人、与汉族杂居的藏族社区中,无疑是一种有趣的文化现象。
卓仓藏族的射箭活动是什么样的
青海地区的卓仓藏族流行射箭,这是一项古老的全民参与的活动。为纪念格萨尔王出征并取胜,卓仓地区才有次活动。活动分准备工作和举行,分青年组和老年组。每年正月十三日(据说这天是格萨尔王出征并取胜的一天),村庄上的射箭队员们身着节日盛装,背上弓箭,带上柏香、酥油、炒面、香籽等,不约而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