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后,为什么说刘备的荆州是借来的? 刘备在赤壁之战后已经占据荆南四郡,为何还要借荆州?
赤壁之战以后,占领了四郡的刘备之所以还要借荆州,是因为四郡的地盘虽然比较大,但是这个地盘还是在孙权的控制之下,刘备需要找到一个通往北向的出口。再者,所借之地,对于刘备来说意义重大。通过这一次借地,既可以获得孙权的同意,也可以改变困于荆南的态势。
一、借荆州有利于势力发展在三国时期,荆州无疑是一个炙手可热的香饽饽,曹操南下需要先攻占荆州,而刘备向东也需要荆州,东吴要巩固自己的战线也需要荆州,荆州是很重要的战略地盘之一,而且历史上的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都是围绕着荆州展开。现在,刘备虽然占领了荆州的绝大部分地盘,但是荆南四郡外面占据的是别人的地盘,而且多是高原和山地,很难再想外面拓展开来,况且在这乱世之中,刘备当时的实力还比较小,如果要获取足够的力量的话,就需要争取到孙权的统一,向益州的方向发展,而当时的南郡,同样也是连接益州和荆州的关键,所以来说一定要成功借到南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荆州,才能够夺取益州之地。发展自己的势力。
二、荆南四郡的发展空间很小而且,荆南四郡并非是由刘备全部控制的,并且还被地方的势力瓜分了不少,当时的地区,有衡阳、邵阳、怀化、永州等地,这些地方,经济发展十分的缓慢,非常的贫困,哪有什么发展空间而言,再者,武陵郡也在东吴的手里,如果刘备要去益州的话,他也去不了。位于南面的交州,同样也是利用价值很小,而且还被孙权盯着,如果刘备要突破这一个地域怪圈,寻找战略突破的话,就需要借荆州了。所以说,在刘备的战略蓝图里面,借南郡是一个必要的环节,而且我们也可以看到,借了荆州的刘备,的确发挥了最大的功能。
当然,孙权也不傻,孙权后面愿意把荆州借给刘备,是这一块小地方对他来说没有什么利用价值,而且还可以实现孙刘之间的结盟有何不可。这两个人只是相互利用的关系,借地了之后,两个人也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结盟了。
荆州是东汉十三州之一,共有七个郡,分别是: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武陵郡、长沙郡、桂阳郡,大致的地盘包括今天的河南省南部、湖北省全部、湖南省全部、贵州省东部、江西省西部、广东省北部、广西自治区北部。
赤壁之战后紧接着发生了南郡之战,当周瑜率军攻下曹仁据守的南郡时,刘备也趁机率军攻下了荆南四郡:零陵郡、武陵郡、长沙郡、桂阳郡。南郡的位置包括今天的湖北省从荆州一直宜昌的长江沿岸,这里是荆州最重要的战略要地,扼守长江中游,而荆南四郡的位置包括今天的湖北省南部、湖南省全部以及两广的北部。
荆州城
荆南四郡位于整个长江以南,在当时属于相对偏僻的地区,刘备占据了荆南四郡后,当然不甘心一辈子就在荆南四郡,他还想要继续发展,按照隆中对的战略规划,刘备需要占据荆州和益州,可是现在只有荆州的四州,出路在哪里呢?
看看荆南四郡的战略地位就会明白,北部是周瑜占据的南郡,刘备无法向北发展,向北发展等于和周瑜产生冲突,也就等于和孙权为敌,向东发展同样是孙权的地盘,也无法发展,西边是崇山峻岭,无法发展,刘备唯一能发展的就是南边的交州,也就是今天的两广地区。
荆州七郡
当时的两广地方是华夏的边沿,人口稀少,远离政治中枢,而且是被用来流放犯人的地方,刘备的雄心壮志可不是割据一方,而是争霸天下,如果只有荆州四郡,就等于是没有发展,而进入了一个死胡同中,这是荆南四郡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不以刘备的意志为转移。
按照华夏的传统来说,只有占据中原之地才是华夏正统,才是中国之地,才能建立丰功伟绩,如果只有荆南四郡,那只是割据势力,无法称霸天下,这不符合刘备的理想,也不符合诸葛亮的战略,刘备集团所有人都不会愿意待在地处偏远的荆南四郡,所以刘备只能想办法。
刘备唯一的出路就是借来南郡,这也是借荆州的由来,刘备以荆南四郡为基地,如果再有南郡,刘备的战略就活了,向北可以北伐中原,向西可以攻取益州,同时又能扼守江东唯一的天险长江,只有南郡,才能让刘备通盘复活、咸鱼翻身。
天下十三州
南郡是荆州七郡中战略地位最重的郡之一,扼守长江中游,控制着南阳盆地进入江汉平原的咽喉,掌握着长江东来西往的命脉,这么重要一个地方,孙权凭什么会同意借给刘备呢?
至少周瑜在世的时候,孙权是不可能借给刘备的。周瑜在世时,向孙权提出了软禁刘备,操纵刘备集团,并向西攻取益州的战略方针,孙权还同意了周瑜的意见,但偏偏在这个关键时刻,周瑜因病去世,周瑜一死,他生前向孙权提出的战略全部失去作用,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刘备向孙权再次提出借南郡。
孙权之所以同意借南郡给刘备,有几个原因:
1、周瑜去世,东吴缺乏军事上的领军核心人物。
荆州地图
周瑜去世后,接班是鲁肃,鲁肃是个文官或者谋士,出谋划策可以,行军打仗鲁肃还是不行,所以孙权尽管让鲁肃接班周瑜,还是担心鲁肃能够在南郡抵御曹操,同时又要防着南方刘备的能力,孙权没有办法,只能把南郡借给刘备,让刘备来代替之前周瑜在南郡所起的作用,也就是让刘备来抵御北方强敌曹操。
实际上,周瑜之所以同意借南郡给刘备,是让刘备去抵御来自北方曹操的军事压力,这样的话,压力就由刘备来承受,孙权可以暂时减轻压力。
2、维护孙刘聪明的必要性。
刘备娶孙夫人
赤壁之战及南郡之战,孙刘联军虽然击败了曹操,但是从实力的角度来看,曹操的势力仍然大于孙刘聪明的总和,孙权和刘备任何一方单独对抗曹操都是会失败的,因为实力差距太大,所以孙权有必要继续维护双方的聪明,而且东吴内部的鲁肃是强力维持孙刘联盟的人。
孙权为了维持聪明,还把自己的20岁左右的妹妹嫁给了年过半百的刘备,这一出政治联姻的目的当然是为了拉拢刘备,让刘备来抵御曹操,现在刘备跟孙权开口提借南郡,如果孙权不答应的话,势必会对孙刘联盟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因此导致孙刘联盟破裂,那么孙权就得独自面对曹魏了,这个时候,孙权显然还没有做好准备,于是联合刘备的战略占了上风。
既然要联合刘备,就得牺牲一些利益,所以孙权暂时牺牲了南郡的利益,换取刘备的政治联盟继续稳固。
孙权与刘备
3、孙权是借南郡,又不是白送南郡。
从孙权的角度看问题,他是把南郡借给刘备的,既然是借,那就必须得还,所以孙权的本意是把南郡借给刘备一段时间,将来孙权还想着收回,既然是借,孙权觉得自己有能力收回,因此同意了刘备的请求。
4、当时刘备势力太弱。
刘备在当时只有荆南四个郡的地盘而已,而孙权早在十年前就有六个郡了,孙权认为刘备的实力不强,不足于对自己形成威胁,即使把南郡借给刘备,孙权认为将来也有实力收回的,所以暂时同意了刘备的请求。
所以,在一系列的原因之下,孙权同意了刘备的请示,把南郡借给了刘备,时间是公元209年前后。
LZ应该看看【三国志】
三国演义里面的东西有很多是被修改了的,借荆州就是。
在历史中,曹操赤壁兵败后,留下曹仁守荆州的南郡,周瑜派兵来攻,并攻取了南郡。曹操还占有着以前打下来的荆州的襄阳和南阳。
刘备此时没有地盘,依附孙权。孙权让他派兵去取荆州的南方四郡。刘备就派兵去取了。
虽然荆州南方四郡是刘备去取的,但是刘备没有所有权,所有权是孙权的,因为刘备是在为孙权办事。
后来,刘备向周瑜借了南郡的南岸,也就是油江口,因为他没有地方立足,周瑜答应了。刘备把油江口改名公安。
孙权为了巩固联盟的关系,也为了更好的控制刘备,决定将小妹嫁给刘备。
刘备只有公安,地盘太小,想要荆州南部四郡,就冒着生命见孙权请他借南下四郡给刘备。周瑜劝孙权不要给,孙权采纳了他的意见,没有把南下四郡让给刘备。没过多久,周瑜病故,孙权让鲁肃统领大军。鲁肃劝孙权把南下四郡借给孙权,其理由应该是:让刘备的实力逐渐壮大,和东吴旗鼓相当,并让刘备正面面对曹操。让他牵制住曹操。因为鲁肃知道,东吴要想生存,仅凭一己之力难以面对曹操,必须和刘备联盟,共敌曹操。这也就是三足鼎立的雏形。
刘备就借到了荆州南下的四郡,并答应取得西川便归还荆州。
刘备共借了孙权荆州的5个郡,包括荆州南下的四郡和公安(油江口)
当时孙权在荆州只占领了江夏1郡,刘备借孙权,共5郡,曹操占领荆州的最北部。
如果你觉得我说的不够明白的话
就请看下面
转自
http://www.xycq.net/forum/viewthread.php?tid=123431
《资治通鉴》和《三国志鲁肃传、程普传》均有很明确的说明,而《先主传》则没有明确说明。特别是编年史的《资治通鉴》将前后时间记载的很详尽。由此,我们可以勾画出“借荆州”的实际过程为:
1、 建安13年12月,周瑜率领的大军于赤壁击败曹操,又逆江西进,占领沿江各重要城市(包括入川的门户夷陵),包围江陵,与曹仁展开激烈的争夺战。
2、 建安14年初,刘备跟随周瑜在江陵参加围攻,趁江陵大战,周瑜无暇南顾之机,要求孙权同意其代为收复南方四郡,孙权同意。于是刘备率部南下收复四郡的地盘。并交给孙权管理。
3、 建安14年底,曹仁放弃江陵北撤,周瑜占领战略要地江陵。孙权任命周瑜为代理南郡太守(治江陵),程普为代理江夏太守(治沙羡)。
4、 同时或稍晚,刘备借口自己的部队没有立足之地,要求周瑜分一些地盘。周瑜同意分南郡的南岸地给刘备使用(借用)。刘备在油口把军营改建为公安城。作为自己的办公地点。
5、 同月,刘琦死,刘备自封为荆州牧。将公安作为自己的州牧办公地点。由于刘备兵力逐渐增加实力膨胀,孙权将妹妹嫁给刘备。以巩固双方的友谊,或者说是加以控制。
6、 建安15年底,刘备冒着生命危险去见孙权,要求管理(借)整个荆州。周瑜则建议趁此机会扣留刘备,以绝后患(当然更反对借荆州了。估计此时周瑜正在孙权处汇报攻蜀事宜)。
7、 此后不久,正好周瑜病死,孙权命程普代理南郡太守,鲁肃接管周瑜的部队,负责整个荆州地区。亲刘备的鲁肃接任,乃劝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孙权同意了。
8、 此后不久,程普从江陵退至江夏,鲁肃退至陆口,将自公安以西的荆州长江沿岸的全部重要地区(包括江陵至夷陵一线),也就是荆州的5个郡移交(借)给了刘备。
这就是借荆州的全部过程。
这些地方,是关系到孙权江东基地生死的关键区域,是孙权的部队经过一年多欲血奋战(包括前面的赤壁大战和江陵攻坚战,而刘备只是利用这个有利的局面兵不血刃地帮助收复了南方四郡)从曹操手中夺过来的。如此轻松的就借给刘备,应当说孙权和鲁肃真是很够意思,很顾全大局。如果这样的情况都不算借,那么世界上就没有“借”这个字了。
所以我完全不同意《细说三国》中的所谓荆州乃汉朝皇帝的荆州,其它人没有权利将荆州借给别人的说法。因为当时汉献帝的话还有谁听?试想:如果被曹操控制的汉帝命令刘备或孙权将荆州借给曹操,他们会听从吗?所以《细说三国》在此问题上有明显的偏见。当然,我这样说,很多人是不赞成的。我下面进行证明。
三、 双方领导对于借荆州的表态
实际上,刘备也是承认借荆州的,并找借口拖延不还:
——《三国志吴主传》记载:“是岁刘备定蜀。权以备已得益州,令诸葛谨从求荆州诸郡。备不许,曰:吾方图凉州,凉州定,乃尽以荆州与吴耳。”《资治通鉴卷六十七》采用了《吴主传》的记载。
——《三国志先主传》记载:“二十年,孙权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报欲得荆州。先主言: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
刘备的这种做法,使一向亲刘的鲁肃也愤怒了。他亲自带兵在益阳与关羽对峙,并单刀赴会,责备关羽以及刘备的不够意思:
“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肃厉声呵之,辞色甚切。”(《三国志鲁肃传》)
“肃因责数羽以不返三郡,……肃曰:不然,始于豫州觐于长阪,豫州之众不当一校,计穷虑极,志势摧弱,图欲远窜,望不及此。主上矜愍豫州之身无有处所,不爱土地士民之力,使有所庇荫以济其患;而豫州私独饰情,愆德堕好。今已籍手于西川矣,又欲翦并荆州之土,斯盖凡夫所不忍行,而况整领人物之主乎!羽无以答。”(《资治通鉴》)
鲁肃在这里表达的意思非常清楚:那就是孙权看到刘备刚遭到惨败,远来无立足之地,才把荆州借给其使用。现在刘备已经得到了益州,却不归还借的荆州;仅要求先归还三郡也不同意。
这里三郡很明显是借出的荆州的一部分,孙权是在索要整个荆州(指借出的五个郡)不成而退其次要求先还三个郡的。
当然也有朋友认为,刘备最多只是借南郡,而不是借荆州。但是这与记载不符:
①——《三国志吴主传》记载:“是岁刘备定蜀。权以备已得益州,令诸葛谨从求荆州诸郡。备不许,曰:吾方图凉州,凉州定,乃尽以荆州与吴耳。”请注意其中的话:乃尽以荆州与吴耳。
可是这里就有问题了:《先主传》和《吴主传》都明确记载(见前面的引用),刘备答应孙权,一旦夺取凉州,立即把荆州都给孙权。难道刘备有病吗?如果当初仅借了一个南郡,为何要把荆州各郡都给孙权呢?刘备攻占凉州关孙权什么事情,要把荆州都给孙权?如果只是一个郡,何用说尽以荆州与吴?说以南郡归还不是很合理吗?因此要归还的绝不仅是一个郡,而是一个州。
②——《三国志鲁肃传》记载: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
如果刘备仅借南郡,何必请求都督荆州?只请求都督南郡,不是孙权更好同意?
③——《三国志鲁肃传》记载: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於地。
曹操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如果刘备已经有四郡,再多一个南郡,何至于惊的曹操落笔於地?很明显,是刘备此前就没什么地盘,这次突然借来数郡,才会让曹操大惊。因为曹操了解刘备的能力,一旦有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以后就消灭不掉这个劲敌了。
④——《江表传》记载:周瑜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给备。备别立营於油江口,改名为公安。刘表吏士见从北军,多叛来投备。备以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安民,(后)从权借荆州数郡。
这里很明确记载借给刘备的是:荆州数郡。
⑤再有一点,——权以备已得益州,令诸葛瑾从求荆州诸郡。备不许,曰:“吾方图凉州,凉州定,乃尽以荆州与吴耳。”权曰:“此假而不反,而欲以虚辞引岁。”遂置南三郡长吏,关羽尽逐之。《吴主传》孙权对于刘备不还荆州的反应是武力夺取南三郡,可见在孙权的认识里,刘备应归还的不仅仅是南郡,还包括南方各郡。
由此可知,在刘备和孙权这两个双方的负责人眼里,借的确实是除曹操占领的和孙权留在手里的江夏、长沙北部地方以外的所有荆州各郡,而不仅仅是南郡。
四、 刘备收复南方四郡的性质
1、 刘备虽攻占南方四郡,但是没有所有权。
——《资治通鉴卷六十六》记载:“建安十四年(209年)十二月,……权以瑜领南郡太守,屯据江陵;程普领江夏太守,治沙羡;……会刘琦卒,权以备领荆州牧,周瑜分南岸地以给备。备立营于油口,改名公安。”
——《江表传》记载:周瑜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给备。备别立营於油江口,改名为公安。刘表吏士见从北军,多叛来投备。备以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安民,(后)从权借荆州数郡。
刘备是在夺取南方四郡一年之后,周瑜才分南郡南岸地给刘备的。这时,如果刘备真的已经拥有四郡的广大地盘,对南郡的南岸地如此小的地方,周瑜给刘备干什么呢?
由于油江口属于南郡的地盘,刘备要在这里立足,就必须要求周瑜分一块地面给其驻扎。那么问题就出现了:
① 如果刘备已经占据了面积广大的荆州南方四郡,为何还要求周瑜分这么一小块地盘给其驻扎呢?要知道南郡的绝大部分地盘都在江北。江南公安一带只是沿江的狭长地带。因此,如果刘备已拥有四郡,周瑜就不可能分南郡南岸地给刘备,刘备也就不可能在公安筑城。——既然周瑜确实分这小块地给刘备,证明刘备是不拥有四郡的。
② 如果刘备已经占据了南方四郡,在这南方四郡中,不乏较大的城镇:比如,曾经为荆州治所的汉寿,孱陵、益阳等,刘备都可以用来做为办公地点,为何要临时在油口把军营改建为城市做办公地点呢?——刘备不去这些城市,并不是他喜欢新建小城,也不是公安地位重要必须在这里,而是其他地方都不属于他,他不能去。请注意,刘备借来荆州后,很快就不住公安而搬入孱陵城了。
③ 如果刘备已经控制了南方四郡,却没有任命任何的郡太守,而只有诸葛亮督三郡,调其赋税的记载呢?从以下记载可以看到:刘备的两个主将,关羽和张飞,竟然都没有担任过这四个郡中任何一郡的太守,在借荆州之前,关羽只是遥领曹操占领的襄阳的太守,而张飞竟然根本就没有太守职务。试问,如果刘备真有四郡,还要任命太守的话,此二人难道不是首选吗?
①《关羽传》:先主收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
②《张飞传》:先主既定江南,以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封新亭侯,后转在南郡。
③《赵云传》:迁为牙门将军。先主入蜀,云留荆州。(《云别传》记载:“从平江南,以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代赵范。”不过《三国志》正史并没有此记载,而且赵云一直是内卫性质的亲信将军,外放做太守的可能性很小。因为除了《云别传》说的太守之外,赵云一生没有担任过太守之类的地方官员。因此《云别传》的记载可能有误)——刘备在借荆州前没有任命一个自己人做四郡的太守,是因为他没有这个权力。
所以,结论是刘备虽攻占四郡,但是并不实际拥有,依然是没有任何地盘的,所以才要求周瑜分一小块地方给他驻军,所以才能在南郡江陵县的公安修筑城市。
请注意:此时的公安,位于长江和油江的交汇处,长江南岸,属于南郡的南岸地区,而不属于武陵郡的孱陵县,武陵郡的北界距此确实很近,但依然有7千米左右(约17汉里)。可参见《中国历史地图集东汉分册》和《三国分册》。
2、 孙权虽然没有派兵攻占四郡,却拥有对四郡的处置权。
① 孙权有随意分割、处置长沙郡和军队进入作战的权力
——《吴主传》:十五年,分豫章为鄱阳郡;分长沙为汉昌郡,以鲁肃为太守,屯陆口。
——《黄盖传》:后长沙益阳县为山贼所攻,盖又平讨。
如果刘备已经拥有了南方四郡,包括长沙、桂阳、零陵、武陵,但是在建安十五年,孙权却自作主张把长沙分出一块为汉昌郡交给鲁肃负责。这刘备能答应吗?
② 孙权方面有任命武陵太守以及作战、驻军的权力
——《周泰传》:后与周瑜、程普拒曹公於赤壁,攻曹仁於南郡。荆州平定,将兵屯岑。(岑位于今湖南澧县,当时属于武陵郡地界)因此周泰军在荆州战役结束后驻扎武陵郡也是事实。
——《黄盖传》:建安中,随周瑜拒曹公於赤壁,建策火攻,语在瑜传。拜武锋中郎将。武陵蛮夷反乱,攻守城邑,乃以盖领太守。时郡兵才五百人,自以不敌,因开城门,贼半入,乃击之,斩首数百,馀皆奔走,尽归邑落。诛讨魁帅,附从者赦之。自春讫夏,寇乱尽平,诸幽邃巴、醴、由、诞邑侯君长,皆改操易节,奉礼请见,郡境遂清。后长沙益阳县为山贼所攻,盖又平讨。
这最后一个记载非常关键,我们知道,刘备在赤壁战后很快就拿下了南方四郡,比周瑜拿下南郡快很多。如果刘备已经真正拥有四郡,孙权是不会再任命武陵太守的,也不会让黄盖随意跑到刘备负责地区攻打山贼。
黄盖死于何时?可参考《三国志孙瑜传》和《孙皎传》。《孙皎传》记载到:迁都护征虏将军,代程普督夏口。黄盖及兄瑜卒,又并其军。——可见黄盖与孙瑜大致同时期死亡或略早。而《孙瑜传》记载:年三十九,建安二十年卒。——而从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战后到建安二十四年吕蒙夺回荆州,武陵郡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刘备的管制之下,唯一的可能,就是赤壁之战后,周瑜死前的两年时间,由于刘备虽然帮助收复四郡,但是没有实际管辖权,所以孙权才任命了黄盖为武陵太守。
有人说黄盖可能是遥领,这是错误的。所谓遥领,是指不实际到任的。而黄盖不仅到任,并且率领郡兵进行了平叛作战。必然是实领。
③ 孙权有任命桂阳太守的权力。
——《全琮传》:孙权为车骑将军,以柔为长史,徙桂阳太守。
——《张昭传》:昭复为权长史,授任如前。备表权行车骑将军,昭为军师。
这个记载证明,孙权在这个时期还任命过桂阳太守:全柔。那么全柔到底是在何时担任的这个太守呢?我们先看全柔担任太守前的职务,孙权的长史,这个职务虽然官不很大,但是多为孙权最亲信之人担任:比如,全柔的前任是张昭,而接任的是诸葛谨。因此只要搞清楚其与前后任接任的时间,就可以大致确定全柔担任太守的时间,因为全柔没有兼任太守。
——《诸葛谨传》:后为权长史,转中司马。建安二十年,权遣瑾使蜀通好刘备,与其弟亮俱公会相见,退无私面。
从这个记载中可以看到,在建安20年的记载前,诸葛谨接任长史之后,还又担任过一定时间的中司马,因此,诸葛谨在建安20年接任全柔的长史职务是可能性很小的。因此全柔可以担任桂阳太守职务的时间段就大致可以确定为是:建安14年到建安19年之间。问题在于,在这个时间段内,桂阳郡只有建安14年到15年可能归孙权管辖,而建安15年底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到建安20年之间,桂阳是不属于孙权管辖的。
因此,只能有一个答案:就是全柔大致是在建安14年底接任了长史一职,不久之后就改任桂阳太守直到桂阳借给刘备的建安15年底。
以上证据证明:孙权在赤壁战后的2年里,至少对武陵郡、桂阳郡和长沙郡,有任命太守和派兵作战以及随意分割的权力,反观刘备方面,除了有调赋税的记载外,其他权力是根本没有的。
这些问题的答案大致归结为:刘备虽然占据了南方四郡,却是在孙权的授权之下,替孙权去收复的,刘备本人并没有对四郡的所有权和处置权。这样,《资治通鉴》和《江表传》的记载就比较准确了。
这也是为什么刘备在占据南方四郡之后,还要求周瑜分一小块地盘给其驻扎和做荆州牧的办公地。也是后来刘备冒着生命危险亲自去见孙权,请求管理荆州(借荆州)的主要原因。
因为击败曹操的主力军是孙权的功劳,而当时刘备只是作为孙权的盟友参与赤壁之战的,因为当时刘备的势力小嘛。胜利后,荆州理应是孙权的嘛,因此刘备占有荆州明不正嘛,然后诸葛亮就除了借荆州的注意嘛。
荆州包括南阳、南郡、江夏、武陵、长沙、桂阳、零陵七个郡
南阳是荆州治所,但被曹操占了
刘备想恢复建立治所不能用南阳
只好和孙权借一个相对大一点的城以作为治所,就是南郡
因为东吴出力很多,而刘备一方没有参战,只是等到曹操落败后才追击的。所以理所当然荆州理应归东吴。
荆州包括南阳、南郡、江夏、武陵、长沙、桂阳、零陵七个郡,是曹操、刘备、孙权三方必争的战略要地。赤壁之战后,曹操还占据着南阳郡和南郡的北部,孙权占据着江夏郡和南关羽郡的南部。所谓“借荆州”,就是孙权将自己占据的南郡南部借给刘备。 大哥求你采纳我的答案吧
你是否需要了解?
为什么说荆州是刘备借来的?
荆州之所以说是刘备借来的,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历史背景: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后,孙刘联军夺取了荆州城。由于荆州地理位置重要,是兵家必争之地,东吴主帅周瑜亲自担任南郡太守,坐镇荆州。而刘备虽然在此战中也有重要贡献,却只能率领本部兵马驻扎在江南的油江口。刘备的需求:刘备驻扎的公安地小物薄,不...
赤壁之战后刘备不是占领了荆南四郡吗,为什么还要借荆州?
按照华夏的传统来说,只有占据中原之地才是华夏正统,才是中国之地,才能建立丰功伟绩,如果只有荆南四郡,那只是割据势力,无法称霸天下,这不符合刘备的理想,也不符合诸葛亮的战略,刘备集团所有人都不会愿意待在地处偏远的荆南四郡,所以刘备只能想办法。刘备唯一的出路就是借来南郡,这也是借荆州的...
赤壁之战后,为什么说刘备的荆州是借来的?
虽然荆州南方四郡是刘备去取的,但是刘备没有所有权,所有权是孙权的,因为刘备是在为孙权办事。 后来,刘备向周瑜借了南郡的南岸,也就是油江口,因为他没有地方立足,周瑜答应了。刘备把油江口改名公安。 孙权为了巩固联盟的关系,也为了更好的控制刘备,决定将小妹嫁给刘备。 刘备只有公安,地盘太小,想要荆州南部四郡,...
赤壁之战后刘备成为荆州牧,为何东吴一直说荆州是借给刘备的呢?
孙权与刘备成为一家人,取益州是共同利益想法,取得巴蜀是周瑜首先提出的。益州之好刘备也不能自己先取,否则进未能克蜀,退为吴我孙权所乘取荆州就白忙活,反而两头全失。当然吴孙权更不能越过荆州之地到巴蜀使其地,可以成为自己所有。所以必须两家合一家,都全力去夺益州。
刘备在赤壁之战后已经占据荆南四郡,为何还要借荆州?
正是因为此战之后,曹操遭到重创,促使孙权、刘备各自夺取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在赤壁之战后,刘备不仅在荆州站稳了脚跟,还自己派兵攻占了荆州南部的四个郡,也即荆南四郡。那么,问题来了,赤壁之战后,刘备已经占据了荆南四郡,为什么还要向孙权借荆州呢?一 首先,建安十三年(208...
赤壁之战后,荆州是怎么得来的?
刘备是从孙权那里“借”来的荆州。史书上,在赤壁之战前,刘备和曹操,孙权都是不能比的,他的地盘最小,人口势力也最少,但是他看准了曹操南下会失败,带着自己跌两万兵马和孙权组成了联军一同抗曹。赤壁之战胜利以后,孙权把荆州的一小块地方给了刘备,刘备才和荆州沾上了边,但是刘备嫌...
《三国》荆州明明是刘备打下的,为什么又说是借东吴的呢?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先从形势发展几个阶段来叙述荆州归属:一、赤壁之战前由于荆州牧继承人刘琮在208年9月赤壁之战前投降曹操,整个荆州名义上属曹操,但刘表的长子江夏太守刘琦没有投降,并与刘备合军,占据江夏郡靠西边的一部分,江夏郡靠东边的一部分在更早的时侯,被东吴杀了黄祖夺去,赤壁之战前...
赤壁之战后,刘备那时候夺取了荆南四郡,为何还要借荆州?
赤壁之战之后,刘备已经夺取了荆南四郡,但是他还要向孙权借荆州的原因是由于当年诸葛亮和刘备在隆中对所谋划出的战略规划之中,要求了刘备是必须要有荆州才可以去谋划全国的。三国时期的荆州,是魏国、蜀国、吴国三国都想争得的一个地盘。因为曹操如果想要南下统一中国,需要荆州;刘备向东出发,也是需要...
赤壁之战后,已经占据了荆南四郡的刘备,为何还要借荆州?
赤壁之战以后,占领了四郡的刘备之所以还要借荆州,是因为四郡的地盘虽然比较大,但是这个地盘还是在孙权的控制之下,刘备需要找到一个通往北向的出口。再者,所借之地,对于刘备来说意义重大。通过这一次借地,既可以获得孙权的同意,也可以改变困于荆南的态势。一、借荆州有利于势力发展在三国时期,荆州...
赤壁之战结束后,刘备并无多少兵马,为何能轻而易举拿下荆州呢?
首先是南郡东面的江夏郡,因为这里是荆州防御东吴进攻的战略要地,所以刘表派出了大将黄祖驻守。后来孙权起兵攻江夏,黄祖兵败被杀,江夏郡有几个县城落入了东吴手里。刘表为了稳定东线,便又派自己的儿子刘琦镇守江夏郡。而刘琦与刘备的关系比较好,于是江夏郡就成了后来刘备成就帝王霸业的龙兴之地。江夏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