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典故真正出自于谁 成语草船借箭的典故

作者&投稿:余劳 2025-05-20
草船借箭的典故

“草船借箭”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演义》,用奇谋孔明借箭。
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心胸狭窄,很妒忌诸葛亮(字孔明)的才干。因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哪知诸葛亮只要三天,还愿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受处罚。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万支箭,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来除掉诸葛亮。于是他一面叫军匠们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准备齐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虚实。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这件事要请你帮我的忙。希望你能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个军士,船要用青布慢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两边。不过,这事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
鲁肃答应了,并按诸葛亮的要求把东西准备齐全。两天过去了,不见一点动静,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请鲁肃一起到船上去,说是一起去取箭。鲁肃很纳闷。
诸葛亮吩咐把船用绳索连起来向对岸开去。那天江上大雾迷漫,对面都看不见人。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儿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把子上。过了一会,诸葛亮又命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
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令船赶紧往回开。这时船的两边草把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总共超过了十万支。鲁肃把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时,周瑜感叹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

  这是《三国演义》里的一个故事,这是作者虚构的,为了美化诸葛亮而故意贬低周瑜,正史上并无此事,并且周瑜气量也非常宽宏,与《三国演义》描写的完全不同 。 《三国演义》是小说,虚构成分极多,正史上草船借箭是发生在孙权与曹操的濡须之战,孙权坐船亲自去刺探曹操的军情,被曹操发现命令士兵射箭攻击,孙权的船被射歪差点沉了,他便让船掉个头让箭继续射,这样一来船就平衡了,孙权就把船开走了。孙权的聪明让曹操十分感叹,留下一句名言“生子当如孙仲谋”。   诸葛亮“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读了这段故事,常常使人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然而,诸葛亮的一生并没有干过这件事。那么,这个故事是不是罗贯中凭空杜撰的呢?那也不是,因为他确有所本。   根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与孙权对垒濡须(今安徽巢县西巢湖入长江的一段水道)。初次交战,曹军大败,于是坚守不出。一天孙权借水面有薄雾,乘轻舟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军部署。孙权的轻舟行进五、六里,并且鼓乐齐鸣,但曹操生性多疑,见孙军整肃威武,恐怕有诈,不敢出战,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随后,曹操下令弓弩齐发,射击吴船。不一会,孙权的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有翻沉的危险。孙权下令调转船头,使另一侧再受箭。一会,箭均船平,孙军安全返航。曹操这才明白自己上当了。   由此可见,“草船借箭”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并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以后五年。

【真实的历史】:
“草船借箭”应该是谁的故事?
诸葛亮“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读了这段故事,常常使人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然而,诸葛亮的一生并没有干过这件事。那么,这个故事是不是罗贯中凭空杜撰的呢?那也不是,因为他确有所本。
根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与孙权对垒濡须(今安徽巢县西巢湖入长江的一段水道)。初次交战,曹军大败,于是坚守不出。一天孙权借水面有薄雾,乘轻舟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军部署。孙权的轻舟行进五、六里,并且鼓乐齐鸣,但曹操生性多疑,见孙军整肃威武,恐怕有诈,不敢出战,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随后,曹操下令弓弩齐发,射击吴船。不一会,孙权的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有翻沉的危险。孙权下令调转船头,使另一侧再受箭。一会,箭均船平,孙军安全返航。曹操这才明白自己上当了。
由此可见,“草船借箭”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并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以后五年。

孙权
根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与孙权对垒濡须(今安徽巢县西巢湖入长江的一段水道)。初次交战,曹军大败,于是坚守不出。一天孙权借水面有薄雾,乘轻舟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军部署。孙权的轻舟行进五、六里,并且鼓乐齐鸣,但曹操生性多疑,见孙军整肃威武,恐怕有诈,不敢出战,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随后,曹操下令弓弩齐发,射击吴船。不一会,孙权的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有翻沉的危险。孙权下令调转船头,使另一侧再受箭。一会,箭均船平,孙军安全返航。曹操这才明白自己上当了。
由此可见,“草船借箭”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并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以后五年。

在三国演义中,出自是诸葛亮,由于罗贯中那一部是边的草船,借箭是罗贯中编的,但是真的有草船借箭,但草船借箭不出自诸葛亮,而,是孙权,想必大家都很疑惑吧?详细请看,司马迁写的死传

听易中天所说,真正的故事主角是孙权.

罗贯中 是诸葛亮献计借曹操之箭


你是否需要了解?

诸葛亮草船借箭,曹操为何不放火箭?
曹操生性多疑,又逢此时江面上雾气弥漫,不敢贸然出击,于是下令放箭迎敌。就这样,在大雾散去之前诸葛亮就从曹操处得来了超过十万支箭,完成了周瑜给他的任务。这就是著名的“草船借箭”典故的由来。诸葛亮进行计划的时候船上四周选择的都是稻草,是为了方便收集对方的箭。这时候如果曹操选择火攻,诸葛...

草船借箭在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有何记载呢?
《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这个典故是真实存在的,只不过罗贯中把主人公换了换,他把主人公孙权换成了诸葛亮,以此来彰显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那是公元213年,也就是建安18年。孙权与曹操隔江相望,准备发动那场赤壁之战,当时曹操兵多将广,孙权的量级远不及曹操,所以有一天晚上,孙权趁着大雾,悄悄...

关于草船借箭的故事,具体的内容是什么?
1、主要内容:课文《草船借箭》以“借箭”为明线,以“斗智”为暗线,讲述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2、故事出处:《草船借箭》是我国...

诸葛亮借箭的故事情节是什么?
孔明令收船急回,船轻水急,曹操追之不得,使孔明既安全借得箭,又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简评 草船借箭中处处透露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正是他的神机妙算使他成功向曹操 “借箭”。他的神机妙算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巧安排、识人心、知天文、懂地理。

“草船借箭”典故发生在我国战国时期,是否正确?
【错误】“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占典名著《三国演义》改写而成的一篇历史智谋故事,主要写周 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想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因此,该典故叙述的是三国时期的故事。

真实历史上的草船借箭果真是诸葛亮所为吗?
但是实际上,草船借箭这个典故并非是诸葛亮所为,而是发生在东吴的孙权身上。在《魏略》里面的记载是,孙权当时坐着草船在观战与曹操的战争,他的船被曹操给发现了,所有曹操就下令用弓箭射孙权的船,但是船的一面受了很多的箭羽,船身因为这些箭羽而失去了重心,后来孙权命令把船掉过头来,在另一面...

草船借箭居然不是诸葛亮干的,那到底是谁干的?
草船借箭真正的主角究竟是谁?其实不是诸葛亮而是一直被嘲笑的他 众所周知,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个乱世,其间涌现出无数的英雄豪杰,不过,尽管有曹操、刘备这样统 治一方的霸主存在,但依然无法掩盖诸葛亮的光芒,如今的他早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了。每当人们一...

草船借箭出自哪里
A、西游记 B、 水浒传 C、红楼梦 D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为筹备羽箭,在大雾天气于江面上放数只船,在船上安置很多草制的草人 问题六:我国四大名著分别是什么,其中 草船借箭选自于哪本? 红楼梦 西游记 水浒传 三国演义 草船借箭当然是出自三国演义咯 问题七:草船借箭是谁的典故? 【C】孙权 据《三国志...

中国历史上真有“草船借箭”吗
有,没有三国演义那么夸张,是孙权在巢湖忽悠了下曹操就几千只支而已

草船借箭曹操为什么不用火箭
公元213年,在濡须之地发生了一场曹操与孙权统率的军队之间的战役。曹操的箭矢纷纷射向孙权的战船,为了保持船体平衡,孙权命令战船掉头,使得“箭匀船平”。随后,孙权安全返回。然而,这个故事后来被罗贯中巧妙地改编,成为了诸葛亮的草船借箭的典故。从上述两个历史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