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火烧上方谷这一段,有哪些微妙之处?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中,让大家最惋惜的就是两件事。一件事是火烧上方谷降雨,一件事是诸葛亮祈禳延命的主命灯被魏延扑灭。前一件事让司马懿逃脱了性命,后一件事是诸葛亮没能延长自己的生命。这都使得诸葛亮的北伐功亏一篑。不过,我们看书中描述的诸葛亮火烧上方谷这一段,就会发现里面有着一些微妙之处。
一、诸葛亮火烧上方谷。
诸葛亮火烧上方谷是发生在他最后一次北伐期间。在这一次北伐中,诸葛亮与司马懿进行了最后的较量。诸葛亮知道自己的身体已经病入膏肓,因此准备在这一次北伐中,毕其功于一役。这一次北伐成为诸葛亮准备最充分的北伐。
诸葛亮汲取前几次北伐的经验教训,对过去的种种缺陷都做了弥补。他积聚了三年粮草,用木牛流马运输,解决了后勤供应困难的问题。他用八阵图来训练军队,使得军队在野战中居于不败之地。他选择山岳地带与魏军交锋,充分发挥自己的兵种优势。在战术上,诸葛亮也采取了机动作战的方式,诱使司马懿与自己在野外决战。
这一切当然给曹魏的主将司马懿很大的压力。司马懿在与诸葛亮交手数次后,决定以坚守对峙的战术,来和诸葛亮拖时间。他准备利用诸葛亮的后勤供应困难,不和诸葛亮进行决战,在诸葛亮的粮草耗尽后等待蜀军自行撤退。在这个时候,司马懿再对蜀军加以追击,取得最后的胜利。
这实际上是双方意志的搏斗。司马懿顶着部下求战的心理,与诸葛亮固守不战,这样他主场作战的优势就会持续发挥出来,为自己赢得优势。诸葛亮则针对司马懿的战术,采取种种手段,逼司马懿尽快与自己决战。他送巾帼给司马懿,司马懿向皇帝上表求战,利用中央派来的使者平抑了部下的怒气。
诸葛亮针对司马懿想靠对峙来消耗自己的粮草物资的想法,采取战地屯田的办法,不断给司马懿制造压力。从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对抗中,诸葛亮的粮草供应就成为了决定战争走向的关键。为此,诸葛亮用这一点做诱饵,吸引司马懿出战。
诸葛亮在巡视战地的时候,发现了上方谷这个绝佳的地方。这个地方又因为形似葫芦,被称为葫芦谷。前面可容千余人,后者可容四五百人。在后面的山谷有一条小道出谷,只能容一人一骑。诸葛亮便派马岱在这里布置埋伏,把这个地方伪装成自己的粮草存储重地,并且用木牛流马的运输队向谷中运粮。
有一个民间故事是讲猎人是如何捉狡猾的狐狸。猎人为了引诱狡猾的狐狸,就用诱饵将狐狸一步步引出来,然后活捉它。诸葛亮对待司马懿这个老狐狸就是采取了这个办法。他故意让司马懿袭击自己的粮草运输队,将上方谷的信息透露给司马懿。司马懿一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一方面又有着毁灭诸葛亮粮草结束战争的诱惑,最终司马懿决定袭击上方谷。
在这一次攻击中,诸葛亮派魏延率领五百人马引诱司马懿进入上方谷,派马岱率领五百人马守在谷口,事先在谷中建造草房,装满木柴,并埋设地雷火器。等司马懿入谷后,马岱就放起火来。当事人算不如天算,正当司马懿和两个儿子抱头痛哭等死的时候,突然天降大雨,浇熄了大火。司马懿的接应也赶到救援,司马懿趁机冲出谷口,逃回了大营。诸葛亮处心积虑的计谋就这样被一场大雨给破坏了。
二、诸葛亮失败的原因。
我们从书中看这一段描写,似乎一切都是天意。如果没有天气突变,司马懿父子就全被烧死在上方谷中了。这样,诸葛亮最难缠的对手就消失了,并且失去主帅的魏军群龙无主,也会成为诸葛亮的囊中之物。接下来诸葛亮就可以席卷关中,威胁关东。东吴在蜀军胜利的鼓舞下,也会积极攻打曹魏。这样一来,诸葛亮重建汉室江山的理想还有实现的希望。
因此,诸葛亮在看到司马懿父子逃出上方谷的时候,才会叹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那么,诸葛亮在得知司马懿父子逃走的时候,为何不去派兵追击,反而是在独自感叹呢?其实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诸葛亮的计谋本身上。正是他的计谋中的破绽,才造成了这不可挽回的失败。
诸葛亮的火烧上方谷的计谋中,最大的缺点就是,用于上方谷本身的军队太少。这使得上方谷的计谋只能是孤注一掷,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烧死司马懿父子,让司马懿稍有喘息之机,这个计谋就不可能成功。就更不要说上方谷还突降暴雨,浇熄了大火。
诸葛亮在上方谷布置了埋伏,可是在那里只埋伏了一千人马。这一千人马还分为两部分,魏延率领五百诱敌,马岱率领五百截断谷口放火。而老奸巨猾的司马懿在这里,却动用了中军护卫人马和张虎、乐綝率领的五千人。
司马懿还使出惯用的招数,将军队分为前后两部分。他率领军队在前面放火,张虎乐綝的五千人在后面接应。这样,如果司马懿不能被火迅速烧死,张虎、乐綝的五千人马就可能将司马懿救出去。仅仅靠马岱的区区五百人马是不可能阻止住司马懿突围的。
那么,即便是如此,诸葛亮率领了十万大军北伐,手中至少还有数万人马。他派这些人马去追杀司马懿,也是可以的。可是,我们看到,诸葛亮手中并没有留下什么军队,他将军队一部分用来防守祁山大营,而另一部分被他派出去攻打魏军的渭南大营。这样,诸葛亮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司马懿逃走,而手中却没有兵力去追杀他。
而在上方谷的兵力布置,也有很大的漏洞。这是因为,上方谷本身并不大,前后两个谷加起来也不过才能容纳一千五六百人。而魏延率领的五百诱敌之兵,也是进到谷中。那么,司马懿如果率军进入,最多只能带几百兵。近万的魏军只有几百兵入谷,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种景象是什么样的。假如司马懿没有混杂在先头部队中,没有进入谷中,这条计策岂不没有实施就失败了吗?
对于魏延的使用,更是让人不可理喻。让魏延率领五百人马阻击司马懿,本身就是大材小用。司马懿要袭击上方谷,派一员普通将领就可以了,魏延这样的大将应该用在关键的地方,而且在布置上方谷火攻时,诸葛亮还专门单独将马岱叫到帐中安排一切事项。他在布置完后,又附耳交代马岱,让他堵塞住上方谷的后路。
这种安排一看就知道是对付魏延的。上方谷的后路仅仅能够通过一人一骑,这样的地形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就算是不堵塞,司马懿也不可能从这条路逃出来。而这条路堵塞住,魏延和他的手下五百人马就没有了退路,只能和司马懿一起葬身火海了。可以想见,当时的上方谷中,里面的葫芦谷是魏延,外面的葫芦谷是司马懿。大火一起,双方都陷入了绝望。
这是因为诸葛亮一直认为魏延一定会谋反。在这次北伐中,他知道自己已经时日不多,就对魏延下了死手。在这次火烧上方谷的行动中,如果司马懿一死,诸葛亮北伐的胜利就在眼前。魏延对于诸葛亮来说,也就失去了利用价值。因此,诸葛亮决定在火烧司马懿的同时,连通魏延一起烧死,以除后患。
这样,当暴雨浇下的时候,整个上方谷地区的两支蜀军各行其是。魏延的蜀军刚刚死里逃生,和司马懿一样丧魂落魄,没有战心。而马岱的区区五百人马,要对内阻击司马懿,对外抗击没有入谷的优势魏军,这是马岱根本完成不了的任务。以马岱的能力,他连追击司马懿败兵的勇气都没有,就更不要说杀死司马懿了。
如果诸葛亮不是想要一劳永逸除掉魏延这个隐患,让魏延代替马岱,还可能会出现魏延斩杀王双的情景。可惜,由于诸葛亮过于相信自己火攻的威力,将机会错失了。
结语:
在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中,遭到了司马懿顽强的阻击。诸葛亮为了消灭司马懿,采取诱兵之计,将上方谷伪装成自己的屯粮重地,引诱司马懿前来袭击。司马懿最终上当,被魏延诱入上方谷,遭到了马岱的火攻。
但是,由于突然降下暴雨,让司马懿逃脱了被烧死的命运。诸葛亮在得知消息后,也无可奈何。这是因为,诸葛亮对上方谷火攻的成功过于自信,没有为失败做出预案。他手中的大军派去攻打魏军的渭南大营,上方谷只有马岱的五百人抵抗上万曹军的内外夹攻。唯一可能创造奇迹的大将魏延,则被诸葛亮封锁在谷底。
诸葛亮的所有计划的基础都是建立在上方谷烧死司马懿的基础上。而上方谷的失败,将诸葛亮的计划全部破坏了。这样,诸葛亮只能眼睁睁看着司马懿逃走。而且从此之后,成为惊弓之鸟的司马懿再也不敢出战,再也没有诸葛亮决战的机会。诸葛亮只有抱着遗憾,病逝在秋风瑟瑟的五丈原上。
计谋以及天时地利,诸葛亮饮食之中的方法非常巧妙,但是却天降大雨,熄灭了上方谷的火焰。
他假装自己的粮草都囤积在上方谷,故意让司马懿知道。司马懿于是便定下计策,明攻诸葛亮的祁山大营,暗中去上方谷烧诸葛亮的粮草。在魏延诈败将司马懿引进上方谷后,诸葛亮便下令放火,一时间火势大作,司马懿走投无路。
这一段的微妙之处就在于诸葛亮认为自己设计的天衣无缝,但是天公不作美,偏偏下了雨,导致火攻失败。诸葛亮认为是天要助司马懿,没有继续围攻。其实只要诸葛亮派人围攻就可以灭了司马懿,但他太过于相信天意。
上方谷位于谷地,如果采用火攻,将前后截住,处于谷地之中,那么司马懿很难突围,但是大雨救了司马懿。
你是否需要了解?
诸葛亮火烧上方谷这一段,有哪些微妙之处?
一件事是火烧上方谷降雨,一件事是诸葛亮祈禳延命的主命灯被魏延扑灭。前一件事让司马懿逃脱了性命,后一件事是诸葛亮没能延长自己的生命。这都使得诸葛亮的北伐功亏一篑。不过,我们看书中描述的诸葛亮火烧上方谷这一段,就会发现里面有着一些微妙之处。 一、诸葛亮火烧上方谷。 诸葛亮火烧上方谷是发生在他最后...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火烧上方谷的细节有什么?
细节就是想要将魏延与司马懿一起烧死。那是诸葛亮最后的一次北伐,在演义中也是这次北伐中诸葛亮病逝了。当时诸葛亮与司马懿对阵,以当时的实力来说司马懿明显处于优势。于是诸葛亮便想出了火烧上方谷的计谋,对于火烧这个策略可谓是轻车熟路,他太擅长了。他先是透露出自己在上方谷屯粮,让司马懿知道。
在火烧上方谷中,什么情节暗示了诸葛亮将来要实施的计划?
在火烧上方谷中,暗示了诸葛亮将来要实施的计划是除掉魏延。具体情节如下:魏延诱敌深入:诸葛亮让魏延去诱敌,将其引入上方谷,这一安排本身并没有给魏延留活路。考虑到上方谷的地形和诸葛亮的布置,魏延的五百人马进入后几乎无处可躲。马岱封锁后路:诸葛亮密令马岱预先安排干柴引火之物,并埋伏地雷,同...
在火烧上方谷中,什么情节暗示了诸葛亮将来要实施的计划?
在火烧上方谷中,诸葛亮让魏延去诱敌这一情节暗示了他将来要实施的计划。暗示了诸葛亮想要除掉司马懿的决心:诸葛亮精心布置了上方谷的火攻,并故意让司马懿知道粮草囤积在此,诱其前来。这一布局显示出诸葛亮想要通过火攻一举除掉司马懿的决心。暗示了诸葛亮对魏延的杀心:诸葛亮在布置战场时,密令马岱...
诸葛亮火烧上方谷最大失误是什么?突然大雨诸葛亮也会失算
诸葛亮火烧上方谷的最大失误是没有充分考虑到上方谷特殊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具体来说:地形因素:上方谷的地形像一个葫芦,入口处狭窄,腹地开阔,两边高中间低。这种地形在起火后,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遇到高空冷空气形成水汽。由于火势大且持续时间长,水汽最终凝聚成大量水滴,导致倾盆大雨。气候预测:...
《三国演义》中“火烧上方谷”150字概括。
火烧上方谷,诸葛亮第六次出祁山伐魏,与魏军司马懿对峙于渭水,诸葛亮连环施计使司马懿一心认为上方谷必是蜀军积粮之所,于是孤军深入,上方谷形如葫芦,入口却仅通得过一人一骑,司马懿入谷便知上当但为时已晚,诸葛亮纵火焚烧上方谷,司马懿自叹父子三人都必死于此,但怎知突然下起大雨,浇灭了...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火烧上方谷哪个细节让人细思极恐?
诸葛亮火烧上方谷的故事,也是其中的一例。 诸葛亮火烧上方谷是发生在他最后一次北伐时的事。在这一次北伐时,诸葛亮已经知道自己的生命走到了尽头。所以在这一次北伐中,诸葛亮尽了最大的努力。他动员了最大的兵力,积聚了三年的粮草,用木牛流马解决了后勤的问题,准备在有限的生命中与曹魏决战。 曹魏依然派司马懿...
诸葛亮于上方谷火烧司马懿,为何下雨后没有继续追杀?
上方谷的这段情节,是出自《三国演义》的,是一段虚构的情节,诸葛亮借助地形,差点就要烧死司马懿,但是没想到天降大雨救了司马懿一命。司马懿借此终于逃命,但是为何诸葛亮在后来不继续派人去追杀?虽然司马懿逃了一命,但是如果继续追杀也不是没有机会,为何诸葛亮就这样放弃了?当时的情况究竟是怎样...
三国演义中 诸葛亮 火烧上方谷 故事概括 100字以内
火烧上方谷故事概括:火烧上方谷是诸葛亮引诱司马懿出战的一场经典战例。当时司马懿避而不战,诸葛亮用粮食作为引诱,假装将粮食存放于上方谷,诱骗司马懿上当。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三人走到了上方谷,诸葛亮突然封锁了上方谷,采用火攻。最终火势正旺的时候,上天突然降雨,导致司马氏父子逃过这一劫。...
三国演义为什么要写火烧上方谷这一情节?
然而,诸葛亮忽视了一个关键细节:在盘蛇谷,火焰由地下竹竿中的药线引发,而在上方谷,火焰在壕沟中的干柴中传播。这一微小的疏忽,导致了计谋的失败。当暴雨来袭,火焰被浇灭,地雷无法引爆,上方谷之计宣告失败。诸葛亮精心布置的陷阱未能奏效,导致蜀军损失惨重。上方谷之计的失败,既有天命层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