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三国成语故事 三国时期的成语故事

作者&投稿:宠会 2025-05-20
儿童动画三国成语故事

三足鼎立sān zú dǐng lì
[释义] 鼎:古代烹煮的炊器;圆形;三足;两耳。像三条腿的鼎那样立着。比喻三方分立的局面。
[语出] 《后汉书·窦融传》:“欲三分鼎;连衡合从;也宜以时定。”
[正音] 足;不能读作“zhú”。
[辨形] 立;不能写作“力”。
[近义] 鼎足之势 鼎足三分
[反义] 不打自败
[用法] 比喻三方面如鼎足相峙并立。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结构] 主谓式。
[例句] 咱们应该齐心协力地联合搞这个项目;不应该像过去那样~。
[英译] a situation of tripartite confrontation

桃园结义,大意失荆州,火烧连营,草船借箭,三顾茅庐,画饼充饥,望梅止渴,妄自菲薄,智取陈仓,七擒七纵,
1、草船借箭 【cǎo chuǎn jiè jiàn】:
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心胸狭窄,很妒忌诸葛亮(字孔明)的才干。因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哪知诸葛亮只要三天,还愿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受处罚。
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万支箭,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来除掉诸葛亮。于是他一面叫军匠们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准备齐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虚实。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这件事要请你帮我的忙。希望你能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个军士,船要用青布慢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两边。不过,这事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
鲁肃答应了,并按诸葛亮的要求把东西准备齐全。两天过去了,不见一点动静,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请鲁肃一起到船上去,说是一起去取箭。鲁肃很纳闷。
诸葛亮吩咐把船用绳索连起来向对岸开去。那天江上大雾迷漫,对面都看不见人。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儿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把子上。过了一会,诸葛亮又命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
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令船赶紧往回开。这时船的两边草把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总共超过了十万支。鲁肃把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时,周瑜感叹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
2、三顾茅庐【sān gù máo lú】: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三国时著名谋土)和司马徽(三国时著名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
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地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敦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
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敦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

3、七擒七纵【qī qín qī zòng】:
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率领军队南征。正当大功告成准备撤兵的时候,南方彝族的首领孟获,纠集了被打败的散兵来袭击蜀军。
诸葛亮得知,孟获不但作战勇敢,意志坚强,而且待人忠厚,在彝族中极得人心,就是汉族中也有不少人钦佩他,因此决定把他争取过来。
孟获虽然勇敢,但不善于用兵。第一次上阵,见蜀兵败退下去,就以为蜀兵不敌自己,不顾一切地追上去,结果闯进埋伏圈被擒。孟获认定自己要被诸葛亮处死,因此对自己说,死也要死得像个好汉,不能丢人。不料诸葛亮亲自给他松绑,好言劝他归顺。
孟获不服这次失败,傲慢地加以拒绝。谙葛亮也不勉强他,而是陪他观看已经布置过的军营,之后特意问他:“你看这军营布置得怎么样?”孟获观看得很仔细,他发现军营里都是些老弱残兵,便直率他说:“以前我不知道你们虚实,给你赢了一次,现在看了你们的军营,如果就是这样子,要赢你并不难!”
诸葛亮也不作解释,笑了笑就放孟获回去。他料定盂获今晚准来偷营,当即布置好埋伏。孟获回去后,得意洋洋地对手下人说,蜀军都是些老弱残兵,军营的布置情况也已经看清楚,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今夜三更去劫营,定能逮住诸葛亮。
当天夜里,孟获挑选了五百名刀斧手,悄悄地摸进蜀军大营,什么阻挡也没有。孟获暗暗高兴,以为成功在即,不料蜀军伏兵四起,孟获又被擒住。孟获接连被擒,再也不敢鲁莽行事了。他带领所有人马退到沪水南岸,只守不攻。蜀兵到了沪水,没有船不能过去,天气又热,困难重重。”
诸葛亮下令造了一些木筏子和竹筏子,一面派少量士兵假装渡河,但到了河心一碰到对岸射来的箭立即退回来,随后再去渡河;一面将大军分成两路,绕到上游和下游的狭窄处,渡过河去包围孟获据守的上城。后来,孟获又被擒住。孟获虽然第三次被擒,但他仍然不服气。诸葛亮还是不杀他;款待他后又放他回去。
将士中有人对诸葛亮的这种做法不理解,认为他对孟获大仁慈宽大了,诸葛亮向大家解释说:“我军要彻底平定南方,必须重用孟获这样的人。要是他能心悦诚服地联络南人报效朝廷,就能抵得上十万大军。你们现在辛苦些,以后就不必再到这里来打仗了。”
孟获这次被擒又释放后,下决心不再跟蜀兵作战。但时间一长。营里快断粮了,他派人向诸葛亮借粮,诸葛亮同意了,但要孟获亲自出来,与蜀军大将一对一比武。孟获接连打败了几名蜀将,但刚到大堆粮食旁,被绊马索绊倒被擒。蜀将当即传达请葛亮的命令,让盂获回去,并把粮食搬走。
在这种情况下,孟获终于从心里佩服诸葛亮。为了让各部族都归顺蜀国,他把各部族首领请来,带着他们一起上阵。结果又被蜀兵引进埋伏圈,一网打尽。蜀营里传出话来,让孟获等回去,不少部首领请孟获作主,究竟怎么办。
孟获流着眼泪说:“作战中七纵七擒(即六次放回七次逮住),自古以来没有听说过。丞相对我们仁至义尽,我没有脸再回去了。”
4、乐不思蜀【lè bù sī shǔ】: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
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5、七步成诗【qī bù chéng shī】:
曹操死后长子曹丕继位。曹丕唯恐几个弟弟与他争位,便先下手为强,夺了二弟曹彰的兵权;又逼四弟曹熊上了吊。此时就剩下老三曹植,曹丕深恨之。故命曹植在大殿之上走七步,然后以“兄弟”为题即兴吟诗一首,但诗中却不能出现“兄弟”二字,成则罢了,不成便要痛下杀手。
曹植不假思索,立刻脱口而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听了以后潸然泪下,没下得了手,只是把曹植贬为安乡侯。

一共145个. 恣意妄为 恣意:任意,随意;妄为:胡作非为.随心所欲,胡作非为. 执鞭随镫 比喻因敬仰而愿意追随左右. 知遇之恩 给予赏识和重用的恩情. 张灯结彩 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 有机可乘 有空子可钻. 隐介藏形 介:鳞甲.隐藏形体,使人看不见. 以卵击石 拿蛋去碰石头.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自取灭亡. 衣架饭囊 装饭的口袋,挂衣的架子.比喻没有能力,干不了什么事的人. 一面之词 争执的双方中一方所说的话. 摇摇欲坠 摇摇:摇动,摇晃;坠:落下.形容十分危险,很快就要掉下来,或不稳固,很快就要垮台. 养精蓄锐 养:保养;精:精神;蓄:积蓄;锐:锐气.保养精神,蓄集力量. 佯输诈败 〖解释〗佯、诈:假装.假装败下阵来,引人上当. 扬幡招魂 挂幡招回死者的灵魂(迷信).比喻想使已经被清除的的坏人再恢复活动. 血流成河 形容被杀的人极多. 揎拳裸袖 〖解释〗犹言揎拳捋袖. 虚虚实实 〖解释〗假假真真,以假乱真.指军事上讲究策略,善于迷惑对方.也指文艺作品中虚写、实写并用,表现方法耐人思索回味. 虚废词说 空费精神白说话.指说话不起作用. 心术不正 指人用心不忠厚,不正派. 心怀叵测 心怀:民心,存心;叵:不可.指存心险恶,不可推测. 心胆俱裂 俱:都.吓破了心和胆.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 笑容可掬 掬:双手捧取.形容笑容满面. 笑傲风月 〖解释〗犹言吟风弄月.形容心情悠闲自在. 闲杂人等 〖解释〗指与工作无关的人员. 先礼后兵 礼:礼貌;兵:武力.先按通常的礼节同对方交涉,如果行不能,再用武力或其他强硬手段解决. 物伤其类 指见到同类死亡,联想到自己将来的下场而感到悲伤.比喻见到情况与自己相似的人的遭遇而伤感. 舞文弄墨 舞、弄:故意玩弄;文、墨:文笔.故意玩弄文笔.原指曲引法律条文作弊.后常指玩弄文字技巧. 无名小卒 卒:古时指士兵.不出名的小兵.比喻没有名望或地位的人. 卧床不起 〖解释〗病卧床上,不能起来. 围魏救赵 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为虎添翼 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 望风而逃 远远望见对方的气势很盛,就吓得逃跑了.形容十分怯敌. 万死不辞 万死:死一万次,形容冒生命危险.万一万次也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不能放火.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土鸡瓦犬 用泥捏的鸡,用瓦做的狗.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用的东西. 童颜鹤发 颜:脸色.仙鹤羽毛似雪白的头发,孩子似的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天崩地塌 天崩塌,地裂陷.多比喻巨大的灾难、重大的事变或强烈的声响. 四海飘零 〖解释〗四海:代指全国各地.飘零:比喻遭到不幸,失去依靠,生活不安定.指到处飘泊,生活无着. 手无寸铁 寸:形容细微短小;铁:指武器.手里没有任何武器. 誓不两立 指双方仇恨极深,不能同时存在. 拭目以待 拭:擦;待:等待.擦亮眼睛等着瞧.形容期望很迫切.也表示确信某件事情一定会出现. 尸横遍野 尸体到处横着.形容死者极多. 声威大震 声势和威望急速增长,使人非常震动. 神鬼难测 〖解释〗测:推测.事情极诡秘,神鬼也难测度.形容谁也推测不出. 色厉胆薄 〖解释〗色:神色.厉:严厉、凶猛.薄:脆弱.外表强硬而内心怯懦. 肉颤心惊 〖解释〗形容担心祸事临头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同“肉跳心惊”. 柔能克刚 〖解释〗指以柔弱的手段能够制服刚强的人.同“柔能制刚”. 仁义之兵 〖解释〗兵: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同“仁义之师”. 情同骨肉 形容关系密切如一家人. 切齿痛恨 形容愤恨到极点. 强词夺理 强词:强辩;夺:争.指无理强辩,明明没理硬说有理. 器宇轩昂 轩昂:精神饱满.形容人精神饱满,风度不凡. 器宇不凡 〖解释〗器宇:指仪表,气度.不凡:不平凡,不寻常.形容仪表、风度很不平常. 弃暗投明 离开黑暗,投向光明.比喻在政治上脱离反动阵营,投向进步方面. 凄然泪下 〖解释〗凄然:寒凉.形容凄凉悲伤. 剖肝沥胆 比喻开诚相待. 泼油救火 救火时用油浇洒.比喻事情处理不得法,反而使事态更严重. 赔了夫人又折兵 比喻想占便宜,反而受到双重损失. 爬山越岭 越:过;岭:山岭.爬过高山,越过峻岭.形容野外工作或旅途的辛苦. 怒气填胸 〖解释〗胸中充满了愤怒.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目不邪视 邪:通“斜”.眼睛不偷看旁边.比喻为人行止端方.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旧谚.意思是自己已经尽力而为,至于能否达到目的,那就要看时运如何了. 谋事在人 谋:谋划,安排.根据个人的能力策划事情 命若悬丝 比喻生命垂危 鸣金收军 古时作战用敲锣等方式发出信号撤军回营 灭虢取虞 比喻攻击甲国时先稳住乙国,等灭掉甲国后再灭乙国. 闷闷不乐 闷闷:心情不舒畅,心烦.形容心事放不下,心里不快活. 毛骨悚然 悚然:害怕的样子.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十分恐惧. 漫山遍野 山上和田野里到处都是.形容很多. 落荒而走 〖解释〗指离开战场,向荒野逃命.形容战败逃命. 落荒而逃 形容吃了败仗慌张逃跑. 略无忌惮 〖解释〗毫无畏惧.形容非常放肆. 泪流满面 眼泪流了一脸.形容极度悲伤. 老弱残兵 比喻因年老体弱以及其他原因而工作能力较差的人. 老成练达 练达:指阅历多而通达人情.形容人稳重老练,通达事理. 旷世逸才 〖解释〗旷世:绝代;空前.逸才:超人的才智.当代少见的出众的才能. 孔孟之道 孔:孔子;孟:孟子.指儒家学说. 开基创业 指开创帝业 军令如山 军事命令像山一样不可动摇,必须贯彻执行 举止失措 措:安放,放置.举动失常,不知如何办才好. 锦囊妙计 旧小说里描写足智多谋的人把对付敌方的计策写在纸条上,放在锦囊里,以便当事人在紧急时拆阅.比喻有准备的巧妙办法. 将功赎罪 拿功劳补偿过失. 假途灭虢 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急于求成 不顾一切地想马上取得成效. 极天际地 形容十分高大. 惶惶不安 惶惶:恐惧不安.指心中惊慌害怕,心神不安定 黄口孺子 黄口:儿童;孺子:小孩子.常用以讥讽别人年幼无知. 缓兵之计 延缓对方进攻的计策.指拖延时间,然后再想办法. 虎入羊群 老虎跑进羊群.比喻强大者冲入柔弱者中间任意砍杀. 虎踞鲸吞 〖解释〗比喻豪强割据和相互兼并. 鬼神不测 测:猜想,估计.鬼神也预料不到.形容极其神奇奥妙. 诡计多端 诡计:狡诈的计谋;端:项目,点.形容坏主意很多. 光辉灿烂 多比喻前程的远大或事业的伟大. 骨肉未寒 骨肉尚未冷透.指人刚死不久. 割恩断义 舍弃恩德,断绝道义. 割肚牵肠 形容非常牵挂,很不放心.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解释〗指人或事物变化无常,分合无定. 放龙入海 比喻放走敌人,留下后患 犯颜苦谏 指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当面直言规劝 反客为主 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比喻变被动为主动. 反戈一击 掉转武器向自己原来所属的阵营进行攻击. 反覆无常 〖解释〗指变化不定. 反败为胜 扭转败局,变为胜利. 峨冠博带 峨:高;博:阔.高帽子和阔衣带.古代士大夫的装束. 蠹政病民 〖解释〗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 东荡西除 指四处征伐. 抵足而眠 脚对着脚,同榻而睡.形容关系亲密,情意深厚. 等闲之辈 等闲:寻常,一般.无足轻重的寻常人 等闲视之 等闲:寻常,一般.把它看成平常的事,不预重视. 单刀赴会 单刀:一把刀,指一个人.原指蜀将关羽只带一口刀和少数随从赴东吴宴会.后泛指一个人冒险赴约.有赞扬赴会者的智略和胆识之意. 大雨滂沱 滂沱:雨大而多的样子.形容寸下得很大. 大惊失色 非常害怕,脸色都变了. 初生之犊不惧虎 〖解释〗比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无所畏惧. 初生牛犊不怕虎 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顾虑,敢作敢为. 初出茅庐 茅庐:草房.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 踌躇不决 踌躇:犹豫,迟疑.形容犹犹疑疑地拿不定主意. 赤身裸体 赤:光着.大部分身体或全身裸露 赤膊上阵 光着膀子上阵.比喻亲身上场,不加掩饰地进行活动. 成群结队 成:成为,变成.一群群人集合在一起. 长驱直进 犹言长驱直入. 苍生涂炭 涂:泥淖.形容老百姓像陷入泥坑、掉进火坑那样痛苦. 残暴不仁 凶狠毒辣,一点也没有同情、怜悯之心. 才薄智浅 薄:浅薄.形容人的才智浅薄 步罡踏斗 道士礼拜星宿、召遣神灵的一种动作.其步行转折,宛如踏在罡星斗宿之 步步为营 步:古时以五尺为一步,“步步”表示距离短.军队每向前推进一步就设下一首营垒.形容防守严密,行动谨慎. 不置褒贬 置:安放,这里有“加以”之间.褒:褒奖,夸赞,表扬.贬:贬低,指责.不加以表扬或批评. 不可造次 造次:急遽,匆忙.不能匆匆忙忙地进行.意为要慎重. 不成体统 体统:格局,规矩.指言行没有规矩,不成样子. 拨云雾见青天 〖解释〗只有推开密布的云雾才能看到湛湛蓝天.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 兵精粮足 兵:兵士.指兵士精锐,粮草充足.形容军队十分强盛 别来无恙 别:离别;恙:病.指分别以来一直都很好吗? 倍道而进 倍:加倍;道:行程.形容加快速度前进. 背若芒刺 〖解释〗犹言芒刺在背. 饱学之士 饱学:学识渊博.指学识渊博的人. 宝刀不老 比喻虽然年龄已大或脱离本行已久,但功夫技术并没减退. 百里之才 百里:方圆百里之地;才:才能.指能治理方圆百里地区的人才 把薪助火 把:握住;薪:柴火.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祸患,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使事态扩大 懊悔无及 后悔已来不及了. 傲贤慢士 贤:有才德的人.士:读书人和有才干的人.用傲慢的态度对待有德有才的人. 傲睨得志 傲睨:傲慢地斜眼看.得志:愿望实现.形容因实现愿望而看不起一切的神情. 傲慢少礼 态度傲慢,对人不讲礼节. 昂然直入 昂首挺胸地径直走进去.形容态度傲慢 昂然而入 仰头挺胸地走进来.形容态度傲慢 安营下寨 安:安置;营:营房;寨:防守用的栅栏.指军队驻扎下来.比喻建立临时的住宿或基地 安身之地 存身的地方.批在某地居住、生活,或以某地作为建业的根基. 安身之处 指得以立足容身的地方.

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三国时代,在赤壁这地方发生了一次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叫“赤壁之战”。 曹操号称拥军百万,雄居北方,想并吞南方。东吴、西蜀就联合起来,一起对抗北魏。 东吴的统帅周瑜和西蜀的军师诸葛亮在一起研究攻打曹操的方案。他们决定利用曹操狂妄自大的轻敌情绪,采用火攻的作战方案。周瑜用反间计,让曹操杀死曹军中熟悉水战、可以抵挡他们的将领蔡瑁、张允。周瑜又叫庞统假作献计,骗曹军把战船连在一起。 周瑜又打黄盖,让这老将用“苦肉计”去诈降曹操。 实际上,黄盖在船中装满了容易燃烧的物品,准备以诈降的方式冲向曹营,发起火攻。 一切都安排好了,就缺一个很重要的条件——要向北岸曹军放火,必须依仗着东南风才能办到。当时正当隆冬季节,天天都刮西北风。周瑜忧急成病,卧床不起。只有军师诸葛亮心中有数。他自称有个秘方可以治好周瑜的病。诸葛亮拜访周瑜,把药方写了出来: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四句韵文道破了周瑜的心事。 周瑜急切地请教诸葛亮有什么办法,可以借东风。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通过气象观察,心中就有了办法。他对周瑜说,自己能呼风唤雨,借三天三夜东南风来帮助周瑜放火。周瑜立即命人筑了一个土台,叫“七星坛”。诸葛亮在“七星坛”上祈求东南风。 到了预定的日期,果然东南风大作,周瑜就顺利地执行他的火攻计划。东风狂吹,火光冲天,赤壁之役,曹操吃了败仗,从此奠定了“鼎足三分”的局势。 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比喻样样都准备好了,就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二、空城计
三国时, 蜀国丞相诸葛亮错用马谡, 失去街亭后, 只有2500 军士驻守在西城县。 忽然, 哨兵飞马来报: ”司马懿引大军15 万, 往西城蜂拥而来! ” 这时, 诸葛亮身边无一员大将, 只有一班文官。众官员听得这个消息, 个个大惊失色。诸葛亮登上城头, 果然尘土冲天, 魏军分路往西城县杀来。诸葛亮当即传令道: ”将旌旗全部隐藏起来, 军士们各守卫在城上巡哨的岗棚, 如有随便出入城门及高声讲话的, 杀! 大开四个城门, 每个城门用20个军兵, 扮作百姓, 打扫街道。魏兵到时, 不可乱动, 我自有计谋对付。” 传令下去后, 诸葛亮披鹤氅, 戴纶巾, 引两个少年携带一张琴, 来到城头上, 凭栏而坐, 焚香操琴演奏。 魏兵的前哨急忙将这个情况报告司马懿。司马懿立刻命令军队停止前进, 自己飞马向前观望。果然见诸葛亮在城楼上, 笑容可掬, 焚香弹琴, 左面一个少年, 手捧宝剑, 右面也有一个少年, 手执麈尾。城门内外, 仅有二十余名百姓, 低头打扫, 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怀疑城中有重兵, 连忙指挥部队撤退。 他的儿子司马昭说: ”莫非诸葛亮没有多少兵力, 故意这样的?父亲为什么要退兵呢?” 司马懿板着脸说: ”诸葛亮平时一向十分谨慎, 从不冒险。今天大开城门, 必定有重兵埋伏。我们若是冲进去, 一定中计。你们懂得什么?还不快退! ” 诸葛亮见魏军远去, 哈哈大笑起来。 众官员问他说: ”司马懿是魏国的名将, 今统率15 万精兵来到这里, 见了丞相, 慌忙撤退, 这是什么原因呢? 诸葛亮说: ”他料定我平生谨慎, 从不冒险, 见我们这样镇定, 怀疑有重兵埋伏, 所以退去。我并非在冒险, 只因为不得不这样啊! ” 大家敬佩地说: ”丞相的计谋, 鬼神也不能预料啊。如果我们来指挥, 必定会弃城而走了。” 诸葛亮说: ”我们只有2500 人, 如果弃城而走, 必定走不远, 不是很快就会被敌人追上吗?”


你是否需要了解?

有关于三国时期的成语故事
关于三国时期的成语故事举例如下:1、【妄自菲薄】三国时期,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刘禅复兴汉室,他竭尽全力筹划北伐曹魏,刘禅胸无大志,没有治国才能,诸葛亮深表忧虑,出征前夕写《前出师表》,要他教育好百官不忘先帝恩情,应该发愤图强,不能妄自菲薄。 2、【智取陈仓】诸葛亮第二次上表伐魏国,领精兵三十万奔陈仓道口...

三国演义里的成语故事
1、 望梅止渴 曹操带兵攻打张绣,行军路过一片荒凉的干旱地区,将士们又累又渴,因为口渴都不愿意再走。此时,曹操灵机一动,告诉将士们说:"前面有一片梅林,梅树结满了梅子。我们只要走过这一片大原野,就有梅子可以吃喽。"一想到梅子将士们嘴里就流出口水,都加快了步伐。走出了干旱之地,将士们虽没见到...

三国时期的成语故事
关于三国时期的成语故事如下:望梅⽌渴:东汉末年,曹操带兵去攻打张绣,⼀路⾏军,⾛得⾮常⾟苦。时值盛夏,太阳⽕辣辣地挂在空中,散发着巨⼤的热量,⼤地都快被烤焦了。曹操的军队已经⾛了很多天了,⼗分疲乏...

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
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有:草船借箭、七擒七纵、三顾茅庐、初出茅庐、望梅止渴、舌战群儒、乐不思蜀等等。扩展阅读:相关成语的释义:1、草船借箭:源自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

三国有什么成语故事
现在一般用这个成语比喻得寸进尺,贪得无厌。有贬义。 虽然得陇望蜀的典故最早发生在刘秀身上,然而在《三国演义》中也有这样一段和这个成语相关的故事: 曹操已得东川,主簿司马懿进曰:“刘备以诈力取刘璋,蜀人尚未归心。今主公已得汉中,益州震动。可速进兵攻之,势必瓦解。智者贵于乘时,时不可失也。”曹操叹曰...

三国时期的成语故事
黄忠与张郃交战,其勇猛无畏的气势和精湛的武艺令在场将士大为惊叹。尽管黄忠年事已高,但他的武艺并未因岁月流逝而衰退。在战场上,黄忠以一敌多,凭借手中的宝刀击败了数名敌军,展现出非凡的战斗力。这一战后,黄忠的宝刀不老之名传遍了整个三国。宝刀不老这一成语也因此流传下来,用来形容虽年老...

三国成语故事有哪些
三国成语故事有以下这些:草船借箭 解释:草船借箭是我国著名历史典故,发生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利用草船和巧妙的计策,成功从曹操那里借得大量箭矢。这一成语形容智谋过人,善于利用形势和对手的弱点来达到目的。三顾茅庐 解释:三顾茅庐是指刘备三次诚恳地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佐自己。这个成语体现了...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要成语、成语的故事)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要成语、成语的故事)  我来答 9个回答 #热议# 怎么买保险?答案全在这里了 匿名用户 2015-05-08 展开全部 三顾茅庐,初出茅庐,舌战群雄,锦囊妙计,羽扇纶巾, 鼎足三分, 过五关斩六将、乌合之众、缓兵之计、死心塌地、虚张声势、步步为营, 桃园三结 义三 顾茅庐官渡大战后, ...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故事
桃园结义:桃园三结义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刘备、关羽和张飞在涿郡张飞庄后的桃花盛开的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告天地,焚香再拜,结为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这个故事广为流传,梁启超在文章中便提到:"今我国民绿林豪杰,遍地皆是,日日有桃园之拜……"(《论...

儿童睡前有声成语故事,乐不思蜀
儿童睡前有声成语故事,乐不思蜀 成语: 乐不思蜀 所属朝代: 三国时代 拼音: lè bù sī shǔ 出处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解释 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典故 公元223年,蜀汉的建立者刘备因病去世。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