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的真的是诸葛亮吗?

作者&投稿:尾宽 2025-05-20
三国时期的“草船借箭”并非诸葛亮所为,而是吴主孙权实施的策略。据《三国志·吴书》记载,赤壁之战后,在建安十八年(213)正月,曹操进攻濡须,孙权与其对峙了一个多月。曹操看到孙权的军队整齐肃穆,感叹不已,最终撤退。

《魏略》中记载,孙权乘坐大型战舰前来观察曹操的军队,曹操则命士兵用弓箭射击,箭矢击中了孙权的船只,使得船只倾斜。孙权随即调转船只,让另一侧也承受箭矢,直至箭矢平衡船只,才返回。这一记载表明,孙权确实运用了类似“草船借箭”的策略,只是船只并非草船。

罗贯中在撰写《三国演义》时,通过艺术加工,将“草船借箭”的功劳归于诸葛亮,使得这一误传流传至今。生子当生孙仲谋这句话,正是在“草船借箭”事件发生后,曹操感叹孙权军事才能的名言。

“草船借箭”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诸葛亮智慧的象征,但实际上,这一策略的实施者是孙权。这说明历史事实与文学创作之间存在差异,文学作品往往为了突出人物形象而对历史事件进行加工,有时会与真实历史产生出入。

孙权的“草船借箭”策略,不仅展现了其军事才能,也体现了东吴军民的智慧。这一事件在三国时期的历史文献中已有记载,为后人研究三国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线索。

综上所述,“草船借箭”并非诸葛亮所为,而是孙权在赤壁之战后的一次军事行动,这一行动不仅展示了东吴军民的智慧,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你是否需要了解?

诸葛亮草船借箭,历史上真有其事吗?
在小说中或戏剧中可能将草船借箭与诸葛亮联系在一起,这是基于艺术创作的需要而非历史事实。因此,我们需要区分历史事实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区别,避免混淆二者。关于草船借箭这一战术的描述在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中非常著名,正是这生动的描述让许多人误以为草船借箭是诸葛亮的智慧体现。实际上,《...

历史上草船借箭真正的主角到底是谁?是诸葛亮吗?
并不是诸葛亮,这是演义里面虚构的,真正的主角其实是孙权,他在濡须口之战坐着战船去曹操大营挑衅,于是曹操下令乱箭齐发,最后孙权的船只,船头船尾都是箭,于是被引用到了《三国演义》里面去。

三国时期真的有草船借箭的事情吗,为何说并非诸葛亮?
三国时期真的有草船借箭的事情,但并非是诸葛亮所为,而是孙权。《三国演义》里,诸葛亮作为一名军师,几乎无所不能,而他诸多事迹中最为出名的,莫过于“草船借箭”一事了。世人拿这件事赞美诸葛亮料事如神,有勇有谋。但实际上,在《三国志》中,“草船借箭”确有其事...

历史上真正草船借箭的人是?
孙权。史料记载:西晋史学家陈寿《三国志·吴书·孙权传》魏略曰:(建安十八年214年)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着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这是草船借箭的原形,历史明确记载借箭人是孙权,并不是诸葛亮。译文:建安十八年,孙权坐大船来观军,...

诸葛亮草船借箭,历史上真有其事吗?
孙权就亲自坐大船,从濡须口进入曹操军水寨前。曹操一看,就知道孙权来了,是孙权要亲自来看看曹军的阵势,下令射箭。结果万箭齐发,都射在了孙权的船上,船就向一边倾斜,于是孙权便下令掉头,使“箭均船平”,然后安然回去了。这件事后来被罗贯中移花接木,变成了赤壁之战前诸葛亮“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是孙权还是诸葛亮
历史上确实有草船借箭这件事,但是主人公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建安十八年,曹操与孙权在濡须口对垒。初次交战,曹军大败,于是坚守不出。就这样对峙数日后,孙权借水面的薄雾遮掩,乘轻舟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军部署,不料被发现。曹操下令向孙权乘坐的轻舟射箭,虽未射中孙权,但船身因为一侧中箭太多...

历史上的草船借箭是诸葛亮的计谋吗?
于是,周瑜与诸葛亮打赌,周瑜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然而,草船借箭是移花接木,与诸葛亮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在《...

历史上真正草船借箭的人是谁?
吕蒙的士兵则趁机偷取了敌军的情报,并成功逃脱。尽管吕蒙的计策与诸葛亮的草船借箭有所不同,但都显示了古代军事家的智慧。在那个信息闭塞的时代,获取敌情是战争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巧妙的策略,吕蒙不仅获取了敌军的情报,还大大削弱了敌军的士气,为东吴赢得了战争的主动权。草船借箭的故事虽然以诸葛...

草船借箭真实历史是什么?
其实历史上的确有草船借箭之事,但是借箭的并不是诸葛亮,而是吴国孙权。曹操与孙权的军队曾经发生过一场战役,曹操的剑全部都射在了船上,而孙权为了防止战船倾斜则调转船头让箭匀船平,最后孙权也回去了,没想到这个故事,却被罗贯中移花接木,变成了诸葛亮草船借箭。不过回过头来,在那个混乱的年代...

草船借箭不是诸葛亮么?怎么是孙权?
“草船借箭”在《三国演义》中是诸葛亮,在历史上是孙权。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