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竟然不是诸葛亮干的——历史上真实的“草船借箭”

作者&投稿:庞荣 2025-05-20
历史上真实的“草船借箭”发生在赤壁之战后的第五年,也就是建安18年,公元213年正月。与《三国演义》里面的描写完全不是一回事,主角并不是诸葛亮。

这一年,曹操与孙权在濡(rú)须两军对垒。

初次交战,孙权战胜曹操,杀死曹军2000余人,曹操战败,于是坚守不出。

一天,孙权借水面薄雾,亲自乘坐轻舟,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军部署情况,刺探曹军军情。

孙权的轻舟离曹军一定距离时,孙权命令鼓乐齐鸣,借以迷惑曹操。因曹操生性多疑,又见孙权军容整肃,孙权则仪表堂堂,威风凛凛,唯恐有诈,不敢出战。乃喟然叹息说“ 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豚犬耳”。 意思是说,生儿子就要像孙权那样的,刘表的儿子,真是猪狗不如啊!

随后曹操下令弓弩齐发,射击吴船。不一会儿,孙权的轻舟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有翻船的危险。于是孙权果断下令调转船头,使另一侧也受箭。不大一会儿,船体平衡。孙权于是下令返航,载箭而归。曹操这才发现上了当。

这就是真实的“草船借箭”的原型。记载自《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裴松之注。

但是到了明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面,“草船借箭”摇身一变成了诸葛亮的锦囊妙计,为了抬高诸葛亮,不惜使用了移花接木之术啊!

《三国演义》里面类似的有关移花接木的例子,还有不少。

比如第五回 “关羽温酒斩华雄” 这一故事情节就纯属虚构。

华雄真有其人,为董卓部下都督。但他不是死于关羽刀下,而是被孙坚的部队与191年在战斗中杀死。

“羽扇纶巾”成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标配。其实这身装扮完全是罗贯中从周瑜身上搬到诸葛亮身上的。苏东坡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道“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

历史上的周瑜谦礼忠君、文韬武略、雅量高致、气度恢宏。美姿容、精音律。多谋善断。与 诸葛亮、庞统、司马懿、并称卧龙、凤雏、幼麟、冢虎 。是响当当的英雄人物,而且风流俊逸。绝不是《三国演义》里面的那个气量狭小,忌贤妒能之人。

罗贯中把周瑜黑的可不轻啊!

这就是有关“草船借箭”的历史故事。所以说读书一定要记住: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啊!


你是否需要了解?

历史上草船借箭的是孙权而非诸葛亮 关羽不曾参与赤壁之战
诸葛亮 历史上草船借箭的是而非 诸葛亮 很多人想必都看过三国演艺,更认为三国演艺里面写的那些故事,比如草船借箭,比如 关羽 华容道义释曹操都是正史。但事实上,三国里面不乏有夸大的成分,甚至有些地方有张冠李戴之嫌。就比如,草船借箭这件事情,真正想出这个法子的根本就不是孙权而是 诸葛亮 ,而 关羽 也不曾...

诸葛亮<草船借箭>是真的吗??
草船借箭,历史上或确有其事,但主要人物并非诸葛亮,而是孙权。据《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引注《吴历》,孙权屡屡向曹操军挑战,曹操坚守不出。孙权就亲自乘了一艘轻船,从濡须口进入曹操军水寨前。曹操一看,就知道孙权来了,是孙权要亲自来看看曹军的阵势(欲身见吾军部伍也),下令军队严加戒备...

草船借箭是孙权还是诸葛亮
历史上确实有草船借箭这件事,但是主人公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建安十八年,曹操与孙权在濡须口对垒。初次交战,曹军大败,于是坚守不出。就这样对峙数日后,孙权借水面的薄雾遮掩,乘轻舟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军部署,不料被发现。曹操下令向孙权乘坐的轻舟射箭,虽未射中孙权,但船身因为一侧中箭太多...

真正的历史说草船借箭不是诸葛亮的计谋。是周瑜的手下,那又是谁?
“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随后,曹操下令弓弩齐发,射击吴船。不一会,孙权的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有翻沉的危险。孙权下令调转船头,使另一侧再受箭。一会,箭均船平,孙军安全返航。由此可见,“草船借箭”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并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以后五年。三...

草船借箭的不是诸葛亮,到底是谁?
在历史上草船借箭的自然不是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其实是孙权。诸葛亮在我国应该算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大部分人认识诸葛亮或者说知道诸葛亮,也是完全因为《三国演义》这本著作。只不过我们一定要正确的区分小说和历史,这本著作当中大部分的桥段其实都是作者虚构出来的,其中就包括了诸葛亮的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这事是诸葛亮干的还是孙权干的?
读了这段故事,常常使人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然而,诸葛亮一生并没有干过草船借箭这件事,那么这个故事是不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凭空杜撰的呢?三国时代确实曽发生过一件类似的事件,但借箭的主角并非诸葛亮。《三国演义》之前的《三国志平话》里说,实际上“借箭”的是孙吴集团的领袖孙...

历史上真正草船借箭的人是?
孙权。史料记载:西晋史学家陈寿《三国志·吴书·孙权传》魏略曰:(建安十八年214年)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着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这是草船借箭的原形,历史明确记载借箭人是孙权,并不是诸葛亮。译文:建安十八年,孙权坐大船来观军,...

为何不可以说诸葛亮“草船借箭”是假的呢?
很简单,因为从实际情况上来看草船借箭是可以实现的,并且这个典故在三国里面也有记载,所以大概率是真的。草船借箭本来就不是诸葛亮所为,这是三国演义里面写的罢了,真正的历史上面草船借箭是发生在吴国的孙权身上因为人们希望看到诸葛亮来兴复汉室,恢复正统,因此赋予诸葛亮以聪明才干、忠贞之心和...

历史上草船借箭竟然不是诸葛亮干的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历史上真正草船借箭的人是谁?
草船借箭在历史上确实有,但主角不是诸葛亮。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是扬刘贬曹,是把蜀汉当正统来写的,自然刘备和他手下都是主角,为了突出诸葛亮的才能,小说进行了艺术加工,把吴主孙权坐船观曹营和唐朝安史之乱时,唐朝张巡在城头设草人借箭两个事合在一起,神化了诸葛亮。公元213年孙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