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都有哪些?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分别是什么?代表什么意思 ?

作者&投稿:当涂弯 2025-05-16
二十四节气都有哪些?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二十四节气:立春、 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分别代表的含义:


1、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2、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3、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4、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5、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6、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7、立夏:夏季的开始。
8、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9、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10、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11、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12、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13、立秋:秋季的开始。
14、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15、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16、秋分:昼夜平分。
17、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18、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19、立冬:冬季的开始。
20、小雪:开始下雪。
21、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22、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23、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24、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1、立春:2月3—5日 。表示万物复苏的春天又开始了,这一天春季开始。

2、雨水:2月18—20日。表示气候逐渐回暖。

3、惊蛰:3月5—7日。春雷开始轰鸣,气温升高,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4、春分:3月21—22日。这一天昼夜相等,广大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5、清明:4月5—6日。表示气温已变暖。

6、谷雨:4月19—21日。这一天起雨量增多。

7、立夏:5月5—6日。表示夏季开始,万物生长。

8、小满:5月20—22日。麦类等夏熟作物子粒逐渐饱满。

9、芒种:6月5—7日。在北方是刻麦种稻的时候,也是耕种最忙的时节,需要及时进行夏收。

10、夏至:6月20—22日。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长,黑夜最短,表示盛夏就要来临。

11、小暑:7月6—8日。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行炎热季节。

12、大暑:7月22—24日。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

13、立秋:8月7—9日。表示炎热的夏季将过,秋天开始。

14、处暑:8月22—24日。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于这一天结束。

15、白露:9月7—9日。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


16、秋分:9月22—24日。这一天昼夜再次相等,从这一天后,北半球日短夜长。

17、寒露:10月8—9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这个节气表示冬季开始,预示气候的寒凉程度将逐渐加剧。

18、霜降:10月23—24日。地面的水汽遇到寒冷天气凝结而成的。

19、立冬:11月7—8日。这一天起冬天开始。

20、小雪:11月22—23日。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

21、大雪:12月6—8日,降雪天数和降雪量比小雪节气增多,地面渐有积雪。

22、冬至:12月21—23日。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短,气温持续下降,并开始进入数九寒天。

23、小寒:1月5—7日,这个节气表示开始进入冬季最寒冷的季节,会有霜冻。

24、大寒:1月20—21日,天气冷到极点,到了天寒地冻的时期,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

根据太阳在 黄道上的位置,将全年分为二十四个时段,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合称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表明气候的变化和农事季节,中国在公元前2世纪已用来指导农业生 产。
二十四节气是干支历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最初是依据北斗七星的循环旋转规律而制定,后来结合了不同的气候、物候变化,又吸纳了干支历的节气成分作为历法补充,进而形成了今日的阴阳合历。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二十四节气是指二十四个特定节令。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你是否需要了解?

二十四节气都有哪些?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1.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2.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3.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4.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5.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6.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物才能茁壮成长。7. 立...

二十四节气都有哪些?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小寒: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每年1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285度时为小寒。小寒之后,我国气候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大寒:1月20日,太阳黄经达到300度时,进入大寒节气。大寒意味着天气寒冷至极点。

二十四节气都有哪些?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二十四节气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个节气代表不同的含义,如立春标志着春季的开始;雨水则表示降雨开始,雨量渐增;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二十四节气都有哪些?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二十四节气:立春、 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节气分别代表的含义:1、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2、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3、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二十四节气都有哪些?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分别代表的意思如下:1、立春 2月4日是二十四节气的“立春”,立春是一年中第一个节气,太阳黄经为315度,我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古时人们以立春为春节,在这一天举行迎春大典。2、雨水 2月18或19日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太阳黄经达330度时,雨水节气开始。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

二十四节气都有哪些意义呢?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制定,即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每1等份为一个节气,分别为①春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②夏季: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③秋季: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④冬季:立冬、小雪、大雪...

二十四节气的具体内容都包括哪些?
二十四节气的顺序和含义如下:1、立春:是春季开始的节气,表示严冬已经过去,气温开始回升。2、雨水: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先后冰消雪化,气温回升,湿度增大,雨水渐多。3、惊蛰:蛰,藏的意思。动物入土冬眠叫入蛰,至第二年春雨后爬出,古时以为是被雷声震动,故叫惊蛰。这时天气转暖,我国大部分...

二十四节气都有哪些?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二十四节气是干支历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最初是依据北斗七星的循环旋转规律而制定,后来结合了不同的气候、物候变化,又吸纳了干支历的节气成分作为历法补充,进而形成了今日的阴阳合历。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惊蛰:蛰是藏的...

我国24节气都有哪些?
在中国,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的,每年共有24个节气,分别代表不同的自然现象和季节变化。这些节气不仅用于指导农业生产,还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立春标志着春天的开始,意味着寒冷的冬天即将过去,万物开始复苏。雨水节气则标志着降水的增多,对于农业灌溉至关重要。惊蛰时节,春雷...

二十四节气分别是什么?都有什么相关的习俗?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这些节气名称,以歌谣形式流传:“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立春,标志着春天的开始。雨水,意味着降雨量的逐渐增多。惊蛰,春雷初动,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