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古史实揭秘——天文考古学研究作者简介

作者&投稿:郎勉 2025-05-13
班大为,著名汉学家,现任教于美国利哈伊大学现代语言文学系。他最早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学习汉学,1983年于美国斯坦福大学获得亚洲语言专业博士学位。

班大为以研究中国早期天文学而知名,特别是对夏商周三代更迭相关天文现象的深入研究。他的研究成果已被“夏商周断代工程”采纳,对这一领域的学术研究贡献巨大。

他的研究兴趣广泛,涵盖考古天文学、天文学史、中国古代的信仰、宇宙观、历史哲学以及文献学等多个方面。通过综合分析,班大为为我们揭示了中国上古历史的神秘面纱,为我们理解中国早期文明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学术领域,班大为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广泛认可。他的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学术界对中国早期天文学的认识,也为理解中国历史与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源。通过深入探讨中国上古时期的天文现象,班大为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既古老又神秘的宇宙观,为我们理解中国早期文明提供了新的启示。

班大为的研究不仅限于学术领域,他的工作也影响了对夏商周三代更迭的理解。通过对中国古文献中记载的天文现象的深入研究,他为我们揭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天文学的发展和演变,为我们理解中国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

综上所述,班大为的研究工作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对中国上古史实的揭秘,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既古老又神秘的宇宙观,为我们理解中国早期文明提供了新的启示。他的工作不仅丰富了学术界对中国早期天文学的认识,也为理解中国历史与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源。


你是否需要了解?

天文考古通论基本资料
本书的版次为第一版,印刷时间也是在2005年4月1日。采用的纸张为胶版纸,平装形式,便于读者携带与阅读。ISBN号为9787800473210,清晰地标注了书籍的唯一识别码。在内容方面,《天文考古通论》着重于对天文与考古学的结合进行探讨,将古代文明在天文学领域的探索与成就融入到考古学研究之中。作者们通过详实...

古代中国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
②春秋时期我国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19年7闰的原则,这比西方造160年。③战国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其中有丰富的天文记载,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对天文的认识。(2)两汉时期:①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

三星堆又上新!最大“神兽”是麒麟?
中科院科学艺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吕宇斐曾著文指出,辽宁查海遗址的玄武岩龙形石堆,可谓中国最早的龙图腾。经考古天文学研究,其实这是先人用石头堆砌出的8200年前春分子夜的银河图像;从河南西水坡遗址的蚌龙星图来看,6500年前,中原先民至少已经建立了二十八宿星官体系中的东宫苍龙和西宫白虎两个星官体系。龙虎鹿,帮助...

甲骨文通检(第三册:天文气象篇) 作者简介
饶宗颐,一九一七年生于广东潮安。他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治学领域广泛,涵盖了古文字学、敦煌学、考古学、金石学、史学、古典文学、词学、目录学、方志学等多个领域。他所取得的学术成就在各领域都有显著表现,出版专著逾七十部,发表论文四百余篇。饶氏的代表作包括《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老子想...

史前文化的历史研究
首先是天文学,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为了定季节,就已经绝对需要它”(《自然辩证法》)恰相吻合;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关伏羲画卦、神农作稼而有文明的传说指的也应该是这一时期。中国和西亚是世界上农业起源最早的两个地区,而彩陶也是这两个地区起源最早、最发达。这些现象显然并非偶然。自近代考古学产生以来...

有关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书
汪曰桢撰-十.pdf│ 历代长术辑要 (清)汪曰桢撰-四.pdf│ ├─历学假如 (清)黄宗义 姜希辙撰│ 历学假如 (清)黄宗义 姜希辙撰-一.pdf│ 历学假如 (清)黄宗义 姜希辙撰-二.pdf│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名著简介具有辉煌成就的中国古代天文学孕育了丰富的天文典籍,古代天文学家...

史前文化的历史研究
这与恩格斯所言“首先必须是天文学,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为定季节,就已经绝对需要它”(《自然辩证法》)相吻合。中国古代关于伏羲画卦、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可能也发生在这个时期。中国和西亚是全球最早发展农业的两个地区,而彩陶也是两地最早出现且最发达的文化现象。这些并非巧合。自近代考古学诞生以来,...

到底有何证据证明夏朝的存在
存在证明:一、多数学者认为,以偃师二里头遗址命名的“二里头文化”(包括二里头类型和东下冯类型)和豫西地区的“龙山文化”是探索夏文化的主要对象,并对夏文化问题发表了各种看法。惟因缺乏文字等直接证据,学术界对哪种遗存是夏代文化还没有形成共识。二、据传宋代宣和年间临淄出土的一组春秋时期青铜器...

武王伐纣的年份是如何确定的?涉及史料、考古、碳14测年、天文学
武王伐纣的年份确定并非偶然,而是通过严谨的多学科研究得出的结论。170多位科学家运用了史料、考古成果、碳14测年技术以及天文学等手段,经过综合分析,最终定格在公元前1046年。这个年份的确认并非简单的猜测,而是基于一系列证据和推算,如西汉刘歆的三统历推算、古本竹书纪年的记载,以及现代考古发现如...

沧海桑田:解密上古人文地理以及山海经的秘密
植物分布信息、动物分布信息、民族部落的分布、交往、迁徙信息。山海经所述地理范围广阔,涵盖了中国大部分地区以及周边的海域。它记录的生态环境和人文活动信息,对现今的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过对山海经的现代考古学、地质学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上古时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