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的主旨 论语十二章的中心思想

作者&投稿:汤湛 2025-05-21
论语十二章全文的中心思想

《论语十二章》选取的主要是《论语》中关于道德修养与学习态度及方法的内容.《论语》中所提的学习,主要不是知识的学习,而是道德修养的学习,是做人的学习.所以,《论语》中学习同道德修养是紧密联系的.
比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都是直接谈论学习问题的.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等主要是关于道德问题.
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与“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则既是说学习,又是说道德.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又专门以颜回为例来说明学习态度问题.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段话,应当是孔子晚年对自己一生经历的概括总结,也是从学习开始说起的.

《论语十二章》选取的主要是《论语》中关于道德修养与学习态度及方法的内容.《论语》中所提的学习,主要不是知识的学习,而是道德修养的学习,是做人的学习.所以,《论语》中学习同道德修养是紧密联系的.
比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都是直接谈论学习问题的.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等主要是关于道德问题.
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与“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则既是说学习,又是说道德.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又专门以颜回为例来说明学习态度问题.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段话,应当是孔子晚年对自己一生经历的概括总结,也是从学习开始说起的.

主旨:课文《〈论语〉十二章》,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

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

根据顺序,每一句的主题,简要抽取核心内涵

1、学习与做人

2、自我反省

3、人生阶段性问题

4、温故知新

5、学思结合

6、安贫乐道

7、求真务实

8、不义之财莫取

9、见贤思齐

10、年华易逝

11、有志者事竟成

12、勤学好问、志向坚定、关注时弊

扩展资料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译文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 日夜不停。”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论语十二章



主旨:课文《〈论语〉十二章》,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
作者: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纪念白求恩》笔记


你是否需要了解?

论语十二章主旨是什么?
课文《〈论语〉十二章》,主旨是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论语》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

论语12章主题是什么意思
《论语》第12章主旨是“仁爱”,这个主题贯穿了整个章节。孔子认为,仁者爱人,爱人者众,众则强。因此,只有仁爱的统治才能使国家富强,民族团结。这种治理理念不仅适用于古代中国,也具有普遍的意义,是当今国际社会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基础。除了治国方面的功效,仁爱的主张也体现在个人与社会的生活方面。以...

论语十二章的主旨
主旨:课文《〈论语〉十二章》,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根据顺序,每一句的主题,简要抽取核心内涵 1、学习与做人 2、自我反省 3、人生阶段性问题 ...

论语十二章全文的中心思想
《论语十二章》选取的主要是《论语》中关于道德修养与学习态度及方法的内容.《论语》中所提的学习,主要不是知识的学习,而是道德修养的学习,是做人的学习.所以,《论语》中学习同道德修养是紧密联系的.比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

《论语》的主旨
《论语十二章》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2、曾子曰:“吾日...

论语12章的意思七年级上册
论语的主旨思想 1、仁爱思想:孔子强调“仁者爱人”,认为仁爱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他提倡要爱自己的亲人,尊敬长辈,关心他人,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和团结互助的精神。礼乐思想:孔子强调礼乐制度,认为礼乐是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基础。2、中庸思想:孔子强调中庸之道,认为中庸是最高的...

论语十二章注释是什么?
《论语》十二章主旨 所选的十二章语录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论述,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一则,就是《论语》中的一章,其中第一,二则见于《学而》篇,第三、四、五则见于《为政》篇,第六,七则见于《雍也》篇,第八,九则见于《述而》篇,第十,...

论语12章的原文及翻译是什么?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如下:1.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翻译】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2.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解释
解释:人到了七十岁,做事就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出自:《论语十二章》作者:先秦·佚名 文章: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

七年级论语十二章教案
《〈论语〉十二章》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五篇课文。它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藉。课文中所选的《〈论语〉十二章》,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对于心理发展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