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瑞典学者高本汉对中文的发展都做了哪些贡献? 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作者&投稿:栾洪 2025-05-13
瑞典著名汉学家高本汉认为那种语言是现今中国方言最古远、最特殊的?

汕头话是现今中国方言中最古远、最特殊的

高本汉(Klas Bernhard Johannes Karlgren, 瑞典, 1889—1978 ),歌德堡大学教授、校长,远东考古博物馆馆长。高本汉是瑞典最有影响的汉学家,瑞典汉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的建立,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中国历代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欧洲比较语言学的方法,探讨古今汉语语音和汉字的演变,创见颇多。

《中国音韵学研究》,瑞典汉学家高本汉著,这本书最早以法文本出版,由1915至1926年分四次出版,1940年由赵元任、罗常培、李方桂三大师合译的中文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94年商务印书馆缩印重出新版。高本汉的这本书其影响之大在二十世纪罕有匹者。当乾嘉学派登峰造极,音韵学研究“山穷水尽” 之时,高本汉这本书让人看到了柳暗花明的前路。高氏此书的意义不在于研究了一个《切韵》音系,更重要的是一种观念和一种方法的介绍——历史比较法的观念和方法。虽然他的某些观点和对材料的处理方式上受到批评,但这本书应当是中国音韵学转型为现代语言学之一部门的奠基作。书中许多的错误和不足,由译者进行了改正。
高氏此书共四卷。第一卷:古代汉语。主要讲述中古音研究的材料和中古音类的划分,其研究的立足点是从《康熙字典》里抄下的反切,这不免就存在错误。第二卷讲语音学,分析语音学的概念及音素分类,并及汉语方言的音素特点,今天看来不免过时。第三卷是历史比较构拟,运用作者所掌握的方言材料和历史材料,讨论中古音的音类之音值,这是第一次全面构拟中古音系的工作,并涉及一些方言的历史问题。第四卷是方言字汇,作者记录了二十四个方言点和从其他渠道得到的方言材料,及音译材料共三十三种,列表排定,非常好用。
总之,高氏此书虽然存在各种不足,但其开创之功不可泯,中国音韵学研究能有今天的成就,高本汉是第一功。

《中上古音韵学纲要》,高本汉著,最早出版于1954年,聂鸿音中译本1987年齐鲁书社出版。该书是高本汉晚年对自己汉语音韵研究的总结,他说:“这部著作的目的并不是要提出汉语历史音韵学领域的新理论和新结果,而仅仅是要对中古、上古音系的构拟做一个总结,对于汉语从上古到中古,再从中古到纷繁的现代方言的逐渐演化,只不过略微有所涉及,而不做全面综合的描写。”

胡适在与汉学家钢和泰交往中改变了原来认为汉学家治学“成效殊微”的看法,而是直接向钢氏求教于梵文。而他对瑞典汉学家高本汉的评价更说明西方近代汉学对中国学术的影响,高本汉以治音韵学而著称,胡适说:“近年一位瑞典学者珂罗倔伦(即高本汉)费了几年工夫研究《切韵》,把二百六十部的古音弄的清清楚楚。林语堂先生说:‘珂先生是《切韵》专家,对中国音韵学的贡献发明,比中外过去的任何音韵学家还重要。’珂先生成绩何以能这样大呢?他有西洋音韵学原理作工具,又很充分地运用方言的材料,用广东方言作底子,用日本的汉音吴音作参证,所以他几年的成绩便可以推倒顾炎武以来三百年的中国学者的纸上功夫。”鉴于西方汉学的这一成就,他号召青年人要掌握新的研究方法,那时再来重新整理国故,便可“一拳打倒顾亭林,两脚踢翻钱竹江”。


你是否需要了解?

有关汉字之美的书籍。 主要内容: 推荐理由:
1、《汉字王国》,理由:寻找生活中的汉字源流。作者林西莉,瑞典人,汉学家、摄影家、古琴发烧友,中文老师是世界顶级汉学家高本汉,1960年代曾在北京生活,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现年87岁的林西莉用汉字和她手中的相机诠释了她眼中的中国,吃穿用住行无一不是汉字。《汉字王国》文字轻松,娓娓道来,...

历史语言学取得的成就
这一领域的研究不仅加深了我们对原始母语表现形态和使用地区的认识,还帮助我们确定了原始印欧母语的起源地。欧洲学者们现在很有把握地认为,原始印欧母语起源于黑海以北的地区。作为一种科学的研究工具,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应用范围广泛,不仅限于印欧语系。20世纪以来,瑞典汉学家高本汉、中国语言学家罗常培、...

独具一格的兰州方言文化
进入现代,兰州方言的研究迎来了新的篇章。瑞典学者高本汉首次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调查兰州方言音系,其成果为后来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随后,兰州大学中文系语言研究小组于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完成了第一部兰州方言调查报告,全面描绘了该方言的语音系统、语法特点及词汇面貌。自上世纪80年代起,兰州...

高本汉重要代表作
除了《中国音韵学研究》,高本汉的《中日汉字分析字典》于1923年发表,该书详细分析了上古汉语的音韵,提出了一些关键假设,如浊塞音声母和韵尾的失落。这部著作成为一代汉学家的重要参考工具。在40年代前期,高本汉完成了对中古汉语的研究后,转向上古汉语,编撰了《古汉语字典》,这是他上古汉语研究的...

拼音是谁发明的?
《汉语拼音方案》已经从中国标准发展成为国际标准。 未来的改革方向是汉字拼音化 1951年,毛泽东曾经指示:“文字要在一定的条件下加以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化方向”。在我国的学者中,还有一些公开主张“双文制”(digraphia)的人,例如,周有光就主张实行“two-script system”(文字双轨制),冯志伟提出首先在计算机...

高本汉教授学生
林西莉女士则是高本汉教授的一位特殊学生,她在五十年代开始学习汉语,还深入研究古琴,她的贡献在于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普及。上世纪九十年代,林西莉女士因著作《汉字王国》和《古琴》获得瑞典奥古斯特文学奖的非文学作品类图书最优秀奖,充分体现了她对推广中国文化的重要贡献。

汉字对汉语的影响
由于甲骨文字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体系,我们可以推断汉字的发生一定远在3000年以前。汉字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两个大阶段。从甲骨文字到小篆是一个阶段;从秦汉...主要的成绩是对中古音和上古音的构拟。这方面工作的开创者是瑞典学者高本汉。其后李方桂在上古音研究上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马氏文通》研究的对象是古汉语...

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汉语是惟一存活的象形文字 其他语言都已转化成拼音文字

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
由于甲骨文字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体系,我们可以推断汉字的发生一定远在3000年以前。汉字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两个大阶段。从甲骨文字到小篆是一个阶段;从秦汉...主要的成绩是对中古音和上古音的构拟。这方面工作的开创者是瑞典学者高本汉。其后李方桂在上古音研究上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马氏文通》研究的对象是古汉语...

语言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
历史比较语言学不仅限于印欧语系,其科学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语言研究。20世纪以来,瑞典汉学家高本汉、中国语言学家罗常培、陆志韦、王力、李方桂、李荣等人,运用这一方法构拟上古及中古汉语语音系统,初步确立了汉语与其他语言的亲缘关系,将汉语音韵学研究推向科学化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