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本汉生平简历
1889年10月5日,高本汉出生于瑞典斯莫兰的延雪平,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是一位中学教师,家中兄弟三人,他排行第二。大哥安东和弟弟希亚尔马分别在学术界有着显著成就:安东担任过斯德哥尔摩《新闻日报》主编和哥本哈根的斯拉夫语言学教授,而希亚尔马则在隆德大学教授罗马法并成为瑞典最高法院法官。
自幼对方言感兴趣的高本汉,中学时期就尝试用方言创作小说,并对家乡方言进行深入研究。他的学习兴趣转向了中国,1907年进入乌普萨拉大学主修俄语,师从方言学家伦德尔教授,后者对他的学术成长影响深远。1908年,高本汉发表了首篇文章,记录了特韦塔和穆村民间故事,并在方言研究领域展开了探索。
1909年,他前往圣彼得堡学习基础汉语,随后于1910年3月来到中国,逗留两年。在中国,他不仅迅速掌握了汉语,还深入各地进行方言调查,记录了包括北方官话系统、吴方言、闽方言、粤方言以及汉语借字读音在内的多种方言。这段经历对他的学术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返回欧洲后,高本汉在伦敦和巴黎进行深入研究,与沙畹、伯希和和马伯乐等著名学者交流,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古汉语音韵系统的理解。1915年,二十五岁的他获得了文学硕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随后在乌普萨拉大学担任汉学讲师,并在哥德堡大学东亚语言学和文化领域取得教授职位。
高本汉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他的著作成为瑞典乃至北欧大学汉语专业的教材,培养出众多杰出的汉学研究者。他的足迹遍布中国和欧洲,直至1965年在斯德哥尔摩大学教授汉学,同时担任多项学术领导职务,如瑞典皇家人文科学院院长和皇家学院院士。
扩展资料
高本汉(Klas Bernhard Johannes Karlgren, 瑞典, 1889—1978 ),歌德堡大学教授、校长,远东考古博物馆馆长。高本汉是瑞典最有影响的汉学家,瑞典汉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的建立,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中国历代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欧洲比较语言学的方法,探讨古今汉语语音和汉字的演变,创见颇多。
你是否需要了解?
高本汉生平简历
1889年10月5日,高本汉出生于瑞典斯莫兰的延雪平,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是一位中学教师,家中兄弟三人,他排行第二。大哥安东和弟弟希亚尔马分别在学术界有着显著成就:安东担任过斯德哥尔摩《新闻日报》主编和哥本哈根的斯拉夫语言学教授,而希亚尔马则在隆德大学教授罗马法并成为瑞典最高法院法官。自幼对...
汉语的本质和历史作者简介
生平简介: 出生与逝世:高本汉于1889年出生,至1978年逝世。 学术职位:他在学术界曾担任过哥德堡大学校长、远东考古博物馆馆长等职位,同时也是瑞典皇家人文科学院的院长,以及瑞典皇家学院和丹麦皇家学院的院士。学术贡献: 汉语研究:高本汉对汉语的本质和历史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汉语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
高本汉的生平简历
高本汉一生主要从事学术研究和培养汉学家的工作。学术研究主要涉及汉语言学和考古学领域。他写了许多介绍汉语和中国文化的著作,这些书成了瑞典和其他北欧国家大学汉语专业的教材。他的学生中许多人后来成为杰出的汉学研究者,在挪威、荷兰、丹麦、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各大学任教。
林西莉的人物生平
在五十年代末林西莉就跟瑞典优秀的汉学家高本汉老师学习汉语。1961年,28岁的林西莉第一次见到中国古琴。那时她偕夫婿定居北京两年,并到北大继续学习中文。与此同时,林西莉在中国音乐学院开始学习古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林西莉师从古琴大师王迪。两人亦师亦友的融洽关系,使得林西莉对古琴的掌握和理解都有...
林西莉人物生平
在北京的五十年代末,林西莉开始深入学习汉语,与瑞典杰出的汉学家高本汉老师一起学习,这标志着她与中国文化的正式接触。两年后,她与丈夫共同定居北京,并进一步在北大进修中文。在此期间,她在音乐学院开始了对古琴的探索,这成为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次偶然的机会,林西莉有幸师从古琴大师王迪...
罗常培(1899~1958)是什么意思
基本信息:罗常培,字莘田,号恬庵,北京人,满族。他的生平时间是1899年至1958年。教育背景与职业生涯: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1923年任西北大学国学专修科主任兼教授。1929年起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语言组研究员。193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并兼任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1945年至1948年,...
傅斯年的生平事迹
他对于国外研究中国学问的汉学家只佩服两个人,一个是瑞典的高本汉,一个是法国的伯希和,其余的人他都认为是“洋骗子”。 傅斯年主持的史语所特别重视史料的发掘。为此,傅斯年曾主持购进清代所藏内阁大库档案,费资不少,但在整理的过程中傅斯年却有一些失望。一次他在北海静心斋对李济说:“没有什么重要的发现。”...
马伯乐的生平
后来他在部队上服役一年后,随父亲前往埃及,在那里完成了论文《托勒密王朝时期埃及的财富》,并于1904年获得历史学和地理学高等文凭。后来从埃及回到巴黎后,马伯乐开始学习法律,于1907年获学士学位,这对他以后研究中国法律史颇有裨益。与此同时,他开始学习中文,两个原因促使他下定决心投身于汉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