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民为贵社稷为次的人是谁
孟子个人生平简历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国(现山东省邹城市)人,有人认为邹国是鲁国的附属国,也有人说孟子是鲁国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是儒家的思想主义流派。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
孟子相传为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父名激,母邹氏。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他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希望追随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生平
孟子的出生之时距孔子之死(公元前479年)大约百年左右。
孟子的生平和孔子很相似,都是贵族的后裔,平民出身,幼年丧父,一生所走的道路都是求学、教书、周游列国。
孟子字号在汉代以前的古书没有记载,但魏、晋之后却传出子车、子居、子舆等多个不同的字号,字号可能是后人的附会而未必可信。
拜孔子之孙孔汲的门人为师时姓曾名参(孔子亦有徒名曰曾参,即曾子),后更改名轲,邹(今山东邹城市)人。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孔汲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想要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为《孟子》七篇”。
孟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他说:“诚者,天之道也。”孟子把诚这个道德概念规定为天的本质属性,认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观念的本原。孟子的思想体系,包括他的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都是以天这个范畴为基石的。
孟子本为“鲁国三桓”之后,父名激,母仉氏。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因而从鲁国迁居邹国。
据《列女传》和赵岐《孟子题辞》说,孟子曾受教于孔子的孙子孔汲。但从年代推算,似乎不可信。《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他“受业孔汲之门人”,这倒是有可能的。有一种说法是,孟子在十五、六岁时到达鲁国后拜入孔子之孙孔汲的门下,但根据史书考证发现孟子出生时孔汲已逝世三十载。所以还是如《史记》中所记载的受业于孔汲的门人的说法比较可信。就连孟子自己也曾说:“予未得为孔子之徒也,予私淑诸人也。”(《孟子 离娄下》)无论是否受业于孔汲,孟子的学说的确受到了孔汲的影响。所以,荀子把孔汲和孟子列为一派,这就是后世所称儒家中的思孟学派。
你是否需要了解?
提出民为贵社稷为次的人是谁
孟子自幼饱读诗书,勤奋好学,深得孔子思想的熏陶。他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的著名论断,强调了人民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孟子认为,君主应该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的疾苦,施行仁政,才能得到民众的爱戴和支持。孟子主张“仁义礼智”,认为仁是道德的根本,是人们行事的准则。他强调,仁政是维护社会稳...
提出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的是谁
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观点的古代思想家是孟子。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下》。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 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祖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译文孟子说:百姓最为重要,国家其次...
提出民为贵社稷为次的人是谁
孟子幼年丧父,家庭贫困。孟子个人生平简历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国(现山东省邹城市)人,有人认为邹国是鲁国的附属国,也有人说孟子是鲁国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是儒家的思想主义流派。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
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是谁
同“仁政”学说相联系,孟子还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他认为君主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取得和保持统治地位,因此他主张国君要实行“仁政”,与民“同乐”。对于残害百姓的国君,国人可以杀。商纣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武王伐纣,他认为杀得...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谁说的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孟子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这是因为,有了人民,才需要建立国家;有了国家,才需要有个“君”。国家是为民众建立的,“君”的位置是为国家而设立的。这里,轻重主次的关系是很清楚的,国家政治,一切以民为本。要说...
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是谁?
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是孟子。这一观点体现了孟子对民本主义思想的强调。他认为百姓是最为重要的,国家其次,国君相对较轻。这一观点出自战国时期孟子所著的《孟子·尽心下》。在原文中,孟子说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还提到,得到民心的可以做天子,得到天子应允的可以做国君...
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是谁?
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人是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话是孟子政治思想的重要表述,强调了民心、社稷与君权之间的关系。孟子认为,民众是国家存在的基础,因此民众最为重要。而社稷是国家的象征,虽然重要,但相较于民众来说,只能排在次要位置。至于君王,虽然是国家的统治者,但由于其...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谁提出的?
孟子是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观点的人。这句话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下》,表明了孟子关于民本思想的立场,即百姓的重要性远超过国君。孟子认为,国君和社稷可以更换,但百姓是不可替代的,因此百姓是最为重要的。《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论和思想的著作,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撰而成...
提出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的是谁
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是孟子。出处:这句话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下》。含义:“民贵君轻”强调了人民的重要性,认为人民是国家的基础,君主的地位应当建立在服务人民的基础之上。孟子简介:孟子,名轲,字子舆,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并发扬...
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是谁?
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是孔子的观点。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提出了许多深刻的思想和理论。其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他关于君主制度的重要论述之一。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人民的利益应该是最重要的,其次是国家的安定和发展,最后才是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