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哪一家族首任家主号称“战神”,后代做了节度使?

作者&投稿:爱新觉罗秋 2025-05-24

李靖故居位于三原县城北5公里的鲁桥镇东里堡村,为李靖的府第。又称“李氏园”、“唐园”、“半耕园”、“杨虎城花园”等。《旧唐书·王珪传》中曾说道:“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才兼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李靖。”



那么,这个“出将入相”的李靖,究竟有何了不起呢?

一代名将李靖,一生身经百战,消灭了萧铣、灭辅公拓等反叛势力、平定突厥、平吐谷浑等小数民族,百战不殆,是中国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军事大家;作为臣子,李靖精明干练,政绩卓越,性格稳重,为人低调谦和,是初唐一代名臣。

李靖位极人臣,深得唐朝在任最高统治者的赏识与信任。但是,在其起步之时,根基颇为薄弱,不仅受到李氏家族猜忌,还差点被杀了成了刀下冤鬼。好在,他以实干精神,改写了不利于自己的局面,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李靖出生官宦世家,年轻时曾为隋朝的地方官员。当隋炀帝倒行逆施,激发众怒,天下群雄并起,起义反隋之时,贵族子弟出生的李靖,因其思想的局限性仍然效忠于隋朝。 他当时任马邑郡丞,偶然发现,上司李渊心怀不轨,偷偷地招兵买马,寻找时机反叛隋朝。效忠于隋朝的李靖决意向隋炀帝报告此事。



怎么把消息传递给隋炀帝呢?这在当时是个大大的难题。

当时,李靖正处在李渊的势力范围内,公然告状只会让自己陷于困境。好在,脑回路清奇的他,总能突发奇想:李靖决定冒充囚犯,让人将自己解送至江都。可惜,事以愿违,天不遂人愿,李靖被押解至长安时,关中局势大乱,通往江都的道路已经被控制,寸步难行,就这样,李靖一行耽搁了下来。

同时间,李渊起兵,攻克长安,正式公开反隋。李靖在长安被抓,冒充囚犯准备去告黑状的事也被揭发。 在即将被斩首的千钧一发之际,李靖感慨自己壮志未酬,不愿身先死,便对李渊大叫:“你既然起了义兵,便是想要平定天下。可为什么又为个人恩怨而杀有才能之人呢?”李渊对李靖这番话深以为然,李世民也很是赏识其才华,请求父亲饶恕李靖。

李靖自救成功后,加入李世民团队,成为其团队一名高参。 在李世民团队中,李靖虽未能单独统兵作战,但是,不断献出好点子,以其对天下大势的了如指掌,对敌人心理的有效把握而受到赏识。他的想法,计谋屡屡被李世民采用,在李世民的东征西讨战旅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620年,萧铣为统帅的割据势力出兵骚扰唐朝边界,此时,李家战队与王世充割据力量争夺中原重地,应接不暇,所以,只好命李靖赶赴夔州(今四川奉节)去防范萧铣,自然,如果能招抚,不损一兵一卒,不战而屈敌就最好了。

李靖这一路,可谓千辛万苦。

赶路途中,李靖途经金州(今陕西安康),当时庐江王李缓正在讨伐当地少数民族,可惜,出师不利,屡屡战败。李靖停下前进的步伐,为唐军出谋划策,帮助李缓打了胜仗,而他自己却因为这样而耽误了时间。总算赶达峡州(今湖北宜昌),又因萧铣的势力控制了险塞,李靖千方百计仍迟迟不能通过,时间再一次被耽误。

远在中原的李渊不了解具体情况,再加上,对李靖的不信任,他误认为是李靖故意滞留,贻误军机,便要驻守峡江的刺史许绍杀了李靖。许绍爱才,清楚当地的具体情况,明白李靖的难处,没有立刻执行,并为他上书说情请命,这才让李靖免于含冤而死。 之后,李靖寻得良机,度过要塞,赶赴夔州,结果,反叛势力比赛造反一般,此起彼伏。

少数民族的统领冉肇则公然反叛,意欲占领夔州。赵郡王李孝恭战队困于无法准确知道局势,屡屡战败。李靖审时度势,率领八百士卒夜袭敌营,大获全胜,稳定军心。其后,他布下奇兵,在险要之地以逸待劳,引冉肇则进入包围圈,包围而杀之,俘虏了敌军五千多人,大振三军。捷报传来,李渊肯定了李靖的付出,并特意亲笔写了几个字:“既往不咎”。



李靖此战,展示了自己的军事才华,赢得了领导的初步信任。

对于胸中有宏愿的人来说,最痛苦的莫过于没有建功立业的舞台。至此,李靖获得了信任,舞台已经搭建好,他会如何展现才华?

只能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战场随靖平。”

621年初,李靖请示李渊,献出了攻灭萧铣的十条计策。李渊觉得计策不错,便以李孝恭为主帅,李靖为副帅出兵平定萧铣,大军出发之际特意对李靖交待说:“孝恭不太懂军中大事,你要负起主要责任。”信任,是一场一场战争建立起来。战争进行时,李靖广集粮,练士卒,稳后方,设奇谋,各个击破,不足三月,就彻底歼灭江南萧铣的割据势力。

这次战役,李靖表现出其难能可贵的才能,进一步获到了唐高祖的倚重。论功行赏,李靖被封为上柱国、永康县公。



李靖是唐朝战功赫赫的武将之一,他内可平乱,外可御敌,审时度势,百战不殆。

621年,与萧铣一战中,李靖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取得战争的胜利。

天时——利用天灾,江水上涨,敌人无心思防范之际,突然攻打沿江各城,快速围困湖北江陵, 包围江陵外城,占领水城。

地利——占领水城后不贪小利,下令军队将缴获的大批物资和船只丢入长江,任其顺风而去, 以此迷惑萧铣援兵。援兵中计,不敢贸然行军。此计为唐军争取了攻占萧铣城池的时间,使江陵围攻战得以速战速决。

人和——破城之后,唐朝众将认为萧铣统兵造反,屠杀军官,十恶不赦。要求抄没其和其随从,及城中大户的财产,犒赏三军,弘扬国威。主帅李孝恭也认为萧铣罪大恶极,应该严惩。

这时,李靖劝阻大家说:“皇帝起兵,是征伐反叛之人。现在他们既然投降无力反叛,应不予追究。城中百姓是因为受到胁迫而不得不反抗,不是百姓本意。我们在破城后屠城,抄家灭族,则有违陛下的仁爱之心,那些尚在敌军手中的城池也会拼死一战。如此,要稳定局面,收服江南各地将困难重重。”

在他的坚持下,江陵城内的唐军纪律严明,百姓恢复战前生活。这种顾全大局,不贪财的有远见的处事风格深得人心。消息传出,萧铣的剩余残余势力觉得投降更有活路,便陆陆续续的投降。

唐朝在此战中,以最小的代价取得了最大的胜利,收复叛军,此乃李靖顾全大局、战略准确的功劳。



公元623年七月,盘踞在江淮一带的辅公佑起兵造反,淮南江东全都宣布脱离唐朝统治,辅公佑抓准时机趁机扩大地盘。这次,李孝恭仍为主帅、李靖仍为副帅,急调各路大军赶赴战场。 此时,淮南一带形势如下:辅公拓驻守丹阳;冯慧亮盘踞当涂(今安徽当涂),兵力三万,占领长江水道;陈正通坚守青林山,有三万骑兵,对抗唐朝陆军。




你是否需要了解?

杨素的宠妓真的是被唐朝战神李靖拐走的吗?
看过《红楼梦》的人,恐怕都知道,林黛玉曾写过这样一首诗: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那么林黛玉这首诗,在说啥?是在赞美,发生在隋唐时期的一桩奇事:大唐战神李靖,拐走了杨素的宠妓。其一:李靖私会红拂女 话说杨广称帝后,就开始了各种花样作死。这天...

唐朝薛仁贵是个忠臣,为何他的孙子却要反唐?
说到薛仁贵,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是大唐的一代战神,更是我们心中保家卫国的英雄人物,然而世事变化无常,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薛仁贵的孙子竟然成了一个反唐的叛贼,此人便是薛刚。有人就说,薛刚在安史之乱时当了汉奸,投了安禄山,是给薛家留下了一个污点。但要知道,薛仁贵可是一生都忠诚于...

【周天子王室家族】后裔的"行业宗师圣祖"都有哪些???
1~治圣:周公 2~亚圣:孟子 3~法家:韩非子 4~谋祖:鬼谷子 5~战神,兵仙:韩信 6~春秋第一相:管仲 7~农圣:贾思勰 8~关西孔子:杨震 9~建安文学:曹操 10~医圣:扁鹊 11~木匠祖师:鲁班 12~造纸术:蔡伦 13~印刷术:毕升 14~笛子祖师:韩湘子 15~大唐脊梁:郭子仪 16~心学创立者:...

唐帝国战神唐朝活捉高丽王的将军是谁?
在唐高宗和李贽掌权时,许多历史学家评论说李贽胆小怕事,这实际上是有失偏颇的。与李治的新罗军联合,精确部署作战计划,一场史无前例的战役即将打响。从李治攻打朝鲜的决定来看,他是一位高瞻远瞩的政治家、军事家,不仅完成了父亲的梦想,也让大唐声名大噪。图片来自网络。60年,数十万唐军渡过黄海...

盛唐大非川一战,为何薛仁贵从战神被削到平民?
唐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而在唐朝时期对外的征战自然是少不了的,唐朝的将军中名气最大的应该非薛仁贵莫属,但是当时薛仁贵却遭遇了一个很大的变故,使得他从战功赫赫的将军被唐高宗直接贬为了平民。在历史上导致薛仁贵将军直接被贬为平民的战役,就是大非川战役,大飞川原来是唐朝为了镇压...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哪些战神?
3.大唐的奠基者——李靖唐初第一名将,《李卫公兵法》与《唐太宗李靖问对》的作者,骑兵战天才,其对突厥的决定性胜利间接导致了阿拉伯帝国的瓦解与东罗马帝国的灭亡。李靖一生作战无败绩,战败一百余万军队,东西南北扫荡近6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整个长江以南,蒙古大草园,青海高原,江浙全部是他平定的 卫...

李世民家族封尉迟恭为一品官,为何只封秦琼为三品官?
尉迟恭生前最高官职是开府仪同三司,确实是从一品官,但这个是散官,可以理解为退休以后享受待遇的官职。而尉迟恭担任过的职官(真正管事的官职)最高是右武侯大将军,和秦琼的左武卫大将军一样是正三品(秦琼死于任上没有熬到退休)。至于死后追授的官职,尉迟恭是正一品,秦琼三品,这也与他们的功劳...

大唐战神李靖曾经为何要向隋炀帝告发唐王李渊谋反?
文\/寂寞剑客 要论唐初哪位战将最能打,相信很多人都会想到卫国公李靖。这个与托塔天王同名的大唐战将自归了李唐以来,南平萧铣、辅公?,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历任检校中书令、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出将入相可谓位极人臣。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大唐凌烟阁的功臣却在高祖李渊起兵造反之际假扮乞丐要到...

中国历史上的战圣
中国历史上的战神是谁? 白起 中国历史上战功最辉煌的将军,战国时期最为显赫的大将,征战沙场三十余载,六国军队只要听说是是他带兵来战吓的望风而栗。史书上有确切的记载:所有的国家都不敢与秦战,后面加了一个注释,就是因为秦人有此将军!一个将领到了这样的一种地步,这在战争史上是很少见的。他为秦国的统一大...

大唐战神薛仁贵的孙子薛刚,为何跟安禄山造反,后来怎样了?
薛刚之所以在在“安史之乱”背叛唐朝,投靠安史军,主要是因为他觉得他空有一身才能,却无处施展,于是便有了怀才不遇之心。赌气之下,薛嵩加入了叛军的队伍之中。当然,最终的结局是叛军落败了,而薛嵩则选择了率军投降,最后还出乎意料的取得高位。本来应该有着大好前程的,但却落得这样结局,确实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