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七步路写诗,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
谢邀:
开篇明义,曹植七步作诗的故事,在我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历史典故,该典故最早出自南朝文学家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学》。
七步作诗的主人公是曹植,围绕这个典故,有一系列的前因后果需要阐明。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病逝洛阳,曹丕继王位。曹丕唯恐几个弟弟与他争位,便进行了一系列的消除威胁的操作,他先是让二弟曹彰交出兵权,然后着意对付对他威胁最大的曹植。
曹植,字子健,他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文学家、诗人,千古名作《洛神赋》是曹植的代表作。
原来,曹操在世时,曹丕和曹植二人在争夺世子地位的过程中,就展开过激烈的竞争。曹植天资聪颖,从小深得曹操的喜爱,所以益发锐气逼人,不能收敛。
曹植也希望成为魏王世子,以继承曹操的事业,但曹植的个性和真诚的本质,使他并不理解真正的竞争。曹植的个性超越了个人生活,他处处锋芒毕露,时时恃才放旷,他的言行举止显得与一个合格的继承者格格不入的时候,失败就无可避免了。
在曹植所有的任性行为中,违背禁令私开司马门,行车于驰道应该是最为严重的一次。这一举动,大大伤了曹操的心,以至曹操两次颁令都说到这件事,史书中记载了曹操当时的反应:“自临淄侯植私出,开司马门至金门,令吾异目视此儿矣。”
曹植在世子之争中不敌曹丕,遂不得曹操重用。曹操去世后,曹丕继承魏王位,曹丕开始处心积虑地谋划对付曹植的事宜,他先是采取剪除羽翼的做法,对亲近曹植的人士进行了职位调整。
然而由于曹植在文坛的影响力很大,曹丕一时想不到对付曹植的更好办法。在这种情况下,曹丕想出了“七步诗”的招数,曹丕命令曹植在大殿之上走七步,然后以《兄弟》为题即兴吟诗一首,但诗中却不能出现“兄弟”二字。
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场普通的诗歌切磋活动,实则是用作诗达到削弱曹植影响力的一桩阴谋。但是曹植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一首诗,这就是赫赫有名的《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的这首诗中既有凄苦含泪的抱怨,又有对曹丕的讽喻,读来感人肺腑!所以,曹丕听了这首诗后,想起兄弟手足之情,不禁潸然泪下,脸上也露出了羞愧的表情,于是便把曹植贬为安乡侯,曹植也安然对过了这次危机。
后来,曹丕碍于母后卞氏的压力,只好将曹植数次徙封。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变化。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族王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
这首诗的一、二句,讲豆子被蒸煮作羹的惨痛遭遇,煮熟、发酵、滤汁,经受无尽的折磨。尤其是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不合情也不合理。
三、四句写出煮豆子的燃料的竟然是结长豆粒的“萁”,它在锅底下猛烈地燃烧,致使锅里的豆粒承受痛苦煎熬,忍不住哀哀哭泣。
五六句是曹植发自肺腑的感慨,点出了这首诗歌的主旨:豆萁与豆粒,原本同根而生,怎么竟然这样残酷无情,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呢?
曹植这首诗比喻出彩,用语经典,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后两句笔锋一转,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这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
曹植的《七步诗》,以箕、豆相煎为比喻,委婉地讽刺了曹丕对自己的步步相逼,口吻委婉深沉,讥讽中有提醒和规劝。这一方面反映了曹植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曹丕的无情。
其中,全诗后两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兄弟不和的常用语,并因其贴切而生动的比喻,明白而深刻的寓意,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人的赞赏和评价。
难怪历代骚人、学者对他赞不绝口,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反观曹植这首《七步诗》,不管从诗意的构思、修辞的运用、遣词造句以及行文来看,都是构思奇妙、譬喻精妙灵巧、词采华茂,这首诗也是令人叹为观止的。
曹操死后长子曹丕继位。曹丕唯恐几个弟弟与他争位,便觉得先下手为强,夺了二弟曹彰的兵权。此时就剩下老三曹植,曹丕深恨之。便命令曹植在大殿之上走七步,然后以兄弟为题即兴吟诗一首,但诗中却不能出现这二字,成则罢了,不成便要痛下杀手。
曹植七步成诗发生在曹丕继位后,为了刁难自己的弟弟,命曹植以兄弟为题,在七步内作出一首诗,同时诗句中还不能出现兄弟二字,成功了就放他离开,否则就将他杀掉,被逼无奈的曹植在大殿上作出了七步诗。
由于两人之间曾经争夺过太子之位,曹丕尚未后对自己的弟弟并不放心,他担心既有政治志向又有才华的弟弟曹植会威胁到自己的皇位,于是就想办法要除掉他。正赶上曹植来拜见曹丕,曹丕想到这个弟弟在诗歌文章上很有天赋,于是故意刁难他,让他在七步之内作一首诗,
曹植遭到了亲兄弟的陷害,想将他斩草除根,悲痛欲绝下,他做了这首好诗
你是否需要了解?
曹植七步路写诗,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
开篇明义,曹植七步作诗的故事,在我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历史典故,该典故最早出自南朝文学家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学》。七步作诗的主人公是曹植,围绕这个典故,有一系列的前因后果需要阐明。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病逝洛阳,曹丕继王位。曹丕唯恐几个弟弟与他争位,便进行了一系列的消除威胁...
曹丕让曹植在七步之内做一首诗。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来,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以证明他写诗的才华。如果他写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骗皇上,要把他处死。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内作了一首诗,当场念出来: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
曹植七步诗的写作背景
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经历让曹丕无法释怀,在他称帝后,他仍对曹植耿耿于怀。他担心这个有学识又有政治志向的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着法子要除掉他。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无法开脱,只好在极度悲愤中七步之内应声成诗。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
七步成章的历史人物是谁
曹操几次想立曹植为太子,使得曹丕对他很嫉妒.西元二二○年曹丕即帝位,称魏文帝.他怕曹植篡权,总想找个藉口把他杀掉,但又找不到机会.有一天,曹丕把曹植找来,对他说:「听说你的诗写得很好.今天我想亲自看看你写诗的才华,现在我要你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来,如果作不出来就处死你!」曹植极其悲愤地...
七步诗的来历,不要是文言文,不少于400字
一天,他把曹植招进宫中,曹丕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曹丕心想:这下总能把这个“绊脚石”给除掉了。他没有想到的是,没等他把话说完,曹植就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曹丕听了以后“深有惭色"不仅因为曹植在咏诗中体现了非凡的才华, 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领,使得...
曹植为什么要写 七步诗 ?
曹植写《七步诗》的原因:黄初元年(220年)正月,六十六岁的曹操病死,曹丕由世子荣升魏王;同年十月,汉献帝被迫禅让帝位,曹丕上位,称帝为魏文帝。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经历让曹丕无法释怀,在他称帝后,他仍对曹植耿耿于怀。他担心这个有学识又有政治志向的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着法子要除掉他。曹...
曹植的七步诗全文是什么?
记载 据《世说新语.文学》中说,曹丕做了皇帝以后, 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四句诗来,就是上面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因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据说曹丕听了以后“深有...
而曹丕逼迫曹植在七步内成诗
回答: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结果曹植应声咏出这首《七步诗》。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 前两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燃”一“泣”写出“萁...
七步成诗的意思是什么?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来,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以证明他写诗的才华.如果他写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骗皇上,要把他处死.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内作了一首诗,当场念出来: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向釜下然,豆在釜...
煮豆燃萁说的历史人物是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来,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以证明他写诗的才华。如果他写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骗皇上,要把他处死。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内作了一首诗,当场念出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