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诸葛亮活活“气”死的他 实际上却是国士无双帅才

作者&投稿:资矩 2025-05-22
赤壁之战,此战奠定了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基础,其中最重要的两人我们不得不提——孔明和周瑜,运筹帷幄,火烧连营,大败曹军于长江之上,曹操不得不丢盔弃甲,落荒而逃。可是演义中的周瑜却是一个气量狭小的人,最后被诸葛亮活活给“气”死,在这里我可得为周郎正名,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可不是一个气量狭小的人,而是一位值得敬仰,国士无双的帅才,下面就让我们来回顾其璀璨的一生。

大部分对周瑜的印象可能停留在《三国演义》里,作为诸葛亮宿敌,在与之斗智斗勇的过程中连败三阵,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最终旧创复发,高呼数声“既生瑜何生亮”后气绝身亡,这一段也可谓是全书最为精彩的部分之一。

所以我们对周瑜的总体印象简单点来说就是,这人挺小心眼的。当然了,岛主在这里严正声明,关于周瑜其人,演义对其的抹黑可谓丧心病狂。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历史上真实的江左风流美周郎。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合肥市舒县)人,首先可以说明的是,就形象方面来说,周瑜在三国里可以排前三。人如其名,瑾、瑜皆美玉也,连陈寿这种对于外貌描写惜字如金的人都在《三国志》称周瑜“长壮有姿貌”。当时的人们都不直呼其名或官职,而是亲切地称作周郎,也就是周大帅哥。

出身名门,又高又富又帅也就算了,最重要的是周瑜还有才华,懂艺术,尤其精通音律。即使在醉酒状态下,周瑜依旧能听出曲子里最细微的差错,而且还会盯着演奏出错的人看。时人称之为“曲有误,周郎顾。”也不知当年有多少江东少女,为了得到周郎的青睐,故意弹错曲子啊。

周瑜少年时期和与他同岁的孙策交好,两人关系亲至升堂拜母,互通有无,世称为“总角之好”。而且孙策这个也是个大帅哥,时人称之为孙郎。孙郎在继承父亲孙坚的遗志后,与周郎一同组成了江东第一男子天团,横扫江东,奠定了东吴基业。

这哥俩不仅在战场上齐心协力,知己知彼,连生活中的择偶标准都差不多,娶了一对三国著名的姐妹花,孙策纳大乔,而周瑜则纳小乔。周瑜这一段也是三国里面少有爱情戏,被各类影视剧多加渲染,也算是一对神仙眷侣。

前期的江东第一人无疑问是孙策,周瑜作为他的辅佐,光芒多被其掩盖。不过天有不测风云,建安五年(200年),年仅26岁的孙策遇刺身亡,东吴大业落在了不到20岁的弟弟孙权身上。一直在外驻守的周瑜带兵赶回吴郡,成了孙权的中护军,辅助孙权稳坐江东,也开启了自身大放异彩的征途。

当时孙权的资历浅地位也不高,唯有周瑜依旧是以君臣之礼待之,在众人面前提升孙权的威望。这一时期周瑜还有老臣张昭等人对内治国安邦,对外开疆拓土,尽心尽力辅佐尚年轻的孙权,使江东集团成为了汉末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至于周瑜的为人方面,什么嫉贤妒能小肚鸡肠自然是不存在的,相反史书里用“雅量高致,性度恢廓”来形容周瑜。江东许多才俊诸如鲁肃甘宁等人都是周瑜推荐给孙权的。唯一闹了点不愉快的,还是孙坚时期的老将程普,看周瑜年轻却身居要职不顺眼,经常找他的茬。周瑜虽位高权重,却自降身份,始终让着程普。这也让程普对他刮目相看,说出了那句著名的“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把周瑜比作美酒,越深交,越令人迷醉。

及至横扫北方的曹操挥师南下,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荆州,剑指东吴。稳坐江东多年的孙吴势力遭受到了自建立以来最大的一次考验。曹操挟天子令诸侯不说,下的战书也是夸张得很,号称八十万大军踏平江东,当然实际上也就十来万,主要起到一个威慑作用。

当时吴地人闻风丧胆,吴宫内部主和派也占了上风,连重臣张昭都认为曹军势不可挡,建议投降。接下来就是三国时期两大聪明人难得的一次合作,先是有诸葛亮来游说孙权,力促孙刘联盟抗曹。接着在外将兵的周瑜及时赶回,详细分析曹孙两军的优劣势,并表达必胜的信念,更是给孙权吃下一颗定心丸。内心深处的豪情壮志被激发,孙权挥剑怒砍一桌角道:“孤与老贼,势不两立!”

三国时期最为重要的一战——赤壁大战就此拉开了序幕,这里岛主就不展开了,以后会专门写一篇文章介绍。大家只需要知道,这一仗,是周瑜赢下来的。

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回北方,但荆州大部分地区仍归属于曹操,周瑜乘胜追击,与刘备组成联军发起了夺取荆州的战争,其中荆州重镇南郡一战,周瑜遭遇了曹魏第一名将曹仁,两人一人善攻一人善守,围绕南郡僵持了近一年时间。

期间两军对阵之际周瑜运气不佳,被飞箭击中,重伤卧病在床。一直处于龟缩守势的曹仁也抓住了这一良机亲自领军反扑吴军,周瑜奋然而起,巡视众营,勇冠三军,曹仁只能无功而返。最终也难以坚持周瑜军的围攻,撤出南郡,曹操也彻底失去了荆州。

当然周瑜所获得的胜利果实最后却被刘备一阵忽悠给“借”走了,大家都知道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嘛。不同于孙权鲁肃等人对刘备的态度比较友好,周瑜是早就意识到刘备迟早不是池中之物,建议孙权把他给控制起来,以绝后患。而且连战连捷的周瑜提出了入蜀计划,也是并未考虑给刘备做大做强的机会,而是让东吴和曹魏二分天下,划江而至。如果周瑜所制定的宏伟蓝图能够实现,那历史将被颠覆,也就没有什么三国而是南北朝了。

可惜的是就在周瑜准备率大军入蜀的前夕,却突遇暴疾,不治而亡,年仅36岁。关于周瑜的死的确很蹊跷,这里面牵扯到一个阴谋论,因为从周瑜死后东吴真的把荆州借给了刘备,以及放弃入蜀计划,反而让刘备取了益州来看,孙权本人是更倾向于让刘备做大做强,三分天下,偏安江东的。当然后来刘备不肯还荆州这也是没有谁能想到的。

当然了,没证据也就不瞎说了,岛主是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中国人的。只可惜一代帅才周瑜,才刚攀上人生的新高峰,却戛然而止,就此陨落。令人唏嘘不已。最后还是送上周瑜最著名的粉丝苏轼的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你是否需要了解?

被诸葛亮活活“气”死的他,实际上却是国士无双帅才
历史上真实的周瑜是一位国士无双的帅才。形象出众:周瑜人如其名,外貌出众,被陈寿在《三国志》中称赞为“长壮有姿貌”,当时的人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周郎,即周大帅哥。才华横溢:周瑜不仅外貌出众,还精通音律,即使在醉酒状态下也能听出曲中最细微的差错,时人称之为“曲有误,周郎顾”。政治军事...

被诸葛亮活活“气”死的他 实际上却是国士无双帅才
可是演义中的周瑜却是一个气量狭小的人,最后被诸葛亮活活给“气”死,在这里我可得为周郎正名,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可不是一个气量狭小的人,而是一位值得敬仰,国士无双的帅才,下面就让我们来回顾其璀璨的一生。大部分对周瑜的印象可能停留在《三国演义》里,作为诸葛亮宿敌,在与之斗智斗勇的过程中...

最后被诸葛亮给活活气死的是谁
周瑜,但不是真正被气死,而是被气吐血后倒地。后来诸葛亮去东吴吊唁周瑜大都督,发现周瑜棺材钉子是松动的,为了给里面装死的周瑜空气流通。结果让诸葛亮三哭周瑜给棺材盖子上的钉子拍下去了。东吴一代托孤大臣,军事政治家就这样闷死了。

历史上真实的周瑜是什么样的?他真的是被被诸葛亮活活气死?
演义中,周瑜与诸葛亮明争暗斗,且每每总是诸葛亮略胜一筹,然而历史上周瑜助孙策创业江东之时,孔明尚隐于山中。周瑜不仅长相帅气,还有着过人的才略,二十四岁就被孙策封为中郎将,吴郡的人都称呼他为周郎。从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到建安五年(200年)孙策被刺身亡之前,周瑜在汉末军阀割据混战之初...

被诸葛亮活活气死的人是谁?
首先,东吴的都督周瑜便是在与诸葛亮的较量中因气愤而去世。周瑜作为东吴的军事统帅,对诸葛亮的才能心存忌惮。在多次交锋中,周瑜虽然一度占据上风,但最终还是在诸葛亮的智谋面前败下阵来。周瑜无法接受自己的失败,最终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郁郁而终。其次,诸葛亮在第一次伐祁山时,与魏国的大司徒...

历史上周瑜的真正死因是什么?
周瑜英年早逝,公元211年,周瑜病死在出征的路上,时年仅仅36岁。孙权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悲痛万分,亲自为他料理后事。所谓周瑜被诸葛亮三气致死,存属“演义”类的故事。实际上,周瑜性格开朗,谦虚和气。不仅吴郡人对这位战功赫赫的英才敬仰万分,他同时也赢得了对手的尊敬。 458 47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

被诸葛亮活活气死的王朗,真是一位厚颜无耻之人吗?
与诸葛亮的交锋:正史中,王朗与诸葛亮确有交锋,但并非在战场上,而是通过书信往来。两人的交锋堪称文坛盛况,逻辑清晰、文采斐然,但并未导致王朗的死亡。综上所述,王朗是一位博学多才、儒雅正直、忠诚勇敢的曹魏重臣和经学大家。他被诸葛亮气死的情节只是小说中的虚构情节,与历史事实不符。

传说周瑜是被诸葛亮活活气死的,历史上真的如此吗?
传说毕竟是传说当不得真,据可靠的记载周瑜死于突发疾病,至于是什么病则没说。周瑜被诸葛亮气死这一说法来源于罗贯中《三国演义》,这只是一本演义小说当不得真的,三国演义中对于周瑜的误解是很深的。很多人对于周瑜的印象都来源于《三国演义》,而对周瑜误解最深的恰恰就是《三国演义》。在三国演义中...

最后被诸葛亮活活气死的是谁
演义上说是东吴的大都督周瑜,周公瑾。演义里面描写是三气周瑜。以至于周瑜感叹既生瑜何生亮。最后吐血死了。这是演义是扯淡的。没有历史依据。正史中周瑜是自己病死的。被诸葛亮骂死的是王朗。也是演义,也没有历史依据,正史中王朗同样也是自己病死。所以说谁都没有被诸葛亮气死,倒是诸葛亮自己鞠躬...

真实历史上的周瑜,他真的是被诸葛亮活活气死的吗?
历史相关资料记载周瑜并不是被诸葛亮气死,而是由于箭伤崩裂而没有很好的处置,从而导致感染致死。周瑜死的时候只有三十六岁,英年早逝非常可惜。所谓的周瑜被诸葛亮气死的说法来源于罗贯中编写的三国演义,这本书从某种程度上把周瑜描写为心胸狭窄,气量非常小的人。《三国演义》只是一部小说,存在作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