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一生的经历是怎样的? 司马迁的一生经历
司马迁,生于约公元前145年,卒于约公元前86,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司马迁是史学家司马谈的儿子,早年遍游南北,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初任郎中,元封3年(公元前108年)继父职,任太史令。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与大中大夫公孙卿、壶遂等共订《太初历》,对历法进行改革。后因替李陵军败降匈奴辩护,得罪下狱,受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史记》,是我国最早的通史。此书创立纪传体史书的形式,书中不少传纪语言生动,形象鲜明,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对后世史学与文学都有深远的影响。
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汉武帝派将军李广利带兵3万,攻打匈奴,打了个大败仗,几乎全军覆没,逃了回来。李广的孙子李陵当时担任骑都尉,李陵率领5000人马和匈奴打仗,结果被单于率领的3万骑兵团团围困住,尽管李陵和士兵们奋勇战斗,杀了五六千名匈奴骑兵,但终因寡不敌众败下阵来,只有400多名士兵逃回来,李陵被匈奴逮住投降。
李陵投降匈奴的消息震动了朝廷。汉武帝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儿都下了监狱,并且召集大臣,要他们议一议李陵的罪行。
大臣们都谴责李陵不该贪生怕死,向匈奴投降。汉武帝问太史令司马迁,想听听他的意见。
司马迁说:“李陵带去的步兵不满5000,他深入到敌人的腹地,打击了几万敌人。他虽然打了败仗,可是杀了这么多的敌人,也可以向天下人交代了。李陵不肯马上去死,准有他的主意。他一定还想将功赎罪来报答皇上。”
司马迁平时与李陵并没有私交,只是实话实说,而汉武帝听了,认为司马迁这样为李陵辩护,是有意贬低李广利(李广利是汉武帝宠妃的哥哥),勃然大怒,说:“你这样替投降敌人的人强辩,不是存心反对朝廷吗?”于是以对抗朝廷的罪名将司马迁下了大狱。司马迁入狱后因拿不出钱来赎罪,结果被施以最难堪最残酷的“宫刑”。
司马迁认为受宫刑是一件很丢脸的事,他几乎想自杀。
他心中的痛苦超过肉体的痛苦千倍、万倍。再加上别人的讥讽和亲朋们的冷淡疏远,使司马迁痛不欲生。在生与死的问题上,对他来说,活着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他要忍受耻辱,忍受着人们的嘲讽,过着非男非女的生活,实在是太难了。而死却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甚至可以说是一件很痛快的事,一死可以解百忧。因此他想到了死。但同时他又想到自己有一件极其重要的工作没有完成,不应该死。因为当时他正在用全部精力写一部书,这就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历史著作——《史记》。原来,司马迁的祖上好几辈都担任史官,父亲司马谈也是汉朝的太史令。司马迁10岁的时候,就跟随父亲到了长安,从小就读了不少书籍。
为了搜集史料,开阔眼界,司马迁从20岁开始,就游历祖国各地。他到过浙江会稽,看了传说中大禹召集部落首领开会的地方;到过长沙,在汨罗江边凭吊爱国诗人屈原;他到过曲阜,考察孔子讲学的遗址;他到过汉高祖的故乡,听取沛县父老讲述刘邦起兵的情况……这种游览和考察,使司马迁获得了大量的知识,又从民间语言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给司马迁的写作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以后,司马迁当了汉武帝的侍从官,又跟随皇帝巡行各地,还奉命到巴蜀、昆明一带视察。
司马谈死后,司马迁继承父亲的职务,做了太史令,他阅读和搜集的史料就更多了。
在他正准备着手写作的时候,就为了替李陵辩护而得罪了武帝,下了监狱,受了刑。他痛苦地想:这是我自己的过错呀,现在受了刑,身子毁了,没有用了。但是他又想到了从前周文王被关在羑里,写了一部《周易》;孔子周游列国的路上被困在陈蔡,后来编了一部《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写了《离骚》;左丘明眼睛瞎了,写了《国语》;孙膑被剜掉膝盖骨,写了《兵法》。还有《诗经》300篇,大都是古人在心情忧愤的情况下写的。我的《史记》一书刚刚开始,为什么不能含垢忍辱将它写完呢?这样,司马迁为了完成《史记》这项伟大的“工程”,终于以坚强的隐忍精神活了下来,鼓起勇气投入到忘我的写作中去。难堪、耻辱、愤怒,统统凝聚到笔上,他把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大史2年(公元前95年)为止的这段历史,编写成一部52万字的巨著。
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对古代一些著名人物的事迹都作了详细的叙述。他对于农民起义的领袖陈胜、吴广,给予高度的评价;对被压迫的下层人物往往表示同情的态度。他还把古代文献中过于艰深的文字改写成当时比较浅近的文字。人物描写和情节描述,形象鲜明,语言生动活泼。因此,《史记》既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
司马迁出了监狱以后,担任中书令。后来,终于郁郁不乐地死去。但他和他的著作《史记》在我国的史学史、文学史上都占有很高的地位。
对于普通人来说,在正常的环境中去为远大理想目标而奋斗是可以做到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保险系数比较大,没有大起大落,大喜大悲,虽然不太刺激,倒也平安无事,按部就班,轻松愉快。可是当厄运到来时,有人就会顿感万念俱灰,自暴自弃,悲观绝望,或者看破红尘,玩世不恭。司马迁则不同,他在遭受宫刑时虽痛不欲生,最终还是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忍住常人难忍之辱,终于以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历史巨著《史记》。
司马迁不仅讴歌了历史上的许多人重于泰山的精神,也鞭笞了某些人轻如鸿毛的人生。
仲舒、古文学家孔安国为师,研究了《春秋公羊传》、《古文尚书》,深刻了解了先秦和汉代诸子百家的学术思想及其发展历史。
20岁时,司马迁已经成了一位小有名气的饱学之士,开始了第一次全国各地漫游的生活。在漫游全国各地的过程中,司马迁仔细观察了各地的山川地形,认真探寻了历史遗迹,了解各地的经济生活及民风民情,并搜集各种传说和历史人物的趣闻轶事,漫游生活使司马迁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
30岁时,司马迁担任了汉武帝的侍卫官,开始了仕途生涯。他经常跟随汉武帝出巡,游历了很多地方。35岁时,司马迁奉命出使西南地区,从而对西南地区又增进了了解,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见闻。36岁时,司马迁又一次有机会游历了北方,增进了对这一地区的了解。
公元前108年,司马迁继任太史令,他开始阅读国家藏书,研究各种资料、图籍和档案,并开始搜集资料,准备写作《史记》。
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已经42岁,他开始正式写作《史记》。公元前91年,历经13年,司马迁终于完成了《史记》的创作。
《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后期长达3000年左右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其中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
司马迁(公元前145~公元前90),字子长,西汉中期夏阳人(今陕西省韩城南)人,他既有少小时躬耕陇亩的农村生活经历,又有长大后纵横天下的壮游生涯,既师从大儒孔安国、董仲舒等,又在太史令任上翻阅到国家图书馆和档案馆的一切材料,既有随帝封禅、太历新政的众人注目的经历,又有因替李陵辩解而入狱乃至受宫刑的折磨,但司马迁接受了一切。
你是否需要了解?
揭秘司马迁一生的波折经历 司马迁为什么受宫刑
司马迁生卒年代,史无明文。近人王国维《太史公行年考》认为司马迁生于公元前145年(汉景帝中元五年),一说生于公元前135年(汉武帝建元六年);大约卒于公元前86年(汉昭帝始元元年),一说卒于公元前87年(汉武帝后元二年),又一说卒于公元前90年(汉武帝征和三年)。据说司马迁家自唐虞至周...
谁知到司马迁的故事?
在汉宣帝的时候,杨恽被封为平通侯,那么这时候他看到当时朝政清明,想到他的外祖父司马迁这部巨著正是重见天日的时候,于是上书汉宣帝,把《史记》献了出来,从此天下人得以共读这部伟大的史著。 一部《史记》经历了多少磨难多少坎坷,司马迁《史记》完成了,完成之后呢?历史上再也找不到司马迁的消息,司马迁是怎么死...
关于司马迁的故事
司马迁担任史官后,如饥似渴地研读皇家藏书,致力于整理和考证历史资料,尽管工作条件艰苦,他41岁那年毅然开始撰写《史记》。然而,他的直言不讳让他得罪了皇帝,遭受牢狱之灾,这段经历使他深思人生价值,坚定了完成《史记》的决心。在50岁重获自由后,司马迁以无比的热情投入写作,历经14年,完成了...
请问,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司马迁有着怎样的生平经历?
那么司马迁他有着什么样的生平经历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具体的来说一说。首先,年幼的司马迁在父亲司马谈的指导下学习读书,他可以说是从小就非常的聪明,因为10岁的时候,他就已经能够阅读送习古文《尚书》、《左传》、《国语》等一系列书籍,然后等他稍稍年长之后,他就离开了龙门,来到京城长安,...
史记司马迁简介
总之,司马迁是中国古代一位卓越的历史学家、文学家。他以其严谨的史学态度、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哲学思考,创作了千古传世的史学巨著《史记》。司马迁的一生和对历史的贡献,使他成为了中国史学史上的一位光辉人物,永载史册。司马迁早年经历 西汉景、武年间(生年有争议,参见“人物争议”部分),在...
司马迁一生担任过哪三种官职?这种经历对写作《史记》有什么影响?
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卒于公元前90年,55岁终。字子长,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汉武帝时任郎中、太史令、中书令。大约二十岁,司马迁开始外出游历——“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
请简述司马迁忍辱负重创作《史记》的过程。
司马迁为创作《史记》经历了失父之痛、宫刑创伤,是在忍辱含垢中完成《史记》编篡的。失父之痛司马迁的父亲曾任太史令,他把修史作为自己神圣的使命,可惜壮志未酬而与世长辞。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前往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司马谈因病 滞留洛阳,无法参加。这时,刚刚出使西南返回的司马迁匆匆赶到洛阳,...
“腐刑”之下的司马迁经历了什么样的事?
司马迁是汉朝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他的《史记》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历史散文著作。司马迁是在遭到“李陵之祸”、身受“腐刑”的情况下,忍辱负重、艰苦顽强地完成这部伟大著作的。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司马迁任太史令时,汉武帝有一年派李陵率兵进攻匈奴。开始,李陵的部队连打几个胜仗,深入到了匈奴的...
司马迁的生平简介
司马迁的生平简介: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
关于司马迁的事情
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继承父亲司马谈的遗志,当上了太史令,开始从皇家藏书馆中整理选录历史典籍。司马迁的祖先并不十分显要,其家族世代掌管太史的官职。但是司马迁和他的父亲都以此为荣,在他们的心目中,修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他们为此奉献了自己一生的精力。 司马谈一直准备写一部贯通古今的史书。在父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