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安的古代有没有名人 姓安的名人(国内的)从古到今的有多少?

作者&投稿:逮辉 2025-05-14
西和古代有没有名人?

西和古代有王步高、李忠等名人。
1、王步高
(1)王步高 ,西和县卢河乡草川村人,其祖父王珠儿在陇南武林中颇有名望。步高在祖父的影响下,自幼习拳练武,稍长,投师少林拳师邵银环门下学艺,得其真传,轻功尤绝,步高身手敏捷,目光如炬,声同洪钟。人称“快手神眼猴拳王”。
(2)光绪元年(1875)曾投军于固原石统麾下,任哨官3年有余,终不得志,愤然归乡。收授徒弟,又为商贾保镖,往来于川、陕、宁、青之间。
2、李 忠
(1)李忠(1901——1976),祖籍四川,西和县北关人,早年当兵到山东,认识了当地武术家杜老师,遂拜师学武,多年后回西和,已有极深的武功。平时以小炉匠为生,1958年在五金厂工作,1959年调机械报厂工作,60岁在机械厂退休。他多次参加县、地武术大会。
(2)1956年在天水武术大会上表演、比赛,评为全地区第一名;
(3)1964年夏天水地区武术比赛大会在徽县举行,李忠获全地区个人全能第一。

1、安清
安清,字至善,即是僧人,也是有名的画家,清朝江苏常熟人。《虞山画志》说他“工写枯笔山水”。同时,还有另一位同名的人,字世高。安息国太子。原来他已经继承了王位,但为了能回到中原来,就将王位让给他的叔叔,出家为僧,信奉佛教。
精通梵语,念经修行。于东汉桓帝建和二年到中国河南洛阳来宣传佛教。定居下来后,为了传教的需要,他又攻读汉语,通晓汉语,译梵 本为汉语,译《修行道地经》等30余部,皆属小乘。
2、安期生
安期生,亦称安期、安其生。人称千岁翁,安丘先生。琅琊人阜乡人。师从河上公,黄老道家哲学传人,方仙道的创始人。道教视安期生为重视个人修炼的神仙,故上清派特盛称其事。
传说他得太丹之道、三元之法,羽化登仙,驾鹤仙游,或在玄洲三玄宫,被奉为上清八真之一,其仙位或与彭祖、四皓相等。在陶弘景《真灵位业图》中列在第三左位,奉为“北极真人”。
3、安民
安民,宋代京兆(今陕西西安)石工。善刻碑,元祐五年(1090)刻京兆府学(一作新)移石经记,今藏陕西省博物馆。绍圣四年(1097)同安敏、姚文、安延年刻游思雄墓志铭,崇宁三年(1104)被役刻蔡京所撰《奸党碑》。
4、安金藏
安金藏,唐代官吏,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人,原为太常寺乐工。时太子李旦被诬谋反,武后下令查处此事,金藏为洗脱太子罪名,当众引佩刀自剖其胸,肠出,并言“愿剖心以明皇嗣不反”。武后感动,不疑李旦。睿宗景云中,金藏累迁至右武卫中郎将。玄宗立,擢右骁卫将军,爵代国公,卒谥忠。

5、安熙
安熙[公元一二六九年至一三一一年]字敬仲,号默庵,藁城人。生于元世祖至元六年,卒于武宗至大四年,年四十三岁。少慕刘因之名,欲从之游。因没,不果,乃从因门人乌冲问其绪说,尊信力行。家居教授,垂数十年;四方来学者,多有成就。熙作有默庵集五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金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期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清

  安姓,是中华民族姓氏中一支大姓。遍布全国各地。对安姓来源,多种史籍、各地家谱记载不一,说法种种:一说安姓,出自姬姓,黄帝生昌意,昌意次子安,居于西方,自号安息国,复入中国以安为姓(见《唐书、宰相世系表》);二说“太祖禹,乃太昊黄帝轩辕之玄孙。赐子启姓安。”(见《五侯昌后图书》);三说贵州水西夷族,[明]英宗赐姓安。(见《贵州省大定县志》);四说“后魏安迟氏,北代姓,后改为安氏”(见《魏书,官氏志》);五说“招武九姓之一的安国,以国名为自己姓氏”(见《百家姓探源》);六说安期琅牙(山东胶南诸城一带)人,有安期氏。(见《英贤传》);七说“汉悼惠王子志封为安都侯,其后裔为安都氏。”(《中国人名大辞 典》附录,姓氏考略);八说晋厉公大夫安是叔施,其安是氏原之始耶?(见《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姓氏英贤传》);九说以邑得姓,“战国时楚王嬖臣缠封于安陵(河北吴桥县西北),其后代子孙以此为姓氏焉”(见《战国策》);十说“战国时齐将田单破燕复齐,受封于安平(山东临淄县东)称安平君,因氏焉。”(见《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资治通鉴》,周赮王三六年“燕人攻安平”注);十一说以谥号为姓氏,源于侯姓,汉侯公济太上皇于鸿沟之厄,谥曰安国君,后子孙以安为氏。(见《姓氏寻源》);十二说为清代満族安德氏所改。(见刘庆华《満族姓氏录》);十三说,明赐元人孟格改安汝格,达色改安汝坚,牟尼沙克改安思谦,其后代姓安;十四说藏族有“安温”氏。以部落为姓,省易为“安”。(见《中华古今姓氏大辞典》);十五说裕固族有姓安,为安帐文所改。帐文乃氏族名,取其首音“安”而为单姓;十六说为达翰尔族,“阿尔丹”去氏所改,“阿尔丹”氏族名,取其首音“安”而为姓;十七说为康姓所改,[唐]安禄山本姓康改为安姓,后代子孙皆姓安,等十八种。
  尽管安生由来说法纷纭,何为切当?纵观中国历史发展变化,械横观中华各民族兴衰融合史实,安姓由来统分两大支:一是属中原安姓;二是少数民族安姓。现分述如下:
  一、中原安姓分两支
  1、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载:“黄帝生昌意,昌意次子安,(约在公元前2515年左右)居西方,自号安息国,复入中国以安为姓。安息国人入中国,最早的是安息国王太子安清,他不继王位而出家为僧,遍历西域(今新疆),在东汉桓帝建各二年(148)到洛阳,从事佛经翻译,传教而留汉。相继有信仰佛教的商人安玄在汉灵帝末年(189)来洛阳;后有安吐根的曾祖入魏,家居酒泉(甘肃酒泉),又有安法贤、安法钦、安慧则,俗巫安开在东晋时定居;安朏汗在贞观元年(627)率部五干入朝,诏置维州(四川理县)刺史。这证实原籍为安息国人,已复入中原定居。其宗属中原一支安姓。
  2、据《五侯昌后图书本传卷一》载:“太祖禹,乃太昊黄帝之玄孙,姒氏也。娶妻涂山氏之女。德顺元年二月既望、迁都安邑。将子姬宣,名启、赐姓安。”在西南的重庆市、四川、贵州、云南和中南的广西、湖南、湖北恩施地区均有谱牒记载;在贵州德江县梨子坪、重庆市南川县安氏祠堂碑文亦有记载,皆属中原一支安姓。
  安姓在历史长河中,遭受世俗变迁,改朝换代,年年战争,服役屯兵屯田,统治者为巩固政权大量内迁外人移民,渗混融化,加上天灾人祸,民不聊生而一迁再迁,寻求其生息繁衍。如夏时武观与太康争位失败而北遁。夏杰失国而南逃巢湖,后裔国方逃散,有的成为越南先民。秦皇无道,安子璋归隐。王莽篡汉位,安龙、安姣回朝明铠骂殿而逃奔西北。西晋安屈随先世避乱逃至辽东。河北赞皇进士史部勋司主事安佑祖先是从山西迁居。历代安姓人因天灾人祸避乱求生,从山西、山东、逐迁河北,复迁至东北地区和朝鲜者不少。《中华姓氏大辞典》载:明清时去赠寻(罗)甸军民府土知,安龙州土知州有安姓,经查证属中原安姓,是南宋安崇诚奉旨入黔平叛,定居黔南的四子安赞授任水西都督罗甸,在定府昭武将军,后裔有安定海承袭土司职。现居甘肃、秦安、天水、甘谷、景秦、武威;陕西宝鸡、延安、子州、绥远;河南登丰;山东秦安、东阿、昌邑等县(市)安姓人,一致认定祖先是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来的。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建设中,安姓人离本土,迁新地工作者甚多。可以说历代安姓,无论何因离乡背井,到达新地生息,都与当地民族和睦共处,学会语言,接受民族风俗习惯,丰互通婚繁衍后代,久而久之,逐渐融合或同化。正因为此,安姓人散居全国各地。生息在汉、鲜卑、回、藏、壮、満、傣、蒙古、僳僳、布论、裕固、饧伯、达翰尔、土家等多个民族之中,皆有安姓人,他们虽然各改其民族成份,但宗根仍在中原世系。
  以上两支,皆属中原安姓,同一宗根。
  二、少数民族安姓
  据有关史籍资料记载,其来源复杂,有单姓与复姓之别:
  1、水西安姓,盖为(明)英宗赐姓。水西少数民族(旧谓水西蛮)宣慰使,有曰祼至者其妻奢氏无子,以娣之子昭穆为已子,更名龙富。祼至卒,龙富幼,族众欲择各月中之长者袭宣慰使职,奢氏不允难遂,入朝面呈,(明)英宗钦准龙富袭职,龙富入见。英宗问其姓,答曰:“无姓”,又曰:“原籍何地?”,答曰:“安西”,因赐姓安。
  贵州水西安氏,原籍昆明,繁衍水西。得姓前无固定姓氏,世代以父名为姓,已名在后。、、、、、、
  2、异姓改安姓:(1)[后魏]时中国西北有鲜卑族复姓安迟,入中原后一分为二,成为安姓和迟姓两支(见窦学田主编《百家姓探秘》第161-162页);(2)[唐]节度使安禄山原姓康名轧荤山,随母嫁到安延偃家,改姓安名禄山,后子孙为安姓。(见《唐书》);(3)[明]赐元人孟格为安汝敬、达色为安汝坚、牟尼沙克宣为安恩谦。(见窦学田主编《中华古今姓氏大辞典》);(4)[清]満州镶兰旗人觉尔氏察氏改安费扬古(是单姓还是复姓待考证)、镶黄旗人多拉尔氏改安禄、镶正红旗姓红喇氏改安达立、镶正黄旗人姓瓜尔改安珠瑚,居黑龙江地方的満八旗姓氏改安佳,取原姓的第一个音节而得安姓(见《中国人的姓名饧伯族》)等。
  3、其他少数民族姓氏由来,可见本书附件“安氏宗源、人名、地名、军副在史籍上记载辨析”。

安姓,是中华民族姓氏中一支大姓。遍布全国各地。对安姓来源,多种史籍、各地家谱记载不一,说法种种:一说安姓,出自姬姓,黄帝生昌意,昌意次子安,居于西方,自号安息国,复入中国以安为姓(见《唐书、宰相世系表》);二说“太祖禹,乃太昊黄帝轩辕之玄孙。赐子启姓安。”(见《五侯昌后图书》);三说贵州水西夷族,[明]英宗赐姓安。(见《贵州省大定县志》);四说“后魏安迟氏,北代姓,后改为安氏”(见《魏书,官氏志》);五说“招武九姓之一的安国,以国名为自己姓氏”(见《百家姓探源》);六说安期琅牙(山东胶南诸城一带)人,有安期氏。(见《英贤传》);七说“汉悼惠王子志封为安都侯,其后裔为安都氏。”(《中国人名大辞典》附录,姓氏考略);八说晋厉公大夫安是叔施,其安是氏原之始耶?(见《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姓氏英贤传》);九说以邑得姓,“战国时楚王嬖臣缠封于安陵(河北吴桥县西北),其后代子孙以此为姓氏焉”(见《战国策》);十说“战国时齐将田单破燕复齐,受封于安平(山东临淄县东)称安平君,因氏焉。”(见《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资治通鉴》,周赮王三六年“燕人攻安平”注);十一说以谥号为姓氏,源于侯姓,汉侯公济太上皇于鸿沟之厄,谥曰安国君,后子孙以安为氏。(见《姓氏寻源》);十二说为清代満族安德氏所改。(见刘庆华《満族姓氏录》);十三说,明赐元人孟格改安汝格,达色改安汝坚,牟尼沙克改安思谦,其后代姓安;十四说藏族有“安温”氏。以部落为姓,省易为“安”。(见《中华古今姓氏大辞典》);十五说裕固族有姓安,为安帐文所改。帐文乃氏族名,取其首音“安”而为单姓;十六说为达翰尔族,“阿尔丹”去氏所改,“阿尔丹”氏族名,取其首音“安”而为姓;十七说为康姓所改,[唐]安禄山本姓康改为安姓,后代子孙皆姓安,等十八种。
尽管安生由来说法纷纭,何为切当?纵观中国历史发展变化,械横观中华各民族兴衰融合史实,安姓由来统分两大支:一是属中原安姓;二是少数民族安姓。现分述如下:
一、中原安姓分两支
1、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载:“黄帝生昌意,昌意次子安,(约在公元前2515年左右)居西方,自号安息国,复入中国以安为姓。安息国人入中国,最早的是安息国王太子安清,他不继王位而出家为僧,遍历西域(今新疆),在东汉桓帝建各二年(148)到洛阳,从事佛经翻译,传教而留汉。相继有信仰佛教的商人安玄在汉灵帝

安禄山就姓安

安国 安同 安禄山

安姓古代名人
安重荣:(生卒年待考),字铁胡,五代后晋朔州人。
后唐时任振武巡边指挥使。后归后晋石敬瑭,任成德军节度使。石敬塘投降契丹后,他起兵反石,次年战败被杀,但他这种民族气节得到了后世的景仰。
安 同:(生卒年待考),曹魏时辽东胡人。
在官明察,长于校练,家法修整,时人赞其有济世之才。
安 清:(生卒年待考),字世高,原为安息国太子。汉朝佛教学者。
到中国传播说一切有部阿毗昙学说和禅法的第一


你是否需要了解?

姓安的历史名人
安清、安陵君。1、安清:字世高,是安息国太子,原来已经继承了王位,但为了能回到中原来,就将王位让给叔叔,出家为憎。2、安陵君:是战国时期赵国的贵族,赵武灵王的弟弟。

姓安的名人
姓安的名人有安禄山、安国、安焘、安庆绪、安金藏等。1、安禄山:营州人,本姓康,名轧荦山。其父可能是康姓胡人,母阿史德氏是个突厥族巫婆。2、安国:字良臣,陕西绥德卫人。正德三年戊辰科武举会试第一人。安国少年时为儒生,以精通春秋子史闻名乡里。姓安的名人有安禄山、安国、安焘、安庆绪、...

姓安的古代名人
明代时期,云梦县(现属湖北云梦县)有一位叫安大嵬的人。他性格雅致,不追求功名利禄,却博学多识,尤其对古籍有着浓厚的兴趣,精通天文历法。清代时期,江苏金匮有一位叫安昶的书家。他酷爱临摹古人的书法作品,尤其擅长草书,其作品笔法流畅,风格独特,深受时人赞赏。安熙、安大嵬和安昶三位安姓...

姓安的名人有哪些?
1、安禄山:安禄山,原籍西域康国,其父早逝。其母阿史德氏,后嫁于右羽林大将军安波注之兄安延偃,从而改姓安。他精通九蕃语言,开元初年逃离突厥,成为幽州都督张守珪的部将和养子。他勇猛善战,屡立战功,后迁任平卢军兵马使、营州都督。天宝年间,安禄山受张守珪举荐,得唐朝当局信任,平步青云...

古代有没有哪位诗人姓安的
安俊:宋代名将,字智周,太原人。官至陵川防御史,人称长髯太保。久在边地,羌人识之。知环州,种世衡得俘虏,问:“尔畏谁?”答:“畏安太保。”种指安,说:“此长髯将军正是。” 安熙:元代藁城(今属河北省)人,性淡雅,喜垂钓,著有《默庵集》五卷。 安伸:淄川人,明代万历年间...

姓安的古代有没有名人
以部落为姓,省易为“安”。(见《中华古今姓氏大辞典》);十五说裕固族有姓安,为安帐文所改。帐文乃氏族名,取其首音“安”而为单姓;十六说为达翰尔族,“阿尔丹”去氏所改,“阿尔丹”氏族名,取其首音“安”而为姓;十七说为康姓所改,[唐]安禄山本姓康改为安姓,后代子孙皆姓安,等...

三国时期有没有姓安的
三国时期有安姓。安姓出自华夏族原有姓氏。秦朝时有安期生,亦称安期,人称千岁翁,安丘先生。琅琊人,秦国是公元前246年称王的,三国是公元220-280年,中间差距了400多年的历史。由此看出秦时就有安姓了,晚与秦400年左右的三国当然有安姓了。三国时期有没有姓安的 三国演义里没有姓安的名人。只有个...

带安字的古代名人
名字含安 还是姓安?名字 含安 1 谢安 2、王安石 3、辛弃疾(字幼安)4、刘安(淮南王 门客编著了《淮南子》武帝造反那个 看过 汉武大帝就知道)5、武安国(三国演义里 被吕布砍掉手那个 孔融手下的武将 算名人不?)6、 曹安民(曹操侄子)7、韩王安(楚汉争霸时)8、潘安 美男子啊 9、...

安同姓历史名人急用···
唐代安氏极为出色 在唐代的两百九十年天下中,安姓人士的表现的确是很出色的,像安庭坚、安敬忠,以及安金藏等人,都是史书留名的杰出人物,其中,又以安金藏的名气最为响亮。安金藏,是唐睿宗的救命恩人。据史载,当唐睿宗当太子的时候,有人向其母武后诬告皇嗣将要反叛,于是武则天就命令来俊臣治...

安国姓历史名人
穿越时空,来到唐朝,我们又遇到了一位长安人(今陕西西安)的杰出人物,他便是安国金藏。尽管他的生卒年份同样有待考证,但他在唐朝政府中的地位显赫。值得注意的是,安国金藏的后裔中,有一支在宋朝时期迁徙到了安海地区,这里的安氏族人很可能就是唐朝昭武九姓中的安国氏后裔,他们的存在为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