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
《语文课程标准》以全新的理念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科学阐述,解决了长期以来在语文课程性质问题上存在的文与道、思想性与工具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矛盾之争。事实上,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只有与人文性统一,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只有以工具性为基础,它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才能真正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要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必须弄清三个问题:一是什么是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二是什么是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三是如何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一、什么是语文课程的工具性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以语言的工具性为基础和前提的。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语文课程是认知的工具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经,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叶老的“工具论”把语文课程定性为基础工具,认为语文是学习其他一切学科的工具,这个论断是非常正确的。因为只有学会熟练地使用语言,才能进行阅读与表达,这是其他学科学习所必备的条件。有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解答数学应用题中起主要作用。尽管阅读能力和计算能力对于成功地解答应用题都起作用,但阅读能力比计算能力起的作用更大。也就是说,学生阅读能力强,他的数学成绩也会相对地好,由此可以作出这样的推断:凡是以言语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其学习成绩与语言学科的学习成绩呈正相关。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文课程是一门基础工具课程。
那么,作为学习语言的语文课程,如何充分发挥其认知工具的作用呢?首先,要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中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并利用这些能力进行语言交流、解释和记忆。这种认知工具具有再认知的特点,学生只有掌握了语文能力,才能再学习。其次,要引导学生在言语实践中掌握获得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自学方法。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两者密不可分,又因为任何学习方法都是和思维方法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获取自学方法的过程。学生一旦获得了自学的方法,就能大大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
2.语文课程是表情达意的工具
语文和数学都是属于工具性课程,那么,这两门课程在体现工具性的作用上有什么不同呢?数学是通过对数与形的计算来体现工具作用的;而语文是通过表情达意来体现工具作用的。语言作为载体,它所负载的文化科学知识都具有一定的思想和情意的内涵,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与理解,不仅可以获得语言的知识,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思想认识,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样,学生通过习作表达,不仅可以提高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而且可以使自己的情感得到抒发,个性得到彰显,人格得到培养。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不仅表现在再认知上,同时也体现在表情达意上,体现在对学生人格的塑造上。
二、什么是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如果说语文课程的“工具性”着眼于学生的认知和再认知领域,那么,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则着眼于学生的精神领域。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只是揭示了语文课程的外在意义和价值;而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却揭示了语文课程的内在意义和价值。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强调语文学习的过程既是学生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也是激发......>>
你是否需要了解?
如何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工具与人文的统一 工具性不能脱离人文性,我们知道,要做到对语言文字的准确理解是不能脱离具体的语境的,同样要正确地掌握其内容,也不能脱离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人文性不能脱离工具性,语文课程人文性教育不能脱离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的教学,即不能脱离文本来抽象、孤立地进行人文性教育,而应是在教师...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语文性质如下:《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课程标准的这段话意思明确:语文课程的性质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源于语文的交际功能,而其人文性是因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
[语文课程的基本属性]小学语文课程性质的理解
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即大纲规定的“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语文课程具有实践性,语文实践的核心是言语实践,语文参与社会生活必须以言语实践作为基本方式,否则就不是语文的实践。综上所述,“言语性”是语文的基本性质,不仅因为言语是语文的内涵,提高学生...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1、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是人类独有的区别于世间一切生命的交往工具;但又不仅仅是工具和载体,其本身就是人类文明和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2、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泛指一切与人类切身利益有关的社会科学和文化...
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答案】:答案: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标修订原则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加强课程内容整合(内容...
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1、人文性:“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强调语文学习的过程,既要学生实现自我成长,也是激发学生创造力和生命力。于漪老师认为:人文精神的内涵应该包括知、情、意等方面,主要指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里品质等。2、...
课程性质、地位、基本理念
2018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和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面向全体学生, 使学生获得基本语文素养。语文素养: 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丰富语言的积累,语感...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2. 这一表述阐释了语文课程的根本性质,即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结合。3.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体现了语言作为交际媒介的功能,而其人文性则源自语言作为文化载体的角色。4. 语文不仅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关键学科,而且承担着传授语言文化知识、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任务。5. 语文课程不仅是工具技能的训练...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语文课程的性质如下:一般而言,语文课程的性质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定义中的一个“交际”,一个“人类文化”,两个“重要”,表明了在课程性质上的倾向性,既课文课程具有工具和人文的性质。语文谍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