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第16课《舌战群儒》全文翻译 谁有八年级语文下册的16课《舌战群儒》的翻译啊?

作者&投稿:蛮奚 2025-05-20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第16课《舌战群儒》全文翻译

鲁肃带着诸葛亮来到东吴。船一靠岸,鲁肃请诸葛亮在馆驿中暂歇,自己先去见孙权。孙权这时正在和文武百官议事,听到鲁肃回来了,赶忙召入厅内问:“子敬去江夏,探听到什么虚实了吗?” “我已经大概知道一些了,请让我慢慢说来。”孙权将曹操写的劝降书给鲁肃过目,说:“曹操昨日派人写劝降书给我,我们现在悬而未决,今日大家正在商议此事。”鲁肃接过曹操写的劝降书看完后问:“主公您的意思怎样?” “还没有定论。”这时候张昭站出来说道:“曹操拥有百万之众,借以天子之名,征讨四方,要是我们不顺从,则名不顺。现在曹操已经得荆州,兵强马壮,势不可敌。以我之见,不如降曹,以为万安之 策。”厅下众谋士都一起说:“子布之言,正合天意。”孙权沉吟不语。张昭又说:“主公不必多疑。如果 降操,则东吴民安,江南六郡都可以保全。”孙权还是低头不语。 之后孙权召鲁肃进后厅,问道:“爱卿觉得我们应该如何呢?” “刚才众人所言,实在是误导主公。天下之人都可以降曹操,只有将军不可以降曹操。” “这话怎么说?” “要是我们降曹操,最多不过衣锦还乡罢了,荣华富贵都可以享受到;要是主公降曹,会有那么多的荣华富贵都可以享吗?曹操生性多疑,以主公的才干,将来在曹操手下会有好日子过吗?” “刚才众人所言,令我大失所望。现在子敬开所言,正合我意。真是上天把子敬赐给我啊!但是曹操已得袁绍的兵力,最近又得到荆州之兵,恐怕我们难以抗衡啊。” “鲁肃到了江夏,带回刘备军师诸葛亮到此,主公可以问一问,就知到曹操虚实。” “是卧龙先生?” “现在在馆驿中安歇。” “今日天色已晚。明日聚文武百官于帐下,先让他见我江东风采,然后再升堂议事。”鲁肃领命而去。次日到馆驿中见孔明,又嘱咐道:“今天见到我主公,千万不能说曹操兵多。” “放心,孔明我自然会见机而变,不会有事的。”鲁肃引诸葛亮到幕下。早见张昭、顾雍等一班文武大约二十余人,峨冠博带,整衣端坐。孔明在鲁肃的引导下逐一相见,各问姓名。张昭等人见到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道此人必来游说。张昭先开口:“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孔明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这话不知对不对?” “先生托言,我怎么能和管;乐相比呢。” “最近听闻刘皇叔三顾草庐之中,才得先生出山辅佐,以为如鱼得水,想要席卷荆襄。但是现在荆州已经属于曹操,不知先生有何高见?”诸葛亮知道张昭乃孙权手下第一谋士,要是不先难倒他,就不能说服孙权。 “要我取得荆州之地易如反掌。我主公刘备躬行仁义,不忍心夺得同宗基业,所以没有接受荆州。刘琮听信佞言,暗自投降曹操,才使得曹操如此猖獗。现在我主公刘备屯兵江夏,有什么企图,不是一般人会知道的。” “孔明先生这样说不是与自己言行相违吗。先生在草庐之中,但笑傲风月,抱膝危坐。现在既然从事刘豫州,当为生灵兴利除害,剿灭乱贼。但是刘豫州没有得到先生之前,还可以纵横寰宇,割据城池;现在得到先生相助,应该是如虎添翼的,为何先生投靠豫州后,曹兵一出,马上就弃甲抛戈,望风而窜;上不能报刘表以安庶民,下不能辅孤子而据疆土;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刘豫州得先生之后,反而不如当初。”孔明听罢,哑然而笑曰:“鹏飞万里的其向志岂能是一般的鸟兽能够知道的?譬如人要是染上疾病,应当先用糜粥清洗肠胃,再用药物医治;待其腑脏调和之后,才可以用肉食以补身体,要是一开始就下重药医治:不等到气脉和缓,就投以猛药厚味,不就是找死吗?我主公刘豫州,先前败于汝南,投靠刘表,兵不过千,将只有关羽、张飞、赵云而已:新野山僻小县,人民稀少,粮食微薄,主公不过暂借容身罢了,你还真以为要坐守啊?然而火烧博望,白河用水,使夏侯敦,曹仁心惊胆裂:我看管仲、乐毅之用兵,不过过此而已。至于刘琮降操,豫州根本不知情;又不忍心乘乱夺同宗基业,此乃大仁大义。当阳之败,豫州见有数十万赴义之民,扶老携幼相随,不忍心抛弃,每日不过行十里地,不想进取江陵,甘心同败,最后寡不敌众,输了这很正常啊。昔日高祖数次败给项羽,但是却一战成功,这难道只有韩信的功劳吗?众人只是放眼一寸疆土,志向短浅,我无话可说。”诸葛亮这一篇大论,说得张昭无言回答。座上忽然起来一人抗声问:“现在曹兵屯百万,将列千员,龙骧虎视,平吞江夏,你以为如何?” “曹操收袁绍之兵还没有安定!刘豫州以数千仁义之师,怎么能敌百万之众?退守夏口,是在等待时机。现在江东兵精粮足,还有有长江之险,要是江东之主投降曹操,不顾天下耻笑。我就无话可说” 举报 补充回答: 这时又一人问道:“孔明你自己认为曹操是什么人呢?” “曹操是汉贼,这还用问。” “孔明此言差矣。汉室传世道至今,天数将尽。现在曹操已有天下三分之二,人心皆归。刘豫州不识天时,还想与他争夺天下,好比以卵击石,怎能不败?” 孔明厉声骂道:“薛敬文怎能说出这种畜生说的话!你生在天地之间,应当以忠孝为立身之根本。你既为汉臣,见到有不臣之人,应该放反抗到底,这才是为臣之道。现在曹操祖宗食汉朝俸禄,不思报效,反而还有篡逆之心,天下人之所共愤;你还敢为他说话,你没资格与我说话!闭嘴。” 诸葛亮以一人之力,力排众议。说得在场所有人无言以对。数巡之后,孙权看在座没有人可以对�1�7�1�7�1�7得了诸葛亮,再加上自己也不想投靠曹操,于是便说:“曹操平生所讨厌的人:吕布、刘表、袁绍、袁术、刘豫州还有我。现在大多数已经死了,只剩下刘豫州与我还在。难道我不能保全父兄传于我之地,还要受制于人?我意已决。想要抵抗曹操,不知先生有什么好计策呢?” “我家主公虽新败,但是关羽仍然率领精兵万人;刘琦领江夏士兵,也不下万人。曹操兵马,远来疲惫;最近又在追赶我家主公,轻骑一日夜行三百里,这就是强弩之末。再说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士兵投降曹操,只是迫于形势。现在将军要是能和我家主公协力同心,。曹操军必破。”孙权听见诸葛亮的话十分高兴:“先生之言,令我茅塞顿开。传我军令即日商议起兵,共灭曹操!”遂令鲁肃将此意传谕文武官员,就送孔明于馆驿安歇。张昭知孙权欲兴兵,遂与众议曰:“中了孔明之计也!”急入见权曰:“昭等闻主公将兴兵与曹操争锋。主公自思比袁绍若何?曹操向日兵微将寡,尚能一鼓克袁绍;何况今日拥百万之众南征,岂可轻敌?若听诸葛亮之言,妄动甲兵,此所谓负薪救火也。”孙权只低头不语。顾雍曰:“刘备因为曹操所败,故欲借我江东之兵以拒之,主公奈何为其所用乎;愿听子布之言。”孙权沉吟未决。张昭等出,鲁肃入见曰:“适张子布等,又劝主公休动兵,力主降议,此皆全躯保妻子之臣,为自谋之计耳。原主公勿听也。”孙权尚在沉吟。肃曰:“主公若迟疑,必为众人误矣。”权曰:“卿且暂退,容我三思。”肃乃退出。时武将或有要战的,文官都是要降的,议论纷纷不一。且说孙权退入内宅,寝食不安,犹豫不决。吴国太见权如此,问曰:“何事在心,寝食俱废?”

,鲁肃引诸葛亮到幕下。早见张昭、顾雍等一班文武大约二十余人,峨冠博带,整衣端坐。孔明在鲁肃的引导下逐一相见,各问姓名。张昭等人见到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道此人必来游说。张昭先开口:“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孔明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这话不知对不对?”
“先生托言,我怎么能和管;乐相比呢。”
“最近听闻刘皇叔三顾草庐之中,才得先生出山辅佐,以为如鱼得水,想要席卷荆襄。但是现在荆州已经属于曹操,不知先生有何高见?”诸葛亮知道张昭乃孙权手下第一谋士,要是不先难倒他,就不能说服孙权。
“要我取得荆州之地易如反掌。我主公刘备躬行仁义,不忍心夺得同宗基业,所以没有接受荆州。刘琮听信佞言,暗自投降曹操,才使得曹操如此猖獗。现在我主公刘备屯兵江夏,有什么企图,不是一般人会知道的。”
“孔明先生这样说不是与自己言行相违吗。先生在草庐之中,但笑傲风月,抱膝危坐。现在既然从事刘豫州,当为生灵兴利除害,剿灭乱贼。但是刘豫州没有得到先生之前,还可以纵横寰宇,割据城池;现在得到先生相助,应该是如虎添翼的,为何先生投靠豫州后,曹兵一出,马上就弃甲抛戈,望风而窜;上不能报刘表以安庶民,下不能辅孤子而据疆土;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刘豫州得先生之后,反而不如当初。”孔明听罢,哑然而笑曰:“鹏飞万里的其向志岂能是一般的鸟兽能够知道的?譬如人要是染上疾病,应当先用糜粥清洗肠胃,再用药物医治;待其腑脏调和之后,才可以用肉食以补身体,要是一开始就下重药医治:不等到气脉和缓,就投以猛药厚味,不就是找死吗?我主公刘豫州,先前败于汝南,投靠刘表,兵不过千,将只有关羽、张飞、赵云而已:新野山僻小县,人民稀少,粮食微薄,主公不过暂借容身罢了,你还真以为要坐守啊?然而火烧博望,白河用水,使夏侯敦,曹仁心惊胆裂:我看管仲、乐毅之用兵,不过过此而已。至于刘琮降操,豫州根本不知情;又不忍心乘乱夺同宗基业,此乃大仁大义。当阳之败,豫州见有数十万赴义之民,扶老携幼相随,不忍心抛弃,每日不过行十里地,不想进取江陵,甘心同败,最后寡不敌众,输了这很正常啊。昔日高祖数次败给项羽,但是却一战成功,这难道只有韩信的功劳吗?众人只是放眼一寸疆土,志向短浅,我无话可说。”诸葛亮这一篇大论,说得张昭无言回答。

舌战群儒是《三国演义》里面的。那个是白话文,跟现代文差不多的,还需要译文吗?
原文:

张昭等见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道此人必来游说。张昭先以言挑之曰:“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此语果有之乎?”孔明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昭曰:“近闻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思欲席卷荆襄。今一旦以属曹操,未审是何主见?”孔明自思张昭乃孙权手下第一个谋士,若不先难倒他,如何说得孙权,遂答曰:“吾观取汉上之地,易如反掌。我主刘豫州躬行仁义,不忍夺同宗之基业,故力辞之。刘琮孺子,听信佞言,暗自投降,致使曹操得以猖獗。今我主屯兵江夏,别有良图,非等闲可知也。”昭曰:“若此,是先生言行相违也。先生自比管、乐,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乐毅扶持微弱之燕,下齐七十余城:此二人者,真济世之才也。先生在草庐之中,但笑傲风月,抱膝危坐。今既从事刘豫州,当为生灵兴利除害,剿灭乱贼。且刘豫州未得先生之前,尚且纵横寰宇,割据城池;今得先生,人皆仰望。虽三尺童蒙,亦谓彪虎生翼,将见汉室复兴,曹氏即灭矣。朝廷旧臣,山林隐士,无不拭目而待:以为拂高天之云翳,仰日月之光辉,拯民于水火之中,措天下于衽席之上,在此时也。何先生自归豫州,曹兵一出,弃甲抛戈,望风而窜;上不能报刘表以安庶民,下不能辅孤子而据疆土;乃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是豫州既得先生之后,反不如其初也。管仲、乐毅,果如是乎?愚直之言,幸勿见怪!”孔明听罢,哑然而笑曰:“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气脉和缓,便投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吾主刘豫州,向日军败于汝南,寄迹刘表,兵不满千,将止关、张、赵云而已:此正如病势尫羸已极之时也,新野山僻小县,人民稀少,粮食鲜薄,豫州不过暂借以容身,岂真将坐守于此耶?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军不经练,粮不继日,然而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敦,曹仁辈心惊胆裂:窃谓管仲、乐毅之用兵,未必过此。至于刘琮降操,豫州实出不知;且又不忍乘乱夺同宗之基业,此真大仁大义也。当阳之败,豫州见有数十万赴义之民,扶老携幼相随,不忍弃之,日行十里,不思进取江陵,甘与同败,此亦大仁大义也。寡不敌众,胜负乃其常事。昔高皇数败于项羽,而垓下一战成功,此非韩信之良谋乎?夫信久事高皇,未尝累胜。盖国家大计,社稷安危,是有主谋。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这一篇言语,说得张昭并无一言回答。

座上忽一人抗声问曰:“今曹公兵屯百万,将列千员,龙骧虎视,平吞江夏,公以为何如?”孔明视之,乃虞翻也。孔明曰:“曹操收袁绍蚁聚之兵,劫刘表乌合之众,虽数百万不足惧也。”虞翻冷笑曰:“军败于当阳,计穷于夏口,区区求教于人,而犹言‘不惧’,此真大言欺人也!”孔明曰:“刘豫州以数千仁义之师,安能敌百万残暴之众?退守夏口,所以待时也。今江东兵精粮足,且有长江之险,犹欲使其主屈膝降贼,不顾天下耻笑。由此论之,刘豫州真不惧操贼者矣!”虞翻不能对。

座间又一人问曰:“孔明欲效仪、秦之舌,游说东吴耶?”孔明视之,乃步骘也。孔明曰:“步子山以苏秦张仪为辩士,不知苏秦、张仪亦豪杰也。苏秦佩六国相印,张仪两次相秦,皆有匡扶人国之谋,非比畏强凌弱,惧刀避剑之人也。君等闻曹操虚发诈伪之词,便畏惧请降,敢笑苏秦、张仪乎?”步骘默然无语。忽一人问曰:“孔明以曹操何如人也?”孔明视其人,乃薛综也。孔明答曰:“曹操乃汉贼也,又何必问?”综曰:“公言差矣。汉传世至今,天数将终。今曹公已有天下三分之二,人皆归心。刘豫州不识天时,强欲与争,正如以卵击石,安得不败乎?”孔明厉声曰:“薛敬文安得出此无父无君之言乎!夫人生天地间,以忠孝为立身之本。公既为汉臣,则见有不臣之人,当誓共戮之:臣之道也。今曹操祖宗叨食汉禄,不思报效,反怀篡逆之心,天下之所共愤;公乃以天数归之,真无父无君之人也!不足与语!请勿复言!”薛综满面羞惭,不能对答。座上又一人应声问曰:“曹操虽挟天子以令诸侯,犹是相国曹参之后。刘豫州虽云中山靖王苗裔,却无可稽考,眼见只是织席贩屦之夫耳,何足与曹操抗衡哉!”孔明视之,乃陆绩也。孔明笑曰:“公非袁术座间怀桔之陆郎乎?请安坐,听吾一言:曹操既为曹相国之后,则世为汉臣矣;今乃专权肆横,欺凌君父,是不惟无君,亦且蔑祖,不惟汉室之乱臣,亦曹氏之贼子也。刘豫州堂堂帝胄,当今皇帝,按谱赐爵,何云无可稽考?且高祖起身亭长,而终有天下;织席贩屦,又何足为辱乎?公小儿之见,不足与高士共语!”陆绩语塞。

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且请问孔明治何经典?”孔明视之,乃严酸也。孔明曰:“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且古耕莘伊尹,钓渭子牙,张良、陈平之流。邓禹、耿弇之辈,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审其生平治何经典。岂亦效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严峻低头丧气而不能对。

忽又一人大声曰:“公好为大言,未必真有实学,恐适为儒者所笑耳。”孔明视其人,乃汝阳程德枢也。孔明答曰:“儒有君子小人之别。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且如杨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阁而死,此所谓小人之儒也;虽日赋万言,亦何取哉!”程德枢不能对。众人见孔明对答如流,尽皆失色。

三国演义所用的语言不算难,很浅显的文言,慢慢的琢磨体会吧,这样不但能叫你记忆深刻,而且你会感到其乐无穷。
第二部分(第2段到结尾)写诸葛亮舌战群儒。在这次论辩
中,诸葛亮先后与东吴的七位儒士文臣进行了舌战。据此,这次
论辩可以分为七个小场次。
第一场是诸葛亮与张昭的论辩。论辩的焦点是诸葛亮自比管
乐是否“言行相违”。
这场论辩是由张昭挑起的。张昭等人认为孙、刘是无法抵抗
曹操的,诸葛亮此行的目的是要借东吴的力量抵抗曹操,保全自
己。要阻止诸葛亮劝说孙权,办法之一就是找出诸葛亮的破绽,
抓住他的把柄,杀去他的锐气。所以,他首先提出了诸葛亮是否
真的自比管仲、乐毅的问题。管仲是春秋时齐恒公的大臣;曾辅
佐桓公为一代霸主,是历史上杰出的文臣;乐毅是春秋时燕昭王
的武将,曾统帅大军克齐70余城,是历史上著名的武将。自比
管仲、乐毅,也就是说自己文同管仲,武比乐毅,是文武双全的
杰出人才。张昭认为这是诸葛亮自吹自擂,故提出此问,为下面
的攻击张本。诸葛亮答得很爽快,不仅承认了这一说法,而且还
说这只是“小可之比”,口气颇为倨傲,似乎对张昭发问的目的
毫不经意。对此,张昭没有去纠缠,而是把握住论辩的方向,紧
接着提出了第二个问题:诸葛亮未能辅佐刘备取得荆襄“是何主
见”?这一问看似寻常,实际上却很尖锐,它与第一问紧密相连,
运用诱问法使诸葛亮的言论和行为之间出现了悖谬,完成了攻击
的准备。诸葛亮早已看破张昭的意图。所以,他先正面解释不取
荆襄是刘备不想取、不忍取——襄阳一带,取之甚易,所以未
取,是不想取,荆州之地则是刘备“躬行仁义”不忍取——从而
表明这与他诸葛亮没有干系,至于为曹操所占,那更与他诸葛亮
无关,全是因为刘琮投降了曹操。然后,又用避而不谈法轻轻撇
开了对方“是何主见”的问题。
然而,张昭并未因诸葛亮看破了他的意图而作罢,而是按他
的既定战术,径直指出诸葛亮“言行相违”,正面展开了进攻。
他先用欲抑先扬法蓄势,尔后用揭悖反驳法通过指出诸葛亮“自
比管乐”的言论和他的行动——“上不能报刘表以安庶民,下不
能辅孤子而据疆土”(荆州为操所占);“弃新野,走樊城”;“败
当阳,奔夏口”——之间的悖谬之处进行了驳斥。
听了张昭的驳斥,诸葛亮“哑然而笑”,进行了反驳。他先
用反问直诘法予以回击,以大鹏自比,而把对方比作群鸟,从气
势上镇住对方。接着以人患了重病应该如何调理治疗为喻,论证
刘备不能与曹操硬拼的道理,隐笑张昭是庸臣误国,犹庸医杀
人。然后用事例论证法针对张昭援为论据的荆州为操所占;“弃
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指出
“弃新野,走樊城”有着不可抗拒的客观原因,“管仲,乐毅之用
兵,未必过此”;荆州为操所占,“败当阳,奔夏口”是因为刘备
“大仁大义”而非军事上无能。这就揭示了对方的这三个论据证
明不了其论点,通过反驳对方的论证来粉碎了对方的进攻。,尔
后,又援引韩信“久事高皇,未尝累胜”的史实证明“寡不敌
众,胜负乃其常事”,名将用兵也不是百战百胜的道理,以韩信
自比,从另一个角度为自己开脱辩护。最后,话锋一转,指出韩
信虽然不是每战必胜,但在“国家大计,社稷安危”上,是有主
见的。“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
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将矛头直刺张昭等一班
主降派,使对方无法招架,取得了第一场论辩的胜利。
第二场是诸葛亮和虞翻的论辩。争论的焦点是:说刘备方面
不惧曹军是否“大言欺人”。
虞翻首先问诸葛亮对曹军浩大声势的看法。诸葛亮表示曹军
乃“蚁聚之兵”,“乌合之众”,“不足惧也”。虞翻听了冷笑着用
揭悖法点出了诸葛亮言论和行为相悖谬,指斥诸葛亮是“大言欺
人”。于是,诸葛亮进行了回击。他先用反问直诘法抵住了对方
的话锋(这个反问实际上是以“寡不敌众”的公理作论据证明刘
备兵败当阳不足为奇,更与“惧”不相干)。然后表示退守夏口
是在等待时机,而不是所谓“计穷” (即退守夏口与“惧”无
关),这就通过反驳对方的论证来驳倒了对方,说明自己并非
“大言欺人\"。最后,用事例论证法,以对方的行为作反衬,证明
刘备“真不惧曹”,从而进一步证明了自己不是在“大言欺人”,
取得了第二场论辩的胜利。
第三场是诸葛亮与步骘的论辩。步骘首先问难。他是想用张
仪、苏秦来贬低诸葛亮,说诸葛亮游说东吴就像只会夸夸其谈的
苏秦、张仪一样。诸葛亮妙在避开自己不谈,而采用间接回答的
方法,以敌制敌,抓住步骘对张仪、苏秦的评价大做文章。他先
用事例论证法证明“苏秦、张仪亦豪杰也”,然后又拿步骘等人
听到曹操的威胁恫吓就准备投降的事实来与张仪、苏秦对比,指
出步骘根本没有嘲笑苏秦、张仪的资格。因为步骘是通过贬低苏
秦、张仪来贬低诸葛亮的,所以,诸葛亮为苏秦、张仪正名,实
际上也就为自己正了名,说步骘没资格笑苏张,就正是说步骘没
资格笑他诸葛亮。真可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第四场是诸葛亮与薛综的论辩。薛综先问诸葛亮对曹操的看
法。诸葛亮直截了当地指出,曹操乃汉贼。薛综立刻反驳说,汉
朝“天数将终”,曹操将取得天下是“天数”使然,刘备与之争
斗乃是“不识天时”。对此,诸葛亮抓住对方立论不符合封建道
统观念的要害,给予迎头痛击。他先厉声棒喝,呵斥对方“无父
无君”,亮出自己的观点,继而进行论证。用公理论证法证明对
方理应诛戮不臣之人,再用事例论证法证明“曹操乃汉贼”(即
曹操是不臣之人),这就得出了一个暗含的结论:对方理应诛戮
曹操,可是现实却是对方“以天数归之”。这样,对方的立论与
封建道统观念就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从而证明对方真的是“无父
无君”,使之狼狈不堪。
第五场是诸葛亮与陆绩的论辩。陆绩的观点是刘备无法与曹
操抗衡。理由是:曹操出身名门,是“相国曹参之后”;刘备出
身低微,“虽云中山靖王苗裔,却无可稽考,眼见只是织席贩屦
之夫耳”。诸葛亮对此分三步进行了驳斥。第一步用反问句点出
陆绩幼年时“座间怀桔”的故事,意在回敬陆绩对刘备早年“织
席贩屦”的讥讽。第二步用釜底抽薪法通过否定对方的论据来反
驳对方的观点。先用事例论证法证明曹操名为“曹相国之后”,
实为“曹氏之贼子”,再用揭悖法指出“刘豫州虽云中山靖王苗
裔,却无可查考”的说法与“刘豫州堂堂帝胄,当今皇帝,按谱
赐爵”的事实相悖谬,驳斥了刘备出身低微的说法。这样,构成
对方论据的两个要件就被否定了,对方的论点也就不攻自破了。
第三步用汉高祖与刘备类比,“高祖起身亭长,而终有天下”;刘
备织席贩屦也就不见得无法与曹操抗衡,通过反驳对方的论证而
完全驳倒了对方。
第六场是诸葛亮和严峻的论辩。严峻问诸葛亮“治何经典”,
意思是要兴邦立事就要治经典,诸葛亮不治经典就没有资格在此
谈论抗曹、降曹的军国大事。诸葛亮听出这层意思,运用揭悖
法,通过指出严峻的言论与古代豪杰匡扶宇宙却未曾治何经典的
客观实际之间存有的悖谬进行了驳斥。
第七场是诸葛亮和程德枢的论辩。程德枢以“儒”自居,指
责诸葛亮“好为大言,未必真有实学,恐适为儒者所笑”。程德
枢指责诸葛亮“未必真有实学”,也就是说他这样的“儒”是有
“实学\"的。于是,诸葛亮抓住“儒”字,用追加前提的办法将
之分成“君子之儒”和“小人之儒”而分别阐释,着重讥刺“小
人之儒”的所谓“实学”不过是“雕虫”、“翰墨”之技,又举出
杨雄的例子予以证明。因为程德枢是以“儒”自居来嘲讽诸葛亮
的,所以,诸葛亮说的是“小人之儒”,讥刺的就正是程德枢。
一顿痛斥,说得程德枢张口结舌。

孔明只见张昭、顾雍等一班二十多位文武官员,峨冠博带,整衣端坐。孔明一一见礼,之后在客位上落坐。
张昭等人看到诸葛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他一定是来游说的。张昭便率先开口试问孔明道:“我张昭乃是江东的小人物,早就听说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仲、乐毅,有这样的事吗?”
孔明回答道:“这只不过是亮平生的一个小可之比。”
张昭道:“新近听说刘备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因而欲想席卷荆襄。如今荆襄却一下归属了曹操,不知你们是何用意啊?”
孔明暗想:张昭乃是孙权手下的第一谋士,若不先难倒他,如何说服得了孙权?于是答道:“在我看来,我主取汉上之地易如反掌。我主刘备谦卑仁义,不忍去夺同宗兄弟的基业,因此将荆州推让掉了。刘琮是个小孩子,听任佞言,私自投降,致使曹操很猖獗。如今我主屯兵江夏,是另有良图,这可不是等闲之辈所能理解的。”
张昭道:“如果是这样,先生可就自相矛盾了。
先生自比管仲、乐毅,管仲辅佐桓公称霸诸侯,一统天下;乐毅扶持微弱的燕国,拿下齐国七十多个城池。
这两个人,可都是济世之才啊!而先生只会在草庐之中笑傲风月、抱膝危坐。如今既然事从刘备,就该为百姓牟利益,除害灭贼。然而刘备在未得先生之时,尚能够纵横天下,割据城地;如今得了先生,人们更加仰望,就连三岁的幼童都说刘备是如虎添翼,不久汉室兴旺,曹操可灭了。朝野上下无不拭目以待,对先生抱着极大希望。可为何自从先生跟了刘备,曹兵一来,你们就丢盔卸甲,望风而窜,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如此辜负了刘表遗愿,令天下百姓大失所望。那刘豫州自从有了先生,为何反倒不如当初了呢?管仲、乐毅难道就是这样的吗?
——我的话愚鲁直率,请先生不要见怪!”
孔明听罢,无声地笑了笑,说道:“大鹏展翅飞万里,它的志向难道是那些小燕雀能认识的吗?比如一个人得了多年的痼疾,应当先给他喝点稀粥,同药一起服下。等到他肺腹调和、形体慢慢养得安稳些了,再用肉食补养,加上效力强的药治疗,这样病根才能除尽,人得以全面康复。如果不等病人气脉缓和,就给他吃烈药和味道厚重的食物,想要求得平安,实在就难了。我主刘备,以前兵败于汝南,寄靠在刘表门下,兵不到一千,将只关、张、赵云,正像是到了病重危急的时刻。新野小县地僻人稀粮又少,他不过是暂时借以安身,怎可能长久坐守在那里呢?但就是在这样的处境条件下,却能够火烧博望,水淹曹军,令夏侯敦等心惊胆寒。依我看来,就是管仲、乐毅用兵,也不过如此吧。至于刘琮投降曹操,豫州当时根本不知,且又不忍心乘乱夺取同宗之业;当阳之败,豫州不忍丢下百姓,几十万人扶老携幼相随渡江,每日与民一同颠簸十余里路而放弃去取江陵,真是大仁大义啊!寡不敌众,胜负乃是兵家常事。昔日汉高祖刘邦多次败给项羽,然而垓下一战却取得了决定性胜利,难道不是因为韩信为他出了良谋吗?可韩信扶佐刘邦那么久,也没得几次胜利啊。因此说,国家大事,天下安危,要靠谋划。那些夸夸其谈、善于巧辩之徒,靠虚荣之气压人;尽管能够坐着议论、站着高谈,可是到了关键时刻应付各种形势变化,却什么都不行了。
——这才真正是叫天下耻笑的呀!”孔明一番话,说得张昭没有一句可以对答。
这时座中一人忽然高声问道:“如今曹公屯兵百万,列将千名,虎视眈眈要踏平、吞食江夏,先生认为该怎么办呢?”
孔明望去,乃是虞翻。孔明道:“曹操收并了袁绍蚁聚之兵,劫刘表乌合之众,虽然百万之军,也没什么可怕。”
虞翻一听冷笑道:“你们军败于当阳,计穷于夏口,区区求救于人,还说‘不怕’, 这可真是大言不惭啊!”
孔明道:“刘备不是只靠几千仁义之师,就能抵抗百万残暴之众的吗?退守夏口是为了等待更好的时机。而如今,你们江东兵精粮足,且凭借有长江之天险,有的人却还想要主公孙权屈膝投降曹贼,而竟不顾天下人的耻笑。——从这一点来看,刘备难道是怕曹操的吗?”虞翻被说得哑口无言了。
座中又一人发问道:“孔明先生难道想效法张仪和苏秦来游说我们东吴吗?”
孔明一看,是步鹭,回敬道:“步子山先生以为张仪、苏秦是辩士,却大概还不知道他二人也是豪杰吧;苏秦佩挂六国相印,张仪两次为秦国宰相,都是匡扶国家的谋士,可不是那些畏强欺弱、怕刀怕枪的人所能比的。君等只听曹操虚发的假诈之词,就吓得想去投降,还竟好意思在这里笑话苏秦和张仪吗?”
步鹭也被问得说不出话了。
忽然,又有人问道:“孔明认为曹操是个什么人呢?”
孔明看那人, 乃是薛综,答道:“ 曹操乃是汉贼,这还用问吗?”
薛综道:“先生说得不对。汉朝历代至今,天数眼看就要完了。如今曹公拥有三分之二天下,人都归心与他。刘备不识天时,强要与之分争,正是好比以卵击石,怎能不败呢?”
孔明这时厉声说道:“薛敬文怎么能出此没有君臣父子、没有高低伦理之言呢?人生在天地之间,应以忠孝作为立身之本。薛公既然是汉臣,却有不臣之心,应当打消这些思想,才是为臣的正道。曹操的祖宗食汉禄,却不思报孝汉室,反怀有篡权叛逆之心,让天下人憎忿,薛公却说天数归之曹操,真是无父无君、没有纲常的人呀!我没有必要同你讲话,请不必多言了!”薛综满面羞惭,无话对答。
座上又有一人应声问道:“曹操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可毕竟也是相国曹参的后代。刘备虽自说是所谓中山靖王的苗裔,却没有考证,人们亲眼所见的,他只不过是一个编草席卖草鞋的俗夫罢了,有什么资格来和曹操抗衡呢!”
孔明看去,原来是陆绩。孔明笑起来,道:“曹操既然是曹相国的后代,就更证明他世代都为汉臣,而如今他却手握王权,肆意横行,欺君妄上,不仅是目无君主,而且是蔑视祖宗,不仅是汉室之乱臣,而且是曹氏之贼子。刘备是堂堂正正的汉室之胄,当今皇帝依据世宗祖谱赐与他官爵,你凭什么说‘无可查考’呢?况且高祖就是从区区亭长开始建业起身的,织席卖鞋又有什么可以为耻辱的呢?我看你真是小儿之见,怎能和高士一起理论!”陆绩不禁闭口塞舌。
席中又一人说道:“孔明所言,都是强词夺理,全不是正经之谈,不必再说了。只请问孔明著有什么经典之论吗?”
孔明看他,是严峻,说道:“寻章摘句,是世上那些迂腐儒士的所为,哪能够依此兴国立事。古时候躬耕的莘伊尹,垂钓于渭水的姜子牙,还有张良、邓禹等名士高人都没见他们有什么经典论著。——难道说你整天就光只是效仿那些酸腐的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吗?”严峻垂头丧气地无以作答。
忽然一个人大声说道:“诸葛公好说大话,未必有真才实学,恐怕到时恰恰要被文人学者所笑呢。”
孔明看那人,乃是程德枢,便回答道:“文人学者有君子与小人之分。作为君子的文人,忠君爱国,坚守正义,憎恶邪佞,尽力为时代做出自己的贡献,美名传于后世。而作为小人的学者,只钻营雕虫小技,用心于文墨,年轻时作赋,人老了把经都念完。笔下即便有千言,胸中却没有一点实实在在的计策。就像杨雄那样,虽然以文章著称于世,却屈身于草莽强盗之手,走投无路最后跳楼而死。这就是所谓的小人之儒。即使他每天吟诗作赋上万言, 可又有什么用呢!”程德枢也不能应对了。
众人见孔明对答如流,全都已惊慌失色。
此时座中还有人想要问难孔明,忽然有个人从外面走进来,厉声说道:“孔明乃是当世奇才,诸位以唇舌相难,可不是敬客之礼。曹操大军压境,你们不商讨退兵之策,光在这里斗嘴!”众人一看,是督粮官黄盖黄公覆。黄盖对孔明道:“先生何不将金石之论对我主说去?”
孔明道:“诸君不识时务,互相问难,容不得我不答。”
于是黄盖和鲁肃带孔明进入中门,正巧遇到诸葛瑾,孔明给他兄长施礼。


你是否需要了解?

八年级《语文》下册——SMJ(十六) 课外文言文
11、《史记》《三国志》12、 这都是因为人们常常注重表面现象,而不去透过现象看本质.13、 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应防患于未然,消除产生事故的因素 ,还应该多多听取别人正确的建议,问题解决时也不要忘了恩人.14. 落笔\/辄为人所传诵。15.(1)像 (2)这 (3)夸耀(炫耀)16.士大夫没(熟)读...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20课的主要内容
雪7 雷电颂8 短文两篇9 海燕10 组歌(节选)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第三单元11 敬畏自然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13 旅鼠之谜14 大雁归来15 喂——出来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科海泛舟第四单元16 云南的歌会17 端午的鸭蛋18 吆喝19 春酒20 俗世奇人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课文有哪些
一1《藤野先生》2《我的母亲》· 3《我的第一本书》、4《列夫·托尔斯泰》、5《再塑生命》·二 6《雪》、7《雷电颂》· 8《短文两篇》9《海燕》10《组歌》·三 11《敬畏自然》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13 《旅鼠之谜》14《大雁归来》15《喂――出来》· 四16《云南的歌会》17《端午的...

记承天寺夜游入选语文教材
北师大版的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它作为第八课,为学生们的语文素养提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鄂教版的八年级下册,它被收录在第二十五课,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领略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景山版的七年级下册,第16课就包含了《记承天寺夜游》,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人的生活场景和情感世界的机会...

跪求冀教版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灯祭》的课文内容,要完整。谢谢...
赶紧用废棉花将灯罩擦得亮亮的,亮到 能看清瓶中央飞旋的灰尘为止。灯的底座是圆形的,木制,有花纹,面积比灯罩要 大上一圈,沿边缘对称地钻两个眼,将铁丝从一只眼穿过去,然后沿着底座的直径 爬行,再扎入另一个眼中,铁丝在手的牵引下像眼镜蛇一样摇摆着身子朝上伸展, 两个端头一旦汇合扭结在...

八年级下册语文学练优第16课答案
周庄位于江南名城苏州和杭州之间,得苏州之灵秀,集水乡之瑰丽。当我踏上周庄的土地,亲眼看到它时,才切身体会到人们为什么那么热爱周庄。蓝天下,一条条小河静静地流淌,水中倒映着白墙灰瓦的房屋;传统的古朴典雅,现代的崭新华美,摇曳于小桥流水,一切是那么宁静、秀美、和谐。周庄,到处洋溢着水的...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都是什么体裁,作者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都是什么体裁,作者简介 5  我来答 2个回答 #热议# 生活中有哪些成瘾食物?lily820317 2015-09-13 · TA获得超过1.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481 采纳率:47% 帮助的人:519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第一单元: 《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什么意思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从山下望去,山高高耸立,天上的月亮小而明亮。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清风缓缓地吹来,水面不曾泛起一丝波纹。出自明朝魏学洢《核舟记》,原文选段: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

初中课本文言文《桃花源记》
(这里的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3.研读第二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文中总写渔人感受的一个词是:【甚异之】 16、“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5. 初中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的原文和翻译{语文版} 一、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

八年级下册语文小石潭记文言文
1.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小石潭记》课文注释 1.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本文为作者贬官于柳州时所作的《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全名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2.记:古代的一种文体。 3.柳宗元:字子厚,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 4.篁竹:丛生的竹子。 5.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 6.尤:格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