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典故的成语有哪些

作者&投稿:幸梁 2025-05-21

出自典故的成语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

1、一鼓作气:出自《左传·庄公十年》,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形容诗文精妙,价值极高。也指书法、文章、或信件的用词造句极为精确,一分一毫也不能增减或改变。

3、一饭千金: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比喻重重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4、卧薪尝胆: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形容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5、图穷匕见:出自《战国策·燕策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6、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指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7、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8、投笔从戎:出自《后汉书·班超传》,指文人从军。

9、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出自汉·王充《论衡·道虚》,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

10、四面楚歌: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形容刻苦自励、发愤图强的成语

1、卧薪尝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2、击楫中流: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3、蹈厉之志:本形容舞蹈的动作威武有力,比喻奋发向上的志向。

4、发奋为雄:比喻决心奋斗使自己成为杰出人才。

5、发愤图强:比喻决心奋斗,努力谋求强盛。

6、废寝忘食:不顾睡觉,忘记吃饭,形容十分专心努力。

成语的用法

1、成语可以用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等句子成分,如“他喜笑颜开地跑进屋子里”(用作谓语),“这个小孩天赋很高,智力超群”(用作定语),“她拼尽全力,奋笔疾书”(用作状语),“他十分疲惫,力倦神疲”(用作补语)。

2、成语可以用于描述事物、说明事理、表达情感等,如“这件事情真是叫人喜出望外啊!”(表达情感),“这件事情非常复杂,需要我们深思熟虑才能解决”(说明事理),“这个人很勤奋,每天工作勤勤恳恳”(描述事物)。

3、成语有时也可以用于幽默、讽刺、夸张等特殊语境,如“他天天迟到,真是老油条啊!”(用于幽默),“这个人的行为太不合规矩了,简直是目无王法!”(用于讽刺),“这个房子太大了,简直像故宫一样!”(用于夸张)。

4、有些成语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其特定的文化背景或典故,如“登峰造极”源于古时皇帝祭祀天地时攀登泰山的行为,比喻成就达到最高点;又如“朝三暮四”出自《庄子·齐物论》,比喻反复无常或主意不定。如果不了解这些成语的出处和含义,就很容易用错。

总之,成语是一种浓缩了文化传统、历史故事、民间风俗等丰富内容的语言形式,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语境和知识背景来灵活运用。




你是否需要了解?

出自历史典故的成语(成语名,主人公,具体典故)
有一天,大儒到赵都去,在湡水(古城池,今邢台沙河)一带碰见一伙盗贼。盗贼索要大儒的钱财,他便痛快地全给了他们。遭贼又要大儒的车马,他也慷慨地给了他们。盗贼还要大儒的衣服和被褥,他还是痛痛快快地给了他们。盗贼们感到惊奇,私下议论道:“这一定是天下杰出的人,今天我们侮辱了他,他一定...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有哪些四字成语是出自历史典故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现有这样诗人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例句:人们十分讨厌那些只会纸上谈兵,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典故: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

出自历史典故的成语
1、望梅止渴 典故: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郭翰很有礼貌地...

出自典故的成语有什么
关于出自典故的成语有如下:1、望梅止渴 三国时,曹操带兵长途行军,士兵们都很口渴,曹操便说:“前面就是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们听了,嘴里都流口水,一时也就不渴了。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只好用空想来加以安慰。2、三顾茅庐 汉末刘备三次到诸葛亮住的茅屋去邀请...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哪些成语是有历史典故的
[出处]《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4、滥竽充数[làn yú chōng shù]: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出处]《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廓处士请...

来自历史典故的成语
1、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典故
★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及其典故 ★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解释 ★ 十个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汇总大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为你推荐:特别推荐 「网络好人」是什么意思? 有哪些揭露讽刺韩国财阀的电影? 为什么麦当劳一瓶冰露卖 7.5 元? 汽车加混汽油会有...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解释】: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出自】:唐 房玄龄《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释义】:半夜听到荒鸡叫,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了。’于是起舞。【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含褒义。

什么成语是出典故的?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则成语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比喻为人真诚,严于律已,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手不释卷 手到擒来 黔驴技穷,出自柳宗元的《三戒》为国捐躯和视死如归 出自曹植的《白马篇》愚公移山,出自我忘记了 心有灵犀 出自李商隐的《无题》此情可待 出自同上 萍水...

出自典故的成语
出自典故的成语太公钓鱼、平易近人、千金一笑。1、太公钓鱼 商朝末年,纣王荒淫无度,残暴不仁,人民生活非常艰苦。大臣姜子牙不能忍受纣王的胡作非为,就躲到渭水河边过着隐居的日子。渭河一带是诸侯姬昌的管辖范围,姬昌胸怀大志,很爱惜人才。为了吸引姬昌的注意,姜子牙天天坐在河边钓鱼。他的鱼钩是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