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岗镇的历史名人 登岗哪个地方姓史的

作者&投稿:俟康 2025-05-16
章镇镇的历史名人

谢灵运。东晋时,我国山水诗派开创者谢灵运,曾在此建造别墅园林,过着隐居生活,他在这里写下了中国文学史上脍炙人口的名篇《山居赋》。据考证,其赋中“北山二园”的始宁时墅,即原章镇镇驻地,另一园则在章镇镇的河浮村。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思想家王充,在此诞生和定居,王充墓在104国道旁边的乌石山滨笕茶场上。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邑人林鉴曾修缮王充墓,1965年一遭毁。1981年,浙江省政府拨款重建。现王充墓占地110平方米,现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谢瑜。明嘉清年间,“上虞四谏”之一的谢瑜,冒死弹劾严嵩,被削职为民后在姜山筑室而居,自号“姜山老樵”,其墓葬也在姜山。徐三庚(1826-1890)清末著名篆刻家。字辛谷,又字诜郭,号金罍、井罍,又号袖海,自号金罍道人、似鱼室主、余粮生、山民,别号翯然散人等,上虞章镇大勤人。工篆隶,与吴让之、赵之谦齐名,能摹刻金石文字,所刻吴皇象书天发神谶尤佳。刻印力追秦、汉,能于邓石如、吴熙载诸家而后,别树一帜。近时篆刻家多宗之。其晚年篆刻趋向定型,习气渐深,终成流弊。”除上之外,为纪念唐代名相魏征的“太廉堂”,位于章镇镇新魏家庄村内。

柯姓历史上最大的官是柯卢。
柯卢是西周时期吴国的君主之一,在位59年(公元前919年―公元前861在位,,为吴国第十任君主,承袭父亲余桥疑吾担任吴国君主。柯卢死后,儿子周繇继位。

柯氏出身于古时的吴国,这可以从《广韵》一书中找到证据,该书是这样说的:“吴公子柯卢之后。”柯姓既然是吴国公子柯卢之后,则他们在南方各地源远流长,自然不在话下。
不过,柯氏并非仅仅只有源自吴国的这一支。另外,姜太公的后裔,以及历史上许多被中华文化所同化的外族的后代,也都有以柯为姓的。
《路史》上所说的“齐太公后有柯氏”;《姓氏考略》上所记载的“姜及鲜卑俱有柯姓”,以及《魏书官氏志》所指出的:“柯拔氏改为柯姓”等等文献,正是柯氏家族组织庞大情形的最佳说明。
柯姓的称盛于南方各地,从历史上的柯氏名人录,更加一目了然。最显著的例子,是早在1100年前的唐昭宗天复年间,就有一位闽籍人士柯崇,以卓越的才华而被朝廷任为太子校书,光宗耀祖。
扩展资料:
柯氏其他名人
1、柯述,北宋朝散大夫。
2、柯宋英,南宋梅州知州。
3、柯应诚,生于唐高宗永徽四年,卒年不详。时任江南刺史、后升镇国安化军节度史。
4、柯昶(江西瑞昌人氏),五代时(南唐)官吏。
5、柯九思,元朝人。勤读书,能诗文,善书画。尤精画枯木、墨竹,师法宋代文同、苏轼。又善于鉴别古代钟鼎器物,元朝宫廷所藏书法名画,多由其鉴定。
6、柯维骐,明朝历史学家。专心研究宋代历史。合《宋史》《辽史》《金史》为一书,以宋朝为正统,附以辽、金,积20年之力撰成《宋史新编》。对元人所修宋史的错误和疏漏,多有补正。
7、柯潜(生卒年待考),字孟时,号竹岩;福建莆田人,明朝大臣。22岁中举,明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状元。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柯氏
百度百科-柯卢

王俊豪原名王亚夫,又名王仰三。1916年12月7日生于揭阳县的登岗镇蔡坑村(今属榕城区)。1933年毕业于广东省立二师(韩师)高中部。后在澄海、汕头等地执教。1936年初参加汕头新文字研究会、文艺座谈会,常以“佐贞”等笔名在报刊发表文章,提倡大众化通俗文学,以潮州歌谣形式创作潮州方言诗歌,宣传抗日救亡运动。是年秋与进步教师发起组织汕头市小学教师救国会(后改为岭东小学教师救国会)。1936年冬参加中共潮汕组织领导的华南抗日义勇军潮汕大队。1937年上半年在汕头,由陈华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后,同教育界、文化界抗日进步青年发起成立汕头青年救亡同志会,(后改为青年抗敌同志会),是初期领导人之一。1939年在梅县主编《民报》、《妇日女与儿童》等报刊。1940年主编中共潮梅特委机关报《新潮报》。后到粤北、广西从事教育工作和抗日活动。提倡通俗化大众文学,常以潮汕方言写抗日歌。 登岗镇觉真善堂创建于1922年,创办人为张运杰“菩萨”。张氏年弱冠受戒于罗浮山,创建善堂后,他立心济世,施医赠药,施棺赠葬,照顾灾难百姓和不幸人士,善务广扬,万民钦佩。1926年张菩萨圆寂,事业由门下弟子张郁昌继承并发扬光大。解放后停止善务。1986年由林静勤、王祥如、林添茂三位老人再建善堂,在新加坡同德善堂念心社等捐助下,善务得到进一步发展。先后进行修桥筑路、支教兴学、收尸殓骨、扶贫济困、救灾抢险诸多福利工作。
登岗镇名人录
第一位,雨仙(即孙道者,也称风雨圣者。传说中宋代神童,为潮汕本土神祗)。
第二位,王亚夫(登岗蔡坑村人,三十年代以文章和哥谣宣传并投身抗日。先后任泰国,香港革命报刊主编,曾赴越南创办了《新越华报》。后任中央侨委办秘书长。)。
第三位,王文波(登岗蔡坑人,解放前在丰顺县八乡山参与创建抗日根据地,曾任丰顺县委书记,后调进北京任纺织工业部干部部部长。系王亚夫胞弟。)
第四位,王川(登岗蔡坑村人,早年从事革命活动。曾主编《饶平民间故事》,1987年出版长篇历史小说《海禁泪》。)
第五位,许世元(登岗许厝村人,任澳门中华总商会副会长,省政协委员,热心社会公益事业。)
第六位,黄爽(登岗镇登岗村人,明嘉靖二十八年举人,授衡阳教谕。主考应天试,后转授国子监助教,后迁绍武同知县被当地百姓颂为清官贤史,备受爱戴。黄爽与海瑞相交至深。)
第七位,黄雄(登岗镇登岗村人。黄爽之弟。明嘉靖三十一年举人,任恭城县知县。)
第八位,黄国卿(登岗溪边村人,明嘉靖二十三年进士,授浙江温州推官,后升户部主事,擢江西提学副使,晋浙江参政。与林大钦交往至深,为其《东莆文集》作跋。勤政爱民,施仁布德,为梓里移风易俗,美誉传扬。)
第九位,黄翼(登岗黄西村人,1923年生。画家,诗人,广东戏剧家协会会员,曾任潮剧团编剧,创作室副主任,副团长。创作剧本《歌女李师师》获全国最佳优秀剧目奖。)
第十位黄盛遵(登岗镇登岗村人,现新加坡太平洋兄弟有限公司懂事长,新加坡黄氏宗亲会名誉主席。热爱家乡福利事业,捐款兴建宝锋学校,自来水厂,盛遵中学。)
第十一位,杨柏华(登岗沟内人,1957年生。医学教授。获加拿大曼民托区大学生,受聘加拿大大多伦多大学医学院高级研究员。)
第十二位,杨遵义(登岗洋淇村人,1908年生。教授,九三学社中央参政员。1933年在清华大学获理学士位;1939年获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第十三位,胡一化。(登岗浦厦村人,字邦学,明嘉靖十年中举人第一名。人称胡解元,至今在浦厦村有其“解元第”和“解元书斋”遗址。)
第十四位,陈迅之(登岗陈厝洋村人,1922年生。解放前被党组织派往泰国从事革命活动,回国后参加大南山革命斗争,任副政策委,后任广东省文化厅副厅长




你是否需要了解?

登岗镇历史名人
登岗镇历史上孕育了多位杰出人物,如王俊豪,原名王亚夫,出生于1916年,毕业于广东省立二师,后在汕头等地从事教育工作,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提倡通俗化大众文学,是潮汕方言诗歌的推动者。1936年,他参加了中共领导的抗日活动,成为早期青年抗敌同志会的领导人之一。同时,觉真善堂是登岗镇的另一历史遗...

登岗镇的历史名人
王俊豪原名王亚夫,又名王仰三。1916年12月7日生于揭阳县的登岗镇蔡坑村(今属榕城区)。1933年毕业于广东省立二师(韩师)高中部。后在澄海、汕头等地执教。1936年初参加汕头新文字研究会、文艺座谈会,常以“佐贞”等笔名在报刊发表文章,提倡大众化通俗文学,以潮州歌谣形式创作潮州方言诗歌,宣传抗日救...

行走潮汕古村落|揭阳登岗洋淇乡,人杰地灵
杨芝(1778 1808)字惠畹,又号兰坡,揭阳桃山都(今登岗镇洋淇桥南村)人,为徽源公十七世孙。清乾隆六十年(1795)中举人,嘉庆七年(1802)中二甲第三十一名进士,奉檄赴粤西为官,先授寻州通判,后署武缘县令。在任期间,勤理政事,因操劳过度,久积成疾,不治而终,年仅31岁,实乃英年早逝。

潮汕人潮汕话的历史
南宋末落籍江门、化州、吴川一带的陈八宣、陈汝楫(抗蒙古军队的英雄陈文龙族人),揭东登岗涵涛方氏派系、其始祖为方真、于南宋理宗六年(1233),为避战乱由福建莆田涵江来揭邑,卜居于揭邑桃都溪围涵涛(今登岗镇涵涛村),潮汕厚屿(洪阳一带)的方氏等等先民皆是在宋末和明朝、因为战乱、为了避难而迁居潮汕的。 ...

以“发现身边的历史”为主题,收集有关潮汕、揭阳地区的历史,或名人古迹...
理位置 揭阳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潮汕平原,东邻汕头、潮州,西接汕尾,南濒南海,北靠梅州,地处东经115°36′——116°37′39〃,北纬22°53′——23°46′27〃。陆地面积524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7689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长82公里,沿海岛屿30多个,内陆江河主要有榕江、龙江和练江三大水系。地势自西...

广东省揭阳市的详细资料是?(越细越好)
云路镇、玉窖镇、登岗镇、炮台镇、地都镇、霖磐镇、白塔镇、龙尾镇、月城镇、桂岭镇、新亨镇、玉湖镇、锡场镇、埔田镇 15镇 揭西县 河婆镇、龙潭镇、南山镇、五经富镇、京溪园镇、花寨镇、塔头镇、东园镇、凤江镇、棉湖镇、金和镇、大溪镇、钱坑镇、坪上镇、五云镇、上砂镇、良田乡、西田乡、大洋乡...

柯姓来源于哪个朝代
柯姓来源于春秋时期,黄帝后裔仲雍的五代孙吴国国王名叫相,因与诸侯会盟柯山,故号柯相。吴国柯卢是柯相的曾孙,其后代遂以“柯”字承接作为自己的姓氏,遂成柯姓。后世尊柯相为得姓始祖,史称柯氏正宗。另外,春秋时期齐襄公将柯邑封给自己的一个儿子,其后便以封邑名称为姓氏,称柯氏,世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