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少年英雄有哪些 中国近代有哪些小英雄
谢荣策、张嘎、海娃、雨来、王二小等。
1、王二小,
中国少年抗日英雄,本名阎富华,生于1929年1月22日,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人。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护转移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气急败坏之下,将王二小用刺刀刺死了。
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残忍地杀害了,牺牲在涞源县狼牙口村,年仅13岁。正在这时,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1989年1月,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在牺牲46年后终被追认为烈士。
2、谢荣策
谢荣策,1931年11月13日,诞生在辽中县茨榆坨镇茨榆坨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小时候因生活所迫,9岁就给地主放猪、放牛,受尽了地主老财的百般虐待。在他幼年的心灵里,就埋下了对地主老财仇恨的种子。因此,谢荣策少年时期就参加革命活动,1948年辽中县解放后,担任茨榆坨村的儿童团长,参加了土地改革斗争。
3、张嘎
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电影《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
4、海娃
他是电影《鸡毛信》中小主角海娃的原型,也是电影《沙漠追匪记》的主角原型之一,在他参加的历时两年半的解放战争中,他单人捕捉俘虏100多名。前不久,这位传奇英雄因病去世,留给人们不尽的思念和追忆。他就是曾经闻名全军的———侦察捕俘英雄秦玉根。
5、雨来
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小说作者管桦本人在内。管桦从小就和村里的儿童一起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瞭望,捕捉敌情。1940年,他离家奔赴抗日战场,长年转战南北。他参军以后,童年时代的情景常常浮现眼前。
于是,他创作了以雨来为主人公的小说《雨来没有死》,发表在《晋察冀日报》上。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一位负责语文教科书的编审专程找到管桦,告知他的小说改名《小英雄雨来》被选进了语文课本。从此,小英雄雨来便成了整整一个时代全国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抗日小英雄
1、宋振中
小萝卜头,原名宋振中,男,1941年生于江苏邳州,1949年9月在重庆被杨钦典害死,遇害时年仅8岁,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最小的战士。
宋振中八个月的时候,就随父母被带进了监狱。由于终年住在阴暗、潮湿的牢房里,再加上营养跟不上,七八岁却只有四五岁孩子那么高,成了一个大头细身子、面黄肌瘦的孩子,难友们都疼爱地叫他“小萝卜头”。
小萝卜头在敌人的监狱里长大,一直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经过地下党对特务的斗争,他才在监狱里上了学,由地下党员和爱国志士作他的老师。
由于他年龄小,特务们对他的看管不是很严,他就经常在牢房之间传递东西、传递信息和秘密情报,在门口放哨,帮助大人了解入狱同志的情况等。
在革命胜利前夕,小萝卜头被敌人残忍杀害。重庆解放后,小萝卜头宋振中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他是共和国、乃至世界上最小的烈士,他的英名将永远被后人铭记。
2、毛岸英
毛岸英(1922年10月24日-1950年11月25日),本名远仁,字岸英,初名永福,湖南湘潭人,是毛泽东与其妻子杨开慧的长子,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安葬于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
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到志愿军司令部任俄语翻译兼机要秘书。1950年11月25日在美军空袭中牺牲。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3、戴碧蓉
1968年9月14日下午,家住铁路宿舍的11岁戴碧蓉挎着篮子去捡野菜,在株洲车站调车场,她忽然看到一列车顺着斜坡在往下溜,而在溜车编组的几节车厢下,竟有3个儿童在玩耍。
千钧一发之际,戴碧蓉向轨道飞奔过去,将一个不满6岁的男孩抱出轨道后,转身又冲上去把一个不满4岁的女孩抱下来。这时,溜车距离铁道上的另一个小男孩只有两三米远了。
危急之中,她奋不顾身地冲上去,使劲将小男孩推出轨道,而自己却被溜车无情碾过,永远失去了左臂左腿,造成终生残疾。戴碧蓉舍己救人的感人事迹很快传遍了全国,成为誉满全国的舍己救人小英雄。
4、何运刚
何运刚,是重庆市梁平县的一名少先队员,他从小热爱英雄,崇拜英雄。1978年,为保卫集体财产,年仅13岁的他同偷盗集体财产的罪犯殊死搏斗,不幸英勇牺牲。
为表彰何运刚的英雄事迹,经中共四川省委批准,共青团四川省委、四川省教育局决定授予何运刚以“少年英雄”的称号。
教育部、共青团十大筹委会还联合发出通报,号召全国青少年向少年英雄何运刚烈士学习,联合通报指出,何运刚烈士是在实现新时期总任务的伟大革命斗争中涌现出的又一个刘文学式的少年英雄。广大共青团员、少先队员和青少年学生,要把英雄何运刚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
5、王璞
王二小,中国少年抗日英雄,本名阎富华,生于1929年1月22日,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人。
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
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护转移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气急败坏之下,将王二小用刺刀刺死了。
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残忍地杀害了,牺牲在涞源县狼牙口村,年仅13岁。正在这时,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1989年1月,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在牺牲46年后终被追认为烈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二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何运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戴碧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毛岸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萝卜头(革命烈士)
1、宋振中
小萝卜头,原名宋振中,男,1941年生于江苏邳州,1949年9月在重庆被杨钦典害死,遇害时年仅8岁,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最小的战士。
宋振中八个月的时候,就随父母被带进了监狱。由于终年住在阴暗、潮湿的牢房里,再加上营养跟不上,七八岁却只有四五岁孩子那么高,成了一个大头细身子、面黄肌瘦的孩子,难友们都疼爱地叫他“小萝卜头”。
小萝卜头在敌人的监狱里长大,一直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经过地下党对特务的斗争,他才在监狱里上了学,由地下党员和爱国志士作他的老师。
由于他年龄小,特务们对他的看管不是很严,他就经常在牢房之间传递东西、传递信息和秘密情报,在门口放哨,帮助大人了解入狱同志的情况等。
在革命胜利前夕,小萝卜头被敌人残忍杀害。重庆解放后,小萝卜头宋振中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他是共和国、乃至世界上最小的烈士,他的英名将永远被后人铭记。
2、毛岸英
毛岸英(1922年10月24日-1950年11月25日),本名远仁,字岸英,初名永福,湖南湘潭人,是毛泽东与其妻子杨开慧的长子,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安葬于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
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到志愿军司令部任俄语翻译兼机要秘书。1950年11月25日在美军空袭中牺牲。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3、戴碧蓉
1968年9月14日下午,家住铁路宿舍的11岁戴碧蓉挎着篮子去捡野菜,在株洲车站调车场,她忽然看到一列车顺着斜坡在往下溜,而在溜车编组的几节车厢下,竟有3个儿童在玩耍。
千钧一发之际,戴碧蓉向轨道飞奔过去,将一个不满6岁的男孩抱出轨道后,转身又冲上去把一个不满4岁的女孩抱下来。这时,溜车距离铁道上的另一个小男孩只有两三米远了。
危急之中,她奋不顾身地冲上去,使劲将小男孩推出轨道,而自己却被溜车无情碾过,永远失去了左臂左腿,造成终生残疾。戴碧蓉舍己救人的感人事迹很快传遍了全国,成为誉满全国的舍己救人小英雄。
4、何运刚
何运刚,是重庆市梁平县的一名少先队员,他从小热爱英雄,崇拜英雄。1978年,为保卫集体财产,年仅13岁的他同偷盗集体财产的罪犯殊死搏斗,不幸英勇牺牲。
为表彰何运刚的英雄事迹,经中共四川省委批准,共青团四川省委、四川省教育局决定授予何运刚以“少年英雄”的称号。
教育部、共青团十大筹委会还联合发出通报,号召全国青少年向少年英雄何运刚烈士学习,联合通报指出,何运刚烈士是在实现新时期总任务的伟大革命斗争中涌现出的又一个刘文学式的少年英雄。广大共青团员、少先队员和青少年学生,要把英雄何运刚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
5、王璞
王二小,中国少年抗日英雄,本名阎富华,生于1929年1月22日,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人。
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
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护转移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气急败坏之下,将王二小用刺刀刺死了。
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残忍地杀害了,牺牲在涞源县狼牙口村,年仅13岁。正在这时,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1989年1月,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在牺牲46年后终被追认为烈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二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何运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戴碧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毛岸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萝卜头(革命烈士)
现代少先队小英雄(1978年-至今)
1.何运刚
何运刚(1965年——1978年),四川省大巴山区梁平中学一年级学生,13岁,少先队员。他从小热爱英雄,崇拜英雄。刚上学就用压岁钱买了一本反应刘文学事迹的书《火红的少年》,表示要向刘文学学习。何运刚是个懂事的孩子,为了减轻爸爸的负担,他一边上学一边给队里放牛。1978年1月15日是星期天,那天傍晚,帮爸爸干了一天活的何运刚听到有人喊“有人偷牛草了”,就往外跑,抓住了偷窃者。偷窃者一看是个小孩子,便把他打到在地,但何运刚仍紧紧抓住偷窃者,在搏斗中,他终因年少力薄不幸牺牲。1978年7月18日,教育部、共青团“十大”筹委会发出《关于学习少年英雄何运刚的联合通报》,要求广大共青团员、少先队员和青少年学生向何运刚学习。
2.王继秀、陈秀华
王继秀(1967年——1979年)、陈秀华,河南省商丘县人。河南省商丘县毛涸堆乡白腊园村黄堂小学的少先队员。他俩关心集体,经常为大家做好事。有一次下大雪,她们起大早把路扫干净了。有一次放学时,突然下起大雨,两个小伙伴冒雨跑回家,取来一大包馒头分给大家吃。一到麦收和大秋,他俩总是在田里、场上帮助干活。1978年8月19日,王继秀和陈秀华去村外捡桐叶,发现坏人在偷集体的桐树。十二岁的王继秀和十三岁的陈秀华为保卫集体财产,挺身而出,与偷盗分子进行了顽强的搏斗。等人们闻声赶来时,王继秀被扔进机井致死,陈秀华也受了重伤。1980年3月1日,共青团中央做出了授予王继秀、陈秀华“优秀少先队员”称号的决定,表彰她们热爱祖国、关心集体、敢于与坏人作斗争的崇高品质。
3.努尔古丽
努尔古丽(1965——1979),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大石头乡人。生前,她是乡流动小学的学生。她读了三年半的书,连续7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她热爱草原,热爱集体,热心帮助同学。她不仅帮助妈妈做家务,还学会了给牲畜打针、用药的兽医知识。1979年4月10日,她赶的驼群遇上暴风雪。她冒着零下20度的严寒,和暴风雪搏斗了整整一夜,300多峰骆驼保住了,但在凌晨最寒冷的时刻,她被暴风雪夺去了生命。1980年3月,团中央授予她“优秀队员”的光荣称号。
4.孙玉芳
孙玉芳(1965年——1979年),山东省淄博市人。孙玉芳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村里有位双目失明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她常年给老人担水。送柴、推磨、扫院。她对自己要求严格。她爹爹是看果园的,她从不摘园里的苹果。1978年9月,升初中时,她成绩考得不太好,新书一发下来,他就在包好的书皮上写道:“刻苦学习不贪玩,人老哪能再少年!”她每年第一个到校,打扫完教室就温习起功课来,到了第一个期末考试时,她的成绩名列前茅。1979年5月26日,她在水岸边割猪草时,突然发现两个小学生落入水中。她不顾个人安危,两次跳入深水中,将两个小孩救出,最后由于体力不支,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年仅14岁。1980年3月1日,共青团中央授予孙玉芳“优秀少先队员”的光荣称号。
5.黄淑华
黄淑华(1969——1981),女,福建漳浦县人。她爱劳动、爱集体、关心他人,是雷锋式的好少年,优秀的少先队员。一个星期天,她与伙伴到海滩去摸麦泥螺,3人手牵手向海边涉去。突然,一个伙伴在齐腰深的水中一晃,3人同时掉进没顶的汊港。黄淑华才学会游泳,但她不顾自己安危,用力把一个伙伴托起,推到浅水滩头上去,又返身救另一个伙伴,连续两次没有成功。这时,她已筋疲力尽,但她仍顽强地用自己的身体将伙伴顶起。伙伴终于得救了,可年仅12岁的她自己却牺牲了。
少年小英雄黄淑华
6.魏世俊
魏世俊(?——1982年),天津市人,少先队员。1982年7月4日,她与四位同学一起游泳,突然一位同学溺水了,情况非常危险,魏世俊马上游过去抢救,硬是用头把同学推上岸。但魏世俊由于体力耗尽,不幸沉入水底,光荣牺牲。1982年5月15日,共青团中央授予她“优秀少先队员”的光荣称号。
7.张新龙
张新龙(?——1981年),甘肃省陇西县人,少先队员。1981年6月21日,他与小伙伴在水坑边洗澡乘凉时,一个同学不小心掉入水中,沉入水底。张新龙不会游泳,可他连衣服也没脱,就勇敢的扑进水里,同学得救了,可他却光荣牺牲了。1982年5月15日,共青团中央授予他“优秀少先队员”的光荣称号。
8.罗丛林
罗丛林,四川省万源市人,少先队员。1978年9月21日,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罗丛林发现了一块巨石横在了铁道上,他以红领巾为信号给列车报信,避免了事故的发生、1981年6月24日,在上学路上,他又发现一块大石头压在铁轨上,他又以红领巾为信号给列车报信,避免了事故的出现。罗丛林在关键时刻,机智勇敢,为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做出了贡献。1982年5月15日,共青团中央授予他“优秀少先队员”的光荣称号。
9.王玉梅
王玉梅1969年生于天津市。王玉梅在天津市和平区官沟小学上学的第一天,班里来了一位下肢截瘫名叫许静的小女孩。下课后,为了不让不能去户外活动的许静冷清,王玉梅拿出从家里带来的小人书、跳棋,陪着许静玩。为了减轻许静爸爸妈妈的负担,王玉梅天天背着许静去上学,放了学再把许静送回家,无论刮风下雨,从来没有间断过,就连看电影也没让许静落下过。在近五年的时间里,王玉梅整整走完了35万米的路程。1981年,王玉梅被评为天津市优秀少先队员。1982年5月15日,共青团中央授予王玉梅同学“优秀少先队员”的光荣称号。
10.韩余娟
韩余娟(1971——1983),女,江苏宿迁县人,舍己为人的小英雄。她几年坚持不懈地为群众做好事,像对待亲人一样照顾本村70多岁的孤寡老人傅奶奶。1983年8月14日夜,傅奶奶居住的房顶水泥檀条断裂,在房屋倒塌的危急关头,韩余娟临危不惧,用力把傅奶奶推到墙边的安全地方,就在这时,房顶塌了。韩余娟把生的希望让给了老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为了抢救傅奶奶,她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表彰韩余娟的事迹,团中央授予她“舍己为人小英雄”的光荣称号。
11.赖宁
赖宁(1974——1988),男,四川省石棉县人。他小学期间,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少先队员,曾获得省红领巾读书报一等奖。到中学后,曾3次上山扑火。1988年3月13日,石棉县海子山突然发生山林火灾,为了扑灭山火,挽救山林,保护电视地面卫星接收站的安全,主动加入了扑火队伍,他不顾个人安危,在烈火中奋战四五个小时,献出了宝贵生命,年仅14岁。他用实际行动实践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崇高理想和信念。他闪烁着共产主义思想光辉的事迹,为全国青少年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为了表彰赖宁同学的先进事迹,共青团中央、原国家教委决定,授予赖宁同学“英雄少年”的光荣称号。号召全国各族少先队员向赖宁同学学习,学习他的胸怀大志,从小做起;学习他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学习他积极进取,全面发展;学习他热爱祖国,临危不惧。1989年荣获全国“十佳少先队员”称号。
12.王敏
王敏(1988年——1998年),湖北省黄梅县蔡山镇绩麻墩村小学三年级少先队员。1998年8月5日下午,同村的王新、王正东、王成等三名儿童到池塘划船,不慎翻船落水。正从此路过的王敏跃入水中,游向小船,让王新、王正东抓牢船帮。王敏见王成在还在水中,又游了过去,用自己的身体把王成顶出水面,终于使他们被赶来的村民救起。王敏却因年幼体弱,沉入水中,不幸牺牲。王敏在校一贯品学兼优。全国少工委于1998年9月17日授予王敏“舍己救人英雄少年”的光荣称号。
13.王超
王超(1990年——2002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铁路第一小学少先队员,中队体育委员。王超为人正直善良,乐于助人,是老师的好帮手、同学的好榜样。2002年12月24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青城公园发生了感人肺腑的青少年群体舍身营救落水冰窟儿童的英勇壮举。为营救落水儿童,先后有近百人挺身而出,参与救援,其中20多人因冰面塌陷落入冰窟。少先队员王超不顾个人安危,冲锋在前,不幸牺牲。为表彰王超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全国少工委授予王超“全国优秀少先队员”的荣誉称号。
14.马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漩口中学初三年级学生。
地震发生后,马健和同学发现一同学被埋在废墟,施救几次没成功,晚上他冒着大雨悄悄回学校,用双手将一块块砖头刨开,四五小时后,把同学从废墟里刨出来,可他却双手血肉模糊。看到两位同学被水泥板压住,没有大型工具无法营救,给他们找水,帮助两位同学坚持。
15.王波,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东汽中学高一年级学生。
地震时,在教室中的王波很冷静,拔掉电源,快速掰开已变形被卡住的门,让同学们快速撤出教室,自己最后一个离开。随后,投入到营救之中,手掌磨肿,手臂被划伤,鞋子也被钢筋穿破,但王波仍坚持营救同学,一刻也不退缩。
16.王亮(羌族),四川省绵阳市北川中学高二年级学生。
地震发生时,王亮和另外两名同学被水泥板压在走道间,后来成功脱险,就开始寻找和救助其他同学。地震当天的整个下午、夜晚,王亮一直跛着脚走路,帮助救人,共发现和帮助多名同学成功脱险。
17.王博,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拓石镇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
地震发生时,班长王博迅速打开教室后门,让同学们往外跑。一个同学摔倒在台阶上,他帮助学生撤离,并救出多名学前班的孩子。灾后,主动组织学生分组学习,宣传防震自救知识。他还积极捐赠物品,支援救灾。
霍去病,岳飞,卫青
小萝卜头、戴碧容,等等近现代少年英雄。
你是否需要了解?
关于近代英雄人物
琳琅故事会
中国历史上舍生取义的英雄有哪些?
中国历史上,英雄人物无数,不仅限于古代,就连近代也有许多舍生取义、忠于职守的楷模。例如,我们不能忽视的是迅哥起鲁,这位中国近代的英勇英雄。他以太行山为背景,展现了少年抗日的无畏精神。1929年,迅哥起鲁诞生在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他的事迹犹如一团燃烧的热血,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气概。...
闽南地区有哪些近代史英雄人物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福建侯官县人,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
近代少数民族英雄
他最大的功绩是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指挥了抗英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爱国者。同时,他编译《四洲志》等外文书籍、资料,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风气,是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先驱。]林则徐,福建候官人。早年家境贫寒,受过良好的教育。
搜集反映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资料
1954年,钱学森在报纸上看到父亲的好友陈叔通站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决定给他写信求助。这封写作烟盒纸上的信辗转最终抵达中国。在周恩来等人的大力斡旋下,钱学森于1955年9月17日,举家登上了“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踏上返回祖国的旅途。钱学森是当之无愧的“两弹一星”元勋。有人说,他的回国,让...
中国近现代的民族英雄都有谁?
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但她宁死不屈。同年7月15日,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2、岳飞(1103年-1141年),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南宋军事家,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抗金名将。岳飞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其精忠报国的精神深受中国...
你知道有哪些英雄的事迹吗?
这部儿童军事题材影片,通过寓意丰富的细节安排和少年儿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响了几代小观众。4、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喻户晓的电影。影片主角是1\/2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
中国近代的民族英雄
孙中山是反抗满清统治的著名民族英雄。生于广东香山县(即中山市)翠亨村的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
近代英雄人物的小故事
董存瑞烈士纪念碑碑体正面用金色大字镌刻着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元帅的亲笔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1995年5月25日开展的董存瑞烈士纪念馆内,陈列着董存瑞烈士事迹图片、油画、烈士遗物,并陈展着重要的文献资料和有关董存瑞烈士事迹的文艺作品50余册、件;党和国家领导人、知名人士为英雄题写的诗、词...
近代史民族英雄有那五位?
伊东佑亨以商船将丁汝昌遗体送回中国。杨靖宇 1936年,根据中共中央《八一宣言》东北抗日部队统一建制,陆续成立抗日联军。当年2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6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随着东北抗日力量壮大及抗日斗争持续,日军对东北战略后方更有所顾及,逐渐采用强制聚拢边区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