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的由来 诗词 组成趣事 敦煌莫高窟的起源
1、《赋得边城雪送行人胡敬使灵武》 明 王偁
万里敦煌道,三春雪未晴。
译文:敦煌的道路万里长,冬天的血在春天了还未消除。
2、《敦煌曲》明 曾棨
敦煌壮士抱戈泣,四面胡笳声转急。
译文:敦煌的边疆士兵在哭泣,四面胡人的战鼓声在急切的响着。
3、《敦煌乐》 明 杨慎
角声吹彻梅花,胡云遥接秦霞。白雁西风紫塞,皂雕落日黄沙。汉使牧羊旌节,阏氐上马琵琶。梦里身回云阙,觉来泪满天涯。
译文:边塞号角在吹奏着《梅花三弄》,在胡地的云彩连接着秦地的晚霞;烈烈的西风、大雁高飞,紫色的边关苍凉而又雄壮,黄昏时节,黄沙漫天,白雕飞翔。
汉使苏武拄着大汉使节的旌节在牧羊,王昭君在马背上弹奏着一曲曲琵琶;想来他们在梦中应该回到了汉家高大的宫殿,只怕是醒来后只能独自伤心,落泪无尽。
4、《岁暮赠新安吴用卿》 明 王惟俭
锦缥细展墨花翻,河东二柳敦煌索。
译文:锦绣繁华的纸上墨像花一样翻滚着,在河东的两颗柳树在敦煌的土地上摇曳。
5、《宣威苗将军贬官后重经故宅》唐 徐铉
天子未尝过细柳,将军寻已戍敦煌。
译文:高贵的天子不知道细柳是什么,但是将军在敦煌边疆早已守卫多年。
关于“敦煌”名字的含义,一直众说纷纭。
《汉书·地理志》中注释“敦煌”二字的意义“敦,大也。煌,盛也”,认为敦煌是一个繁华的城市。
《元和郡县图志》中解释“敦,大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认为此地对于广开西域有重要作用,所以名之为敦煌。
对于敦煌的汉名解释,一些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许多学者都认为“敦煌”一词应是当地土著少数民族所呼地名的音译。但到底是哪一个少数民族对地名的称呼,学术界也是莫衷一是,有匈奴语音译、吐火罗的音译、羌语的音译等多种说法。
此外,还有学者认为,“敦煌”一词既不是汉语的语词,也不是少数民族的语词,而可能与希腊人有关。现在得到大多数人认同的是,“敦煌”为少数民族语词的音译。
莫高窟开凿在敦煌城东南25公里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据唐代碑文记载,莫高窟创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因为唐朝时此处地名“莫高里”,因此又称“莫高窟”。莫高窟迄今保存有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随、唐、五代、宋、西夏、元,历时一千多年的多钟类型洞窟735个,它与山西云冈石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莫高窟分为南窟和北窟,北窟是供僧人起居所用,也叫做毗诃罗窟,南窟有许多的精美的佛教造像,也叫做支提窟。莫高窟的佛像并不是石质的,而是泥塑的,因为莫高窟的岩石并不适合雕塑,所以就用泥塑了。
关于莫高窟的来历还有一个故事。公元366年,一个和尚来到这里。他叫乐樽,戒行清虚,执心恬静,手持一支锡杖,云游四野。到此以是傍晚时分,他想找个地方栖宿。正在峰头四顾,突然看到奇景;三危山金光灿烂,烈烈扬扬,像有千佛在跃动。乐樽和尚怔怔地站着,他有所憬悟,把锡杖插在地上,庄重地跪下身来,朗声发愿,从今要广为化缘,在这里筑窟造像,使它真正成为圣地。不久,乐樽和尚的第一个石窟就开工了。他在化缘之时广为播扬自己的奇遇,远近信士也就纷纷来朝拜胜景。年长日久,新的洞窟也一一挖出来了。
你是否需要了解?
敦煌莫高窟的由来 诗词 组成趣事
莫高窟分为南窟和北窟,北窟是供僧人起居所用,也叫做毗诃罗窟,南窟有许多的精美的佛教造像,也叫做支提窟。莫高窟的佛像并不是石质的,而是泥塑的,因为莫高窟的岩石并不适合雕塑,所以就用泥塑了。关于莫高窟的来历还有一个故事。公元366年,一个和尚来到这里。他叫乐樽,戒行清虚,执心恬静,手...
历史上,有哪一座山,上面挂满了现金,却从无人盗取?
一、麦积山石窟的由来 “绝顶路危”说的就是麦积山,虽然这座山只有140米高,海拔1742米,但由于地震的破坏,这座外表看上去像麦垛的泥石山崖体摇摇欲坠,近年来经过不断加固、休憩,才越来越坚固。而之前工匠们在这里作业的时候,并没有什么保护措施,就连攀登上去的木栈道也是窄小、破旧,...
高一暑假趣事1000字作文开头
高一暑假趣事1000字作文1 一个不一样的暑假在我的期盼之中到来了,没有了纷繁的作业任务,也没有了往日忙碌的补习课程,一切显的是那么的悠闲。我突然想在这短短的2个月内也书写一些人生的美丽篇章,而不是那么惶惶忽忽地虚度。自从进了大学,一直想找机会证明一下自己的存在价值,我成人了,是应该独立地去面对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