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汉贼不两立,那曹操与孔明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微妙交情?
曹操和诸葛亮什么关系?并非我们通常理解的势不两立的关系,而是有着微妙的交情。《全三国文》有一条记载,是曹操写给诸葛亮的便条:“今奉鸡舌香五斤,以表微意。”曹贼给诸葛丞相送古代的口香糖。这说明,魏蜀吴三家,并不像我们认为的关系那么紧张,过年过节,曹董事长给另一家公司的经理人诸葛亮送张贺卡,顺便给个手信——一盒口香糖,无足怪也,礼节而已。况且当时曹操把持的政权还是大家都公认的中央政府,总公司,由总公司的董事长给分公司的经理人送点礼物,也算正常。
一、魏蜀吴三家,并非不可调和,还是有一定的往来的
三国中对抗最激烈的就是刘备政权和曹操政权了。但这两国的关系,也许不像宣扬的那么不可调和。例如,刘备还可以给汉献帝写信,虽然信里面写着对曹操大不敬的话语,可这些敏感词居然都通过了曹丞相办公室的审查,传到了汉献帝的邮箱里。这说明成都方面和许昌方面还是可以正常通信的。从这点看,曹操送诸葛亮口香糖其实是一种极其普通的联系方式。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了,刘备却写信表示哀悼,派了韩冉作为使者前往参加追悼会,还将成都上好的锦布准备了几捆,作为慰问礼品,“备闻曹公薨,遣掾韩冉奉书吊”,“并贡锦布”。这就是刘氏集团争取弹性国际空间的一种表现。其实也能理解刘备为何如此,他当时既要急于给关羽报仇,又要夺回荆州,所以在外交上就决定要建立联曹灭孙的战略框架,于是就有了这么一种主动示好。
二、三家各自的臣子,可能也都有错综复杂的联系
就以三国著名的诸葛家族为例:诸葛亮在蜀国做丞相,哥哥诸葛瑾在东吴做管理层,堂弟诸葛诞在魏国做干部,但这不妨碍大家为各自的老板效力的同时,还保持亲情关系。
诸葛亮写写信给东吴经理人陆逊说:“家兄年老,而恪性疏”,我大哥老啦,而侄子阿恪性格疏忽大意,此次居然负责粮草工作,我这个做叔叔的虽然远在四川,可还是很担心,“仆虽在远,窃用不安”,还是请陆总理您将我的意思传达给孙权老友。
陆逊将求情信转到孙权手里,诸葛亮的面子,孙权还是要买的,于是调动了诸葛恪的工作。可见孙权还是很照顾双方员工的亲情的。因为在这之前,孙权分配工作任务,将诸葛瑾的儿子,也就是诸葛亮的侄子——诸葛恪,分配去主管粮食工作。诸葛恪是个很有才华的人,却心高气傲,不耐烦做后勤工作,而粮草工作是重中之重,一旦出事,罪名不轻。老干部诸葛瑾万分地担心,却不敢直接给组织打报告,他曲线救儿子,于是写信委托在蜀国的诸葛亮,帮他求情。
要说交情其实应该还谈不上,毕竟曹操对诸葛亮的伤害还是挺大的,但是他们俩也有过一些互动,比如曹操曾经送过诸葛亮一些类似于口香糖的东西。
因为曹操和蜀国的关系并非那么不可开交,曹操和刘备的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刘备的好兄弟关羽都为曹操效力过,曹操和诸葛亮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
其实两者之间,并非老死不相往来。曹操与诸葛亮之间也有一种交情,是出于乱世之中的人情世故,给彼此的空间。
你是否需要了解?
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什么意思
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这句话表达的是蜀汉与曹贼之间的对立态势,如同水火不容,彼此间没有共存的可能。它深刻地揭示了双方之间的敌对关系,强调了在政治和军事斗争中,这种对立不仅关乎领土的争夺,更是两种不同政治理念和生存方式的较量。王业不偏安,这句话则出自《后出师表》,它表达了蜀汉政权在...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的出处是哪里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出自魏晋诸葛亮的《后出师表》。“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全诗《后出师表》魏晋 诸葛亮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诸葛亮的继承者都有何人呢?
如此看来,他虽然早早称帝,却也依旧没有违背“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初衷,因此算不上打脸,也不应该被嘲讽。二、不得不称帝 刘备自起事的时候,就以汉室后裔自居,因此吸引到了一部分人的支持。他声称“汉贼不两立”时,“汉贼”代表的是曹操,他与曹操不...
孔明骂死王朗的原文
君等闻曹操虚发诈伪之词,便畏惧请降,敢笑苏秦、张仪乎?”步骘默然无语。忽一人问曰:“孔明以曹操何如人也?”孔明视其人,乃薛综也。孔明答曰:“曹操乃汉贼也,又何必问?”综曰:“公言差矣。汉传世至今,天数将终。今曹公已有天下三分之二,人皆归心。刘豫州不识天时,强欲与争,正如以卵...
谁知道舌战群儒那一大段对话.
今江东兵精粮足,且有长江之险,犹欲使其主屈膝降贼,不顾天下耻笑。由此论之,刘豫州真不惧操贼者矣...孔明视其人,乃薛综也。孔明答曰:“曹操乃汉贼也,又何必问?”综曰:“公言差矣。汉传世至今,天数将...众文武分两行而立。鲁肃立于孔明之侧,只看他讲话。孔明致玄德之意毕,偷眼看孙权:碧眼紫髯,堂堂一表...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诸葛亮坚持伐魏的原因
个人认为,有以下两个方面:蜀国内部派系林立,需要一个统一的目标来转嫁内部矛盾。蜀国士族有3方面组成:东州士,即当年随刘焉入蜀的士族;益州士,即川中土著士族;荆州士,随刘备入蜀的士族。为了防止内部斗争,诸葛亮不得不考虑三个派系士族利益的均衡问题,故而,一个统一的目标比较合适。估计这也就...
《出师表》出自?
深刻地表现了诸葛亮对国家的忠心耿耿。其中有“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经常被后人引用。南宋谢枋得《文章轨范》引用安子顺之说:“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 有学者认为《后出师表》并非出自诸葛亮之手。陈寿修《三国志》时...
刘备所说: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什么意思
汉贼不两立 比喻有我无你 王业不偏安 帝王所从事的事业,是威慑天下臣民、治理万方的百姓,万里江山,王道滔滔,需要四方的臣服;帝王的德业,如浩荡春风,无所不在,不可能偏居一隅、苟且偷安。帝王以德业而一统天下,天下人尽皆听从帝王的号令,仰仗帝王的声威,依照帝王的意志办事,天下才可以享受...
《后出师表》是诸葛亮本人写的么?《后出师表》存在哪些谜题?
第一,肯定是赵云死亡的时间问题。第二,前面说贼,后面直接说曹丕称帝,这不是最大的问题么?汉贼不两立,怎么可能不说他篡汉?而且从时间排比,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应该是称帝在前面,后面才是秭归这句,而且诸葛亮的位置更可能说曹贼篡汉,而不是曹丕称帝。所以这篇文章不...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的意思
先帝考虑到汉室和乱臣贼子不能同时存在,王朝霸业不可以偏安一隅,所以让臣去讨伐贼子。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