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姓起源及简介 姓汤的名人有哪些 姓汤的名人有哪些,汤姓历史,汤姓的来源
汤 厘:元代理论家。精通古代文物和书画鉴赏,著有《画鉴》1卷。
汤世澍:清代诗书画家。国子监生,写生鲜丽,为近世江南赋色家一大宗。书学米芾。
汤天池:铁画家(铁画是用铁铸成线条,再焊接而成的一种美术作品。主要是借鉴国画的水墨、章法、布局,线条简明有力,苍劲古朴)。相传,他受邻居萧云从的影响比较大,是铁画的创始人。
汤惠休
汤惠休,南朝宋齐间诗人。字茂远。原为僧,宋世祖命他还俗,官至扬州从事史。常从鲍照游,以诗赠答,时人称为“休鲍”。其诗多情语,辞采绮艳。钟嵘《诗品》云:“惠休淫靡,情过其才。”原有集四卷,已佚。今存诗十余首,载《玉台新咏》及《乐府诗集》,以《怨诗行》较著名。事见《宋书·徐湛之传》。
汤思退
汤思退(?-1164),南宋臣。字进之,处州(今浙江丽水)人。中博学宏词科,授秘书省正字。附秦桧,官至知枢密院事。隆兴元年(1163),符离师败,力主和议,许割海、泗、唐、邓四州,为言者所论,旋贬居永州。张观等七十二人上书论其奸邪误国,请斩。忧悸而死。
汤和
汤和(132 汤和6-1395),明初将领。字鼎臣。濠州(今安徽凤阳东)人。与朱元璋同乡,一同起兵。渡江后,守常州,御张士诚。统兵取浙东、福建、四川,守备西北,均有战功。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自请解除兵权,深得朱元璋欢心。次年,奉命在沿海筑城设防,以御寇。死后,追封东瓯王。
汤贻汾
汤贻汾(1778-1853),清画家。字若仪,号雨生、琴隐道人,晚号粥翁。居南京。世袭云骑尉,曾任三江守备等太平军攻克南京,投水死。擅画山水,亦写墨梅、花卉,笔致秀逸。兼工行草书和诗有《琴隐园集》、《画筌析览》等。
汤球
汤球(1804-1881),清史学家。字伯玕,安徽黟县人。同治举人。师从俞正燮、汪文台,博通经史,特精考据辑佚。辑有王隐等九家《晋书》,陆机等九家《晋纪》、崔鸿《十六国春秋》、谯周《古史考》等多种,贡献卓著。
汤 王 陕西始平人,周任亳国国王,为诸羌始祖。 汤玉麟汤思退 浙江青田人,宋宰相、封庆国公、岐国公、荣国公。
汤 汉 江西余江人,宋工部尚书、封安仁(余江)开国子,南宋儒学旗手、理学宗师。
汤金钊 浙江萧山人,清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工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入阁拜副相。
汤玉麟
汤玉麟(汤二虎) 辽宁阜新人,安国军第五方面军第12 军军长、热河省省长兼热河军区司令、第五军团总指挥、热河省驻防军总司令、上将。
汤恩伯
汤恩伯(1898.9.20 ~1954.6.29 )国民党军陆军一级上将。名克勤,字恩伯。浙江武义县人。黄埔系骨干将领。抗战时期(前期和中期)表现突出,被日军视为劲敌。
汤化龙
汤化龙 湖北浠水人,民国开国元勋、清全国各省咨议局联合会主席、创立湖北革命军政府任民政长、民国首任众议院议长。 近代立宪派首领汤化龙汤洪高 山东阳谷人,中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书记、校长、中央委员。
汤飞凡 湖南醴陵人,生物制品技正及中央防疫处处长、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长,中国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创始人。
汤用彤 湖北黄梅人,中央大学哲学系教授兼系主任、北京大学校委会主席(校长)兼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最有成就的宗教学家。
汤佩松 湖北浠水人,清华大学农学院院长、北京农业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首届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植物生理学奠基人。
汤国华 广东顺德人,香港九龙总商会会长、香港道教联合会会长、香港圆玄学院院长。
汤恩佳 广东三水人,香港孔教学院院长、香港奥委会副主席。
汤道耕 四川新都人,笔名艾芜,缅共党组织创始人之一、马共地委组织部负责人、中国作家协会代表团团长、著名作家。
其他汤姓名人有北宋官吏汤悦,画家汤正仲;理学家汤汉;清工艺家汤鹏,诗人汤右曾,画家汤嘉铭等。近当代汤姓名人有近代立宪派人士汤寿潜,畜牧学家汤逸人,工艺家汤子博,电影导演汤晓丹,羽毛球教练员汤仙虎,著名歌手汤潮
1、汤鹏
字天池。清顺、熙 间铁画艺人。祖籍徽州,迁居江苏溧水。幼年来芜 湖学铁工,及长,自营铁业作坊,初制单枝铁花和饰有内裱绢纸的铁花灯供敬佛之用,后将 二者揉合为一体,创制铁画。
能揉铁作花竹虫鸟,曲尽生致,又能作山水屏障。铁画问世后 ,人皆珍爱之。曾从萧云从学习画枝,受萧指点,技艺益精,名噪一时。
2、汤惠休
汤惠休,南朝宋诗人,字茂远。生卒年不详。早年为僧,人称“惠休上人”。因善于写诗被徐湛之赏识。孝武帝刘骏命其还俗,官至扬州从事史。钟嵘《诗品》作“齐惠休上人”,可能卒于南齐初。
汤惠休诗作今存11首,以《怨诗行》最为著名,富于民歌气息。诗中“悲风荡帷帐,瑶翠坐自伤。妾心依天末,思与浮云长。啸歌视秋草,幽叶岂再扬。暮兰不待岁,离华能几芳”等句,自然真切,颇具情致。
其他诗作亦颇受“吴声”、“西曲”及《白□歌》影响,多写儿女之情。所以与他同时代的颜延之以为是“委巷中歌谣”;《诗品》斥之为“淫靡”。其实汤诗笔力虽较纤弱,却无不健康的内容,其诗风华美流畅,在宋齐间颇有影响。论者多以“休鲍”并称,然而其成就实不足与鲍照相颉颃。
《诗品》载,汤惠休曾谓颜延之诗“如错采镂金”;谢灵运诗“如芙蓉出水”,“颜终身病之”。可见汤惠休论诗主张自然而不喜过于雕饰。从现存作品看,其诗风亦与此论相符。其诗收入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3、汤思退
汤思退(?-1164),南宋臣。字进之,处州(今浙江丽水)人。中博学宏词科,授秘书省正字。附秦桧,官至知枢密院事。隆兴元年(1163),符离师败,力主和议,许割海、泗、唐、邓四州,为言者所论,旋贬居永州。张观等七十二人上书论其奸邪误国,请斩。忧悸而死。
4、汤和
汤和(1326年―1395年),字鼎臣,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汉族,明朝开国功臣,军事将领。汤和为人谨慎,沉敏多智。1352年(元至正十二年),参加郭子兴起义军,授千户。在随朱元璋渡长江、占集庆(今南京)、取镇江诸战中,屡破元军,累功升统军元帅。
1357年(元至正十七年),镇守常州,多次击败张士诚部。1367年(元至正二十七年),为征南将军,在浙东击败方国珍部。尔后率部由海道入福州,俘获占据延平(今福建南平)的陈友定。又随徐达率军征今山西、甘肃、宁夏等地。
5、汤显祖
汤显祖,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34岁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
明万历十九年(1591)他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县知县,一任五年,政绩斐然,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终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愤而弃官归里。
家居期间,一方面希望有“起报知遇”之日,一方面却又指望“朝廷有威风之臣,郡邑无饿虎之吏,吟咏升平,每年添一卷诗足矣”。后逐渐打消仕进之念,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汤姓
汤姓起源及简介
汉族汤姓出自成汤。成汤即商汤,先商族为黄帝之裔帝喾之后,始祖契的氏族是以玄鸟为图腾的部落,是东夷化的一支氏族,子姓。据说,契是发明刻木记事之人,从契开始,我国的世袭部落的方式改为男系传递。契氏族始居河北平山,后南迁河南安阳,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在今河南商丘。契传十四世至履,正值夏朝末代王夏桀时期。履字汤,也称武汤、武王、天乙,为商开国君主,系黄帝曾孙高辛氏之子契裔十四世孙。甲骨文中又称唐、大乙、高祖己。原为夏时方伯,商族领袖,专管征伐之事。与有莘氏通婚,建都于亳,在今山东曹县南,往用伊尹和仲虺执政,积聚力量,准备灭夏。陆续攻灭邻国葛和夏的联盟韦、顾、昆吾等国。经十一次出征,成为当时的强国,后一举灭夏,建立商朝。成汤之后以先祖的名为氏。子姓汤氏的历史至少有3600年。
历史上汤族的分布和迁移
先秦时期,汤姓主要活动在中原地区。汉朝时,汤姓已经东移江苏、南涉越南北部。唐朝时期,汤姓随中原二次南下移民分布到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四川、福建等地,明朝时汤姓南迁两广地区。清初汤姓进入台湾。 。
宋朝时期,汤姓大约有1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6%,排在第九十八位。汤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汤姓总人口的36.7%。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江苏、安徽、浙江、湖南、四川、福建、河南。全国形成了东部赣苏为中心的汤姓聚集区。
明朝时期,汤姓大约有19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排在第九十一位。明朝时期,江西为汤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汤姓总人口的24%。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江苏、浙江、安徽,这四省汤姓大约占汤姓总人口的72%,其次分布于湖南、湖北、四川,这三省的汤姓又集中了16%。宋、元、明期间,汤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不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迁移。全国仍以赣、苏、浙、皖为汤姓的聚集地。
当代汉族汤姓的人口200万,为全国第一百0一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人口的0.16%。从明朝至今600年中汤姓人口由19万增到200余万,近11倍,汤姓人口的增加速度低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汤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形的态势。汤姓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湖南、江苏、福建、湖北四省,大约占全国汤姓总人I=I的45%,其次分布于四川、浙江、安徽、广东、江西,这五省的汤姓又集中了27%。湖南为汤姓第一大省,占汤姓总人口的17%。全国形成了长江流域地区高比率汤姓分布带。在近600年间,汤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由东部向华中和四川的移动成为汤姓迁移的主流。
历史上姓汤的名人
历史上涌现出汤姓的重要人物有:南朝宋诗人汤惠休;五代后唐岚州刺史汤群;南宋宰相汤思退,大臣汤鹏举,学者汤千,画家汤正仲;明朝开国功臣信国公汤和,戏曲作家兼文学家汤显祖,破倭寇名将汤克宽,琵琶演奏家汤应曾;清朝礼部尚书汤斌,学者汤球,世袭云骑尉、画家汤贻汾;清末云南按察使、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交通总长汤寿潜,近代立宪派人士、民国段内阁内务总长汤化龙,历任南京卫戍总司令、第一绥靖区司令官、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当代微生物学家汤飞凡,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副校长汤用彤,作家汤道耕(艾芜),畜牧学家汤逸人,工艺家汤子博,原香港中华总商会副会长汤秉达。
姓汤的男明星
汤非、汤镇业、汤剑庭、汤广仁等等。
姓汤的女明星
汤唯、汤灿、汤敏、汤盈盈、汤怡、汤加丽、汤嬿等等。
你是否需要了解?
汤姓的起源和历史名人
历史上姓汤的名人包括汤和、汤显祖和汤恩伯。汤和是明朝初年的名将,汤显祖是明朝晚期的文学家、戏剧家,汤恩伯则是民国时期的军事将领。汤姓在大陆是第九十大姓,在台湾汤姓是第七大姓。汤姓的郡望有中山郡,相关的文献有汤氏族谱。
汤姓的起源和名人
一、汤姓的起源 出自子姓:这是汤姓最主要的起源。商朝的开国君主成汤,原名子履,字汤,是黄帝的后代。他建立了商朝,并定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其后代子孙中,有一部分以他的字“汤”为姓,世代相传至今。出自改姓或赐姓: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也有一些人因为各种原因(如避祸、赐姓等)而改姓...
汤姓起源及简介 姓汤的名人有哪些
汤姓的起源可追溯至商朝的开国君主成汤。成汤,又称商汤,是黄帝的后代,属于子姓,世袭于商。据传,契,成汤的十四世祖,因协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商地,今河南商丘。契的后代世袭商国君主,直至成汤推翻夏朝,建立商朝。成汤的后代以他的名字为姓,从而有了汤姓。汤姓的历史至少已有3600年。在历史...
汤姓历史名人
明、清、民国时期的官员、将领或学者,分别在各自领域做出了贡献。汤化龙、汤洪高、汤飞凡、汤用彤、汤佩松、汤国华、汤恩佳、汤道耕等近代立宪派首领、科学家、教育家、作家、艺术家,以及当代汤姓名人如汤寿潜、汤逸人、汤子博、汤晓丹、汤仙虎、汤潮等,都在各自的领域内留下了深刻的足迹。
中国史上,汤姓名人有哪些?
1. 汤显祖:明朝著名戏曲家、文学家。因得罪权贵,被免职归乡。此后,他隐居二十余年,致力于研究词曲,创作了《紫钗记》、《还魂记》(又名《牡丹亭》)、《南柯记》和《邯郸记》,这些作品被合称为“临川四梦”,对后世影响深远。2. 汤和:明代初年的开国功臣。他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屡获战功,被...
关于汤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作文700字
- 先秦时期,汤姓主要在中原地区。- 汉朝时期东移至江苏。- 唐朝南下至皖浙赣湘川闽。- 明朝时期进入两广。- 清初时期入台湾。4. 汤姓在潮汕地区:- 汤姓自明代进入广东,现为广东第74位大姓。- 潮汕汤姓人口约1.93万人。5. 汤姓名人:- 汤宽,字寿侯,潮阳县海门人,清康熙年间海门守备,...
汤姓起源及简介 姓汤的名人有哪些
汤姓起源及简介 汉族汤姓出自成汤。成汤即商汤,先商族为黄帝之裔帝喾之后,始祖契的氏族是以玄鸟为图腾的部落,是东夷化的一支氏族,子姓。据说,契是发明刻木记事之人,从契开始,我国的世袭部落的方式改为男系传递。契氏族始居河北平山,后南迁河南安阳,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在今河南商丘。
汤姓的起源和历史
起源于远古太暤伏羲氏的十个儿子汤,汤姓以先祖名号为氏。源于官位,秦朝时期官吏汤官,汤姓以官职称谓为氏。汤姓源于官位,出自南北朝时期官吏汤沐食侯,以官爵称号为氏。源于改姓,南唐时期大司空殷崇义避讳改姓为氏。宋代有汤悦,本姓殷,建隆初避宣庙讳改姓汤。源于满洲八旗姓,汤姓成为汉化改姓...
汤姓的起源和历史
汤姓的起源有两大说法,一是源自子姓,二是源自荡姓,其历史发展如下:1. 源自子姓 汤姓一支据称源自西周初期商汤的后代。商汤,即汤子偃,是亳国国王。他的后代因封国宋国而得到封号。《史记·殷本纪》记载,周公平定武庚叛乱后,封商汤的裔孙微子启于宋。微子启的后代中,有一位名叫偃的兄弟,...
汤姓的起源和历史
汤姓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是源于子姓,二是源于荡氏,历史如下:1、源于子姓 源于子姓,出自西周初期亳国国王汤子偃,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史记·殷本纪》载,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公平定武庚反叛后,把商旧都周围分封给商纣王庶兄微子启,建立宋国。传至偃,自立为王,偃之弟曰昌,昌生隆,改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