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的主要人物是谁 草船借箭主要人物介绍和故事情节概要

作者&投稿:隐进 2025-05-19
“草船借箭”的主要人物是谁?

草船借箭的主人公是诸葛亮。
据《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引注《魏略》记载:濡须之战时,孙权屡屡向曹操军挑战,曹操坚守不出。孙权就亲自坐大船,从濡须口进入曹操军水寨前。曹操一看,就知道孙权来了,是孙权要亲自来看看曹军的阵势,下令射箭。
结果万箭齐发,都射在了孙权的船上,船就向一边倾斜,于是孙权便下令掉头,使“箭均船平”,然后安然回去了。这件事后来被罗贯中移花接木,变成了赤壁之战前诸葛亮“草船借箭”。

扩展资料:
《草船借箭》暗喻国际政治和文化之间的紧张关系。
延伸成语
【注音】cǎo chuán jiè jiàn
【解释】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借他人的力量。
【结构】紧缩式
【灯谜】孔明造箭

“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读了这段故事,常常使人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然而,诸葛亮的一生并没有干过这件事.那么,这个故事是不是罗贯中凭空杜撰的呢?那也不是,因为他确有所本.
根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与孙权对垒濡须(今安徽巢县西巢湖入长江的一段水道).初次交战,曹军大败,于是坚守不出.一天孙权借水面有薄雾,乘轻舟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军部署.孙权的轻舟行进五、六里,并且鼓乐齐鸣,但曹操生性多疑,见孙军整肃威武,恐怕有诈,不敢出战,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随后,曹操下令弓弩齐发,射击吴船.不一会,孙权的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有翻沉的危险.孙权下令调转船头,使另一侧再受箭.一会,箭均船平,孙军安全返航.曹操这才明白自己上当了.
由此可见,“草船借箭”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并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以后五年.最近听一位历史教师讲《三国鼎立》这课,他把诸葛亮草船借箭当成真事给学生讲,这是不对的.

诸葛亮、曹操。

作为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对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描写是极其生动的。小说中,诸葛亮借着满天大雾,把二十只战船开到曹军寨前擂鼓呐喊,曹操怕有埋伏不敢妄动,便派弓弩手放箭。结果,诸葛亮轻易地得到了十万多支箭,不仅挫败了周瑜的谋害,又直接削弱了曹操的军事力量。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历史小说,虽然突出了诸葛亮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过于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

扩展资料

据史料记载,“草船借箭”的真实情况是这样的: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孙权与曹操两军相持一个多月没分胜负。一天,为了观察曹军动静,“权乘大船来观军,公(曹操)使弓弩乱发,箭着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孙权起初料不到船身会中这么多箭,弄得船要倾覆,他只是急中生智,设法让船身得到平衡。

罗贯中把“草船借箭”这件事从孙权移到诸葛亮身上,目的是为了突出诸葛亮的智谋而已。自从有了《三国演义》之后,人们就以它作为衡量、品评三国人物的标准,而且平民百姓家只知有《三国演义》而不知有《三国志》,是故“草船借箭”的主角便成了诸葛亮。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草船借箭之人并非孔明



草船借箭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诸葛亮,草船借箭的真实历史事件主人公是孙权。
(1)故事情节: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
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草船借箭”来源于《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2)故事原型的历史事件:
据《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注有关记载,建安十八年(213年),即赤壁之战五年后,曹操平定关中,率大军南下进攻孙吴。孙权领兵迎战,两军战于长江水入巢湖的濡须口。曹操受挫,坚守营垒以待战机。一天,孙权借江面有薄雾,乘轻便战船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营部署。曹操生性多疑,见江面水雾缭绕,孙军整肃威严,恐怕有诈不敢出战,下令弓弩齐发,箭射吴船。孙权的船很快便落满了箭,船因一面受箭偏重,渐渐倾斜即将翻沉。孙权命令掉转船头,让另一面受箭,等受重平均,船身平稳后,孙权指挥战船列队,缓缓离去,曹操才明白上了当。这只是发生在孙权身上的一个故事,起初他没料到船身会中这么多箭,使得船要倾覆,仅仅是急中生智之举罢了。他并没有计划“借箭”,史书中也没说是草船。
自从有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后,人们就以它作为衡量、品评三国人物的标准,多数人只知道有《三国演义》,是故“草船借箭”的故事主角便成了诸葛亮,而真实历史事件的主人公孙权的这些故事却鲜为人知。

周瑜

1、周瑜简介: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汉末三国时东吴名将,相貌英俊、有“周郎”之称。周瑜精通军事、善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建安十三年(208年),周瑜率东吴军与刘备军联合,在赤壁以少胜多、击败曹操南犯大军,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然而,在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

2、周瑜的性格:第一个特征是器量狭小,忌才妒能,目光短浅; 另一性格特征是容易冲动,意气用事。

二、诸葛亮

1、诸葛亮简介: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

2、诸葛亮的性格:一是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有着胸怀坦荡的大智慧。二是忠贞不渝、为国为民道德力量的代表。三是高尚人格、超凡意志力量的表率。

三、鲁肃

1、鲁肃简介:鲁肃(172~217年),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人,东汉建宁五年(172 年)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三国时期吴国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政治家和外交家。他不但治军有方,名闻遐迩,而且虑深思远,见解超人。

2、鲁肃的性格:鲁肃是一个有大谋略、大才干的人,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实干家。鲁肃这一生,呕心沥血的就做了一件大事,就是孙刘联盟,没有鲁肃大力促成,孙刘联盟就不会存在,没有孙刘联盟就不会有赤壁之战,没有赤壁之战就不可能有之后的天下三分,也就不可能有三国了。所以说鲁肃是个真正的高人,甚至可以说,没有鲁肃,就没有“三国”。

四、曹操

1、曹操简介: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三国中曹魏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本为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曹操一生以汉朝丞相的名义征讨四方,为统一中原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他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曹操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曹操也善作诗歌,抒发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慷慨悲凉。

根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与孙权对垒濡须(今安徽巢县西巢湖入长江的一段水道)。初次交战,曹军大败,于是坚守不出。一天孙权借水面有薄雾,乘轻舟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军部署。孙权的轻舟行进五、六里,并且鼓乐齐鸣,但曹操生性多疑,见孙军整肃威武,恐怕有诈,不敢出战,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随后,曹操下令弓弩齐发,射击吴船。不一会,孙权的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有翻沉的危险。孙权下令调转船头,使另一侧再受箭。一会,箭均船平,孙军安全返航。曹操这才明白自己上当了。

由此可见,“草船借箭”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并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以后五年。

所以草船借箭的主要人物应该是孙权,曹操.

诸葛亮 周瑜 鲁肃 曹操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你是否需要了解?

草船借箭主要内容30字是什么?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草船借箭的历史 草船借箭,历史上或确有其事,但主要人物并非诸葛亮,而是孙权。据《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引注《吴历》,孙权屡屡向曹操军挑战,曹操坚守不出。孙权就亲自乘了一艘轻船,从濡须口进入曹操军水寨前。曹操一看,就知道孙权...

草船借箭,的,主要,历史,人物?
周瑜,诸葛亮,鲁肃,曹操 故事中的人物:自古英雄出少年,周瑜也是其中一人.周瑜(175-210),字公瑾,东吴四英将第一位,庐江舒城人.幼年与孙策相识,结为生死之交.后孙策脱离袁术自立后,周瑜主动投奔孙策.在孙策平定江东的战争中起到了谋士和武将的双重作用,用计谋收服了太史慈.孙策平定江东后,周瑜任水军...

草船借箭主要人物介绍和故事情节概要
过了一会儿,诸葛亮又命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命船赶紧往回开。此时顺风顺水,曹操想追也来不及。这时船的两边草靶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总共有20条船,总数远远超过了十万支。鲁肃把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时,周瑜感叹地说:“诸葛亮...

草船借箭里详细的人物有几个?
在《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中,详细描绘的主要人物包括诸葛亮、周瑜、鲁肃和曹操。其中,诸葛亮和鲁肃的角色尤为突出。故事源自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是赤壁之战中的一段佳话。周瑜为了制约刘备,故意提出要在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洞察其险恶用心,却巧妙地答应三天内完成任务。借助浓雾天气的掩护...

2.整理《草船借箭》和《景阳冈》中的主要人物,写出他们的性格特点。并...
草船借箭的主要人物是诸葛亮,周瑜,鲁肃。景阳冈的主要人物是武松。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周瑜有勇有谋,心胸狭隘。鲁肃忠厚老实。我最喜欢的人物是武松,因为他有侠肝义胆。

三国演义之火烧赤壁的主人公
三国演义《火烧赤壁》的主人公是诸葛亮,主要人物包括:1. 孔明(草船借箭,借东风):他运用智谋,通过草船借箭和借东风的计策,为火攻创造了有利条件。2. 鲁肃(陪诸葛亮草船借箭):鲁肃在孔明的指导下,协助完成了草船借箭的行动。3. 周瑜(献出火攻计策,苦肉计):周瑜提出火攻策略,并...

《草船借箭》的主要人物是谁?
天亮后,大雾散去,曹操这才知道自己上了当。此时,船上的草把子上已经插满了箭矢。诸葛亮指挥船队驶回南岸,并要求士兵高声感谢曹操的箭矢。曹操无法追赶,船队安全返回。当船队靠岸时,士兵们将收集到的箭矢搬运到岸上,总数超过十万支。鲁肃将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周瑜不得不承认自己不如诸葛亮。

草船借箭中有哪些人物
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相互关系,使得《草船借箭》成为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让人在阅读中不仅感受到了紧张刺激的战争场面,更领略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除了人物形象外,《草船借箭》还通过生动的情节和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光辉。诸葛亮利用草船借箭的计策,既展现了他的智慧与...

草船借箭主要讲了什么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诸葛亮的胆识才智受到后人的赞美,因而衍生了许多成语趣闻、戏剧表演。在刘备阵营里诸葛亮对于周瑜来说是个不起眼的人物,让周瑜忌惮的是”刘关张“。周瑜曾向孙权上书直接指出刘备是乱世枭雄,关羽张飞是当世熊虎之将,他希望孙权能将”刘关...

“草船借箭”的主要人物是谁?
草船借箭的主人公是诸葛亮。据《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引注《魏略》记载:濡须之战时,孙权屡屡向曹操军挑战,曹操坚守不出。孙权就亲自坐大船,从濡须口进入曹操军水寨前。曹操一看,就知道孙权来了,是孙权要亲自来看看曹军的阵势,下令射箭。结果万箭齐发,都射在了孙权的船上,船就向一边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