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陈景润的简单故事

作者&投稿:殷勤庞 2025-05-16
陈景润,一个广为人知的数学家,因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所作的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因此,他被许多人心中亲切地称为“数学王子”。

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成就源自于一个故事。1937年,陈景润勤奋地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因战事滞留家乡福建,几所大学都邀请他去讲学,但他谢绝了。沈教授是英华的校友,为了报答母校,他来到了这所中学为同学们讲授数学课。

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200年前,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28=5+23,100=11+89。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尽管欧拉说他无法证明它,但他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它像一个美丽的光环,闪耀在我们前方,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陈景润瞪大眼睛,听得入神。从此,这个奇妙的问题吸引了他,激发了他的兴趣。课余时间,他最爱去图书馆,不仅读中学辅导书,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是如饥似渴地阅读。因此,他获得了“书呆子”的雅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是这样的数学故事,激发了陈景润的兴趣,促使他更加勤奋。这不仅引发了他个人对数学的热爱,也最终成就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你是否需要了解?

数学家的故事30字
他背了一会儿,突然想起早上读外语时,有一个地方他不懂。如果你不明白什么,你必须明白它。这是陈景润的脾气。他看了看手表,现在才12:30。他想:先去图书馆看看,然后回来理发,以免太晚,然后起床离开。谁知道呢,他离开后不久就该轮到他理发了。理发师的叔叔喊道,“38号!第三十八个是谁?来...

陈景润数学家的故事20字
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数学的魅力。陈景润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拥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能够在科学的道路上取得卓越成就。陈景润的一生是为数学而生的一生,他用自己的才华和努力,为人类的知识宝库增添了宝贵财富。陈景润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数学家,他的故事成为了数学史上一段永不磨灭的传奇。

数学之星陈景润名人故事
他写信向著名的数学大师欧拉请教,欧拉花了多年的精力,到死也没有证明出来。从此这道世界难题就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数学家,但始终没有人能攻下来,因此,它被称为数学皇冠上的明珠。自从听了这个故事后,哥德巴赫猜想就时常萦绕在陈景润的脑海中。他常想:那颗明珠究竟会落到什么人之手?中国人,还是...

数学家励志故事
一切为了祖国——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 陈景润成了国际知名的大数学家,深受人们的敬重。但他并没有产生骄傲自满情绪,而是把功劳都归于祖国和人民。为了维护祖国的利益,他不惜牺牲个人的名利。 1977年的一天,陈景润收到一封国外来信,是国际数学家联合会主席写给他的,邀请他出席国际数学家大会。这次大会有3000人参加,参加...

陈景润的故事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
陈景润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他生于1933年,卒于1996年,享年63岁。关于陈景润的故事流传至今。在福建省三明市档案馆,至今还保存着陈景润的高一成绩单。根据成绩单,陈景润于1945年2月进入三原县初级中学。陈景润初三时,随父亲离开三原县城,回到福州。陈景润的著作《哥德巴赫猜想》出版后,陈景润在数学方面...

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名人故事
故事是指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下面是我整理的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名人故事,欢迎阅览。陈景润出生在福建省福州市的闽侯镇,他的父亲陈元俊是一个邮电局的小职员。陈景润到了上学的年龄,父母给他找了一所离家近的小学,送他去读书...

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
陈景润进了图书馆,真好比掉进了蜜糖罐,怎么也舍不得离开。可不,又有一天,陈景润吃了早饭,带上两个馒头,一块咸菜,到图书馆去了。 陈景润在图书馆里,找到了一个最安静的地方,认认真真地看起书来。他一直看到中午,觉得肚子有点饿了,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只馒头来,一面啃着,一面还在看书。

数学故事 超短
一切为了祖国——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 陈景润成了国际知名的大数学家,深受人们的敬重。但他并没有产生骄傲自满情绪,而是把功劳都归于祖国和人民。为了维护祖国的利益,他不惜牺牲个人的名利。1977年的一天,陈景润收到一封国外来信,是国际数学家联合会主席写给他的,邀请他出席国际数学家大会。这次大会有...

有关数学家陈景闰的故事
陈景润拿的牌子是三十八号的小牌子。他想:轮到我还早着哩。时间是多么宝贵啊,我可不能白白浪费掉。他赶忙走出理发店,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背起外文生字来。他背了一会,忽然想起上午读外文的时候,有个地方没看懂。不懂的东西,一定要把它弄懂,这是陈景润的脾气。...

数学家的故事 (100字内)
数学家陈景润在大学读书时,生活极为简朴,他始终穿着一件黑色的学生装。由于家境贫寒,他经常一天吃两顿饭,为的是把省下的钱用来买书。他说:“饭可以不吃,书不可以不念。”他平时不看电影,不随便和人闲聊,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当中。那时,宿舍有按时熄灯的制度,他为了不影响别人休息,便把头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