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认可《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却不能容忍《新三国》? 怎么评价电视《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

作者&投稿:展康 2025-05-23
司马懿在历史上遭骂,新《三国》和《军师联盟》为何把他捧上天?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作为政治家,他善出奇谋,国辅过曹操、曹丕平乱、智擒孟获、明帝托孤、诛灭曹爽、架空魏室、推行军屯、兴修水利;作为军事家,他抗蜀北伐、对仗五丈原、平定辽东、退敌征吴;作为战略家,他早有一统天下的野心,并一步一步地实施,毫无破绽,成为晋朝的奠基人,被他的后人尊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从黄巾起义到司马炎灭吴,司马氏完成了大统,成为最终的胜利者。奠定祖国统一的首要功臣非司马懿莫属,然司马懿祖孙三代与中国历代统一者如秦始皇、隋文帝、宋太祖、明太祖评价却相去甚远,不仅没人把他称为晋高祖,没人对他歌功颂德,而且还被后世唾弃,这是为什么?
司马懿的所作作为与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不合
事实上,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史书上,司马懿连个“英雄”的称号都没有获得。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打出来的,拼搏出来的才是英雄,才显得生猛亮丽,如项羽、曹操、诸葛亮,失败亦英雄。客观地说,单就本领而言,司马懿和诸葛亮都是三国时期的奇才。诸葛亮一生所向披靡,遇到司马懿却没有办法,最归被他熬死在五丈原,留下“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千古遗憾。司马懿一生真正的对手有两个,内有曹操,外有诸葛亮,搞不过就装,就忍,拖死你们。没有对手之后,就显现出“冢虎”的本来面目,玩弄权谋阴招如鱼得水,坐收渔翁之利,成为最大赢家。所以,司马懿成为阴谋家、厚黑学的鼻祖,诸葛亮成为了英雄,曹操、刘备、孙坚父子成为了枭雄。
我们的老祖宗在评价一个人的一生上,总是以价值取向为基础,首看德,次看智,司马懿“玩不过就躲、就忍、就装”虽有才,甚至是奇才,但却没有划为智慧的范畴,说得中性一点是聪明,说得贬一点就是玩阴谋、拼厚黑。所以,忠诚和智慧的楷模诸葛亮受到历朝历代的顶礼膜拜,司马懿却让世人唾骂或不屑一评。
历史是不是欠司马懿一个公道呢?
同为两个集团的核心人物、两个老对手,有网友拿司马懿和诸葛亮的所作所为来比较一下:
诸葛亮处理同为辅政大臣的李严,开诚布公,依法行事;司马懿处理同为辅政大臣的曹爽,暗中设计,兵变夺权。诸葛亮对李严,废为平民,仅惩罚他一人,依旧重用他的儿子;司马懿对曹爽,先是许诺平安,然而出尔反尔,屠灭曹爽三族。诸葛亮去世时,嘱托的是蒋公琰、费文伟,是为国家计;司马懿去世时,托付的是司马师、司马昭,是为家族计。诸葛亮子孙三代,都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司马懿子孙三代,终将曹魏政权过户到自己名下。高下立判,一个成为千古英雄,一个成为厚黑学鼻祖,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们再看一下,司马懿祖孙三代完成的统一是个什么样的效果呢?
这里有一个小插曲:晋明帝曾向丞相王导询问自己的祖先是如何得天下呀,王导不加隐饰地叙述了司马懿创业时种种凶狠猜忍的手段,又说起司马昭杀害魏帝曹髦的所作所为。晋明帝听后大惭,把脸埋覆在床上哭着说:“如果真像您说的那样,晋朝的社稷怎么能长久呢?”
事实果真如此。
废皇帝,杀皇帝也就算了,老百姓过好了也不会说什么了,可司马懿的后代不这样认为。三国统一,晋朝建立之后,司马懿的孙子晋武帝司马炎开始沉迷于醉生梦死的生活,不管百姓死活,纵容腐败,奢侈斗富,朝中除了朋党,治国之才都得不到重用。晋武帝司马炎死后,八王之乱打了十几年,国家遍地是狼烟,之后,五胡入侵,晋室南迁,给中华各族人民造成了空前的灾难。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从诸葛亮与司马懿教子上就可以看出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诸葛亮教育儿子怎样立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怎样清廉,临死时还向刘禅报家产;怎样报国,儿子诸葛瞻在蜀汉最后生死存亡之战中,拒绝招降,和孙子诸葛尚双双阵亡。诸葛祖孙三代,为蜀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让敌人都满怀敬畏。按说,诸葛亮是魏国集团最大的敌人,蜀国灭亡后,魏人应该对诸葛亮祖孙三代进行掘坟鞭尸才对,但他们却在诸葛亮坟前进行跪拜。原因何在?战场上虽是敌人,价值观却是统一的。
反观司马懿,由始及终,教育两个儿子都是怎样搞权变,怎样吸收他的的厚黑精髓并发扬光大,把自己的家族做大做强,从而剽窃天下。把天下占为己有后,不但不能像诸葛亮那样把蜀国治理得政治清明、农业繁荣,却把所有的王位都分给司马家族的人,酿成天下大乱,给中华民族造成长达三百年的大分裂,直到杨坚统一隋朝才结束。
由此可见,无论是正史还是小说家,乃至民间,对司马家族的态度是比较公允的。
捧司马懿是肯定他的厚黑学
时至今日,某一些人价值观发生了变化,继《新三国》开始抬高司马懿,弱化诸葛亮等人后,《军师联盟》又把司马懿捧上了天,这是什么原因呢?
一、社会进步了,允许多元化、多角度,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上,诸葛亮教子是受人景仰的,现在也有人说他是失败的,自己的本事不传给自己的儿子,却去传给姜维,简直就是迂儒,司马懿就比他高明得多。
二、作为商业化的影视剧,为提高收视率,多赚点钱,打着标新立异的旗号,达到哗众取宠有目的。至于其他,不是他们所考虑的范畴。
三、有一些人的价值观就是只认输赢不认对错,只要达到了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功利思想极为严重,开始不遗余力地美化厚黑学。(文/峥嵘)
(《军师联盟》剧照)

都说老版三国比新三国好,我看很多三国的评论都用新三国照片。老版三国好为什么评论三国时不用老版三国人物照片呢?说明一个问题,吕布第一形象会不会想到何润东,关羽第一形象会不会想到于荣光,曹操第一形象会不会想到陈建斌?这些演员刻画的历史人物形象都深入人心了!看老三国是在台上看戏,新三国倒有历史感。
不自量力的反传统,其结果必无法为人接受,忠实于原著,便利于人们了解当时,如果用现代的语言,思想, 认识观去改编历史题材,便百孔千疮非牛非马,完全不留一点空间给读者观众的作品,就是洗脑!但你能洗掉几千年的历史吗?所以我不看电视剧,就因为这些演员言谈举止,轻浮无状令人讨厌至极!


剧中最灵魂的两个人物诸葛亮和曹操被演砸了这是最大的败笔。陈建斌对于曹操的理解可能有些过头了,曹操是奸诈没错,但是他更是一位恒古少有的雄霸之主,更是一位文治武功功勋卓越的‘’明君‘’ 每次读到曹操的短歌行,就能感受到曹操那气吞山河,胸怀天下,求贤若渴的豪情万丈。我实在想不到一代雄主可以在众人面前随意小便和那混混般的做事风格。
陆毅的诸葛亮就更不用我多说了,直接看到他就快进的节奏,新三国最反感的人物之一。有兴趣的可以看看诸葛亮和阿斗的戏份的一些细节,一代忠臣就这么不拘礼节的对待后主,难怪人家李严说他谋反。看不出来的可以跟老三国的唐国强和后主对比下,或者新三国的司马懿和曹氏三祖之间也可以,我都觉得司马懿都比他忠心。


至于剧情与各自的片名有关,老三国叫《三国演义》,是演义,主观愿望走在历史之前,褒贬任由作者代入。而新三国片名叫《三国》,不是演义但有演义,不是历史但是历史。新版从服装、道具、烟火、化妆,以及环境搭建等 都优于老版,而历史的代入感甚好,特别是一些细节:曹操光脚路边撒尿;曹操替人系鞋带;文武百官晋朝脱掉的鞋等。老版的多是豪言壮语 ,没有行为语言,更别提细节了。之所以要翻拍老版三国,也正是基于此吧。


新三国最大的败笔就是编剧没有读过《三国演义》。而是根据易中天的品三国改编,演义不像演绎正剧不像正剧。还有道具服饰,老版三国的服饰文臣武将。和敌对双方铠甲都不一样。一看就能分辨出来。新版的都成了一个颜色了。而且古代男人成年都是要束发的,披头散发的像什么样。而且表演的时候表情比较单一。给人的感觉就是在演。根本没有进入角色。
老三国拍摄条件的限制反倒更有一种“复刻”那时场景的真实感,演员高超的角色驾驭能力根本用不到什么新科技来辅助。新三国那光鲜亮丽的铠甲,时髦的打斗动作,东汉末年时能是那样的?外星人资助了吧?高新的拍摄技巧反倒放大了演员把控不了角色的无助。多新的技术只有以人的业务水平为基础才能获得最大的效益。而且拍历史题材可是历史都不过关,不用专家普通观众都能挑出不少硬伤,这种连功课都做不扎实的水准,堪称历史神剧。


剧中两大主角:本该气定神闲、锋芒内敛的刘备,却整天耷拉着眼皮,阴阳怪气的声调,阴死阳活的样子怎么可能深得士人之心,笼络住民意;最惨的莫如曹操,睥昵群雄,狡诈又豪迈的曹操,举手投足都逃不开陈建斌版乔致庸的影子:歇斯底里,举止浮浪,色厉内荏,放荡张扬!其实片名本身就体现了电视剧的主旨,这是三国,不是三国演义,我承认,三国拍的艺术性可能不如老版,但这是更还原历史的一部电视剧,更真实再现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说实话,我从这部电视剧中看到了易中天的影子,或许片方会有咨询易老师的意见吧。


对老三国津津乐道的,往往先入为主。老三国制作认真,规模宏大,但限于制作水平,把一部三国演义硬是拍成了一部大型话剧,文戏话剧腔,非常生硬。武戏更是一塌糊涂,惨不忍睹。观赏性全无!反观新三国,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瑕疵,但瑕不掩瑜!文戏武戏都出彩,大家爱看,这就够了!三国演义的很多台词真的是太棒了,可以说是再没有一部剧的台词 能达到那个水平。
武戏没有观赏性,也就简短了事,也是一种处理方式。大量的插曲也符合王扶林的风格,也是经典的一部分。主题曲更不用说,将会永远传唱。五个主演形神兼备,可谓空前绝后。三国演义的特色是计谋胜于武力,能把计谋演绎得活灵活现整部剧就成功了。但如果把一个阴谋贯穿了整部剧,显然是失败的,没有演义的趣味。三国演义的缺点是当时条件限制所造成的,新三国的失败是当下商业化造成的。


各有千秋、老版的台词堪称经典、特别是剧中文言文忠于原著、但服装和道具、还有武戏就像话剧、新版武戏佷出彩、剧情漏洞多、也没七擒孟获这段戏、但个人觉得曹丕的角色演绎得特别好。作为翻拍片,新三国算是非常成功的,起码非常有新意,把各方势力的谋略拍得淋漓尽致,不像那三国那么脸谱化。老三国的鲁肃接近愚钝,把27岁文质彬彬的孙权拍得像个中年武夫莽汉,把刘备拍得只会哭少谋略,而新三国却处理得更接近原著,人物性格更饱满!


新三国只拍到诸葛亮死,司马炎小的时候。三国后期还有许多没拍,司马昭,曹芳,曹髦,邓艾,钟会,孙皓,羊祜这些人物要不没存在,要不没怎么刻画的太浅,灭蜀攻吴,三国归晋都没拍,一直以为还会有个三国后传呢。老三国确实忠于原著,可它有个致命问题,原著是章回体小说,故事并不连贯,请注意老三国首先是部电视剧,它的很多改编是不成功的,比如情节衔接不顺,除了主要人物大部分配角立不住、不丰满,这些也恰恰是因为过分忠实原著。而新三国在这点做得很好,不管剧情还是人物都丰满立体了很多,比如对司马懿,鲁肃等很多人物的塑造,情节逻辑因果也顺畅很多。所以应该从电视剧的角度来评价,跟是不是完全忠实原著没关系。
《大话西游》《西游降魔》忠实《西游记》了?新老三国都有可取之处,我本人都看过好几遍,从影视角度看新版更胜一筹,毕竟审美技术投资更有优势,但老版在那个年代实属不易,只能说他们代表了一个时代,也许未来会有更优秀的版本。你这样强行拔高自己,其实只会矮化自己,原谅我的不吐不快。


其实老三国对原著的改编,也是有很多地方的,而且合情合理并不违和 举几个例子,李肃游说吕布时说董卓明知天下人唾骂也要另立新帝,真乃大仁大义,唬得吕布说出公此言虽闻所未闻,倒也不无道理的话,就好像李肃是穿越来的!现场效果非常神奇 诸葛亮在周瑜死后评价周瑜并非气量狭小之人,只是恨诸葛亮不能为东吴所用 英雄惜英雄之意油然而生 诸葛亮逝世五丈原,原著是死于军营帐篷之中,老三国改为了最后巡视军营中无声而终,在前面还加入思念关羽张飞冥冥中保佑自己的内心独白,看的热泪盈眶 这些都是原著没有的,其实老三国改的也很多,仔细看才能发现那时导演的良苦用心。


高希希拍的这是《三国》,不是三国演义,此三国非彼三国,为什么不能是三国志呢?为什么名著就不能改编呢?为什么拍十个版本的三国演义就一定要每一个情节都按原著来拍呢?那还不如连台词都照抄书上就好了。三国演义的原著从小学就开始看,里面的情节也算滚瓜烂熟了,不过我更喜欢新版三国,喜欢新的解读,新的看历史的角度。
你可以回忆一下,80年代开始拍的第一版的四大名著,是不是都是忠实于原著的,不错,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在当时那个年代成为不可逾越的经典。时代在发展,从新的角度去重新解读名著,是很好的尝试,我就觉得将史实与小说结合,这个尝试挺好。小说本就是人创作出来的,后人当然也可以试着将自己的理解加入电视剧里去,就像水浒西游其实都有若干人参与创作一样,不必太过于纠结。


老三国里人物形象绝对符合剧情的刻划,唯一缺陷是马上对打的激烈场景太少了,因为贯穿三国全程的是一部战争史,但就像新红楼梦里女性清一式铜钱发型一样,新三国都他妈清一式玄色服装,色调单一,人物造型不大符合剧情,凡重拍的决策人总是要另劈溪径,偏要拍另外一番面貌,这是一着险棋,弄不好就要全军履没。其实新旧版本都有其长项与短板。老版《三国演义》的好处是忠实原著,无论在对话语言和故事情节上都坚持了这一点,因此给人总体感觉是比较正统,这是老版的优点。缺点是娱乐性不够,武戏打斗太实,显得观赏性不足;新《三国》的优点在于它具有较好的娱乐性,尤其是打斗场面热烈有趣,很符合现代人的观赏兴趣,缺点是杜撰部分太多,而且有些重大情节被删掉了(如七擒孟获),整体地看,有些地方显得太儿戏了。


三国演义是忠于小说,而且剧情太精彩了。如果不说是小说的话还真以为是真正的历史。客观来说三国没有好坏,三家都是想统一天下,但是在主观意识来说是要拥刘反曹,因为刘备是继承大汉,在古代思想来说作为人臣就得为国为民忠于国(汉),兴国(汉)。举例子,姜维,我觉得他是最悲剧的,思想很坚定,一个报答诸葛亮的知遇之恩,一个确实是为了汉室,如果不是这两个思想不会坚持下去的。老三国是在还原三国演义,新三国是在还原导演解读和思考之后的三国演义。老三国的人物塑造更脸谱化书面化,更接近演义里崇刘抑曹的主旋律。新三国更有血有肉,不是非黑即白。总之不爱动脑子的肯定喜欢老版,爱自己琢磨的肯定喜欢新版,这是两种人不同思维模式的碰撞,没有对错。

因为受众和环境不同了。

新三国当初拍出来的时候,虽然从名字上看就知道不完全参照三国演义,但宣传仍旧是按照翻拍四大名著的名头宣传的,所以在观众观看的同时,无疑会把它与老版三国演义对比。

老版的三绝已经无人可超越,而且新版的亮点也完全不在曹关诸葛上,陆毅的演技摆在整个剧组都算最弱的,曹操剧情塑造极度精分,关羽就是个打酱油。

新三国的真正亮点,是在孙权加个江东四杰,以及刘备曹丕曹植这些相对边缘化的配角上,尤其是江东那几位,我认为不输于甚至胜过老版,就算有洪宇宙的周瑜在先,但从符合史向而言,还是黄维德的周瑜更近似“公瑾雄烈”的评语,至于江东其余几位被老版无限弱化的鲁肃吕蒙陆逊等人,在新三国中也有了各自的亮点与良好展现,孰高孰低显而易见。

当然,新三国被骂并不冤枉,导演十分平庸无功无过,唯一合心意的只有偏古朴的色调和更有质感的服装,编剧脑洞大开逻辑感人硬伤颇多,一部戏全靠演员撑着是没有出路的。

但军师联盟是什么时候的剧呢,在所有观众都经过了孤芳不自赏,锦绣未央,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洗礼刷下限之后,看到这样一部好像没有流量明星不是言情剧的剧,是不是顿时觉得十分良心了?

然而军师联盟这剧,就算有于和伟和王劲松撑着,也不敌新三国众演员平均演技的一半。为什么很多人反应军师联盟曹操一死就不好看了?因为曹操演技太突出了,然而在新三国中演技只能说和大家势均力敌的于和伟,到了这剧里瞬间鹤立鸡群,足可见这剧平均演技的水平。

别说是因为新三国刘备人设不好影响发挥的问题,就冲着这剧把曹操整成董卓的架势,人设也没比新三国好多少。

可是军师联盟出现在现在这个时候,社会审美水平已经被刷了太多次的下限,偶尔出现一部不算太过浮夸的剧就能被捧上天了,只能说都是同行衬的好。



第一,新三国没有迎合网络流量,三国的网络流量是搞基,cp,新三国没有,而且还拆cp,搞内讧,网络粉不能忍。第二,虽说名字是新三国,但观众还是会拿三国演义和三国历史作对比,新三国又有演义又有历史还自己乱加剧情,两头不讨好。第三,新三国大部分角色都演的像装b,很多台词无厘头。第四,服装造型也比较粗糙,场景重复多。第五,几个重要的女性角色演员不是流量艺人,仿佛带资进组。
而军师联盟就有迎合流量,有流量艺人,剧中有cp,观众也知道算是同人作品,不会和三国演义三国历史作对比,服装造型也可以。

《新三国》在导演编剧方面很不用心,不知道是经费不足还是怎样,很多大事件都是能省则省,曹魏方面的武将除了许褚还是许褚,似乎就找不到其他武将的影子,一个龙套哥翻来覆去的用,虽说整剧耗资巨大,但粗糙省略之处比比皆是。

《大军师》则是从司马懿个人角度诠释曹魏方历史脉络的一部剧,除了新奇以外,更多的是细节的展示,以及每个人物的细致刻画,剧中诸葛亮和曹操的个人形象比以往任何电视剧表现的都更加真实,这都是编剧和导演的功劳。还原风土人情这一块表现也很优异,剧中大量出现当时社会高门大族的生活场景,烟火气十足,剧中光是做饭吃饭这种花费较大的场景多次展现,而且都是真饭菜,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洛阳这个古代的大都会之中。

首先,题材存在差异,军师联盟是重点突出演司马懿一个人的戏,新三国是群像剧!每个人物在特定时段都可以当出是主角来突出!所以大家都是拿新三国和老三国对标,拿军师联盟和老三国比没多大意义。其次是就是剧情,军师联盟,你只要编得合理,把主角司马懿衬托好,让故事不违背常识和常理,正常走下去基本就行了。新三国拍得那剧情还有台词是什么玩意儿?
我举里面一段为例子,
关羽和刘备提到诸葛亮号卧龙,说龙是帝王的象征,意味着诸葛亮有野心迟早要称帝!
照编剧你这么整,关云长用青龙偃月刀,龙是帝王象征,你关羽是不是迟早要杀大哥自立?
赵云,字子龙,龙是帝王象征,你赵云是不是迟早要造反?还有庞统号凤雏,是不是他打算要当皇后?真的是很离谱,问题是这离谱还不是一个两个,我举的例子还只是全剧离谱之中的冰山一角,可见新三国的剧情和台词有多荒唐。

司马懿的主角几乎没有,又结合了一些关于三国的野史和传说,看着新鲜也不存在不适应。新三国和老三国的区别演员表演是一方面,编剧方面不适应的点可能在于侧重点不同。
老三国的特点是很多的表现个人智慧,所以每个主要人物都有高光的时候,一出来就指点江山舍我其谁,戏都是他的别人都是配角,其实跟爽剧差不多,大家都喜欢看牛人看英雄。
新三国的特点是很多的表现政治权谋,比如曹操对自己儿子的试探和考验,比如牛叉如诸葛亮都要先和关张搞搞内部团结,孙权用吕蒙的起用和死亡威慑陆逊收回权利,刘备的仁德也很明显只是拉拢人心的工具,没有谁是天之骄子。就显得很像历史正剧,也就没那么爽甚至有点啰嗦。


你是否需要了解?

《军师联盟》到底有多火?
烽火乱世、英雄辈出。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从开播以来,获得了不少影评人和媒体的好评,“填补三国影视空白”“这部良心剧把三国拍出了美剧范儿”,等等。那么《军师联盟》到底有多火?从一组数据可以看出这部电视剧到底有多火。该剧于2017年6月22日在两家电视台和网站上播出,6天时间里,...

《大军师司马懿》三部曲分别是什么?
《大军师司马懿》三部曲包括:1. 《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该剧讲述了司马懿与曹丕之间的盟友关系,以及司马懿在前半生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成就。这一部分聚焦于司马懿与曹丕的紧密合作,展现了他们在建立和巩固魏国政权过程中的重要作用。2. 《大军师司马懿之虎啸龙吟》:本部分着重描绘了司马懿与诸葛...

大军师司马懿三部顺序
大军师司马懿系列电视剧共有两部,观看顺序为《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和《大军师司马懿之虎啸龙吟》。《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该剧是系列的第一部,从曹魏的全新视角切入,详细描绘了魏国大军师司马懿跌宕起伏的传奇一生,同时也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后三国时代。剧中,年轻的司马懿从胆小谨慎的书生...

《大军师司马懿》三部曲是什么?
只有两部,第一部是《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第二部是《大军师司马懿之虎啸龙吟》。《军师联盟》讲的是一个盟友关系,司马懿前半生最大的盟友就是曹丕。曹丕是本剧前面部分的男二号,此部分命名为《军师联盟》。《虎啸龙吟》讲的是一个对手关系,司马懿后半生最大的对手是诸葛亮。诸葛亮是本剧...

大军师司马懿之虎啸龙吟 电视剧
大军师司马懿之虎啸龙吟是一部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虎啸龙吟》是一部集剧情、战争、古装于一体的电视剧。由张永新执导,常江编剧,吴秀波、刘涛、李晨、张钧甯、唐艺昕等众多实力演员主演。该剧以三国时期为背景,讲述了司马懿的一生,从他年轻时的不得志,到成为曹魏重臣,再到晚年的权倾天下。剧...

司马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提到司马懿,很多人会将其与阴险、狡诈、腹黑等贬义词联系在一起。然而,前两年热播的电视剧《军师联盟》却将司马懿塑造成了一个品性纯良、道德高尚、仁义忠孝的大军师。 其实,这部剧的编剧将司马懿赤裸裸地洗白了,历史上的司马懿和电视剧中的形象相差甚远。那么真实的司马懿到底是什么样的?为何后世对他的评价都不...

屡次提到的“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到底是什么意思
此诗常用来讽喻对方身罹险境,却执迷不悟,苦劝不听,并警告对方再不纳谏将有严重的危险。《大军师司马懿之军事联盟》中司马懿与曹丕屡提这首诗,也大意用心如此。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出处:一天早晨,朝鲜津卒霍里子高去撑船摆渡,望见一个披散白发的疯颠人提着酒壶奔走。眼看那人要冲进急流之中了,...

大军师司马懿三部曲是什么?
《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剧评 《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影射的是现代社会这个时代和人心,一个是被权力文化和强者文化左右的生存环境,另一个是被权力和达尔文主义腐蚀并扭曲的人心。剧中的司马懿由初期的典型儒家士族,到后来转化为一个精致功利主义者,一个在权力场域中浸润甚久的人,无论男女,...

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有第二部吗?
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的第二部名为《大军师司马懿之虎啸龙吟》,延续了第一部的故事线,主要讲述了三国时期司马懿的传奇一生。在这部续集中,司马懿的智谋和权谋得到了更为深入的展现,他与诸葛亮之间的较量也更为激烈。该续集在剧情上延续了第一部的历史背景,同时也加入了一些新的元素和角色,使得...

司马孚这么忠心的一个人,为何有人说他是伪君子?
司马孚,曹丕和郭女王的三角关系出自最近的一部剧:大军师司马懿。看完后,有不少人想“我要是郭照就选司马孚了,毕竟他人品好,真心专一,活的长……”也有不少人对曹丕和郭照的cp比较支持。但是平心而论,这两个人谁更爱郭照呢?司马孚和郭照青梅竹马,知道她的身世,可怜她漂泊,当然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