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历史上都有那些名人? 历史上广东有哪些名人?
1.袁崇焕:字元素(《明史本传》),一说字自如(《黄尊素说略》)。生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四月二十八日。祖籍广东省东莞市石碣镇水南乡,出生于广西布政使司梧州府藤县北门街。(一说袁崇焕出生于广东东莞,年十四随祖袁世祥,祖袁子鹏迁至广西藤县)。
袁崇焕纪念园(广东东莞)
东莞袁崇焕纪念园位于广东省东莞市石碣镇水南村。由该镇村民与海外袁氏宗亲捐资一点二亿元人民币,在明代袁氏故居遗址兴建,占地共十一万平方米。包括袁故居、袁督师祠、雕像、衣冠冢、三界庙等。
2.蒋光鼐:字憬然,1888年生,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骑兵科毕业;1906年参加同盟会;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1913参加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1921年任非常大总统府警卫团副; 1932年率十九路军英勇抵抗日寇进攻,致使日方三次增兵,四易主帅,大挫日寇锐气;1933年与李济深、陈铭枢等发动反蒋事变,极力抗日;建国后当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 常务委员,纺织工业部部长等职。
3.叶富(1848-1880):原名贵富,字梦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12月25日)生于广东广州府新安县九龙司(今香港岛),祖籍广东东莞水南人,清末海军爱国将领。
1867年6月,沈葆桢(林则徐女婿)到福州马尾船政学堂任职,所招学生,自是福建省本地人。船政第一次招考学生后,又从广东招来已学过英语,并且基础较好的学生叶富、邓世昌、吕瀚、李和、张成、李田、黎家本、林国祥、梁梓芳、卓关略等十余人。
叶富1867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后学堂第一届驾驶班,1871年堂课毕业,1873年9月舰课毕业。1874年3月任福建水师海东云舰管带;升都司(正四品),赏戴蓝翎,加游击衔(从三品);1876年任靖远舰管带;1878年9月任超武舰管带。
1879年1月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沈葆桢调超武舰和蓝翎游击衔留闽尽先都司叶富管带前往南洋海军,驻扎浙江温州。
叶富与邓世昌都来自广东,同期考入船政学堂驾驶班。他们在学生时期意志相洽、志趣相投,即成为挚友。毕业后,他们同在福建水师任兵舰管带,后李鸿章调邓世昌前往北洋海军(北洋水师),沈葆桢调叶富前往南洋海军,同时并肩保卫中国沿海地区。因同为海军出身,后两家结为亲家,叶富的儿子叶说周〔原名叶锦瑛(锳),镇雄〕娶了邓世昌的二女儿邓秀婵为妻。
光绪六年(1880年7月25日),浙江匪徒黄金满勾结倭寇肆意扰乱台州,超武舰奉命派往进剿,管带叶富带领全舰官兵奋勇作战、英勇杀敌,不幸壮烈牺牲,时年仅32岁。清廷下诏书赠游击,并给骑都尉世职。
叶富殉国后,邓世昌得讯,深为哀悼。清廷下旨予以优恤叶家,诰赠叶富原配夫人周氏恭人,封叶富儿子叶说周世袭云骑尉衔。
4.邓世昌:原名永昌,字正卿。清末海军爱国将领,民族英雄。1849年10月4日生于广东番禺(今广州市海珠区),祖籍广东东莞怀德乡人。
生于富裕人家,其父邓焕庄,专营茶叶生意,尝于广州及津、沪、汉、香港、秦皇岛等地开设祥发源茶庄,并始建邓氏家祠。少时随父移居上海,从西方人学习算术、英语。
1867入马尾船政学堂驾驶班第一期学习,1871年,被派至“建威”舰练习航海。187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被船政大臣沈葆桢奖以五品军功任命为 “琛航”运船帮带,次年任“海东云”炮舰管带,时值日军侵台,邓世昌奉命扼守澎湖、基隆等要塞,得补千总。又调任振威炮舰管带,代理“扬武”快船管驾,升守备,加都司衔。
1880年调入北洋水师,先后担任“飞霆”、“镇南”蚊炮船管带和“扬威”、“致远”舰管带。
1894年9月17日在中日甲午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
邓世昌有三儿五女,长子邓浩洪,承袭世职,任职于广东水师,1947年去世;次子邓浩洋,青年早逝;三子邓浩乾是遗腹子,曾在民国海军部供过职,1969年逝于无锡,无子,养女邓孝思;长女邓秀媛;次女邓秀蝉嫁给邓世昌同窗挚友南洋海军超武舰管带叶富的儿子叶说周〔原名叶锦瑛(锳),镇雄〕为妻;三女邓秀娟;四女邓秀婷;五女邓秀海。
5.陈镜开(chén jìnɡ kāi) 男子举重运动员。1935年生。广东东莞人。自幼喜爱健身运动。1953年从健身运动转为练举重。1955年入中南军区体工队,后被选入国家举重集训队,成绩提高很快,一年间挺举成绩从95公斤猛增到130公斤。1956年6月7日在上海举行的中国、苏联举重友谊赛中,以133公斤的成绩打破了美国运动员温奇保持的56公斤级(最轻量级)挺举世界纪录,成为中国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同年还分别以135公斤、135.5公斤的成绩两次打破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1957年在第三届国际青年友谊运动会上,以139.5公斤的成绩第四次打破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1958年9月26日在莱比锡举行的国际举重比赛中,以140.5公斤的成绩第五次打破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1959年在“莫斯科杯”国际举重个人冠军赛中,以148公斤的成绩首次打破60公斤级(次轻量级)挺举世界纪录,1961年以148.5公斤、1963年以151公斤、1964年以151.5公斤的成绩连续三次打破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从而成为在两个级别上连续九次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1956年获运动健将称号。1959年起五次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79年起任中国举重协会主席。1980年任广东省体委副主任。1959年、1964年、1978年先后当选为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4年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年来杰出运动员之一。1987年被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授予奥林匹克荣誉勋章。
6.陈伟强(1958--),广东东莞市人。举重世界纪录创造者,“奥运会”金牌获得者。
陈伟强从小酷爱体育。1972年7月开始进入广东体育馆业余体校练习举重,由于全面身体素质基础好,腿部力量较强,训练刻苦,故进步较快,1974年入选广东举重队。1974年至1978年共42次破52公斤级、56公斤级青年全国纪录。
1977年参加第8届亚洲举重锦标赛获52公斤级抓举第1名,挺举和总成绩第2名。1978年在第8届“亚运会”上获56公斤级抓举第1名。1979年,在上海举行的全国举重达标赛中,他以151.5公斤的成绩,打破56公斤级挺举世界纪录,同年11月在希腊举行的第33届世界举重锦标赛中,以153公斤的成绩再一次打破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在第4届“全运会”上获56公斤级抓举第1名。1982年在第9届“亚运会”上获60公斤级金牌,同年获亚洲举重锦标赛抓举、总成绩第1名,挺举第2名。1983年在第5届“全运会”上,获60公斤级抓举、挺举和总成绩的第1名。1984年参加在洛杉矶举行的第23届“奥运会,以282.5公斤(抓举125公斤、挺举157.5公斤)成绩摘取了60公斤级的金牌,这是中国举重运动员首次在“奥运会”获得的金牌。“奥运会”的比赛同时是第38届世界举重锦标赛的成绩,陈伟强获抓举第2名,挺举和总成绩第1名。
1977年4月至1978年4月这一年中,陈伟强共7次打破52公斤级抓举、挺举、总成绩及56公斤级挺举的世界青年纪录;1976年至1984年共31次破52公斤级、56公斤级、60公斤级的全国纪录;1979年至1983年共8次破56公斤级、60公斤级的亚洲纪录。
陈伟强有强烈的事业心,有攀登世界体育事业高峰、振兴中华体育的宏伟目标,训练时有一种“要干就拼命干”的拼命精神。由于伤病,医生对他的运动寿命判了“死刑”,但他敢于战胜伤病,与教练、医生紧密合作,取得了一系列的优异成绩,为我国体育走向世界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陈伟强两次荣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被授予全国及广东省新长征突击手称号各2次。1980年荣获广东省新长征突击手光荣称号。1985年被评为广东省劳动模范。曾任全国“青联”委员、广东省“青联”常委、广东省政协第五、六届委员。1984年广东省政府给记大功一次,并获晋升两工资的奖励。
运动成绩
1977年 在第8届亚洲举重锦标赛和中国——巴基斯坦举重比赛中,三次打破52公斤挺举世界青年纪录和总成绩世界青年纪录
1978年 在中国——联邦德国举重比赛中打破56公斤级挺举世界青年纪录
1979年 在全国举重达标赛和第33届世界锦标赛上以151.5和153公斤的成绩两次打破世界纪录
1982年 在第9届亚运会上获抓举和总成绩冠军
1984年 获世锦赛60公斤总成绩和抓举两枚金牌
1984年 在第23届奥运会上获60公斤级金牌
所获荣誉
1979年 当选全国十佳运动员之一
1979年 获运动健将称号
1979年、1984年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7.曾国强
性别:男
体重:50公斤
生日:1965.3.18
籍贯:广东东莞
项目:举重
运动经历
1976年在镇少体校举重班学练举重,1981年入省队训练,不久入选八一队,1983年进国家队。
运动成绩
1983年 在世界青年举重锦标赛上获52公斤级金牌
1984年 在第23届奥运会上获52公斤级金牌
1984年 在第38届世界举重锦标赛上获总成绩和挺举两项冠军
1984年 在第16届亚洲举重锦标赛上获52公斤级抓举、挺举、总成绩三项第一
1985年 第39届世界举重锦标赛上获52公斤级挺举和总成绩亚军
所获荣誉
1982年 获运动健将称号
1984年 获第16届亚锦赛最佳运动员称号
1984年 获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同年荣立一等军功
1985年 获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
在1984年第23届奥运会上夺得52公斤级冠军,成为中国第一位摘得奥运会金牌的举重运动员。
夺冠时刻
1984年7月29日,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曾国强在52公斤级的比赛里力克日本名将,以"黑马"姿态荣获本届奥运会举重比赛的第一个冠军。
陈琏:万卷堂主人
陈琏(1369-1454),字廷器,号琴轩,明代诗文家,东莞厚街桥头人。他曾在桂林、许州、滁
州、四川等地为官,最后任南京通政史掌国子监事,管理全国的教育。据[民国]《东莞县志》卷五五《人物略·陈琏传》记载:“家有万卷堂,多秘府所无之书。”
陈伯陶:东莞科举史上唯一文探花
陈伯陶(1854—1930),字子砺,号象华,晚年更名永焘,又号九龙真逸。东莞中堂凤涌人,清朝探花,清末民初著名学者。好收藏明清间野史及万历后诸家奏议别集,所藏达万卷以上。晚年遗命将藏书捐置罗浮山酥醪观中。著有《明东莞三忠传》、《瓜庐文剩》、《孝经说》等。
伦明:续书楼主
伦明(1875-1943),字哲如,近代广东大藏书家,东莞望牛墩人,著名学者、藏书家。曾立志续修《四库全书》,并将住处命名为 “续书楼”。著有《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续书楼藏书记》。伦明总结自己得书的经验为“以俭,以勤,以恒”。伦氏的藏书分贮广州、北京两地,逝世后,在广州的藏书归广东省立图书馆(今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在北京的藏书于1947年归北京图书馆。
莫伯骥:民国广东藏书第一人
莫伯骥(1878-1958),字天一,著名藏书家,东莞麻涌人。早年习医,经营西药致富后广搜古籍,历时三四十年之久,藏书50余万卷,并将其藏书楼命名为“五十万卷楼”。藏书之余,他勤于著述,著有两部目录学著作——《五十万卷楼藏书目录初编》(二十二卷,1936年刻印本)和《五十万卷楼群书跋文》(七册,1948年11月印行)。
容庚:“五千卷金石书室”主人
容庚(1894—1983),原名肇庚,字希白,号颂斋,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书法篆刻家、藏书家,东莞莞城人。一生著作等身,先后发表专著30余种,论文70多篇,包括《金文编》、《商周彝器通考》等为海内外学术界所推崇的巨著,还有《金文续编》、《飞白考》、《秦汉金文录》等著述。藏书过万册,以金石书籍为主,所居曰“五千卷金石书室”。晚年将所藏分捐给中山大学图书馆和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袁崇焕:字元素(《明史本传》),一说字自如(《黄尊素说略》)。生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四月二十八日。祖籍广东省东莞市石碣镇水南乡,出生于广西布政使司梧州府藤县北门街。(一说袁崇焕出生于广东东莞,年十四随祖袁世祥,祖袁子鹏迁至广西藤县)。袁崇焕纪念园(广东东莞)东莞袁崇焕纪念园位于广东省东莞市石碣镇水南村。由该镇村民与海外袁氏宗亲捐资一点二亿元人民币,在明代袁氏故居遗址兴建,占地共十一万平方米。包括袁故居、袁督师祠、雕像、衣冠冢、三界庙等。2.蒋光鼐:字憬然,1888年生,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骑兵科毕业;1906年参加同盟会;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1913参加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1921年任非常大总统府警卫团副; 1932年率十九路军英勇抵抗日寇进攻,致使日方三次增兵,四易主帅,大挫日寇锐气;1933年与李济深、陈铭枢等发动反蒋事变,极力抗日;建国后当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 常务委员,纺织工业部部长等职。3.叶富(1848-1880):原名贵富,字梦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12月25日)生于广东广州府新安县九龙司(今香港岛),祖籍广东东莞水南人,清末海军爱国将领。1867年6月,沈葆桢(林则徐女婿)到福州马尾船政学堂任职,所招学生,自是福建省本地人。船政第一次招考学生后,又从广东招来已学过英语,并且基础较好的学生叶富、邓世昌、吕瀚、李和、张成、李田、黎家本、林国祥、梁梓芳、卓关略等十余人。叶富1867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后学堂第一届驾驶班,1871年堂课毕业,1873年9月舰课毕业。1874年3月任福建水师海东云舰管带;升都司(正四品),赏戴蓝翎,加游击衔(从三品);1876年任靖远舰管带;1878年9月任超武舰管带。1879年1月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沈葆桢调超武舰和蓝翎游击衔留闽尽先都司叶富管带前往南洋海军,驻扎浙江温州。叶富与邓世昌都来自广东,同期考入船政学堂驾驶班。他们在学生时期意志相洽、志趣相投,即成为挚友。毕业后,他们同在福建水师任兵舰管带,后李鸿章调邓世昌前往北洋海军(北洋水师),沈葆桢调叶富前往南洋海军,同时并肩保卫中国沿海地区。因同为海军出身,后两家结为亲家,叶富的儿子叶说周〔原名叶锦瑛(锳),镇雄〕娶了邓世昌的二女儿邓秀婵为妻。光绪六年(1880年7月25日),浙江匪徒黄金满勾结倭寇肆意扰乱台州,超武舰奉命派往进剿,管带叶富带领全舰官兵奋勇作战、英勇杀敌,不幸壮烈牺牲,时年仅32岁。清廷下诏书赠游击,并给骑都尉世职。叶富殉国后,邓世昌得讯,深为哀悼。清廷下旨予以优恤叶家,诰赠叶富原配夫人周氏恭人,封叶富儿子叶说周世袭云骑尉衔。4.邓世昌:原名永昌,字正卿。清末海军爱国将领,民族英雄。1849年10月4日生于广东番禺(今广州市海珠区),祖籍广东东莞怀德乡人。生于富裕人家,其父邓焕庄,专营茶叶生意,尝于广州及津、沪、汉、香港、秦皇岛等地开设祥发源茶庄,并始建邓氏家祠。少时随父移居上海,从西方人学习算术、英语。1867入马尾船政学堂驾驶班第一期学习,1871年,被派至“建威”舰练习航海。187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被船政大臣沈葆桢奖以五品军功任命为 “琛航”运船帮带,次年任“海东云”炮舰管带,时值日军侵台,邓世昌奉命扼守澎湖、基隆等要塞,得补千总。又调任振威炮舰管带,代理“扬武”快船管驾,升守备,加都司衔。1880年调入北洋水师,先后担任“飞霆”、“镇南”蚊炮船管带和“扬威”、“致远”舰管带。1894年9月17日在中日甲午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邓世昌有三儿五女,长子邓浩洪,承袭世职,任职于广东水师,1947年去世;次子邓浩洋,青年早逝;三子邓浩乾是遗腹子,曾在民国海军部供过职,1969年逝于无锡,无子,养女邓孝思;长女邓秀媛;次女邓秀蝉嫁给邓世昌同窗挚友南洋海军超武舰管带叶富的儿子叶说周〔原名叶锦瑛(锳),镇雄〕为妻;三女邓秀娟;四女邓秀婷;五女邓秀海。5.陈镜开(chén jìnɡ kāi) 男子举重运动员。1935年生。广东东莞人。自幼喜爱健身运动。1953年从健身运动转为练举重。1955年入中南军区体工队,后被选入国家举重集训队,成绩提高很快,一年间挺举成绩从95公斤猛增到130公斤。1956年6月7日在上海举行的中国、苏联举重友谊赛中,以133公斤的成绩打破了美国运动员温奇保持的56公斤级(最轻量级)挺举世界纪录,成为中国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同年还分别以135公斤、135.5公斤的成绩两次打破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1957年在第三届国际青年友谊运动会上,以139.5公斤的成绩第四次打破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1958年9月26日在莱比锡举行的国际举重比赛中,以140.5公斤的成绩第五次打破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1959年在“莫斯科杯”国际举重个人冠军赛中,以148公斤的成绩首次打破60公斤级(次轻量级)挺举世界纪录,1961年以148.5公斤、1963年以151公斤、1964年以151.5公斤的成绩连续三次打破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从而成为在两个级别上连续九次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1956年获运动健将称号。1959年起五次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79年起任中国举重协会主席。1980年任广东省体委副主任。1959年、1964年、1978年先后当选为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4年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年来杰出运动员之一。1987年被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授予奥林匹克荣誉勋章。6.陈伟强(1958--),广东东莞市人。举重世界纪录创造者,“奥运会”金牌获得者。
。。。
卢赓扬,号礼屏,又名卢根,生于1829年,广东东莞人。同治年间,成为省港知名富豪绅士的卢礼屏,捐出大量资金为族人修建祖坟、建祖祠和溥善堂、育婴堂,施医济药。1874年卢礼屏被推荐为香港东华三院总理,1878年向香港政府申请创建保良局,并任首届总理,保良局是香港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慈善机构之一。卢礼屏乐善济施、扶贫济困的精神获得当时清政府和香港政府的广泛赞誉。其去世后后人为其建一祠堂(礼屏公祠),公祠落成之时,慈禧太后曾亲笔赐匾:“福善修仁”,表扬他热心公益的精神。祠堂至今保存完好,已列为市一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荫麟(1905—1942),字素痴,广东东莞人。著名学者;历史学家。
张荫麟1905年11月出生于官宦之家,1922年毕业于广东省立第二中学。次年,考入清华学堂中等科三年级肄业。仅半年,在《学衡》杂志第21期上发表处女作:《老子生后孔子百余年之说质疑》,针对史学家梁启超对老子事迹考证提出异议,清华师生大为震动,并梁启超的激赏。1924年6月,又发表论文《明清之际西学输入中国考略》,分析明清两代传入的西方学术的差异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他在清华求学7年,以史、学、才三才识出众知名,与钱钟书、吴晗、夏鼐并称为“文学院四才子”。并先后在《学衡》、《清华学报》、《东方杂志》、《燕京学报》、《文史杂志》、《国闻周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和学术短文40多篇,深得当时史学界称赞。1929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清华大学。是年获公费到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西洋哲学史和社会学。留学4年,修完应学课程,未待期满,已获哲学博士学位,提前返国。
袁崇焕:字元素(《明史本传》),一说字自如(《黄尊素说略》)。生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四月二十八日。祖籍广东省东莞市石碣镇水南村,出生于广西布政使司梧州府藤县北门街。(一说袁崇焕出生于广东东莞,年十四随祖袁世祥,祖袁子鹏迁至广西藤县)。
袁崇焕纪念园(广东东莞)
东莞袁崇焕纪念园位于广东省东莞市石碣镇水南村。由该镇村民与海外袁氏宗亲捐资一点二亿元人民币,在明代袁氏故居遗址兴建,占地共十一万平方米。包括袁故居、袁督师祠、雕像、衣冠冢、三界庙等。
蒋光鼐:字憬然,1888年生,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骑兵科毕业;1906年参加同盟会;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1913参加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1921年任非常大总统府警卫团副;1932年率十九路军英勇抵抗日寇进攻,致使日方三次增兵,四易主帅,大挫日寇锐气;1933年与李济深 、陈铭枢等发动反蒋事变,极力抗日;建国后当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 常务委员,纺织工业部部长等职。
叶富(1848-1880):原名贵富,字梦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12月25日)生于广东广州府新安县九龙司(今香港岛),祖籍广东东莞水南人,清末海军爱国将领。
1867年6月,沈葆桢(林则徐女婿)到福州马尾船政学堂任职,所招学生,自是福建省本地人。船政第一次招考学生后,又从广东招来已学过英语,并且基础较好的学生叶富、邓世昌、吕瀚、李和、张成、李田、黎家本、林国祥、梁梓芳、卓关略等十余人。
叶富1867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后学堂第一届驾驶班,1871年堂课毕业,1873年9月舰课毕业。1874年3月任福建水师海东云舰管带;升都司(正四品),赏戴蓝翎,加游击衔(从三品);1876年任靖远舰管带;1878年9月任超武舰管带。
1879年1月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沈葆桢调超武舰和蓝翎游击衔留闽尽先都司叶富管带前往南洋海军,驻扎浙江温州。
叶富与邓世昌都来自广东,同期考入船政学堂驾驶班。他们在学生时期意志相洽、志趣相投,即成为挚友。毕业后,他们同在福建水师任兵舰管带,后李鸿章调邓世昌前往北洋海军(北洋水师),沈葆桢调叶富前往南洋海军,同时并肩保卫中国沿海地区。因同为海军出身,后两家结为亲家,叶富的儿子叶说周[原名叶锦瑛(锳),镇雄]娶了邓世昌的二女儿邓秀婵为妻。
光绪六年(1880年7月25日),浙江匪徒黄金满勾结倭寇肆意扰乱台州,超武舰奉命派往进剿,管带叶富带领全舰官兵奋勇作战、英勇杀敌,不幸壮烈牺牲,时年仅32岁。清廷下诏书赠游击,并给骑都尉世职。
叶富殉国后,邓世昌得讯,深为哀悼。清廷下旨予以优恤叶家,诰赠叶富原配夫人周氏恭人,封叶富儿子叶说周世袭云骑尉衔。
邓世昌:原名永昌,字正卿。清末海军爱国将领,民族英雄。1849年10月4日生于广东番禺(今广州市海珠区),祖籍广东东莞怀德乡人。
生于富裕人家,其父邓焕庄,专营茶叶生意,尝于广州及津、沪、汉、香港、秦皇岛等地开设祥发源茶庄,并始建邓氏家祠。少时随父移居上海,从西方人学习算术、英语。
1867入马尾船政学堂驾驶班第一期学习,1871年,被派至“建威”舰练习航海。187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被船政大臣沈葆桢奖以五品军功任命为“琛航”运船帮带,次年任“海东云”炮舰管带,时值日军侵台,邓世昌奉命扼守澎湖、基隆等要塞,得补千总。又调任振威炮舰管带,代理“扬武”快船管驾,升守备,加都司衔。
1880年调入北洋水师,先后担任“飞霆”、“镇南”蚊炮船管带和“扬威”、“致远”舰管带。
1894年9月17日在中日甲午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
邓世昌有三儿五女,长子邓浩洪,承袭世职,任职于广东水师,1947年去世;次子邓浩洋,青年早逝;三子邓浩乾是遗腹子,曾在民国海军部供过职,1969年逝于无锡,无子,养女邓孝思;长女邓秀媛;次女邓秀蝉嫁给邓世昌同窗挚友南洋海军超武舰管带叶富的儿子叶说周[原名叶锦瑛(锳),镇雄]为妻;三女邓秀娟;四女邓秀婷;五女邓秀海。
陈镜开(chén jìnɡ kāi) 男子举重运动员。1935年生。广东东莞人。自幼喜爱健身运动。1953年从健身运动转为练举重。1955年入中南军区体工队,后被选入国家举重集训队,成绩提高很快,一年间挺举成绩从95公斤猛增到130公斤。1956年6月7日在上海举行的中国、苏联举重友谊赛中,以133公斤的成绩打破了美国运动员温奇保持的56公斤级(最轻量级)挺举世界纪录,成为中国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同年还分别以135公斤、135.5公斤的成绩两次打破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1957年在第三届国际青年友谊运动会上,以139.5公斤的成绩第四次打破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1958年9月26日在莱比锡举行的国际举重比赛中,以140.5公斤的成绩第五次打破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1959年在“莫斯科杯”国际举重个人冠军赛中,以148公斤的成绩首次打破60公斤级(次轻量级)挺举世界纪录,1961年以148.5公斤、1963年以151公斤、1964年以151.5公斤的成绩连续三次打破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从而成为在两个级别上连续九次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1956年获运动健将称号。1959年起五次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79年起任中国举重协会主席。1980年任广东省体委副主任。1959年、1964年、1978年先后当选为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4年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年来杰出运动员之一。1987年被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授予奥林匹克荣誉勋章。
陈伟强(1958--),广东东莞市人。举重世界纪录创造者,“奥运会”金牌获得者。
陈伟强从小酷爱体育。1972年7月开始进入广东体育馆业余体校练习举重,由于全面身体素质基础好,腿部力量较强,训练刻苦,故进步较快,1974年入选广东举重队。1974年至1978年共42次破52公斤级、56公斤级青年全国纪录。
运动成绩:1977年 在第8届亚洲举重锦标赛和中国——巴基斯坦举重比赛中,三次打破52公斤挺举世界青年纪录和总成绩世界青年纪录、1978年 在中国——联邦德国举重比赛中打破56公斤级挺举世界青年纪录、1979年 在全国举重达标赛和第33届世界锦标赛上以151.5和153公斤的成绩两次打破世界纪录、1982年 在第9届亚运会上获抓举和总成绩冠军、1984年 获世锦赛60公斤总成绩和抓举两枚金牌、1984年 在第23届奥运会上获60公斤级金牌
所获荣誉:1979年 当选全国十佳运动员之一、1979年 获运动健将称号、1979年、1984年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曾国强 性别:男 体重:50公斤 生日:1965.3.18 籍贯:广东东莞 项目:举重
运动经历:1976年在镇少体校举重班学练举重,1981年入省队训练,不久入选八一队,1983年进国家队。
运动成绩:1983年 在世界青年举重锦标赛上获52公斤级金牌、1984年 在第23届奥运会上获52公斤级金牌、1984年 在第38届世界举重锦标赛上获总成绩和挺举两项冠军、1984年 在第16届亚洲举重锦标赛上获52公斤级抓举、挺举、总成绩三项第一、1985年 第39届世界举重锦标赛上获52公斤级挺举和总成绩亚军
所获荣誉:1982年 获运动健将称号、1984年 获第16届亚锦赛最佳运动员称号、1984年 获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同年荣立一等军功、1985年 获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在1984年第23届奥运会上夺得52公斤级冠军,成为中国第一位摘得奥运会金牌的举重运动员。
夺冠时刻:1984年7月29日,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曾国强在52公斤级的比赛里力克日本名将,以"黑马"姿态荣获本届奥运会举重比赛的第一个冠军。
叶润成,1961年9月出生,广东东莞市道滘镇人。受环境熏陶及影响,自幼学会游泳并擅长蛙泳。1973年毕业于道滘小学后进入东莞游泳业余体校,1977年被招入广东省体工队,1981年,调入国家游泳集训队。1982年,叶润成随中国游泳队参加在印度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游泳比赛获得男子100米蛙泳冠军。他是中国参加亚运会游泳比赛获第一枚金牌的运动员,是他使我国实现亚运游泳金牌“零”的突破。
陈肖霞(1962年10月8日-),中国退役跳水运动员,广东东莞人,中国第一位跳水世界冠军,曾称誉她为“跳水皇后”。
我知道的只有袁崇焕
你是否需要了解?
东莞古墓葬明清墓
在广东东莞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深藏着丰富的明清墓葬文化,其中不乏历史名人的长眠之所。以下便是对东莞古墓葬明清墓的概述,包括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明左副都御史罗亨信墓,位于篁村麻地岭祖墓地,是罗亨信与其原配刘氏的合葬墓。罗亨信,明永乐进士,官至通议大夫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墓地规模宏大...
(东莞32镇)东莞1300年的老县城:莞城街道
莞城街道,东莞市区四个街道之一,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沉淀。自唐朝以来,已有1260多年的历史,它是东莞县城的所在地,承载着1300年的文化脉络。莞城人文荟萃,名人辈出,陈琏、罗亨信、陈建、陈伯陶等历史名人在这里诞生,而邓尔雅、容庚、黄般若、邓白等当代名人则是其土壤的孕育产物。可园、却金亭碑、...
东莞常平岗梓村有哪些古代名人?
周居廷,周季钦,周维屏,周凤岗,周兆光,周子佩,周叔雅,周益宽,周满河,周亮明,周润芬,周杰……
若要评选广东十大历史文化名人,你认为哪些人能上榜?
是明朝时期首辅大臣、文学家。梁储刚正不阿,在奸臣得道的局势下,力抗邪风,敢于进谏,关心国家社稷,巧妙辅政,减少朝政危机。(十)袁崇焕(明朝)袁崇焕(1584-1630),广东东莞石碣人。字元素,号自如,别称袁督师,明朝末年抗清名将。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
桥头镇历史名人
在桥头镇的历史名人中,郭保慈是一位杰出的人物。他于1877年出生,1910年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农科毕业后回国,凭借优秀的学术成绩,他通过学部考试并荣获农科举人。在1911年的殿试中,他荣登一等,随后被任命为主事,在家商工部任职。郭保慈回国后回到广东,致力于农业发展,他创办了南韶连进会并担任会长...
广东有什么名人?
1孙中山 中山-翠亨 革命先行者。2袁崇焕 东莞人 民族英雄 3 邓世昌 东莞人 民族英雄 4李光耀 梅州-大埔人 新加坡国父。5慧能 云浮-新兴人 禅宗 6梁启超 江门-新会人 国学大师。7饶宗颐 潮州人 国学大师。8陈垣 江门-新会人 国学大师。9吴研人 佛山-南海人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作者。10何子渊 ...
广东籍的历史名人
孙中山、廖仲恺,广东惠阳人,协助孙中山筹建陆军军官学校,任该校党代表,为建立革命军而努力,被誉为“黄埔的慈母”梁启超(新会人)、康有为(南海人)与谭嗣同等推动戊戌变法运动 冯如,广东恩平人,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制造者和飞行家 陈白沙,广东新会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
求广东省籍的名人
广东省有哪些名人 孙中山 香山-中山 革命先行者。 李光耀 梅州-大埔 新加坡国父。 洪秀全 广州-花都 太平天国天父。 康有为 南海 维新变法领袖。 梁启超 新会 维新变法领袖。 袁崇焕 东莞 明朝抗清爱国名将 。 詹天佑 南海 中国铁路工程之父。 肖友梅 香山-中山 中国近代音乐之父。2010...
袁崇焕到底是广西人还是广东人?为什么两广都有纪念碑、故居?
袁崇焕是广东人,因为在广西做官所以两广都有纪念碑、故居。袁崇焕,字元素,籍贯是广东东莞石碣,通籍也就是指做官的地方在广西梧州。他是明朝末年蓟辽督师。袁崇焕万历四十七年中进士,后通过自荐的方式在辽东边关任职,得到孙承宗的器重镇守宁远。在抗击清军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因为不...
企石镇历史名人
黄龙韬的家族繁衍,他共生育了11个孩子,其中第七子黄镇南定居台湾。他的儿子黄达枢,1907年出生于书香门第,受新思想影响,接受私塾教育后进入中华新闻学院,1930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回到家乡任教。对教育的热爱驱使他继续深造,于1940年在中山大学获得文学硕士学位。黄达枢的教育事业生涯中,1947年在东莞明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