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为国做贡献名人事例

作者&投稿:周蓓 2025-05-13
詹天佑,1861年出生,1919年逝世,广东南海县人。他不仅是我国近代科学与工程技术史上的先驱,更是我国近代史上杰出的爱国知识分子。
在19世纪八十年代,詹天佑投身于中国铁路建设事业,并主持了我国京张、川汉、粤汉等早期铁路的建设。他毕生致力于发展我国早期铁路建设事业,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努力。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他主持的京张铁路的建成,不仅震惊了中外,更展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推动了铁路事业的蓬勃发展。
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威胁和压迫,詹天佑表现出了无畏无惧、威武不屈的精神。他提出了“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不受外侮,以自立于地球之上”的口号,这一口号代表了炎黄子孙百折不挠、永不屈服的高尚民族气节,成为了后世楷模。
詹天佑的卓越贡献和坚定信念,不仅为我国的铁路建设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在精神上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铭记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我们不断前行的力量。


你是否需要了解?

中国励志人物 要10个
钟扬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钟扬援藏16年,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长期的高原工作让他积劳成疾,多次住进医院,但他都没有停下工作。多年来,钟扬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2017年9...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励志人物故事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励志人物故事 盘点中国十大历史励志人物故事,很多都是大器晚成的名人,看看这些历史名人给我们什么样的励志启示。下面为大家带来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励志人物故事,快来看看吧。 1、姜尚 因为年代太久远,姜尚的生卒年不可靠。传说他活了100岁,这毕竟是传说。不过说姜太公大器晚成那是肯定没问题的。很...

十大经典中国名人故事 名人励志故事精选 中国著名的名人故事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流传着许多经典的名人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追求卓越。本文精选了十个广为人知、影响深远的名人故事,旨在为大家提供一个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窗口。首先,我们来谈谈岳飞。作为南宋时期的著名将领,岳飞以忠诚、勇敢和智慧著称。他的“还...

为理想奋斗的名人事迹有哪些?
为理想奋斗的名人事例有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司马迁忍辱写《史记》、岳飞精忠报国、华罗庚艰苦研究数学、马云创建淘宝、海伦凯勒克服残疾、贝多芬失聪写音乐、马克思坚持革命理想、狄更斯从小观察生活、乔布斯创建苹果。一、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越王勾践战败被俘后,被关在阖闾的大坟旁边一间石屋里,给夫差喂马当...

勤奋学习、为国争光的中国名人有哪些?
〔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 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凿壁偷光 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

家国情怀的名人事例有哪些?
美国人一份份聘书从各地寄来,请他担任工程师。但是,茅以升没有接受聘请,而是决定回国了。美国有些人劝他:科学是没有祖国的,是超越国界的。科学家的贡献是属于全人类的。茅以升回答:我的祖国更需要我。我要回去为祖国服务。二、辛弃疾——励志救国。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

有哪些名人的励志故事?
家里人觉得奇怪,就问陶侃为什么要这样做。陶侃回答:“我将来是要报效国家做大事的,如果生活过于舒适,将来怎么能担当重任,为国家效力呢?”过了几年,陶侃终于被调回中原,被皇帝重用。陶侃回到中原以后,尽管公务繁忙,可是在广州养成的搬砖习惯一直没有放弃,以此来磨练自己的意志。启示:陶侃的故事...

新时代奋斗的名人例子有哪些?
新时代奋斗的名人例子有王恒奎、崔庆涛、李娟、郑璇。1、王恒奎,新时代优秀青年、著名徽商人物 通过自主创新,独自创立灵璧石行业首个具有代表性的试验性概念品牌“磬石坊”。2006年毕业于江苏一家职业学院,毕业后主要从事自然文化产业领域研究和产业“+互联网”等相关领域开展投资开发工作。 截止2021年底,...

有哪些中国名人的励志故事
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8、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

袁隆平的励志故事
这个励志故事从袁隆平年轻的时候开始讲起。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那时国家实行毕业分配政策,袁隆平被分到穷乡僻壤的安江农业学校当教师,负责教三门课。然而就在这个落后的湖南乡下,袁隆平度过了人生中最难忘的18年岁月——这些日子里,他一边教书育人,一边做农业科研,积累了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