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诛连九族是不是连亲戚朋友也要杀。 古代“诛连九族”指的是哪九族?最早是什么时候有的?

作者&投稿:勤滕 2025-05-16
中国历史上,诛连九族是不是连亲戚朋友也要杀。

族刑的概念在古代有多种解释,主要是有三族、九族之分。三族者,一说"父母、兄弟、妻子":一说为"父族、母族、妻族",到底何者为是,古人对之也有歧见。现在一般认为前者较为准确。其实,在这个问题上,大可不必细究。因为古代的所谓"夷三族",本身便是一种极具任意性的滥刑。这种任意性一方面表现在对象方面,到底什么样的犯罪适用族刑,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统治者也不愿制订出统一的适用标准,而是由兴所致、心血来潮地临事议行。只要最高统治者认为罪大恶极,必欲置之极刑、大开杀戒而后快的犯罪,都可能成为族刑的目标。任意性的另一方面,则表现在范围上。以族刑惩治重罪,意在斩草除根,以儆它人,法律上不预先划定范围,可以迎合统治者针对不同案件,因事因人而作出不同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三族既可能是"父母、兄弟、妻子"、也可能是"父族、母族、妻族"。我们也不妨将前者视作严格意义上的,将后者视作扩大意义上的。至于"九族",也有异说,或谓"上自高祖,下至元孙,凡九族":或谓"九族者,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参见沈家本:《历代刑法考·刑制考》)。其实,九族应为一虚称。在我们的文化中,"九"是最高之数。故九族之说恐非一一落实的实指,乃是概括性地包容与之有亲缘关系的所有宗支族系。在古代,九族之诛往往施之于重大政治犯罪,一旦大狱炼成,只要是与犯罪人沾亲带故,都将受到无辜株连。

九代的直系亲属,包括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尚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幼学琼林˙卷二˙祖孙父子类:「何谓九族?高、曾、祖、考、己身、子、孙、曾、玄.」 关于九族说法不一:一种认为是从本人算起向上五代,向下五代,共是九代为九族;另一种认为是父族四(代),母族三(代),妻族二(代),为九族.n说法一是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1、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2、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3、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选自国文参考书第九课)n说法二中国古代「抄家」和「灭族」经常是伴随使用的,目的在斩草除根--完全除去复仇的实力和人脉.少康中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就是除之不尽的后果,吴子胥与吴伐楚是灭族不彻底的结果.因此,秦始皇开始有「族诛」的酷法,先是「夷三族」,后代越来越酷,由三族、五族到九族--父三族、母三族、妻三族.株连最广的是明成祖杀方孝孺,诛其「十族」.n相关故事:安徽凤阳朱元璋,以一孤苦无依、魁梧戽斗的流浪儿,做过牧童、小和尚、行乞缘,最后投效郭子兴军,身经百战,历时十六载,终于驱逐元虏,建元洪武,定都南京,国号大明,是为明太祖.太祖自小父母双亡,兄姊五人或死或离.人单丁薄,无奥无援,即位后却大大地发挥了「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的本能,总计生下二十六个儿子.太祖又鉴于隋、唐君主大权旁落藩镇,导致衰亡,又以宋代内重外轻,以致外侮纷至沓来,亦导致亡国.乃分封诸子,虽「分封不锡土,列爵不临民,食禄不治事」以资预防.太祖在位三十年,病殁,享年七十一.由于太子早逝,遗诏传位于太孙允炆.所谓九族,从己身往上数:父、祖、曾祖、高祖;再自己身往下数:子、孙、曾孙、玄孙,总共九族.所谓十族,外加门下学生,连坐被杀者达八百七十三人,其它外亲之发配充军者高达千余人,时称「瓜蔓抄」是也.中国古代「抄家」和「灭族」经常是伴随使
用的,目的在斩草除根--完全除去复仇的实力和人脉.少康中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
是除之不尽的后果,吴子胥与吴伐楚是灭族不彻底的结果.因此,秦始皇开始有「族诛」的酷法,先是「夷三族」,后代越来越酷,由三族、五族到九族--父三族、母三族、妻三族.

秦王朝的刑法,不仅有诛三族,而且还实施商鞅发明的“连坐”,一人犯法,株连无已,以致
由诛三族发展到诛七族。请看事实:《文选》卷39:邹阳上书有谓:“荆轲湛七族”。看
来,刺杀秦始皇未遂的荆轲,其七族之人都被秦始皇开刀问斩了。何谓七族?《史记邹阳传索
引》渭:父之姓,姑之子,姊妹之子,女之子,母之姓,从子及妻父母,凡七族也。诛九族是
指哪九族?株连之广,骇人听闻。
但是,江山更有暴君出,仅诛七族岂甘休?隋炀帝比秦始皇更残暴,竟发明了“株连九族”!清
初学者刘继庄谓:(诛)九族始于隋炀帝”。这是事实。《唐六典注》:炀帝“末年严刻,生杀
任情,不复依例。杨玄感反,诛九族,复行轘 裂枭首,磔而射之。”好一个“生杀任情,不
复依例”!这寥寥八字,不仅活脱脱地勾画出隋炀帝狰狞的嘴脸,而且也透露了历史上那些封
建暴君“口含天宪”,朕即是法的真相。

不是,只诛亲属,不杀朋友。

“九族”是指亲属。但“九族”所指,同样诸说不同。一说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即玄孙、曾孙、仍孙(古时称从本身下数第八世孙为仍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儿之子(外孙)、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姐妹、儿女);

母族三是指母之父(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从母子(娘舅);妻族二是指岳父、岳母。

“九族”一说的出现,与古代社会的刑法制度有很大关系。古代社会实行残酷的株连法,一人犯法,尤其是犯大法,往往要被灭“九族”,即“株连九族”。

扩展资料:

九族:

一、说法一

1、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

2、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

3、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

二、说法二

中国古代「抄家」和「灭族」经常是伴随使用的,目的在斩草除根--完全除去复仇的实力和人脉。少康中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就是除之不尽的后果,吴子胥与吴伐楚是灭族不彻底的结果。

因此,秦始皇开始有「族诛」的酷法,先是「夷三族」,后代越来越酷,由三族、五族到九族--父三族、母三族、妻三族。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历史剧中常说的“诛九族”到底指什么?



诛九族比较近的亲戚都要杀,朋友没有事情。

株连九族就是一人犯死罪,家族成员与其共同承担刑事责任的刑罚制度,在古代称为“族”,故“族”者,即意味着由一个人的死罪扩展为家族成员的共同死罪。

这一违背人性但又斩草除根、清除复仇力量以及古代统治者自己津津乐道的恤刑原则的暴虐刑制在中国古代长盛不衰的根源,实在是中国传统法律中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扩展资料:

族刑的概念在古代有多种解释,主要是有三族、九族之分。三族者,一说“父母、兄弟、妻子”:一说为“父族、母族、妻族”,到底何者为是,古人对之也有歧见。

现在一般认为前者较为准确。其实,在这个问题上,大可不必细究。因为古代的所谓“夷三族”,本身便是一种极具任意性的滥刑。

株连九族是古代刑罚族诛的一种,从古代族诛的实际情况看古代九族应包括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这里的族人指直系亲属和配偶)

1、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一家、出嫁的姐妹及外甥一家、出嫁的女儿及外孙一家。

2、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一家。

3、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株连九族



诛九族应来自於秦变法后的夷三族法
九族”也是指亲属。但“九族”所指,同样诸说不同。一说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即玄孙、曾孙、仍孙(古时称从本身下数第八世孙为仍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儿之子(外孙)、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姐妹、儿女);母族三是指母之父(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从母子(娘舅);妻族二是指岳父、岳母。

“九族”一说的出现,与封建社会的刑法制度有很大关系。封建社会实行残酷的株连法,一人犯法,尤其是犯大法,往往要被灭“九族”,即“株连九族”。随着时代的变迁,今日“九族”之意有了很大变化,其亲属之意已经淡出,变成了对与之有关的一切人的泛称。

说法一
是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1、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
2、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
3、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
说法二
中国古代「抄家」和「灭族」经常是伴随使用的,目的在斩草除根--完全除去复仇的实力和人脉。少康中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就是除之不尽的后果,吴子胥与吴伐楚是灭族不彻底的结果。因此,秦始皇开始有「族诛」的酷法,先是「夷三族」,后代越来越酷,由三族、五族到九族--父三族、母三族、妻三族。株连最广的是明成祖杀方孝孺,诛其「十族」
相关故事:
安徽凤阳朱元璋,以一孤苦无依、魁梧戽斗的流浪儿,做过牧童、小和尚、行乞缘,最后投效郭子兴军,身经百战,历时十六载,终于驱逐元虏,建元洪武,定都南京,国号大明,是为明太祖。
太祖自小父母双亡,兄姊五人或死或离。人单丁薄,无奥无援,即位后却大大地发挥了「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的本能,总计生下二十六个儿子。太祖又鉴于隋、唐君主大权旁落藩镇,导致衰亡,又以宋代内重外轻,以致外侮纷至沓来,亦导致亡国。乃分封诸子,虽「分封不锡土,列爵不临民,食禄不治事」以资预防。太祖在位三十年,病殁,享年七十一。由于太子早逝,遗诏传位于太孙允炆。

九族”,一般指的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父族四”指:父母、兄弟、姊妹、儿子;
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
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
“母族三”指:外祖父一家;
外祖母的娘家;
姨母及其儿子。
“妻族二”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

历史上方孝孺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诛十族的人,当年燕王朱棣,就是永乐皇帝,夺取了他的侄子(建文帝)的皇位,,他坚决不降,大骂朱棣,及各种不识抬举的原因,(也可以说是文人的气节)反正每个人看法不一样,最后被诛十族,第十族就是他的好友

诛九族比较近的亲戚都要杀,朋友没事,但如果是诛十族,朋友也杯具了,中国只一例。


你是否需要了解?

中国历史上,诛连九族是不是连亲戚朋友也要杀。
不是,只诛亲属,不杀朋友。“九族”是指亲属。但“九族”所指,同样诸说不同。一说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即玄孙、曾孙、仍孙(古时称从本身下数第八世孙为仍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儿之子...

中国历史上,诛连九族是不是连亲戚朋友也要杀。
在中国历史上,“诛九族”这一刑法制度确实存在,但它主要指的是犯罪者的直系亲属,而非朋友。关于“九族”的具体定义,存在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指从高祖到玄孙,涵盖了八代亲属。另一种说法则是基于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的原则,其中父族四包括姑母之子、姐妹之子、女儿之子以及同一宗族的人;母...

中国历史上,诛连九族是不是连亲戚朋友也要杀。
诛九族比较近的亲戚都要杀,朋友没事,但如果是诛十族,朋友也杯具了,中国只一例。

中国历史上,诛连九族是不是连亲戚朋友也要杀。
在中国历史上,关于诛连九族的执行方式,存在一些不同的解释和看法。通常所说的三族或九族,其具体指代存在争议。一种说法是指父母、兄弟和妻子,另一种说法则是指父族、母族和妻族。对于这两种说法,现代观点更倾向于前者,认为三族指的是直系亲属。在实际应用中,族刑往往具有极大的任意性。一方面,...

古代诛九族是不是连女婿的家庭也全部诛杀?
株连九族是古代刑罚族诛的一种,从古代族诛的实际情况看古代九族应包括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1、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一家、出嫁的姐妹及外甥一家、出嫁的女儿及外孙一家。2、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一家。3、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

古代皇帝常说株连九族,九族指的是哪些人?
事实上,只要是亲戚都还活着,株连九族甚至可以达到三千多人,这是一个惊人数字。实际上,商鞅变法之时就提出了这种连坐制度,其主要的目的就是约束百姓,加强中央集团。不过,在商鞅变法时期,当时是不存在株连九族这样的刑罚的,而株连七族。后来的王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不断地扩大连坐制度的范围,株连七...

古代如果犯了大罪,要株连九族,这九族都是哪九族?
《历代刑法考》中说九族为“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其实真正的九族并没有这么考究,九是一个虚数,在古代九泛指最高,所谓“九为极数”,株连九族的意思也就是把犯罪者沾亲带故的全部亲属一个不留,全部杀死。是谁在历史上第一个创造了株连九族的先例呢,恐怕诸位会以为是夏桀商纣这等昏君,...

古代,“六亲不认”,到底指的是哪6亲,“株连九族”又是哪9族呢?
通常用在一般人对待某些事物而放弃了亲情。而株连九族那就牵连甚广,通常只要是沾了一点的亲戚效果就会被牵连,有些时候亲属们还没有明白个所以就已经被杀掉了,可见这是古代最重的一种刑罚了吧。综上所述,六亲不认和株连九族都是不太好的词,这两个词分别形容了一个人的自私冷漠和凶狠残暴。

在古代臣子如果犯了重罪要满门抄斩,那佣人和家丁是不是也要杀...
在古代,如果臣子犯了重罪,可能会被判处的刑罚包括满门抄斩或株连九族。这里的“满门抄斩”意味着官员的家属和直系亲属都会受到牵连,而“株连九族”则涉及到更广泛的亲戚,包括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等。关于“株连九族”中的“九族”具体指哪些人,存在不同的说法,但一般认为包括父族四、母族三、...

“出了五服就不是亲戚”,“五服”指什么呢?
“株连九族”是当时“连坐”制度中最高的惩罚之一,就是一个人犯错,所有的亲人都有连带责任,需要一同处死,这样的处死方法非常的极端,也非常的残忍,会伤害到许多的无辜的人。所以在这里我们了解到的概念就是“九族”是一个大的宗族,其中辈分最高的就是高祖,辈分最低的就是元孙,除了这些还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