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秦末十八路诸侯,他们都有什么作为,最终结局又是如何?

作者&投稿:一聂 2025-05-16
汉元年(前206年)正月,项羽西入关中灭秦后,尊楚王熊心为义帝,自立为西楚霸王,并代为分封天下,大封天下十八路诸侯。那么,这十八路割据一方、拥兵自重的诸侯王,都有哪些作为,最终结局又是如何呢?

注:秦朝及汉初采用颛顼历,以十月为岁首。

1、汉王刘邦:建立西汉,最终病逝。 刘邦生于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前256年)或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年),沛县丰邑人,虽出身农家却不事生产,为人豁达大度,早年曾与信陵君门客张耳交好,秦国统一天下后,出任泗水亭长。后因私自释放徒役,流亡于芒砀山,陈胜吴广起义后,集合三千子弟起兵响应,后投奔反秦义军首领项梁。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刘邦率军进入关中,接受秦王子婴投降,“鸿门宴”后受封汉王,统治巴蜀及汉中地区。后听从韩信建议,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杀回关中,遂与项羽争夺天下,击败项羽之后,于汉五年(前202年)称帝于汜水北岸,建立西汉王朝,称帝后,刘邦在采取“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在恢复国力的同时,陆续消灭臧荼、韩王信、韩信等异姓诸侯王,最终于汉十二年(前195年)四月病逝,享年六十二岁(另说五十三岁)。

2、雍王章邯:被刘邦所灭,自尽而亡。 秦二世时担任少府,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后,叛军攻入关中,章邯建议赦免骊山刑徒,派他们去迎击叛军,并于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九月,率领骊山刑徒击败叛军,多次击败陈胜、魏咎、田儋、项梁等义军,后在“巨鹿之战”中战败并投降项羽,后随项羽入关,获封雍王。

项羽分封章邯、司马欣、董翳,本是希望他们能够守住关中,将刘邦困死在蜀地和汉中。汉元年(前206年),刘邦采用韩信的计策重新杀回关中,章邯仓促迎战惨遭战败,被迫退守废丘,在汉军的围攻之下,章邯于汉二年(前205年)六月城破自杀。

3、塞王司马欣:被刘邦所灭,自刎于汜水。 曾为栎阳狱吏,秦末时期获封长史,率军随章邯作战,“巨鹿之战”中曾返回咸阳求援,失败后劝章邯投降项羽,并随项羽入关。秦亡之后,项羽大封天下,司马欣获封塞王,建都栎阳,管辖关中东部。

刘邦重入关中后,司马欣兵败投降,汉二年(前205年),刘邦在“彭城之战”中战败,司马欣再度叛汉降楚。汉三年(前204年)十月,与刘邦在前线对峙的项羽,因为粮道被断,被迫回军攻击项梁,留曹咎、司马欣等驻守成皋,曹咎被刘邦激怒出兵攻打刘邦,兵败于汜水,司马欣自刎而死。由于司马欣反复无常,刘邦对其极为恼恨,在其自尽之后,将其尸首带回栎阳斩首。

4、翟王董翳:被刘邦所灭,自刎于汜水。 秦末担任都尉,后奉命随章邯与起义军作战,“巨鹿之战”后与章邯一起投降项羽,后随项羽入关,获封翟王,建都高奴(今陕西延长县),管辖关中北部。

汉二年(前205年),刘邦重新杀入关中,翟王董翳兵败后投降刘邦。董翳应该与司马欣一样,在“彭城之战”后又转投项羽,后在汉三年(前204年)的“成皋之战”中,随曹咎作战的董翳由于兵败,与曹咎、司马欣一起自刎于汜水。

5、西魏王魏豹:两度投降刘邦,后被周珂所杀。 魏豹原为魏国公子,魏国被灭后流落民间。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魏豹与兄长魏咎投奔陈胜,后陈胜派周市攻陷魏地,封魏咎为魏王。章邯击败陈胜后,魏咎自尽,魏豹转投楚王熊心,又率兵攻占魏地二十余城,因而获封魏王,后随项羽西入关中。汉元年(前206年),项羽大封诸侯时为了腾地方,将魏豹迁徙至河东郡,号“西魏王”。

汉二年(前205年)三月,重新一统三秦的刘邦出关攻楚,魏豹见刘邦势大,遂转投刘邦,并与刘邦一起参加“彭城之战”。刘邦兵败之后,魏豹认为刘邦必败,遂以探亲为由返回封地叛汉自立。同年秋,为防止两线作战,刘邦派韩信、曹参、灌婴等攻打魏地,魏豹兵败投降,后与御史大夫周珂一起驻守荥阳。汉三年(前204年)八月,楚军围攻荥阳,周珂以“反国之王,难与共守”为由,杀死魏豹。

6、河南王申阳:转投刘邦,下落未见于史料。 申阳原为张耳宠臣,随张耳一起拥立赵王赵歇。“巨鹿之战”后,申阳率军攻陷河南地区(今洛阳一带),在迎接项羽南下后,随其一起西入关中。项羽大封天下时,将韩地分为河南、韩两部分,申阳获封河南王,建都洛阳。

汉二年(前205年),一统三秦的刘邦率军东出,河南王申阳转投刘邦,此后事迹不见于史料。

7、韩王韩成:项羽不许归国,后被项羽所杀。 韩成乃韩国宗室后裔,秦末反秦势力并起,各国先后自立为王,唯独韩国无王,在张良的劝说之下,项梁遂立韩成为韩王,后韩成虽然率军夺取了几座城邑,但因自身实力太弱,不久又被秦军击败,只得率军在颍川一带游击作战。项羽大封天下时,将韩地一分为二,韩成获封韩王。

诸侯受封完毕后各自归国,但项羽却以“(韩)成无军功”、“(张)良从汉王”为由,不许韩成归国,将其带回了彭城,并废为侯。汉元年(前206年),得知刘邦重入关中,项羽将韩成杀死,改立郑昌为韩王,让其西拒刘邦。

8、殷王司马卬:战败投降刘邦,死于彭城之战。 秦末时期,司马卬曾为陈胜麾下武信君武臣部将,曾随武臣率军攻略赵地。“巨鹿之战”前后,司马卬率兵平定河内地区,后随项羽西入关中。秦亡之后,项羽大封天下,项羽将魏地分为西魏、殷两国,司马卬获封殷王。

在刘邦攻掠关中地区时,司马卬先主动反楚,被陈平(此时在项羽麾下)打败后又降楚,不久又被刘邦击败俘虏,遂于汉二年(前205年)三月前后投降了刘邦,并随刘邦参加“彭城之战”,并在此战中身死。

9、代王赵歇:被韩信攻灭,兵败被杀。 原为战国时赵国贵族,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赵王武臣被杀之后,张耳、陈馀拥立赵歇为赵王,“巨鹿之战”中被围困于邯郸。项羽大封天下时,将赵地分为代和常山两国,赵歇被改封为代王,张耳则获封常山王。

汉二年(前205年),陈馀率兵杀回赵地,常山王张耳战败转投刘邦,陈馀重新迎立赵歇为赵王,迁至信都,赵歇则封陈馀为代王。汉三年(前205年)十月,韩信击败西魏王魏豹后,于“井陉之战”中大败赵王歇和陈馀联军,随之攻入赵地,陈馀兵败被杀后,赵王歇逃回信都,刘邦派靳歙、周緤北上攻打,赵歇兵败被杀。

10、常山王张耳:转投刘邦,西汉初病逝。 原为信陵君门客,曾任外黄令,早年便与刘邦交好。陈胜吴广起义后,张耳转投陈胜,于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八月随武臣攻略赵地,并劝武臣自立赵王,武臣被杀之后,又拥立赵歇为王。在“邯郸之战”中与陈馀反目,后接收陈馀兵权,并随项羽入关,后被项羽封为常山王,建都信都。

汉三年(前205年)十月,陈馀向田荣借兵杀回赵地,张耳战败转投刘邦。汉四年(前204年)十月,张耳与韩信一起杀回赵地,平定赵地后被刘邦封为赵王。汉五年(前202年)七月,张耳病逝。

11、九江王英布:彭城之战后转投刘邦,汉初反叛被侄子诱杀。 早年犯罪遭受黥刑,故也称黥布,曾为骊山刑徒。秦末天下大乱之际,英布随番县令吴芮反秦,并娶了吴芮女儿。后来,英布率兵追随项梁作战,项梁死后又归入项羽麾下,因在灭秦战争中屡立战功,项羽大封天下时,将其封为九江王。

汉元年(前206年)八月,英布奉项羽之命杀死义帝熊心。齐地田荣叛乱之际,项羽曾向英布征调军队平叛,英布称病不往,只派了几千人应征。“彭城之战”中,英布再度称病不往,后被刘邦使者随何策反,在被项羽部将龙且击败后,英布转投刘邦。“垓下之战”前,刘邦封英布为淮南王,并命其率兵自九江合攻项羽。

汉十一年(前196年),由于淮阴侯韩信、梁王彭越先后被杀,心中恐惧的英布开始暗中布置,后因部下告密被迫起兵谋反,但旋即被刘邦击败,后被侄子(即吴芮之孙)诱杀。

12、衡山王吴芮:转投刘邦,汉初病逝。 吴芮是秦末时期的百越领袖,曾任番县县令,乃是秦末时期第一个响应农民起义的秦吏,曾出兵横扫扫赣、湘、桂一带,并支持项羽在楚地作战。项羽大封天下时,封其为衡山王。

“楚汉争霸”中,吴芮在洞庭湖一带巡视时,结识好友张良,后在张良劝说下改拥刘邦,并在项羽兵败自杀后,拥立刘邦称帝,刘邦则封其为长沙王,且将赵佗拥有的南海、桂林、象郡也封给了他。汉七年(前201年)冬,吴芮病逝。

13、临江王共敖:奉命追杀义帝,楚汉争霸时病逝。 秦末时期,曾任楚王熊心的柱国,奉命攻打南郡地区。项羽分封天下时,因共敖攻打南郡有功,封其为临江王。

汉元年(前206年),共敖曾奉项羽之命,追杀义帝熊心。汉三年(前204年)七月,临江王共敖去世,其子共尉承袭其王位。在项羽兵败身亡之后,临江国被刘邦回军攻灭。

14、辽东王韩广:因不愿迁往辽东,被燕王臧荼所杀。 原为战国末期赵国上谷小吏,秦末天下大乱之时,曾跟随武臣攻略赵地,后奉武臣之命安抚燕地,结果韩广被燕地贵族拥立为燕王。“巨鹿之战”时,韩广派将领臧荼救赵,项羽分封天下时,改封韩广为辽东王,反而将其部将臧荼封为燕王。

汉元年(前206年),各诸侯王返回封地,韩广因不愿迁往辽东地区,与臧荼发生火并,结果被臧荼所杀。

15、燕王臧荼:拥立刘邦称帝,后因谋反兵败被杀。 臧荼本为战国末期燕国旧将,秦末天下大乱时,归附燕王韩广。“巨鹿之战”时,奉命率兵救援赵国,后拥立项羽为诸侯盟主,并随其西入关中,项羽分封天下时,获封燕王。

汉元年(206年),与辽东王韩广发生火并,杀死韩广后吞并辽东。汉四年(前204年),韩信击杀代王陈馀、平定赵地后,听从李左车的建议,派使者送信给燕王臧荼,臧荼遂转投刘邦。汉五年(前202年),项羽乌江自刎后,臧荼拥立刘邦称帝,后因刘邦大肆捕杀项羽旧部,臧荼恐惧之下起兵反叛,最终兵败被杀。

16、胶东王田市:被叔叔田荣所杀。 本为齐国贵族之后,秦末时期其父田儋起兵反秦,田儋被章邯击杀后,齐人拥立齐王建的弟弟田假为王,田儋的弟弟田荣则起兵将田假轰走,改立田儋之子田市为齐王。项羽分封天下时,将齐地一分为三,田市被改封为胶东王。

汉元年(前206年),各诸侯王归国后,田荣不服对田市的改封,遂要求田市不要离开临淄前往胶东就封。然而,田市因为害怕项羽怪罪,还是悄悄跑到了胶东。同年六月,田荣率兵追至胶东,杀死田市后,自立为齐王。

17、齐王田都:被田荣赶跑,下落未见于史料。 本为田儋、田荣的副将。当初,田假被田荣击败后,逃走投入楚国,田荣要求交出田假,楚国对此置之不理,因此田荣并未跟随项羽入关,但副将田都却背叛田荣,跟随项羽入关,后获封齐王。

汉元年(前206年)五月,不服项羽分封的田荣起兵反叛,率兵攻打田都,田都败逃西楚,此后事迹不见于史料。

18、济北王田安:被田荣所杀。 田安乃是齐国最后一位君主齐王建的孙子,秦末天下大乱之际,田安也笼络了一些兵马。“巨鹿之战”时,田安率兵攻下济北数城,并率部投奔项羽,随其西入关中。项羽分封天下时,田安获封济北王。汉元年(前206年),田荣返回封地后,田荣率兵攻打田安,田安兵败被杀。

如上所述,这十八路诸侯王虽然割据一方、拥兵自重,但除了汉王刘邦、常山王张耳、衡山王吴芮等少数诸侯王之外,其余下场大多不好。


你是否需要了解?

十八路诸侯原文翻译
怀王同意按照之前的约定执行,项羽因此给予熊心一个徒有虚名的尊号——义帝。他意图自立为王,于是封手下将领为王,强调他们共同的革命功绩和对秦朝的贡献。将领们对此表示赞同,他随即分封天下,设立了一系列诸侯国,包括封沛公刘邦为汉王,统治巴蜀和汉中,定都南郑,并通过设置秦朝降将为王来限制汉王东进...

加代宾公子是谁
进入关中。在《加代》这部影视作品中在公元前307年,年轻的秦武王因比赛举鼎,受伤死后,因没有儿子,让秦诸侯的儿子诸公子继承了王位,秦诸侯的儿子就是宾公子。项羽假借楚怀王之名,自立为西楚霸王,并分封了十八路诸侯。其中包括后来的汉高祖刘邦,也包括秦朝名将章邯、汉初三大名将之一的英布等。

刘邦消灭项羽后,为何还要继续搞分封制,直接中央集权不是更好?_百度知...
这些诸侯中很多都是项羽的亲信,项羽幻想着他们能够成为自己的屏障,帮助自己制衡刘邦。 结果事与愿违,在楚汉之争中,项羽分封的这些诸侯不仅没有几个来帮助项羽,反而有很多倒戈投降了刘邦。后来项羽被刘邦击败,西楚也就此灭亡。 秦末十八路诸侯图 项羽的前车之鉴说明了分封制度确实有很大的弊端,但是...

刘邦为什么杀死开国功臣?
黥布原为项梁麾下将领,项梁死后成为项羽帐下将领,被项羽封为九江王,位列“秦末十八路诸侯”。彭城之战后,在刘邦的反间计下,彭越投降刘邦,汉朝建立后,被封为淮南王。刘邦后悔杀的开国功臣——韩信 在《史记》里司马迁借用刘邦之口,在得之韩信被吕后杀死在未央宫里之后,刘邦的感觉是:且喜且...

秦末,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之后,咸阳被划给了谁?
分给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雍王章邯,统治咸阳以西的地区,建都废丘;塞王司马欣,统治咸阳以东到黄河的地区,建都栎阳;司马欣(?—前204年),秦朝长史,陈胜起兵后辅佐章邯作战,而后投降楚军,被项羽封为塞王,都栎阳,后来在成皋被汉军击败,与曹咎一同自刭于汜水上。

秦朝末期加反秦的六国后人有哪些?
秦末,项羽、刘邦灭亡暴秦,进入关中。项羽假借楚怀王之名,自立为西楚霸王,并分封了十八路诸侯。其中包括后来的汉高祖刘邦,也包括秦朝名将章邯、汉初三大名将之一的英布等。可惜的是这一分封并不合理,为日后楚汉争霸的失败埋下了伏笔。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即以刘邦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

项羽分封了那18个王?
正月,项羽阳尊怀王为义帝,徙于郴。二月,分天下王诸将,自立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分封十八路诸侯,即以刘邦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章邯为雍王,都废丘;司马欣为塞王,都栎阳;董翳为翟王,都高奴;魏豹为西魏王,都平阳;申阳为河南王,都洛阳;韩成为韩王,都阳翟;司马...

英布跟随项羽多年又被封王,为何要转投刘邦?
一是英布是带兵加入项羽的,算是半独立的势力。受封的十八路诸侯全部是独立的势力,这是最基本的一条标准。二是英布骁勇善战、战功卓著。像张耳这样没啥功劳,仅仅是凑了个人头的,也被封为常山王,何况是英布这样的悍将。项羽分封结束后,各路诸侯都开始回到封地,英布则回到了九江,他的封地共有两...

秦末十八路诸侯董翳是什么王
翟王 董翳是秦朝都尉,春秋晋国太史董狐后裔。陈胜起兵后辅佐章邯作战,而后投降楚军,获项羽封为翟王﹐都高奴(今陕西延安北),后来在成皋被汉军击败,死于汜水之畔。

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为何齐王田荣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后,齐王田荣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未被分封的不满:田荣作为齐国田氏宗亲,在秦末起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成功恢复齐国。然而,在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时,田荣并未被列入其中。这对他来说是一种极大的侮辱和不公,因此他心生不满,决定起兵反抗。家族恩怨的累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