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和史记哪本书厚? 《资治通鉴》和《史记》这两本书哪个版本

作者&投稿:杜姣 2025-05-23
《资治通鉴》和《史记》这两本书哪个版本比较好?更接近原版?

中华书局的四册的资治通鉴,我正在看,也还行。其优点是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都有下滑线。年份用的是公元纪年,而不是司马光本身的岁在某宿的记年方式。这种方式便于阅读,但对于特别喜欢的人感觉不是很原汁原味了。

最好的版本是中华书局的十册装。那是精校版本。中华书局的四册装是十册装的浓缩版本。图如:
http://book.kongfz.com/8478/72573651/

另外,岳麓书社的四册版也很经典。尤其最老那套油皮本,皮厚,而且有书签线,耐看经用,很方便。

另外,十册装有胡三省注的,往往会增加书的档次。

两个四册装的价格合适,都是一百出头。从卓越当当上买,有时还能便宜些。


关于史记,我买过的都是白文本的,即是没有注释没有译文的原文版本。一本是岳麓书社出的,网上买大概二十元左右,这书我从高中看到现在,百看不厌,基本上没有瑕疵;后来出差的时候又买了本中华书局的,本说中华书局的比较权威,但不幸的是,现在我已经看出好几个错字了。但还不影响整体质量。中华书局的资治通鉴出得好,但史记一般,实在不解。
另外,如果你对史记通读了很多遍,建议去买有三家注的,三家注史记,中华书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出过,我没买过,但网上反映还是上海古籍出版社的综合起来更好些。

另外,史记特别不推荐买有译文的版本。如果阅读不畅,完全买一本白文本,再买一本白话本。这样比带译的本子强。为什么呢?按照古人的说法,史记读至可诵,文采必然大涨,还是整篇整篇地看原文好。

各有千秋,《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1019- 1086)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历史巨著。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史记》是由汉代的司马迁编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 历史。最初称为《太史公》、《太史公记》、《史记》。《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都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同时,书中的文字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最高的。

当然是资治通鉴了。
《史记》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130篇,52万多字。

资治通鉴》全书294卷,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约300多万字。《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断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以警示后人。

当然是《资治通鉴》了...
你自己买本看看就知道了...%>_<%
《史记》一百三十卷
《资治通鉴》二百九十四卷...
用五号字,《史记》大概八两左右,《资治通鉴》大概一斤半左右...%>_<%
司马迁一个人跟司马光一群人就是不一样啊...
还好你说的不是《永乐大典》《四库全书》什么的...╮(╯_╰)╭

资治通鉴。
北宋写的通史,内容当然比汉写的通史书内容多........

思想性 史记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字体 资治通鉴

看字体,假如一样,资治通鉴应该较厚


你是否需要了解?

资治通鉴和史记哪本书厚?
当然是资治通鉴了。《史记》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130篇,52万多字。资治通鉴》全书294卷,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约300多万字。《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断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

《资治通鉴》和《史记》经常被搞混,两者到底有什么区别?
所以,光从时间上说,《史记》记载的时间跨度要长许多,《资治通鉴》记载的时间则相对比较短,且三家分晋到汉武帝这个时期是重合的。 02 写作体裁的不同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 什么是编年体呢? 简单地理解,即以时间为顺序,记述历史事件。

《资治通鉴》和《史记》这两本书哪个版本比较好?更接近原版?
中华书局的四册的资治通鉴,我正在看,也还行。其优点是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都有下滑线。年份用的是公元纪年,而不是司马光本身的岁在某宿的记年方式。这种方式便于阅读,但对于特别喜欢的人感觉不是很原汁原味了。最好的版本是中华书局的十册装。那是精校版本。中华书局的四册装是十册装的浓缩版本。

司马迁《史记》和司马光《资治通鉴》两个比较怎么样?
他的著史得到宋英宗、宋神宗的称赞、支持,宋英宗同意他设立书局,自择官属,神宗以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命名为《资治通鉴》,并亲制序文,以示重视。除了允许其借阅国家所有的图书资料外,神宗还将颖邸旧书3400卷,赏赐给司马光参考。修书所需笔、墨、绢、帛,以及果饵金钱之费,尽由国家供给,为他提供了优...

史记与资治通鉴的异同
6、史记属于二十四史中,资治通鉴不属于。7、《史记》是私人修史,《资治通鉴》是官修史书。相同点:都是正史;都是后人修撰描述前代历史的史书;文学价值:这两部书都文笔生动,语言简练,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内容:都是通史,内容却都涉及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为后世研究古代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

《资治通鉴》和《史记》两者有什么区别?
其实《资治通鉴》的作者也姓司马,我们对他也是耳熟能详的,资治通鉴的作者就是《司马光》,是的,就是那个小时候砸缸救了小伙伴的司马光。这两本书的作者也被并称为“史学二司马”。二、内容、体裁不同《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所谓纪传体通史,就是指在描写历史时,以人物传记为...

《史记》与《资治通鉴》哪个文学价值更高?
用生命写下的史书,真实性较高,而资治通鉴是在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后,离任后写下的,第二,史记较资治通鉴更具文学性,第三,史记较资治通鉴较为久远,也就是说,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史记能够更准确的记录汉朝和秦朝的文化和历史。第四,史记是一切史书的根本和依据。

史记和资治通鉴的区别 史记和资治通鉴的区别是什么
《史记》:由西汉时期的司马迁个人撰写。《资治通鉴》:是国家编写的书籍,总编为北宋丞相司马光,实际上是由众多史学家共同参与编写。正史地位不同:《史记》:属于二十四史之一,是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历史地位。《资治通鉴》:虽然也是通史,但并不属于正史范畴。写作手法不同:《史记》:...

对于历史基础知识薄弱的人,先读《资治通鉴》还是《史记》比较好?
《资治通鉴》是编年体的,就是按年份,记载发生的所有事,写到北宋的历史;《史记》是纪传体的,就是按人写,某个人身上,先后发生了什么事,而且,同一事件涉及到不同的人的话,他只在介绍一个人时候写一次,写到西汉的历史。总体感觉,《史记》的个人情感多些,文学色彩深厚些,而《资治通鉴》客观...

资治通鉴和上下五千年
一般市面上的史记跟资治通鉴基本上可以分做两种类型,一种是全古文版的,也就是史记是130卷,资治通鉴是294卷。另外一种是简版的,在这两本书里面挑选几篇文,加点注释,然后总结出版。这得看你的选择,如果家里有钱,大可以买套全本的资治通鉴,大概价钱是多于50少于300。买了之后还有很高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