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第47课,尊德性而道问学
首先学习原文的含义,“ 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 ”,这句就是说:因此君子既由内而外开发天赋德性,又由外而内勤学好问。这里的“道”字是动词,是讲求努力的意思。
“ 致广大而尽精微 ”,就是既宽广博大又精细入微。
“ 极高明而道中庸 ”,就是既高明至极又行于中道。
“ 温故而知新 ”,既温习过往知识又获得新鲜见解。
“ 敦厚以崇礼 ”,既为人厚道又崇奉礼节。
这段原文用极其优美而精准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君子的风采,呈现了道的博大精深。既要有内心品德的修养,又要有外在知识的学习。既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又要入于细微体会事物本质。既要有高远的追求,又要落实在平凡的细节。既要传承过去的经典,又要开拓未来新知。既要为人朴实,又要坦然面对他人的礼节。
阳明先生教诲我们: 夫道一而已,道同则心同,心同则学同。 原来背后的道只有一个,不必体现在大事还是小事上,都只有这一个道。
那么阳明先生所言的道究竟是什么呢?举一个小例子来初步体会道为何物?我们在中学课本上都学习过万有引力定律。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会自然产生引力,质量越大,相互的引力就越大。例如我们和地球之间就产生了这样的引力,所以我们走出的每一步都需要克服地球的引力。就算是宇航员进入太空之中,所谓的失重状态,是因为绕地球旋转的离心力与地球的引力大小相当给了我们一个暂时脱离引力的错觉,所以万有引力无处不在。星球与星球之间的引力,灰尘与灰尘之间的引力,都没有逃离万有引力的定律。因此可以说万有引力形成了一个场,没人逃得开。
通过万有引力定律的例子,我们可以初步体会道什么是“ 致广大而尽精微 ”,万有引力不仅能够影响庞大天体的运行轨迹,也能影响精微的细菌、微生物,从大到小,无处不在。作为“ 极高明而道中庸 ”,往精细里挖掘,万有引力需要通过精密的仪器加以测量,而在每天的生活中我们又依赖万有引力才能平稳的走在大地上。正如此前我们学习过的: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万有引力便是道的体现,没有任何事物能够逃离万有引力,同样也没有事物能够超脱于道而独立运行。假如真的脱离了万有引力,不仅喝一杯水也将变得很困难,更不用说行星的运行了,就是这样一份无处不在的道,如同万有引力一样主宰着我们世界的运行。
简要介绍万有引力之后,我们再回到中庸之道,大体上可以说道的本质是一致的,中庸之道也是一种磁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未逃离这个道的磁场。根据万有引力,任何两个物体都能够彼此产生引力,而且这个力对双方来说大小相等,哪怕远在天边,这份引力都依然存在。同样人与人之间也存在着一种与万有引力类似的磁场,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也如同万有引力一样,对他人产生多大的作用力就会受到相应大小的反作用力,无论是否和对方有怎样的关系,哪怕仅仅与陌生人的一个擦肩而过,都会产生相应的作用力。
当然人与人的关系,并非像万有引力这样直接了当可以测量,而且会通过意想不到的方式返回到我们的身上。如果再对他人的想法中,包含了发自内心的对他人期盼与祝福,对方一定会收到并加以返还,就是这样的点点滴滴的善念或恶念累积在一起,就构成了我们与他人的一份磁场,在这样的一个磁场中,我们越是利益他人,就越是会收到他人良善的反作用,越能利益到自己。这便是老子所言的: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再有如万有引力的天地大道前,我们越是为他人付出,越是会收到相应的反作用力。
再次回顾今天的原文: 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道既体现在起心动念的细微处,也体现在宏观天体的运行上,但我们可以把握的总原则是: 有什么样的行为作用,必定会受到相应大小的反作用。
你是否需要了解?
致广大而尽精微出自哪里?
《中庸》。“致广大而尽精微”《中庸》。《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礼记》的篇目,相传为战国时孔子之孙子思所作。《中庸》第二十七章曰:“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意思是,君子既要尊崇道德修养又要讲求知识学问,既要致力于达到广博境界又要尽心于钻研精微之处,...
《中庸》中的诗句鉴赏
【 #诗词鉴赏# 导语】《中庸》是中华民族的古典哲学,曾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下面 无 就给大家分享下《中庸》中的诗句,欢迎阅读!《中庸》中的诗句篇一 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中庸·第二十七章》忠恕违道...
极高明而道中庸是什么意思 中庸精彩选段欣赏
以下是《中庸》中的精彩选段欣赏: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然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这句话不仅体现了中庸之道的精髓,也展示了圣人之道的广大与精微,高明与中庸的...
心想生正解:“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然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
《中庸章句》中庸章句(7)
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优优,充足有余之意。礼仪,经礼也。威仪,曲礼也。此言道之入于至小而无闲也。待其人而后行。总结上两节。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至德,谓其人。至道,指上两节而言也。凝,聚也,成也。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
问学的意思是什么
求知与求学,在古代文献中有着丰富的含义。《礼记·中庸》中有言:“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郑玄对此进行解释时提到:“问学,学诚者也。”这句话意味着,君子不仅重视道德修养,同时也重视通过学习来获得真知灼见。苏鹗在《苏氏演义》中引用《学记》:“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小者...
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这句话出自哪里又是什么意思择高处立就平...
1、出处: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这句话是出自儒家崇尚的《中庸》。2、《中庸》里这样说道:“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者庸。”清朝名臣左宗棠有这么一句箴言:“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在世俗的平凡生活中,立足现实,不为...
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这句话出自哪里又是什么意思
1、出处: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这句话是出自儒家崇尚的《中庸》。2、《中庸》里这样说道:“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者庸。”清朝名臣左宗棠有这么一句箴言:“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在世俗的平凡生活中,立足现实,不为...
“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是什么意思?
此句出自《中庸》第二十七章,原文如下: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後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
致广大而尽精微出自哪里
《礼记中庸》。《礼记中庸》节选诗词: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礼记中庸》出自《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礼记》的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