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真的发生过草船借箭这件事吗?
诸葛亮的草船借箭,其实是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时的艺术创造,诸葛亮到底有没有用过草船借箭的计谋,后人无法猜晓,但在历史中,确有两个人真实使用过这一招,而且颇为成功。一个是孙权,一个是周瑜,更为有趣的是,他俩用同样的计谋都是在曹操处借的箭。
孙权在濡须口战役中,使用过类似于草船借箭的计谋,但孙权当时用的并不是草船,而是一乘轻舟。
某一日,孙权乘坐轻舟,带领着士兵从濡须口到曹操的地盘巡视,观察曹军的部署。
曹操看见了,下令用弓箭射击孙权的舟。不一会儿,孙权的舟因为船的一面中箭太多,导致了船身倾斜,随时都有翻沉的危险,这时候,孙权急中生智,让士兵调过来船头,让另一面再受箭。过了一会儿,两面的箭平均了,船自然也就平稳了,孙权便安全返航,这就有了草船借箭的佳话。
周瑜借箭的经历和孙权简直是如出一辙,曹操能在同一件事情上,折两次,也真是难得。曹操下令向周瑜射箭,这时射到了周瑜船的左面,周瑜令人调转船头,又射到了右面,周瑜安然回到阵营后,发现所得的箭竟然有数百万只,周瑜心中大喜,大呼:“谢丞相的箭”,曹操听闻后,勃然大怒!
历史中类似于草船借箭的故事还有很多,这些故事充分显示出了古人在运用兵法上的高深莫测。
你是否需要了解?
草船借箭的历史是真的吗?
“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读了这段故事,常常使人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然而,这个故事却是虚构的,诸葛亮的一生并没有干过这件事。那么,这个故事是不是罗贯中凭空杜撰的呢?那也不是,因为他确有所本。正史上草船借箭是发生在孙权与曹操的濡须之战。 《三国志》...
历史上的草船借箭是真的吗
2、在《魏略》中却不是这个说法,它说孙权来的时候,不是乘轻舟,而是坐大船;曹操也没有说箭弩不得妄发,而是下令射箭,结果万箭齐发,都射在了孙权的船上,船就向一边倾斜,于是孙权便下令掉头,使“箭匀船平”,孙权也就回去了,这件事后来被罗贯中移花接木,变成了赤壁之战诸葛亮“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的历史典故是真实的吗?
孙权的聪明让曹操十分感叹,留下一句名言“生子当如孙仲谋”。 诸葛亮“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读了这段故事,常常使人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然而,诸葛亮的一生并没有干过这件事。那么,这个故事是不是罗贯中凭空杜撰的呢?那也不是,因为他确有所本。 根据《三国志...
草船借箭到底是真是假,这么多年难道我们被骗了吗?
所以大家可以确定草船借箭的故事是虚构的。诸葛孔明借了十万支箭,这个数量在那个时候已经够打好几场战役了。哪怕诸葛亮愿意,曹操也没有这么多箭借啊。艺术的创作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历史故事中确有其事。赤璧之战后,在建安十八年。趁着大雾的孙权乘坐轻舟,偷偷地闯到曹军前沿,暗自观察敌军...
草船借箭的历史背景和出处是什么?
草船借箭的出处 草船借箭出自《三国演义》,讲述了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利用自己谋略和才智,从曹操那里骗得了十万余支箭的故事。历史上确实有草船借箭的故事,但是这件事与诸葛亮无关,而是孙权利用草船从曹操处骗得箭枝的故事。在建安十八年时,孙权和曹操在濡须交战,曹操让士兵往孙权所在的船射箭,...
历史上真的发生过"草船借箭"事件吗?
当时老将程普有言:“如公瑾交谈,如饮美酒!” 罗本却反其道而行之,把周瑜妥妥滴塑造成了一个心胸狭隘的小气鬼,被诸葛亮揪着玩,简直是胡闹。话题撤回来,至今被大家熟知的“草船借箭”,其实也是罗本用了移花接木的手段。那么历史上真的发生过“草船借箭”这件事吗?话说回来,还真的发生过的...
草船借箭真实历史是什么?
草船借箭的真实历史是:历史上确有草船借箭这件事,但并非小说《三国演义》中描述的那样发生在赤壁之战时期诸葛亮智对周瑜的故事情节。实际历史事件的背景和过程有所不同。以下为 草船借箭,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发生在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事件中的主角也并非小说中的诸葛亮,而是东吴的都督周瑜和...
赤壁之战真的有草船借箭这件事情吗?
赤壁之战中并没有诸葛亮草船借箭的事情。以下是关于此事的详细说明:借箭事件确实存在:在赤壁之战期间,确实有过借箭的事情发生,但这并非由诸葛亮所为。真正的主角是孙权:根据历史记载,当时孙权为了探查曹营的情况,在清晨趁雾靠近曹营,被曹操发现后,孙权急中生智,下令船只徐徐而退。曹操因天气...
历史上的草船借箭是真的吗
历史上的草船借箭确有其事,但主要人物并非诸葛亮,而是孙权。以下是关于此事两种说法的详细介绍:《三国志·吴主专》裴松之引注《吴历》中的说法:事件背景:孙权屡屡向曹操军挑战,但曹操坚守不出。事件经过:孙权亲自乘了一艘轻船,从濡须口进入曹操军水寨前。曹操下令军队严加戒备,箭弩不得妄发...
草船借箭在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有何记载呢?
后来,曹操知道这件事以后,对孙仲谋(孙权的字)的才能赞叹不已,他由此想到了自己那不争气的儿子,不由得脱口而出”生子应如孙仲谋“这样的话。已经对孙权的才能得到了最高的评价。《三国演义》是七分实,三分虚。我们都对草船借箭这个典故很有印象,原因是因为这个典故把诸葛亮刻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