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阿赖耶识 南怀瑾

作者&投稿:于叙 2025-05-15
阿赖耶识就是真如,真如即是如来藏,如来藏即是阿赖耶识,是故真如即是阿赖耶识也!有经为证,《入楞伽经》〈刹那品第十四〉云:(佛言:)“大慧!愚痴凡夫不觉不知,执着诸法,刹那不住,堕在邪见而作是言:‘无漏之法亦刹那不住。’破彼真如如来藏故。”
真如和阿赖耶识所指称的心体是同一个第八识如来藏,但是在更深细的佛法内涵来看,侧重点不同。“真如”只是一个名称,有时以真如这个名称来代表如来藏,或者代表阿赖耶、异熟、无垢识。所以真如一名其实是在表显如来藏真实存在、如如不动的体性,是如来藏阿赖耶识的“心所显示的自性”。因为阿赖耶识有这种“真实”而且“如如”的体性,所以有时就以真如的名义来指称阿赖耶识。


你是否需要了解?

什么是阿赖耶识 南怀瑾
阿赖耶识就是真如,真如即是如来藏,如来藏即是阿赖耶识,是故真如即是阿赖耶识也!有经为证,《入楞伽经》〈刹那品第十四〉云:(佛言:)“大慧!愚痴凡夫不觉不知,执着诸法,刹那不住,堕在邪见而作是言:‘无漏之法亦刹那不住。’破彼真如如来藏故。”真如和阿赖耶识所指称的心体是同一个...

什么是阿赖耶识南怀瑾
阿赖耶识,又称如来藏,是指真如本来的面貌。在佛教经典中,真如与阿赖耶识被视为同一心体的不同称谓。《入楞伽经》中提到,真如即是阿赖耶识,它们本质上是相同的。然而,在佛法的深入探讨中,真如、阿赖耶识等词汇虽指同一心体,但在表达的侧重点上有所差异。真如这一概念,更多是用来表示如来藏真实...

八识产生念头吗南怀瑾
1. 在《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中,南怀瑾提到,人体存在八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含藏识(又称为阿赖耶识)。2. 这八识是念头产生的基础。尽管我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所有念头,但它们确实存在。3. 许多念头潜藏在阿赖耶识中,这是累生累世的积累,超出了我们的控制能力。4. ...

可否讲解一心三藏与如来藏,阿赖耶识以及五蕴中的识晕,以及九识十识?
一心三藏与如来藏、阿赖耶识、五蕴中的识晕以及九识十识都是佛教中用来描述心性的概念。一心三藏是指人的心性包含了三个“藏”,即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和空不空如来藏。空如来藏是指空寂、清净、无所得的本质,不空如来藏是指本来具足、无量妙用的功德,空不空如来藏是指非空非有、空有不二的中道观...

量子探略:末那与阿赖耶的量子解说
南怀瑾大师的见解,将阿赖耶识比喻为无覆无心的基石,而第六识与第七识则聚焦于思维与意识的显现与变化。深入探讨阿赖耶识,如同探究海洋深处的宝藏,其复杂性超越了小乘修行者的理解,需要借助经典的论著去洞察其细微之处。阿赖耶的性质被描绘为瀑流水,既非空无也非实有,佛祖对唯识理论持谨慎态度,...

佛语里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佛在经论上也常说,我们都大意了,没有深深去研究这个话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们是看到科学家全息的报告,才想到经上有这么一句话,跟科学家发现的报告完全一致。证明佛这句话不是妄语,不是随便说的,而是事实真相,佛没妄语。科学家对于现代学佛人有很大的贡献。在过去,对佛这些说法,这叫甚深...

阿赖耶识储存在哪里?
而“圈”里面 空虚的部分 代表第八识“阿赖耶识” 里面包含了你过往的所有 经验、环境、经历、体验、欲望习气等等等等 而外围黑色的 圈 也就是 那个“线条” 代表的是 第七识 “末那” 他的作用就是 强烈的对 第八识的依赖 或者说 执著 他就抽疯 范神经病一样执著 他所包围的 ...

末那识,阿赖耶识,如来藏之关系
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有经为证:《入楞伽经〈佛性品第十一〉》:【「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余七识者心:意、意识等念念不住,是生灭法。」】末那识或者八识心王的每一个心体,各具功德,不能合二为...

南怀瑾:第七识
这个“我”就叫做第七末那识。也作了三个颂:“带质有覆通情本,随缘执我量为非”。第七识哪里来?是带质境,由第八阿赖耶识的、带第八阿赖耶识的本质所呈现的。所以有“我”,就会起带质的作用,它的境界属于带质境。“有覆”,因为有“我”,把自己的第八阿赖耶识本来的功能遮住了,“有覆”就是这么盖...

转贴:南怀瑾先生谈“佛法五果与为什么要行善
“异熟”,异熟下面都有解释,什么叫异熟,这些果。异熟,异时、异地,这是因果报应。所以严格讲起来我们现在这个生命在这里就是异熟果。有自己的阿赖耶识的种性、父母精虫卵子、社会环境、时代环境这许多加拢来,成熟了这一个果位。“士用”,什么是士用?士,就是代表每一个人,每一个人生下来的果报作用不同。因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