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与《与友人书》 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 伤仲永和与友人书 阅读答案
《伤仲永》的主要内容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大家)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问,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自寺情况,回答说:“(他已经)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自寺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与友人书
原文: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⑥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参考译文:
人的学业,如果不是天天进取,那就是在天天退步。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在一个环境里呆久了,会不知不觉染上某些习气。如果不幸处于穷乡僻壤,没有坐马车的费用,仍要广泛的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看到古人的观点,以便知道学问的正确与否,这样一来,差不多得到学问的十分之五六。如果又不岀门去,又不去读书,则是象一个面墙的人一样,对学问一无所知,即使是有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对国家还是没有用处的。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连孔子这样的圣人,仍须努力地学习,今人难道不该以此勉励自己吗?
注释:
]①[孤陋]片面、浅陋。
②[资]盘缠。
③[审]详细。
④[稽]探究、考察。
⑤[庶几]差不多。
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⑦[邑]地方,
⑧[丘]孔子。
⑨[勉]勤勉,努力。
与友人书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1)。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2)。不幸而在穷僻之域(3),无车马之资(4),犹当博学审问(5),古人与稽(6),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7)。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8),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9),必有忠信如丘者焉(10),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11),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译文:人做学问,如果不是天天进步,那就是在天天退步。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在一个环境里待久了,会染上某些习气而自己没有察觉。如果不幸处于穷乡僻壤,没有坐马车的盘缠,也仍要广泛的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要(将自己的思想)[1] 与古人的思想相合,以便知道学问的正确与否,这样一来,(才)差不多能掌握学问的十分之五六。如果又不岀门去,又不去读书,则是如面壁(不问世事)一般,对学问一无所知,即使是有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对国家还是没有用处的。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连孔子这样的圣人,也仍须努力地学习,现在的人难道不该以此勉励自己吗?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7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文: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 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王安石说: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赋,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优秀得多;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要求。他得到的天资是那样的好,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本来就不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其实,仔细想想,仲永失败的原因有二:①父亲的愚昧,庸俗,满脑子只有钱钱钱的笨蛋,以为什么事都能用来赚钱,这是客观。:他②仲永不会更着时代改变而改变,发现自己的不是,
这是主观。但是,在往深处想,还会悟出些什么。
一个天才变成一个平凡人,其实最大的原因在于这没有勇气。
一:他没有勇气做自己,只会做他爸爸的一个木偶。在他父亲不让他学习时,他为什么不和他父亲说,仲永应该知道不学习,就无法吸收更多的知识,跟不上别人的脚步,跟不上时代的变化,他,必定失败。这一切,他不会不知道,但他不和父亲说,为什么,他没有勇气。
二:他没有勇气面对自己,当他的作品不受欢迎时,他应该会发现,去做一些补救措施,可是,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随它去。他没有勇气,他怕别人笑他,笑他假天才。
三:他没有勇气去改变自己,他怕,他没有勇气,他怕耕耘和收获不成正比,他怕努力最后还是一场空,他怕“和普通人差不多了”这句话。所以,他什么也不管,顺其自然,万万没想到,最后结果更加悲惨。
想到这里,我才发现,小小的勇气二字,能决定到一个人的一生。
我想,如果仲永意识到这一点,那么,结果也不会这样。真希望每个人都有满满的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大大小小的困难。
伤仲永主要论述的是仲永在年少时期天资聪颖,却因没有在乎后天的学习而成为了最普通的人。告诉我们天才也是需要靠后天的培养。
<伤仲永>主要说后天教育对人的重要性,而《与友人书> 是说学习方法
《与友人书》是明朝顾炎武的作品。文章大意是说,学习以及好的学习方法对人生的重要性。 《伤仲永》是宋朝王安石的作品。文章大意是说,一个人天赋再高,如果不进行教育、学习,也会变平庸.
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你是否需要了解?
7年级下册的《伤仲永》一样类型的故事或者相反的故事 急用!~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⑤,无车马之资⑥,犹当⑦博学审问⑧,古人与稽⑨,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⑩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11)之士,虽子羔、原宪之贤(12),终无济于天下。字词注释 ①选自《与友人书》,作者顾炎武。②孤陋:学问和见识浅薄。③方;地方。④习染:沾染上...
求《伤仲永》的英文译文和评论?十万火急,谢谢!!
《伤仲永》给我们的启示是: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使我们聪明Zhong Yong injury Author: WangJinxi civilian Fangzhong Yong,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to farm for the industry. Zhong Yong long to five-year-old, had not seen the writing tools, all of a sudden tears to these things. His...
有意思的文言文阅读
(节选自《伤仲永》)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节选自《伤仲永》)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七年级下册暑假语文作业的检测试题
(节选自《伤仲永》)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文言文中有没有寓意“日光照不到的地方”的字或者词,求助!急!
(节选自《伤仲永》)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
文言文词语翻译题目
(节选自《伤仲永》)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与友人书>>与<<伤仲永>>的主要内容
《伤仲永》的主要内容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
《伤仲永》与《与友人书》 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
《与友人书》是明朝顾炎武的作品。文章大意是说,学习以及好的学习方法对人生的重要性。(学习方法 )《伤仲永》是宋朝王安石的作品。文章大意是说,一个人天赋再高,如果不进行教育、学习,也会变平庸(.后天教育的重要性)一个是强调结果,一个是强调过程 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