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班长叫什么名字? 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班长叫什么名字

作者&投稿:攸娇 2025-05-21
《金色的鱼钩》里面的老班长叫什么名字这个故事是真实的存在吗如果存在老班长?

李华民(汉),几乎查不到关于他的事迹,生平。

课文指炊事班长,没有名字。
我想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班长是那些无私奉献的革命前辈的代表,也可理解为人物形象,不专指某个人。

亲~, 。◕ˇ◡ˇ◕。很高兴为你回答问题
不明白欢迎追问,满意请点击设为满意答案,谢谢你!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400字
大家都知道红军长征的故事,我的语文课本上就有一篇红军长征时的感人文章:《金色的鱼钩》。  

翻开书页,我好像来到了一片碧绿的草原,一支军队浩浩荡荡地奔过来。 忽然我看见红军过草地时一位炊事班长为了让三个病号走出草地,将仅有的食物让给病号,自己却光荣牺牲了。看完以后,我的眼睛湿了,我被老班长那种为了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不惜牺牲的精神所感动。老班长啊,当指导员向你布置任务时,你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当三个病号吃不上东西时,你整夜合不拢眼;当你钓到鱼时,你让给病号吃,自己却吃剩下的鱼骨;当小病号发现你的秘密时,你嘱咐小梁保密;当小病号被饥饿和疾病折磨时,你鼓励他们不要丧失革命意志……老班长,你付出了这么多,自己却牺牲了!难道你的身子是铁打的?难道你这样做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不!不是这样!是革命精神支撑着你,使你不顾自己,保护革命后代。  

我盖上课本,静静地沉思着:老班长,课文中说你死了,我却认为你还活着。你的精神,你的形象永远活在人们心中。而且,当今社会像你的人太多了。清洁工人宁可一人脏,也要换来万家净的高尚品质,送水工每天不辞辛苦地东奔西走……他们都在为国家尽力,不正像老班长为战士们不顾生命地忙碌吗?他们手里拿着的用具不正是老班长的鱼钩吗?……到处都有你,有你的精神,有像你一样的行动。  

我收回思绪的翅膀,从心底喊:鱼钩里藏着爱,但愿我们所有的人都有一颗金灿灿的爱心!

《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班长的原名叫“向炎”。

老班长的真名叫向炎

他的真名叫向炎

金色的鱼钩

一、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叙述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先写指导员派老班长照顾三个病号过草地,再写老班长想尽办法钓鱼煮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最后写老班长牺牲了,“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保存起来,以教育后代。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为了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二是为了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发展阅读能力。

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二、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了解新词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地复述故事,提高阅读速度。

3�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丰富学生的情感。

三、教学建议

1�《金色的鱼钩》是小语教材写长征故事的课文中的一篇,以前这方面的课文学了不少。为此,课前可让学生回忆《倔强的小红军》《飞夺泸定桥》等,了解故事背景,体会背景对主要意思的衬托作用,从而为学生抓住《金色的鱼钩》的背景,理解老班长的可贵品质创造条件。

2�《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故事性强。在学生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教师应直接抓住最动情的文字指导朗读。可以提出两项自学要求:

(1)自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2)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为什么感动。

学生自读后,分小组朗读、欣赏感受最深的部分,教师恰当给予指导。

3�在学生自由朗读有了一定基础,但还未完全找到感觉时,教师应当范读令人感动的自然段。范读时,教师可略带颤音,给人以含泪叙述之感,以拨动孩子的心弦,开启学生的心智,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例如:

(1)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因为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2)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3)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4�在教学临结束时,可以进行讲故事练习。让学生以讲解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鱼钩的故事。练习时注意以下几点:

(1)叙述采用倒叙方法。以下开头的方式供参考:朋友,这是一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也是一个不平凡的鱼钩。就是这个普普通通的鱼钩,曾挽救了我们三位年轻红军战士的生命;就是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曾包含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2)复述条理要清,讲清楚鱼钩的来历以及围绕鱼钩所发生的故事。

(3)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表达出来,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四、参考资料

草地课文中的草地指的是松潘草地,它位于青藏高原同四川盆地的连接段。面积约1.52万平方公里。海拔在3500米以上。由于排水不良,形成大片的沼泽。水草盘根错节,结成片片草甸,覆盖于沼泽之上。草地气候极为恶劣,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雨雪风雹来去无常。过草地是红军长征中最艰难的行军。行军时,稍不小心,偏离道路,就会陷入泥潭,遭受灭顶之灾。红军战士凭着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钢铁般坚强的意志,战胜千难万险,走出了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青稞也叫元麦,大麦的一种。成熟时麦粒易从壳内脱出。粒大皮薄,麦麸少。我国西藏、青海等地称作青稞,是当地人的主要粮食,也可酿酒。


你是否需要了解?

《金色的鱼钩》中对老班长外貌描写
《金色的鱼钩》文中对老班长外貌描写的句子如下: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从收敛着的眉毛和眼睛里射出一种火的闪光。从文中的描写中,我感受到老班长的两个特征:生活简朴、忠于革命、...

评价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班长
10、本文有对老班长的(正面描写),抓住(动作、神态、语言和外貌),还有“我”的感情变化,也从(侧面)烘托了老班长的崇高精神品质。七、判断:《金色的鱼钩》一文多次写到了老班长的外貌,这些外貌描写都突出了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 ( √ )楼主,打这么多字很累的,采纳吧 ...

金色的鱼钩故事概括
然而,长时间的劳累和饥饿终于击垮了老班长。在一次寻找食物的途中,他倒下了,再也没有站起来。当三个小战士发现老班长已经牺牲时,他们悲痛欲绝。他们明白,是老班长的无私奉献和伟大牺牲,才让他们得以在艰苦的环境中存活下来。《金色的鱼钩》这个故事,通过老班长的形象,生动展现了红军战士们的高尚...

《金色的鱼钩》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接着文章写他们一行人受到饥饿的威胁,他们的身体越来越弱,老班长非常着急。后来,老班长开始给病号们钓鱼,增加营养,而自己却继续忍受着饥饿的折磨甚至以我们吃剩的草根和鱼骨头充饥。就这样,他们坚持着走到了草地的边缘。最后老班长倒下了,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金色的鱼钩》赏析 本文第二段是全文...

金色的鱼钩主要内容是什么?
接着文章写他们一行人受到饥饿的威胁,他们的身体越来越弱,老班长非常着急。后来,老班长开始给病号们钓鱼,增加营养,而自己却继续忍受着饥饿的折磨甚至以我们吃剩的草根和鱼骨头充饥。就这样,他们坚持着走到了草地的边缘。最后老班长倒下了,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金色的鱼钩》赏析 本文第二段是全文...

金色的鱼钩中老班长的模样 急急!!
饥饿威胁着我们。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其实,这些天他比我们瘦得还厉害呢! 一天,他在一个水塘边给我们洗衣裳,忽然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了钓鱼钩。这天夜里...

《金色的鱼钩》写作背景 《金色的鱼钩》写作背景资料
《金色的鱼钩》故事背景:故事发生在红军长征期间过草地期间。本文的内容是真实的,这枚珍贵的鱼钩现在珍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本文已被收入部编版六年级下册13课、人教版六年级下册13课、鲁教版五年级上册26课。本文的发生地是在松潘草原,是“红军长征”翻雪山,“过草地”中的草原。扩展内容 ...

《金色的鱼钩》向我们介绍了一个()的老班长,文中“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
一个具有奉献精神的老班长。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它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昭示着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

第15课《金色的鱼钩》的主人翁是谁?
第15课《金色的鱼钩》的主人翁是老班长。老班长:他是课文中的主要人物,以其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深深打动了读者。他负责照顾生病的战士,用尽一切办法为他们寻找食物,特别是通过钓鱼来改善他们的伙食。老班长的形象成为了课文中的核心,展现了红军战士在艰苦环境中的坚韧与互助精神。小梁:虽然小梁...

缩写《金色的鱼钩》作文300字「」
导语:以下是缩写《金色的鱼钩》300字作文,欢迎大家的阅读和参考,希望我带来的这些作文可以帮到各位。缩写《金色的鱼钩》作文300字第1篇 1935年秋天,红军长征过草地时,指导员派炊事员班长照顾我和两个生病了的小同志。因为他年纪最大,所以大家都叫他“老班长”。老班长带着我们边走边...